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新时代我国乡村教育振兴行动进程中,乡村学校大龄教师“留守”现象值得引起关注,乡村学校大龄教师发展问题值得引起重视.当前我国乡村学校大龄教师存在四种发展形象:现代教学“无可奈何”的适应者、专业技能停滞不前的“传统派”、自我认知迷茫无措的“文化人”以及“农民”与“教师”的双重角色.面对自我发展困境,乡村学校大龄教师已逐渐形成一种积极而韧性的自我建构:挣扎中的自我主体意识觉醒,“被迫”现代化际遇中的创新意识蒙发以及面向现实的朴素发展观.自我建构内在地重塑了乡村学校大龄教师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形象、文化与价值
【机 构】
: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广西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广西桂林 54100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我国乡村教育振兴行动进程中,乡村学校大龄教师“留守”现象值得引起关注,乡村学校大龄教师发展问题值得引起重视.当前我国乡村学校大龄教师存在四种发展形象:现代教学“无可奈何”的适应者、专业技能停滞不前的“传统派”、自我认知迷茫无措的“文化人”以及“农民”与“教师”的双重角色.面对自我发展困境,乡村学校大龄教师已逐渐形成一种积极而韧性的自我建构:挣扎中的自我主体意识觉醒,“被迫”现代化际遇中的创新意识蒙发以及面向现实的朴素发展观.自我建构内在地重塑了乡村学校大龄教师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形象、文化与价值地位,丰富了教育现代化的意义维度,然而从外部看,关键还在于激活和确立乡村大龄教师教育现代化主体地位,实现政治形象重塑;理解和认同乡村大龄教师的教育经验及其价值地位,实现职业形象重塑;尊重和发展乡村大龄教师乡土教育文化性格,实现社会形象重塑.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当今互联网技术的日渐完善成熟,我国社会已经步入到“全媒体时代”.与之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索与实践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但伴随的是以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也日益突出.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碎片化、移动化、多样化的虚拟生活环境正在悄然改变着当今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与思维方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平台.高校必须遵循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理念,根据全媒体时代特点与当代高校大学生的需求,围绕“一个中心,两条主线,\'五微\'项目”,优化高校网络思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我国农民教育的目标历经了建国初期的扫盲教育到精准扶贫等一系列变化,农民教育研究的话语体系也随之演变.利用CiteSpace和SATI可视化分析工具对农民教育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民教育研究的话语演变的过程,发现我国农民教育研究以农民教育政策、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农民职业教育、农民创业教育、农民比较教育为主要内容.未来应该加强研究力度,完善农民教育话语体系建设的框架结构;拓宽研究视野,增强农民教育话语体系建设的发展活力;推动学术合作,整合农民教育话语体系建设的学术资源
现代学校制度改革下的中小学治理面临着学校办学自主权不足、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不完整、治理方式难以激发办学活力等难题.为了破解编制困局、教师“入与出”困局以及绩效困局,成都市武侯区政府创新学校管理和发展方式,在区内部分公办中小学实施“两自一包”改革,地方政府将“人权”“事权”“财权”下放给学校,鼓励学校进行改革发展,同时明确赋予学校多个方面的“办学自主权”,激发学校办学活力,以学校办学模式改革推动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改革,以内部治理结构改革推动课程教学改革,通过学校内部与外部的共同治理提高办学质量.
在为教师减负的背景下,教师时间成为探讨教师工作负担的独特视域.采用混合研究方法,对T市5区(县)15所中学的626名教师进行量化与质性调查发现,教师的时间困境表现为教师的工作时间较长且构成分配不合理;教师工作时间的主观体验感较差,时间紧迫感强、工作负担感重;教师对于学科教学、专业发展时间的认同度最高,学校事务时间的认同度最低,但其学校事务时间过长,学科教学时间不足,专业发展时间短缺;教师认为影响其工作时间的因素包括社会环境、学校管理与教师个人因素.教师的显性与隐性工作时间过长,工作与生活时间的边界模糊,教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在明晰问题解决的心理学机制基础上,进一步加以转换,形成教育学层面的以“理解问题—探求方法—实施计划—作出结论—讨论反思”五阶段为标志的学生问题解决一般过程.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是多种知识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多种情境融合、多种能力共促的过程.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发展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既要重视问题解决一般方法的训练和学科知识的储备,也要注重思维过程的表征和元认知能力的形成.
从校长、中层管理者、教师视角研究了我国大学校长胜任力的潜在类别,以厘清我国大学校长胜任力现状,从而提高我国大学校长的胜任力,进而提高大学办学质量.使用大学校长自评胜任力问卷、中层管理者评价大学校长胜任力问卷、教师评价大学校长胜任力问卷分别调查66名校长、105名中层管理者、431名教师,运用潜在剖面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发现,三组被试对校长胜任力评价存在着差异,自我视角中的校长胜任力潜在剖面分析结果与中层管理者视角、教师视角中的校长胜任力潜在剖面分析结果相比而言,在类别上缺少了一个低胜任力类型,而且在高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