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女性形象 传统伦理观 破坏与建构
《建筑师》是易卜生的后期象征主义代表作之一,也被学界认为是作者最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该剧讲述索尔尼斯打败老辈建筑师开创自己事业后,面临即将新一代建筑师取代的命运,并深陷代际冲突、两性关系对立、理想与幸福矛盾的多重困境中。与索尔尼斯发生了复杂伦理关系及矛盾且性格完全迥异的三位女性形象代表不同的家庭伦理观,表达了剧作家对19世纪末非理性主义思想对传统人伦关系的冲击和破坏的忧思,进一步探讨家庭伦理观的建构问题。
一.以索尔尼斯为中心的三个女性形象
《建筑师》剧中围绕索尔尼斯的事业、家庭和理想,有三位性格和形象特点迥异的女性:开雅、希尔达和艾林。开雅是索尔尼斯工作室的记账员,是索尔尼斯事业的帮手和牺牲者;希尔达是奇特的“山精”女孩,在索尔尼斯出现事业危机后,突然出现并给与其精神力量;艾林是索尔尼斯若即若离的妻子,她看似孱弱却有着惊人洞察力。
1.柔弱无力、缺乏思想的情人——“附庸者”开雅
开雅本是索尔尼斯的学徒兼下属瑞格纳的未婚妻。她“身体瘦削,面容娇弱,服装整齐”,总是戴着“绿色眼罩”。开雅柔弱善良、盲目痴恋,她的眼里只有情人索尔尼斯,一味迎合并竭尽全力为其事业服务。索尔尼斯并没有被开雅的痴情打动,反而利用她的痴情牵制瑞格纳,达到抗衡新生力量(年轻建筑师)、保护个人权威和地位的目的。与索尔尼斯的虚情假意和专横强势相比,开雅是一个缺乏思想、毫无主见的附庸者形象。在年轻的希尔达出现后,开雅沦为“不相干”的人。开雅即使成为了职业女性,也无法掌握个人命运。开雅最终成为了男性的附庸者,为了索尔尼斯的事业,她沦为牵制新兴力量的工具;而索尔尼斯的放弃,她又只能从职场回归家庭:做瑞格纳的未婚妻并担负起照顾老布罗维克的任务。开雅被动嚅弱,是一个附庸者形象,没有话语权,无法表达自己的情感需要和价值实现的愿望。
2.忧郁隐忍、毫无生命力的妻子——隐匿者艾林
艾林是索尔尼斯的妻子,她“瘦弱憔悴,像是受过忧愁的折磨”,但风韵犹存,而且“服装优雅宜人,全是黑色”。黑色的深沉和黯淡,衬托出艾林是没有生命色彩和精气神的隐匿者形象。十年前,艾林和索尔尼斯新婚不久,他们的家庭和事业都处在草创之初。一场大火烧毁了艾林的老宅,而丈夫索尔尼斯抓住机会建立了自己的新居并奠定了新任建筑师的地位。从此,索尔尼斯的建筑事业蒸蒸日上,而艾林则因大火家破人亡变得郁郁寡欢。丈夫的艺术事业是建立在妻子的灾难和痛苦之上,导致夫妻关系的破裂及家庭幸福的缺失。索尔尼斯希望通过另外再建一座豪华的新居,重新获得家庭的温暖和幸福。艾林却却说:“哈尔伐,无论你盖多少新房子,你永远不能再给我建立一个真正的家!”嘲一旦夫妻关系破裂,家庭丧失了情感的温暖,再优渥的物质条件也无法给婚姻生活带来幸福。生活在无爱的婚姻和冷冰冰的居室中艾林整日着一袭黑衣,如游魂般若隐若现没有一丝生命活力。她和丈夫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彼此疏离,隔膜之深。
3.偏执失真、自由意志的象征——男性化的希尔达
