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人类已经踏入了“信息智能化文明”时代,“智本”将超越“资本”成为第一生产要素。教育肩负着为未来社会培养现代公民的使命,面对着全球化、信息化与知识时代的来临,教育到底应该培养怎样的人?他们应该具有怎样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才能夠更好地适应21世纪的工作和生活?当前,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逐渐引起全球关注,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制定教育政策、开展教育实践的基础。无论是OECD还是美国或者其他地区,“核心素养”无非关乎“学习力”“适应性”“创造性”“合作能力”“信息素养”等;总之,一个人要成为社会上合格的人才,必须得具备“核心素养”。
一、提升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这几个关键字已经成为小学音乐“新常态课堂”,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学习和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修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视野,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现行的教育体系中阻碍培养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因素
(一)缺乏对培养音乐能力的重视
大部分的小学音乐课教育模式,都是以听和唱为主,不重视对器乐演奏和乐理知识的教授。由于现行教育体系重视文化课而忽略音乐课,很多学校并没有为学生和老师提供足够的音乐设施来进行课程的学习。一个音乐老师可能教授整个年级,甚至是多个年级的课程,一节课,教室里只有一架钢琴,这些因素都使得课程的安排只能以听为主。而家长和学生则把精力都放在考试科目上,没有认识到培养音乐能力对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二)缺乏对音乐综合素养的测评
一直以来,教育界和家长对学校教育质量好坏的评价,主要是依靠学生的考试成绩。文化课的成绩评定,都有规范的考试流程和试题,而对音乐素养的测评没有规范的体系,很多都是由老师自行决定考察内容、决定成绩。学生在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得不到应有的反馈,也就不会重视音乐课的成绩。因此,缺乏一个合理、完善的测评音乐素养的方法,就成为让小学生轻视音乐课,阻碍其音乐素养教育提升的原因之一。
三、小学音乐课程中核心素养的体现及具体实施
(一)关注音乐素养教育 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的首要功能就是带给人们审美的享受。然而,对音乐的欣赏品味,多数都不是自然拥有的,而是受到了后天教育和环境的影响。通过对小学生进行提升音乐核心素养的教育,进行优质音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自觉远离这些低俗文化。
尤其,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在世界艺术瑰宝中独树一帜,是古今无数艺术家创新积累的结晶,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宝藏和艺术体系。民族民间音乐蕴含着巨大的价值,在日益经济文化全球化的世界,教育工作者以弘扬民族文化的课程基本理念为重心,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对学生进行道德陶冶,精神交流和情操培育。
民族民间音乐从人文性、情感性、实践性等方面,体现了它的审美价值。 民族民间音乐历史悠久,意蕴丰富。长期的演变发展中,反映着人民生活的变迁,反映着每一个个体的价值观念,是我们宝贵的文化财富。
(二)关注音乐素养教育提升小学生的创造能力。
艺术需要人们运用想象力、创造力来理解,欣赏艺术是一个运用知识、经验、情感的发散性过程。音乐是具有创造性和启发性的艺术形式,人们在听音乐的时候往往会进行联想,思维跟随音乐中表达的意象来回跳跃,有助于激发人的创造能力。创新思维的产生,大多都是在瞬间得到的灵感,但是灵感的产生并不是毫无根据的,而是注重平时积累的结果。欣赏音乐作品,可以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启发他们进行发散性的思考并增强音乐艺术的积累。
尤其,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体现一个地区一个种族的风情特色,题材取于当地劳动生活,将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情趣以音乐的形式记录下来,民族民间音乐本身就是一种劳动人民的创造。比如,在学习歌曲《杨柳青》一课中,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在汲取了历史知识和文化背景的同时,在学唱过程中,学生在最后一句出现了难点:“叶”一字对多音的准确演唱。首先,我带领学生用柯尔文手势结合曲谱视唱五声音阶的级进下行。部分学生发现“叶”这个字对了三个音,并能够准确演唱,我请唱对的学生分享自己的方法——“数音”,全班再一次演唱,发现仍有小部分学生存在问题。针对学情,我引导学生用手划出这句的旋律线,之后变为随曲调做一个“甩”的动作,在课堂生成的“甩”的动作的帮助帮助下,学生准确唱好难点乐句。
(三)关注音乐素养教育提升小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音乐教育应当既包括音乐欣赏,也包括音乐表演。表演是一个需要沟通、实践和合作的过程,演奏者既要能进行良好的团队合作,又要学会让观众理解自己所表达的内容,因此需要运用到人际交往的技巧和能力。一些小学的音乐教育已经包含了可以提升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内容,学生通过集体训练和竞赛,可以学习如何与他人实现沟通和合作。
