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巴韦林气雾剂联用甘露解热口服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来源 :健康大视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89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208-02
  [摘要]目的:观察利巴韦林气雾剂联用甘露解热口服液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18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静脉点滴,治疗组给予利巴韦林气雾剂联合甘露解热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发热持续时间,皮疹持续时间,转为符合住院标准的病例比率。结果:治疗组发热持续时间,皮疹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例转为符合住院标准的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巴韦林气雾剂联用甘露解热口服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确定,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利巴韦林气雾剂;甘露解热口服液;小儿;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5岁以下儿童常见病,近年来在全国各地均有流行,2008年5月国家卫生部将其列入丙类传染病,手足口病属自限性疾病,大多预后良好,无特效治疗,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现将2009年4月-5月本院手足口病隔离区留观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病人总数218例,其中男130例,女88例,年龄6月~7岁,其中<1岁42例,1~3岁120例,3~5岁41例,>5岁15例,体温<37.5℃179例,37.5℃~38.5℃39例,所有病人均符合手足口病病人门诊留观标准:病程48小时内,体温375℃~38.5℃之间;睡眠时间正常;无呕吐,肌阵挛、烦躁、惊厥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表现;可见典型皮疹,精神可,面色正常,呼吸、脉搏在正常范围,心肺听诊正常,脑膜刺激征(-),病理反射(-)(<3岁以内者除外);外周血象WBC<12×109/L;不合并其他感染。
  1.2方法:将218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108例,其中男66例,女42例,年龄<1岁20例,1~3岁57例,3~5岁21例,>5岁7例,体温<37.5℃88例,37.5℃~38.5℃20例;治疗组110例,其中男64例,女46例,年龄<1岁22例,1~3岁63例,3~5岁20例,>5岁8例,体温<375℃91例,37.5℃~38.5℃19例,两组发病年龄、体温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10~15mg/kg•d,治疗组给予利巴韦林气雾剂,首次使用1小时内喷4次,一次2-3揿,以后每2小时1次,共4次(下午起喷)或8次(上午起喷),第2天,每2小时1次,共喷10次,第3、4、5天每天4次,每次2-3揿,联用甘露解热口服液,年龄1~3岁10mlq6h,年龄4~6岁20mlq6h,两组同时给予补充维生素C及多饮水,补充液体等对症处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体温,呕吐、多睡、精神差、肌阵挛、烦躁、惊厥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表现;面色苍白、呼吸快,脉博快超过正常范围,心肺听诊无异常;脑膜刺激征阴性,病理反射阴性(3岁以内者除外);外周血象WBC>15×109/L,合并其他感染;有以下项中任何2项者收入住院;病程72小时之内,体温虽不超过38.5℃,但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睡眠时间虽不多,但精神萎靡;外用血WBC在12×109/L-15×109/L之间,呕吐1~2次。
  
  2结果
  
  见表1。
  统计学结论:经u检验,治疗组患儿的发热持续时,皮疹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而转为符合住院标准的比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驰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者病情进展快,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呼吸循环衰竭导致死亡。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的某些血清型,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肠道病毒传染性强,可通过空气飞沫、唾液、粪便、污染水和食物等多途径进行传播,在短时间内造成流行。
  手足口病发生于夏秋季,好发于学龄前儿童,尤以一两岁小儿多见,年长儿感染症状较轻,除手、足和口腔粘膜疱疹或溃疡外,可伴全身症状,如发热、纳呆、腹痛、大便秘结或不畅等。
  症状轻者1周左右皮疹消退,不留瘢痕,无色素沉着而痊愈,中医学认为,手足口病是外感时邪疫毒与肺心脾经内蕴湿热(毒)相搏,“随其虚处而所著”外泄郁结肌表所致。肺主表,人身之华盖,风湿疫邪,首犯肺卫,肺气失宣,邪正交争则发热,脾主肌肉四肢,运化水湿及水谷精微,时疫之邪与脾经内蕴湿热相搏结,外泄于体表,则可见手、足、口红斑或疱疹,咽喉为胃之门户,时疫之邪与内蕴湿毒相搏结,上蒸口腔、咽喉,故口腔粘膜,咽喉见疱疹或溃疡,舌为心之苗,心脾两经湿热与邪毒循经上犯,则见舌面疱疹。湿热病毒和时邪疫毒多从口鼻而入,自鼻而入者,首犯肺卫,肺气失宣,出现肺卫表证;从口而入者,先犯脾胃,出现纳运失调等脾系症状,本病多发于夏秋季,中医学认为,夏季暑邪当令,最易伤人,特别是小儿时期,神怯气弱,气血未充,脏腑未坚,不能抗御暑邪,一旦被暑邪所侵,正不胜邪时可卒然发病[1]。邪毒初犯,肺气失宣,卫阴被遏,脾气失健,胃失和健,则发热咳嗽、流涕、口痛、纳差、恶心、呕吐、泄泻等症,邪毒蕴郁,气化失司,水湿内停,与毒相搏,外透肌表,则发疱疹。感邪轻者,疱疹仅见于手足,肌肤及口咽部,分布稀疏,全身症状轻微,若感邪较重,毒热内盛。则疱疹波及四肢、臀部,且分布稠密,根盘红晕显著,全身症状深重。
  对于手足口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保护重要脏器功能,西药抗病毒主要应用利巴韦林,利巴韦林为广谱抗病毒药物,对RNA和DNA病毒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进入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后迅速磷酸化,其产物作为病毒合成酶的竞争性抑制剂,抑制病毒的复制与传播。利巴韦林可通过口服,静脉或雾化吸入给药。口服或静脉给药后,药物主要集中于红细胞内,半衰期长达40d,而达呼吸道表面的药物浓度很低,通过气雾剂给药,70%的药物直达口咽、鼻咽等部位表面,局部药物浓度高,起效迅速,抑制或杀灭病毒的疗效比注射用药和口服用药更佳,而气雾剂给药,用药剂量少,半衰期仅为2小时,药物的全身毒副作用低,对肝肾等重要脏器损害小,治疗费用低,药物起效时间短,且气雾剂的使用可免除因打针引起的疼痛或服药的麻烦,患儿依从性好[2]。 对于手足口病,目前主张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大多患者属风热轻症,病邪在气分及营分之间,根据手足口病的发病特点和病症传变规律,应以清热化湿,祛暑解毒为基本原则,抓住肺、脾、心三脏,慎防传变。