索尔尼斯步人中老年后,深刻感受到建筑大师的社会地位和权威遭遇威胁——瑞格纳为代表的新任建筑师的崛起。认识到命运的不可把控,索尔尼斯变得更加专横、跋扈,精神恍惚,并患上了“头晕病”。就在索尔尼斯陷入到孤独困窘的精神状态时,希尔达突然出现。她“中等身材,苗条娇弱,皮肤有点黑”,一身干练的水手装扮。她的外貌和长相是模糊不清的,也没有突出的女性特征。希尔达强烈表达了她渴望与索尔尼斯建立暖昧的情人关系的愿望,却没有得到索尔尼斯的积极回应。希尔达提出,在她十二岁初遇索尔尼斯时,对方承诺十年后为她建造一座“橘子王国”。对于索尔尼斯而言,希爾达口中的这一段记忆和承诺,是模糊的、不被认可的。
希尔达被塑造成一个无突出女性特征的男性化形象。她的情人身份是模糊的、失真的,其水手形象则是清晰的、真实的。水手形象在易卜生戏剧如《海上夫人》等剧中均由男性承担,并象征着充满神秘色彩的自由精神。希尔达的初衷是找寻梦中情人和个人理想得以实现的寄托者。但索尔尼斯对于彼此的暖昧初遇早已遗忘殆尽,在希尔达的一再提醒下,他敞开心扉,与希尔达深入交流了自己追逐艺术理想的心路历程,以及远离梦想的痛苦与“寒心”。希尔达在索尔尼斯的眼中,像“黎明的曙光”,拥有朝气蓬勃的生命活力。通过希尔达身上“山精气息”的刺激,索尔尼斯找回了他的自由意志,并逐渐获得再次追求艺术理想的勇气和信心。因此,希尔达并不是一个具有真实的女性特质的人物形象,她只是男性主人公的自由意志和艺术理想的象征和外化。
二.女性形象的对立与家庭伦理观的破坏与建构
伦理矛盾的产生,一方面来源于个体与家庭的关系的混乱关系而产生,另一方面,则是来源于群体与群体的对抗,“其背后隐藏着不同社会阶层、利益集团的尖锐矛盾,社会与家庭也由此形成相互平行的照应关系,从中体现出个体生命生存处境的复杂化和不可控性”。以索尔尼斯为中心的三个女性形象:开雅虽柔弱却坚持,象征对传统家庭伦理观的坚守;希尔达虽充满迷人魅力却有着失真又偏执的个性,暗示了非理性主义对自由精神的冲击;艾林虽无生命活力却洞察了现代人的精神危机,提出对传统伦理观的建构。
1.开雅的挣扎与担当——传统家庭伦理观的动摇
开雅柔弱无主见,但是她拥有属于自己的工作。她勤劳善良,单纯而热烈地爱恋主人公索尔尼斯。她开始质疑传统爱情观,试图逃离瑞格纳家庭的束缚;渴望独立并追求自由和爱情,可惜所托非人。开雅在易卜生戏剧中并非具有光彩艺术魅力的女性形象,却反映了19世纪末期西方绝大部分女性的命运:逐渐觉醒并拥有了职业技能,实现了一定的经济独立,却难以获得精神独立和真正得以成长的力量。被索尔尼斯放弃后,开雅没有抗争,也没有自怨自艾,反而主动承担起照顾老布罗维克的任务。虽然柔弱无助并失去话语权和追求个人爱情的机会,但开雅表现出了女性独有的坚强和包容的担当精神。19世纪末的西方资产阶级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在开雅身上只发生了小小的地震,没有惊起大波澜。新的爱情观和价值观还在朦胧的萌芽状态,人类渴望爱情自由、两性关系的和谐。 2.希尔达的诱惑——非理性主义的破坏
逐渐年老的建筑大师索尔尼斯遭遇事业的瓶颈,感受到即将被取代的命运。事业危机、两性矛盾加之婚姻关系的紧张,导致主人公深陷多重伦理困境而难以找到解决矛盾的出路。与希尔达的年轻、野性与魄力相比,主人公显得苍老、无助、懦弱。如从天突降的希尔达是一只喜欢自由飞翔的“猛禽”,像海盗一般随意抢夺他人的东西。她的“山精气息”气息在索尔尼斯的眼中,像“黎明的曙光”,拥有朝气蓬勃的生命活力。深陷伦理困境找不到出路的主人公面对希尔达野性力量的引诱,决定重塑“自由伟大的神气”,克服头晕病,爬上高高的塔楼。孤独绝望的主人公把希尔达看成是再次追求艺术理想的精神力量。通过希尔达的眼睛,我们看到了主人公登上高处的光辉时刻:
希尔达:到底上去了!……现在我又看见他那副自由伟大的神奇了!