总之,发展小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是对小学生进行全面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音乐教育对小学生的审美、创造、社交能力的提升都有积极作用。在中央不断加快推动现代教育的前提下,小学的音乐教学更应该将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方式和其培养体制进行改革,注重其品格养成和关键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审美情趣、感性能力和人文情怀的稳定发展。相信一定能够实现对音乐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教学,切实地增强小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一、提升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这几个关键字已经成为小学音乐“新常态课堂”,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学习和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修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视野,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现行的教育体系中阻碍培养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因素
(一)缺乏对培养音乐能力的重视
大部分的小学音乐课教育模式,都是以听和唱为主,不重视对器乐演奏和乐理知识的教授。由于现行教育体系重视文化课而忽略音乐课,很多学校并没有为学生和老师提供足够的音乐设施来进行课程的学习。一个音乐老师可能教授整个年级,甚至是多个年级的课程,一节课,教室里只有一架钢琴,这些因素都使得课程的安排只能以听为主。而家长和学生则把精力都放在考试科目上,没有认识到培养音乐能力对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二)缺乏对音乐综合素养的测评
一直以来,教育界和家长对学校教育质量好坏的评价,主要是依靠学生的考试成绩。文化课的成绩评定,都有规范的考试流程和试题,而对音乐素养的测评没有规范的体系,很多都是由老师自行决定考察内容、决定成绩。学生在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得不到应有的反馈,也就不会重视音乐课的成绩。因此,缺乏一个合理、完善的测评音乐素养的方法,就成为让小学生轻视音乐课,阻碍其音乐素养教育提升的原因之一。
三、小学音乐课程中核心素养的体现及具体实施
(一)关注音乐素养教育 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的首要功能就是带给人们审美的享受。然而,对音乐的欣赏品味,多数都不是自然拥有的,而是受到了后天教育和环境的影响。通过对小学生进行提升音乐核心素养的教育,进行优质音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自觉远离这些低俗文化。
尤其,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在世界艺术瑰宝中独树一帜,是古今无数艺术家创新积累的结晶,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宝藏和艺术体系。民族民间音乐蕴含着巨大的价值,在日益经济文化全球化的世界,教育工作者以弘扬民族文化的课程基本理念为重心,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对学生进行道德陶冶,精神交流和情操培育。
民族民间音乐从人文性、情感性、实践性等方面,体现了它的审美价值。 民族民间音乐历史悠久,意蕴丰富。长期的演变发展中,反映着人民生活的变迁,反映着每一个个体的价值观念,是我们宝贵的文化财富。
(二)关注音乐素养教育提升小学生的创造能力。
艺术需要人们运用想象力、创造力来理解,欣赏艺术是一个运用知识、经验、情感的发散性过程。音乐是具有创造性和启发性的艺术形式,人们在听音乐的时候往往会进行联想,思维跟随音乐中表达的意象来回跳跃,有助于激发人的创造能力。创新思维的产生,大多都是在瞬间得到的灵感,但是灵感的产生并不是毫无根据的,而是注重平时积累的结果。欣赏音乐作品,可以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启发他们进行发散性的思考并增强音乐艺术的积累。
尤其,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体现一个地区一个种族的风情特色,题材取于当地劳动生活,将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情趣以音乐的形式记录下来,民族民间音乐本身就是一种劳动人民的创造。比如,在学习歌曲《杨柳青》一课中,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在汲取了历史知识和文化背景的同时,在学唱过程中,学生在最后一句出现了难点:“叶”一字对多音的准确演唱。首先,我带领学生用柯尔文手势结合曲谱视唱五声音阶的级进下行。部分学生发现“叶”这个字对了三个音,并能够准确演唱,我请唱对的学生分享自己的方法——“数音”,全班再一次演唱,发现仍有小部分学生存在问题。针对学情,我引导学生用手划出这句的旋律线,之后变为随曲调做一个“甩”的动作,在课堂生成的“甩”的动作的帮助帮助下,学生准确唱好难点乐句。
(三)关注音乐素养教育提升小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音乐教育应当既包括音乐欣赏,也包括音乐表演。表演是一个需要沟通、实践和合作的过程,演奏者既要能进行良好的团队合作,又要学会让观众理解自己所表达的内容,因此需要运用到人际交往的技巧和能力。一些小学的音乐教育已经包含了可以提升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内容,学生通过集体训练和竞赛,可以学习如何与他人实现沟通和合作。
总之,发展小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是对小学生进行全面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音乐教育对小学生的审美、创造、社交能力的提升都有积极作用。在中央不断加快推动现代教育的前提下,小学的音乐教学更应该将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方式和其培养体制进行改革,注重其品格养成和关键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审美情趣、感性能力和人文情怀的稳定发展。相信一定能够实现对音乐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教学,切实地增强小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