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性探讨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511B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汉字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经过了不断的发展,最终为人们所保留使用。而由汉字所构成的中华语言更是潜藏着丰富的审美和诗意,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而小学语文教学处于语言教学的基础阶段,在此阶段,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是语言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本文将对小学语文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性进行研究。
  【关键词】
  语言文字 训练 有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因此对小学语文语言文字进行训练已经成为共识。那又如何确保语文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性呢?首先我们要明确这样两个观点:一是何为训练目标,即语言文字训练带来的益处,二是如何训练。
  一、明确训练目标
  (一)加强学生文字知识积累
  因小学生还处于儿童时期,需要经过大量的积累和训练来填充其大脑。在對其进行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课文新词汇新句子的理解和记忆,以此增加学生词汇量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且明确课后习题的训练内容,因大部分课后习题都以帮助学生解决课文新词、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层次为目标,这些习题是具有实际意义的。经过这些训练不断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二)增强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对语言理解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贵在自悟自得。给予学生充分阅读时间,让其对文章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自行进行分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读者,切身的体会作者所写文章之意,以便增强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三)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对语言文字的积累和理解最终都作用于对语言的表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造机会让学生积极表达,在学生表达的基础上,了解学生语言使用情况,从而针对其特殊性,对其进行相应训练,以便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二、有效的训练方式
  (一)文章好词好句鉴赏
  语文教学并非泛泛而谈,语言文字的品读是语言教学的根本。只有通过对文章好词好句的步步分析、鉴赏才能深切的明白作者选择该词语的意义何在。例如小学语文课文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一文中有此句“走出门,就与含着露水和栀子花气息的微风撞了个满怀”。举一“撞”字进行分析,“撞”字虽看似平常,却蕴含了深意。“撞”字充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创造了拟人化的环境,形象的写出了作者沐浴在另人心旷神怡的和风中怡然自得的感觉,除此之外,同时间接点明了访友之事发生在初夏的一个早晨,即明确交代了文章要素中时间要素。又例如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窃读记》一文中写道“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对此句进行分析,同样可知此句富有深意。“吃饭长大”是指生长过程中身体的物质需求,而“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和心灵上的需求。我们所熟知的俗语中说到: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这说明了粮食哺育了我们的身体。而书籍则是哺育我们精神的食粮。一个人只有让肉体与灵魂同时得到哺育滋养,才是一个真正健康成长起来的人。
  (二)朗读课文
  朗读课文可在读课文的同时调动起各种感官,使其共同活动,将无声的语言转化为可被听到的声音,这也是语言文字训练的一个重要方式。且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可以体会到文章所蕴含的情感,增强语文语感。以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一书中《再见了,亲人》一文为例,由于时代不同,学生难以感受到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国人与朝鲜人民共同奋战的深切情感,因此,应引导学生在大致了解抗美援朝背景后,反复对课文进行朗读,不断揣摩当时作者所写人物的情感,从而明白朝鲜人民与国人彼此为了双方而牺牲自己的一切,甚至是至亲骨肉的性命之悲痛,但蕴含更深更浓的还是朝鲜人民与国民那山高海深、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进而体会到中朝两国之间的深厚情谊。学生在领悟情感的同时,必定会产生表达情感、抒发情感的欲望,而朗读课文又是情感表达最为直接的方式。
  (三)背诵相关课文
  背诵课文相关内容或是优美的句子是将文字在最短时间内转化为学生所获知识的方式。要求学生背诵相关课文内容可为学生增添知识,进行知识积累,以便转化为他们自己的语言。鼓励学生背诵,引导学生背诵,让其体会背诵之乐趣,同时指导学生灵活作用所背诵内容,巩固语文知识。
  (四)写作
  小学语文语言文字训练除关键词句鉴赏、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相关内容外,最重要的还是实践中的写作训练。叶圣陶先生说:“学习语文的目的在于运用,就是养成运用语文的习惯。”这便体现了在实践中写作的必要性。因每个文本都是一特殊存在,有其独特的外在形式。就文学体裁而言,便存在诗歌、小说、散文、剧本、剧小说以及寓言等不同形式。而文章段落、文章句式、词语转换等细节更是各有讲究。学生只有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学习作者用词之精确,表达之巧妙,布局之用心,对其进行充分挖掘,才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五)语言表达
  除了鉴赏文字、运用文字,对于文字的表达也应成为了语言文字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想要将长期积累的知识,以及长时间阅读所形成的文化内涵淋漓尽致的展现在别人面前,不进行语言表达是很难实现的。因与人交谈,或进行演讲时,都是对文字进行选择、斟酌的过程,所以需要进行长期的语言表达训练。
  【结 语】
  明确的目标和多种有效的训练方式共同作用,方可确保小学语文语言文字训练保持有效性。教师应针对学生具体学习情况,制定相适应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式,保证学生在训练中加强对文字的掌握以及运用。
  【参考文献】
  【1】赵华,孙鸽.小学语文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性分析【J】.中国培训,2015(14)
  【2】肖梅兰.小学语文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性分析【J】.文理导航(下旬),2015(02)
  【3】陈振玲.浅谈提升小学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4(05)
其他文献
实验是小学科学研究基础。发现问题,提出猜想,实验证明,得出结论,又重新提出问题。就这样循环往复,螺旋上升,一点点的构建出了科学,也构建出了人类的大脑和意识。人类的大脑发展和社会发展及科学发展都是基于实验这个关键。马克思说过: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人类在胎儿时期就有了一定的意识。外界的声音、光照和触摸各种刺激都能让胎儿感觉这个世界。比如胎儿生活在羊水中。羊水对于胎儿来说是什么东西?摸上去手感
期刊
【摘 要】  在阅读中选择亲近经典,学生能眼到口到耳到心到地全身心投入,品味到作品的情趣和神韵,从经典中汲取精华,在诵读中体味情韵,在经典中滋养精神,在不知不觉中,在精读熟诵中,涵养阅读者的品位,提升素养。  【关键词】  经典文化 涵养品位 承续情趣 提升素养  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能力,让他们有序地亲近经典,在承续传统中不断汲取营养,从而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