希尔达:他站得多稳!虽然看起来十分惊心动魄!……
但在索尔尼斯登上塔楼时“站在高处,俯视一切”时,希尔达的呼喊和挥舞的白围巾加剧了他的头晕病,导致其坠楼而亡。登上高处,主人公可以远离俗世,暂时逃避困境,将生命定格在了短暂而美好的时刻。但很快索尔尼斯坠落,他摔下塔楼之后的情景无比混乱、惨烈的:“他的脑壳摔碎了。他正掉在石坑里”。一地血腥和可怕的尸体瞬间取代了塔楼上的威严和崇高。“山精”所张扬的绝对自由包含了浓厚的非理性主义思想。理性主义对于寻求解决伦理矛盾之法、坚持艺术理想的主人公带来了新的力量和激情,同时也产生巨大的破坏力。生命的消逝导致索尔尼斯危机四伏的事业彻底被摧毁,索尔尼斯夫妇试图寻求家庭幸福和艺术事业相融合的希望也完全破灭。
希尔达既象征了主人公所崇尚的自由意志的力量,也暗示了非理性主义对传统家庭伦理观的破坏力,但作者并没有明确表示寄希望于塑造希尔达的形象为主人公找到明确的伦理出路。易卜生曾指出,“心灵中的矛盾变成了舞台人物的雄辩”。剧作家深入探究人类理想生存状态的决心,将通过人物形象的对立与彼此伦理观的辩驳得以体现。如果希尔达象征非理性主义的野性和破坏力,与之相对的艾林则代表从女性视角对自由精神的包容和对传统伦理观的建构。
3.艾林的坚守——女性视角对传统家庭伦理观的建构
妻子艾林和索尔尼斯的交流并不多,夫妻二人的对白总是闪烁其词,沟通都是错位的。十年前的大火摧毁了艾琳,却成就了索尔尼斯。索尔尼斯一直强加给妻子以责任与难以解脱的丧子之痛。当希尔达对艾琳深表同情时,艾林却说她本人最伤心的则是房子被毁时,一些小东西如母亲和祖母的花边、珠宝以及那些玩偶娃娃被烧光了。在说到那些玩偶娃娃时,艾林竟然“悲不成声”,认为“他们也是有生命的东西”。艾林所述的这些小东西都是小女孩的玩物,代表她童年的珍贵记忆,也是其女性特征与自我意识的象征物。而成就索尔尼斯事业的大火则焚毁了艾林的自我意识得以发展健全的可能。从祖母到母亲再到艾林,甚至眼前的希尔达,都是女性。所以艾林想要讲述的是她的女性记忆与独特体验,而这是被作为男性的索尔尼斯完全忽略和遮蔽的。面对希尔达,她得以一吐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和生命体验。艾林接受了丈夫强加的“责任”,终身困守在充满丧子之痛、缺乏温暖和爱的家庭中。面对充满生命野性的希尔达,艾林否认了责任的意义:“我的责任只是服从他。然后强迫自己服从别人,有时候实在也很不容易”㈣。她把貌合神离的夫妻关系看成是冷冰冰的“责任”,毫无感情和爱可言。同时,艾林认为,冷冰冰的建筑不是人类的家园,物质并不能给人带来爱和幸福。
“我眼里看得见的事心里都能明白”,艾林具有敏锐的感受和睿智的眼光。表面上,她无可奈何屈从于丈夫,实则,内心却表示强烈的抗议与不满。她理解索尔尼斯的本性:“恐怕他没有不想干的事!”艾林也洞察了索尔尼斯们的命运:“老布罗维克也快死了。你瞧着吧。”自然历史规律具有不可抗拒性,索尔尼斯进行困兽之斗的艰难与绝望。面对非理性意志对人物精神的刺激,面对自然家园的被破坏,面对传统伦理道德的沦丧与人伦关系的破裂,艾林感到恐惧与忧虑。“园地被他们割掉了一大片,切成了许多小块——给不相干的人——我不认识的人——盖房子。那些人可以坐在屋里从窗户里窥探我”。