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的伏笔

来源 :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dongji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融10岁那年,随父亲来到京师洛阳。也许在家乡曲阜时,他的父亲会像《天堂电影院》里的阿尔弗雷多那样,教导儿子:“不要老在这里待着,日子久了,你会认为这里就是世界的中心。”
  那时,洛阳城名望最高的人当数河南尹李膺,他曾被3万太学生誉为“天下模楷”。但凡听到他的名字,人们都会不假思索地认知并接受他的价值,觉得他的府邸简直称得上“世界的中心”。谁能到他的家里做客,受到他的赏识,那就好比鲤鱼跃龙门。
  然而,李膺可不像民国的胡适,随便就让人登门拜访,让人四处传扬“我的朋友胡适之”。为了避免打扰,他吩咐守门的小吏,“自非当世名人及与通家”,就不必传报。所谓“通家”,指的是彼此世代交情深厚,情同一家。
  估计,孔融在来之前,就已经想好了由头。作为孔子的第20代孙,他以当年孔子向同样姓李的老子拜师求教来证明,两家世代交好,既言明不凡的出身,也给李膺的脸上贴了金。套近乎的话,经由一个10岁的孩童说出,非但不肉麻,反而多出几分喜感与机智。这让李膺和众宾客都感到很惊奇。面对一个孩童,如果较真的话,有失身份不说,还显得自己狭隘,更何况,孔子不也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我们为什么不能以欣赏的眼光,来看待一个未来充满无限可能的孩童呢!
  可是并非所有的人都会这么想。晚来的太中大夫陈韪,在听完众人的讲述后,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话虽然有些煞风景,但细想想,也没什么错。孔子早就讲过:“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庄稼出了苗而不能吐穗开花的情况是有的;吐穗开花而不结果的情况也有。一个人的成才远比庄稼开花结果复杂得多。这天时地利人和,一样都不能缺。
  1921年,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刘易斯·特曼开始研究天才人物的成长历程,在经过大规模的调查之后,从25万中小学生里挑出1470个智商介于140到200的孩子,作为研究对象,跟踪、测试、测量、分析他们的人生经历。终于,等到“花开日”,这些处于智力金字塔尖上的“小时了了”者,大多数人并没有成为美国各行业的中流砥柱,特曼最后非常沮丧地总结道:“智力与成就之间并不是真有那么大的关联。”
  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孔融,单凭耍点小聪明就认定他“小时了了”,也未免过于武断。当他被啧啧称赞之际,现场的气氛一定变得很热烈。陈韪来泼上一瓢冷水,至少能起到令人清醒的目的。孔融完全可以拿出4岁时让梨的风度,来虚心接纳,把“冷水”当作是对自己的鞭策和鼓励。但遗憾的是,他竟做出一个明显带有攻击性的回应——“想君小时,必当了了”,言下之意,您现在可是不怎么样!这不由得让人疑心,他当年挑最小的梨吃,把大的分给兄弟,是不是一次在众兄弟默默成全之下的道德表演,并非真的就明白什么是“克己复礼”。
  再说陈韪官拜太中大夫,“秩比千石,掌议论”,地位不亚于一方郡守,又是李膺的座上之宾,如果这都算不上“佳”,那就有点强行泼“脏水”的嫌疑了。退一步讲,就算面对的只是一個普通的长者,他也不该如此,逞一时口舌之快,让对方“大踧踖”,下不来台。
其他文献
2016年8月,国内新锐画家赵泽携漫画作品《仓央嘉措》惊艳亮相法国,其中法文版第一卷在安古兰漫画节第三天便售罄,获得很多漫迷的喜爱。很多人都被其作品的精细度震撼到了,不管是建筑的窗户、墙上的花纹,还是人物的服饰,每一处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给人丰富而层次分明的感觉。  要达到这个水平并不容易,特别是当时赵泽才22岁,人们纷纷为这个小伙子的作品而啧啧称奇,大呼:“国漫的未来就在这里。”  绘画梦想,
这件事要追溯到几年前,那时的她正在上初中三年级,告别凭小聪明就能取得好成绩的历史,她全身心投入到初三的总复习中。刚开始她成绩还不错,可就在临近中考的最后阶段,她偶然发现自己看待异性的眼神不对头,因为在一次不经意与某个男同学对视后,那个男生竟然开始注意自己,并多次试图接近自己,可她明白自己并无这个意思。她开始愧疚、自责,以为是自己看异性时给了别人一些错误信息,才会让对方误会自己。此后,为了避免误会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