甘露解热口服液主要成份为羚羊角、金银花、板蓝根、藿香、黄岑、石膏、滑石、赤勺、蝉蜕、大黄等。本方以羚羊角、金银花、黄岑等寒性药物为主要成份,有清热解毒作用。其中金银花清热解毒,板蓝根解毒利咽,羚羊角清热镇痉,平肝熄风,滑石、黄芩、清热利湿,藿香辟秽和中,宣湿浊之雍滞。蝉蜕清热解毒,燥湿止痒,大黄泻火清热,诸药合用,清热解毒,解肌退热,兼事芳香行气,解毒利咽,使湿邪得去,毒热得清,气机调畅。现代药学研究表明,金银花、黄芩具有体外广泛抗病毒作用[3],黄芩能解热镇痛,并诱生干扰素,阻碍病毒复制过程,金银花能降解病毒微生物毒素,减轻其对机体的损害[4]。故甘露解热口服液不仅切合手足口病病机还具有抗病毒作用,本文显示利巴韦林气雾剂联合用甘露解热口服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门诊留观病例,可明显缩短发热时间,皮疹持续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不能减少手足口病神经系统及心肺等脏器受损的发生,所以对患儿应密切观察,早期发现重症,早期给予干预,综合治疗。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197-01  [摘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以四肢肢端麻木、针刺、烧灼及短暂性疼痛为主要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可以发现患者四肢对称性呈手套和袜套分布区域痛、触觉及震动觉减退。由于患者保护性感觉功能减退,使机体对外伤及日常活动中足部异常压力伤害的防御性反应降低,容易形成足部溃疡,并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186-01  [摘要]护理职业形象是人们长期以来对护理人员职业角色的期望,是良好职业素质和自身修养相融合的体现。美好的护理职业形象是护理人员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结合,它在护理活动中能潜移默化地美化患者的心灵,并唤起就医者对医护人员的信赖和战胜疾病的信心。  [关键词]护理职业;形象美    护理工作是一门精细
期刊
[中图分类号]541.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202-01  [摘要]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重症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脑钠素(BNP)的影响。方法:92例重症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丹红注射液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丹红注射液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应用丹红注射液14d,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BNP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7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194-01  [摘要]目的:寻求治疗顽固性鼻衄的有效中药治疗方法。方法:应用止衄方结合补气治疗鼻衄者。每日1剂,疗程3~10日,结果:30例经治疗有效率占90%。止血效果明显,病人康复较好。结论:止衄方治疗顽固性鼻衄疗效显著。  [关键词]鼻衄;止衄方;中医治疗    顽固性鼻衄是指患者无明显诱因的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198-01    失眠的概念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按临床表现分类:①睡眠潜入期: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②睡眠维持:夜间觉醒次数超过2次或凌晨早醒;③睡眠质量:多恶梦;④总的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⑤日间残留效应:次晨感到头昏,精神不振,嗜睡,乏力等。按病程分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7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203-01  [摘要]本文以文献学研究为基础,结合笔者的临床实践,沿着从基础理论到临床治的脉络,提出了全新的便秘辨证论治新体系,为今后临床和科研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中医;便秘;治疗研究    1确立诊断标准    便秘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①大便的性状:干硬、量少;②伴发的不完全梗阻症状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14.4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207-01    产后出血是造成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而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占产后出血的70%~90%,出血时间86%发生在产后2h内。因此,积极防治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是降低产后出血的关键。为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我院应用米索前列醇增加子宫收缩来预防产后出血,与对照组进行随机对照研究,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42.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201-01  [摘要]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炎临床最为常见,其中半数以上由柯萨奇B组病毒所致。然而,迄今为止,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病毒感染对心肌细胞的直接损伤作用及病毒介导的免疫损伤作用是目前认为最有可能的机制。因此,了解心肌炎的免疫学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心肌炎;中西医结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196-01    慢性糜烂性胃炎(CEG)是临床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西医一般采用胃黏膜保护剂、抑制胃酸药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合并应用消炎药。但服药时间长,疗效不明显,极易复发。笔者用加味六君汤治疗40例慢性糜烂性胃炎的患者,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209-01    冠心病心绞痛是最常见的一种冠心病类型,通过对我院135例患者的临床治疗及疗效观察,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35例患者中,男78例,女57例。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35岁,平均50岁。病程最长37年,最短2年,平均18.3年。随即将诊断明确的冠心病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