单家独院的房屋本身只是至亲相伴的居所,如今卻被无情分割给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居住。现代人彼此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却老死不相往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被割裂,家庭伦理观逐渐破裂。个人的隐私、尊严得不到保护与尊重,人类逐渐被套进了偷窥与被偷窥的命运怪圈之中。一方面,艾林通过否定虚假责任,肯定了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另一方面,她洞察了非理性主义的破坏力,试图重构和谐的家庭伦理关系。
19世纪末,西方的传统家庭伦理观面临冲击的同时,遭遇极端非理性主义思想的冲击。易卜生的后期戏剧以《野鸭》、《罗斯莫庄》等为代表,从梳理主人公思想的发展、变化,表达了作者对传统伦理观的全面审视和资产阶级价值观的深刻反思。《建筑师》中以索尔尼斯为中心的三个女性形象:开雅的柔弱与担当、希尔达的野性与张扬,艾林的隐忍与睿智。剧作家将三个女性形象并置在这一步充满浓厚自传色彩戏剧中,表达了作者对西方家庭伦理观的发展、解构及重构问题进行了层层深入的思考。通过对自由意志和人伦关系如何调和、艺术理想与世俗幸福的如何统一等问题,层层探讨人类精神家园的破坏与重构问题。
《建筑师》是易卜生的后期象征主义代表作之一,也被学界认为是作者最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该剧讲述索尔尼斯打败老辈建筑师开创自己事业后,面临即将新一代建筑师取代的命运,并深陷代际冲突、两性关系对立、理想与幸福矛盾的多重困境中。与索尔尼斯发生了复杂伦理关系及矛盾且性格完全迥异的三位女性形象代表不同的家庭伦理观,表达了剧作家对19世纪末非理性主义思想对传统人伦关系的冲击和破坏的忧思,进一步探讨家庭伦理观的建构问题。
一.以索尔尼斯为中心的三个女性形象
《建筑师》剧中围绕索尔尼斯的事业、家庭和理想,有三位性格和形象特点迥异的女性:开雅、希尔达和艾林。开雅是索尔尼斯工作室的记账员,是索尔尼斯事业的帮手和牺牲者;希尔达是奇特的“山精”女孩,在索尔尼斯出现事业危机后,突然出现并给与其精神力量;艾林是索尔尼斯若即若离的妻子,她看似孱弱却有着惊人洞察力。
1.柔弱无力、缺乏思想的情人——“附庸者”开雅
开雅本是索尔尼斯的学徒兼下属瑞格纳的未婚妻。她“身体瘦削,面容娇弱,服装整齐”,总是戴着“绿色眼罩”。开雅柔弱善良、盲目痴恋,她的眼里只有情人索尔尼斯,一味迎合并竭尽全力为其事业服务。索尔尼斯并没有被开雅的痴情打动,反而利用她的痴情牵制瑞格纳,达到抗衡新生力量(年轻建筑师)、保护个人权威和地位的目的。与索尔尼斯的虚情假意和专横强势相比,开雅是一个缺乏思想、毫无主见的附庸者形象。在年轻的希尔达出现后,开雅沦为“不相干”的人。开雅即使成为了职业女性,也无法掌握个人命运。开雅最终成为了男性的附庸者,为了索尔尼斯的事业,她沦为牵制新兴力量的工具;而索尔尼斯的放弃,她又只能从职场回归家庭:做瑞格纳的未婚妻并担负起照顾老布罗维克的任务。开雅被动嚅弱,是一个附庸者形象,没有话语权,无法表达自己的情感需要和价值实现的愿望。
2.忧郁隐忍、毫无生命力的妻子——隐匿者艾林
艾林是索尔尼斯的妻子,她“瘦弱憔悴,像是受过忧愁的折磨”,但风韵犹存,而且“服装优雅宜人,全是黑色”。黑色的深沉和黯淡,衬托出艾林是没有生命色彩和精气神的隐匿者形象。十年前,艾林和索尔尼斯新婚不久,他们的家庭和事业都处在草创之初。一场大火烧毁了艾林的老宅,而丈夫索尔尼斯抓住机会建立了自己的新居并奠定了新任建筑师的地位。从此,索尔尼斯的建筑事业蒸蒸日上,而艾林则因大火家破人亡变得郁郁寡欢。丈夫的艺术事业是建立在妻子的灾难和痛苦之上,导致夫妻关系的破裂及家庭幸福的缺失。索尔尼斯希望通过另外再建一座豪华的新居,重新获得家庭的温暖和幸福。艾林却却说:“哈尔伐,无论你盖多少新房子,你永远不能再给我建立一个真正的家!”嘲一旦夫妻关系破裂,家庭丧失了情感的温暖,再优渥的物质条件也无法给婚姻生活带来幸福。生活在无爱的婚姻和冷冰冰的居室中艾林整日着一袭黑衣,如游魂般若隐若现没有一丝生命活力。她和丈夫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彼此疏离,隔膜之深。
3.偏执失真、自由意志的象征——男性化的希尔达
索尔尼斯步人中老年后,深刻感受到建筑大师的社会地位和权威遭遇威胁——瑞格纳为代表的新任建筑师的崛起。认识到命运的不可把控,索尔尼斯变得更加专横、跋扈,精神恍惚,并患上了“头晕病”。就在索尔尼斯陷入到孤独困窘的精神状态时,希尔达突然出现。她“中等身材,苗条娇弱,皮肤有点黑”,一身干练的水手装扮。她的外貌和长相是模糊不清的,也没有突出的女性特征。希尔达强烈表达了她渴望与索尔尼斯建立暖昧的情人关系的愿望,却没有得到索尔尼斯的积极回应。希尔达提出,在她十二岁初遇索尔尼斯时,对方承诺十年后为她建造一座“橘子王国”。对于索尔尼斯而言,希爾达口中的这一段记忆和承诺,是模糊的、不被认可的。
希尔达被塑造成一个无突出女性特征的男性化形象。她的情人身份是模糊的、失真的,其水手形象则是清晰的、真实的。水手形象在易卜生戏剧如《海上夫人》等剧中均由男性承担,并象征着充满神秘色彩的自由精神。希尔达的初衷是找寻梦中情人和个人理想得以实现的寄托者。但索尔尼斯对于彼此的暖昧初遇早已遗忘殆尽,在希尔达的一再提醒下,他敞开心扉,与希尔达深入交流了自己追逐艺术理想的心路历程,以及远离梦想的痛苦与“寒心”。希尔达在索尔尼斯的眼中,像“黎明的曙光”,拥有朝气蓬勃的生命活力。通过希尔达身上“山精气息”的刺激,索尔尼斯找回了他的自由意志,并逐渐获得再次追求艺术理想的勇气和信心。因此,希尔达并不是一个具有真实的女性特质的人物形象,她只是男性主人公的自由意志和艺术理想的象征和外化。
二.女性形象的对立与家庭伦理观的破坏与建构
伦理矛盾的产生,一方面来源于个体与家庭的关系的混乱关系而产生,另一方面,则是来源于群体与群体的对抗,“其背后隐藏着不同社会阶层、利益集团的尖锐矛盾,社会与家庭也由此形成相互平行的照应关系,从中体现出个体生命生存处境的复杂化和不可控性”。以索尔尼斯为中心的三个女性形象:开雅虽柔弱却坚持,象征对传统家庭伦理观的坚守;希尔达虽充满迷人魅力却有着失真又偏执的个性,暗示了非理性主义对自由精神的冲击;艾林虽无生命活力却洞察了现代人的精神危机,提出对传统伦理观的建构。
1.开雅的挣扎与担当——传统家庭伦理观的动摇
开雅柔弱无主见,但是她拥有属于自己的工作。她勤劳善良,单纯而热烈地爱恋主人公索尔尼斯。她开始质疑传统爱情观,试图逃离瑞格纳家庭的束缚;渴望独立并追求自由和爱情,可惜所托非人。开雅在易卜生戏剧中并非具有光彩艺术魅力的女性形象,却反映了19世纪末期西方绝大部分女性的命运:逐渐觉醒并拥有了职业技能,实现了一定的经济独立,却难以获得精神独立和真正得以成长的力量。被索尔尼斯放弃后,开雅没有抗争,也没有自怨自艾,反而主动承担起照顾老布罗维克的任务。虽然柔弱无助并失去话语权和追求个人爱情的机会,但开雅表现出了女性独有的坚强和包容的担当精神。19世纪末的西方资产阶级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在开雅身上只发生了小小的地震,没有惊起大波澜。新的爱情观和价值观还在朦胧的萌芽状态,人类渴望爱情自由、两性关系的和谐。 2.希尔达的诱惑——非理性主义的破坏
逐渐年老的建筑大师索尔尼斯遭遇事业的瓶颈,感受到即将被取代的命运。事业危机、两性矛盾加之婚姻关系的紧张,导致主人公深陷多重伦理困境而难以找到解决矛盾的出路。与希尔达的年轻、野性与魄力相比,主人公显得苍老、无助、懦弱。如从天突降的希尔达是一只喜欢自由飞翔的“猛禽”,像海盗一般随意抢夺他人的东西。她的“山精气息”气息在索尔尼斯的眼中,像“黎明的曙光”,拥有朝气蓬勃的生命活力。深陷伦理困境找不到出路的主人公面对希尔达野性力量的引诱,决定重塑“自由伟大的神气”,克服头晕病,爬上高高的塔楼。孤独绝望的主人公把希尔达看成是再次追求艺术理想的精神力量。通过希尔达的眼睛,我们看到了主人公登上高处的光辉时刻:
希尔达:到底上去了!……现在我又看见他那副自由伟大的神奇了!
希尔达:他站得多稳!虽然看起来十分惊心动魄!……
但在索尔尼斯登上塔楼时“站在高处,俯视一切”时,希尔达的呼喊和挥舞的白围巾加剧了他的头晕病,导致其坠楼而亡。登上高处,主人公可以远离俗世,暂时逃避困境,将生命定格在了短暂而美好的时刻。但很快索尔尼斯坠落,他摔下塔楼之后的情景无比混乱、惨烈的:“他的脑壳摔碎了。他正掉在石坑里”。一地血腥和可怕的尸体瞬间取代了塔楼上的威严和崇高。“山精”所张扬的绝对自由包含了浓厚的非理性主义思想。理性主义对于寻求解决伦理矛盾之法、坚持艺术理想的主人公带来了新的力量和激情,同时也产生巨大的破坏力。生命的消逝导致索尔尼斯危机四伏的事业彻底被摧毁,索尔尼斯夫妇试图寻求家庭幸福和艺术事业相融合的希望也完全破灭。
希尔达既象征了主人公所崇尚的自由意志的力量,也暗示了非理性主义对传统家庭伦理观的破坏力,但作者并没有明确表示寄希望于塑造希尔达的形象为主人公找到明确的伦理出路。易卜生曾指出,“心灵中的矛盾变成了舞台人物的雄辩”。剧作家深入探究人类理想生存状态的决心,将通过人物形象的对立与彼此伦理观的辩驳得以体现。如果希尔达象征非理性主义的野性和破坏力,与之相对的艾林则代表从女性视角对自由精神的包容和对传统伦理观的建构。
3.艾林的坚守——女性视角对传统家庭伦理观的建构
妻子艾林和索尔尼斯的交流并不多,夫妻二人的对白总是闪烁其词,沟通都是错位的。十年前的大火摧毁了艾琳,却成就了索尔尼斯。索尔尼斯一直强加给妻子以责任与难以解脱的丧子之痛。当希尔达对艾琳深表同情时,艾林却说她本人最伤心的则是房子被毁时,一些小东西如母亲和祖母的花边、珠宝以及那些玩偶娃娃被烧光了。在说到那些玩偶娃娃时,艾林竟然“悲不成声”,认为“他们也是有生命的东西”。艾林所述的这些小东西都是小女孩的玩物,代表她童年的珍贵记忆,也是其女性特征与自我意识的象征物。而成就索尔尼斯事业的大火则焚毁了艾林的自我意识得以发展健全的可能。从祖母到母亲再到艾林,甚至眼前的希尔达,都是女性。所以艾林想要讲述的是她的女性记忆与独特体验,而这是被作为男性的索尔尼斯完全忽略和遮蔽的。面对希尔达,她得以一吐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和生命体验。艾林接受了丈夫强加的“责任”,终身困守在充满丧子之痛、缺乏温暖和爱的家庭中。面对充满生命野性的希尔达,艾林否认了责任的意义:“我的责任只是服从他。然后强迫自己服从别人,有时候实在也很不容易”㈣。她把貌合神离的夫妻关系看成是冷冰冰的“责任”,毫无感情和爱可言。同时,艾林认为,冷冰冰的建筑不是人类的家园,物质并不能给人带来爱和幸福。
“我眼里看得见的事心里都能明白”,艾林具有敏锐的感受和睿智的眼光。表面上,她无可奈何屈从于丈夫,实则,内心却表示强烈的抗议与不满。她理解索尔尼斯的本性:“恐怕他没有不想干的事!”艾林也洞察了索尔尼斯们的命运:“老布罗维克也快死了。你瞧着吧。”自然历史规律具有不可抗拒性,索尔尼斯进行困兽之斗的艰难与绝望。面对非理性意志对人物精神的刺激,面对自然家园的被破坏,面对传统伦理道德的沦丧与人伦关系的破裂,艾林感到恐惧与忧虑。“园地被他们割掉了一大片,切成了许多小块——给不相干的人——我不认识的人——盖房子。那些人可以坐在屋里从窗户里窥探我”。单家独院的房屋本身只是至亲相伴的居所,如今卻被无情分割给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居住。现代人彼此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却老死不相往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被割裂,家庭伦理观逐渐破裂。个人的隐私、尊严得不到保护与尊重,人类逐渐被套进了偷窥与被偷窥的命运怪圈之中。一方面,艾林通过否定虚假责任,肯定了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另一方面,她洞察了非理性主义的破坏力,试图重构和谐的家庭伦理关系。
19世纪末,西方的传统家庭伦理观面临冲击的同时,遭遇极端非理性主义思想的冲击。易卜生的后期戏剧以《野鸭》、《罗斯莫庄》等为代表,从梳理主人公思想的发展、变化,表达了作者对传统伦理观的全面审视和资产阶级价值观的深刻反思。《建筑师》中以索尔尼斯为中心的三个女性形象:开雅的柔弱与担当、希尔达的野性与张扬,艾林的隐忍与睿智。剧作家将三个女性形象并置在这一步充满浓厚自传色彩戏剧中,表达了作者对西方家庭伦理观的发展、解构及重构问题进行了层层深入的思考。通过对自由意志和人伦关系如何调和、艺术理想与世俗幸福的如何统一等问题,层层探讨人类精神家园的破坏与重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