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世界里只有孩子”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cfir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说有小学生处必读杨红樱,一点也不夸张。
  佩服她的人,因为她的书卖得好,非议她的人,也因为她的书卖得好。她的书不是一本两本畅销,而是全部畅销。这是为什么?孩子们谈起她塑造的人物形象滔滔不绝,能够大段背诵《笑猫日记》里的景物描写。这是为什么?想知道答案的人不止一个。
  杨红樱的小书迷称自己为“小樱桃”,能够受到孩子们热爱,杨红樱感到欣慰和骄傲,感到自己的写作有价值。她说,她的书不会给孩子制造阅读障碍。
  签名售书的时候,经常也会有大学生在那里排队,排到了,他们不买书,而是恭恭敬敬地给杨红樱鞫一躬,他们会说,今天我不买书,因为我现在不读你的书了,但我要感谢你,我是读你的书长大的。杨红樱这时会感到真正的幸福和自豪,感到搞儿童文学并不是低人一等。杨红按说,阅读是一辈子的事,童书作家的责任就是让孩子在人生的最初阶段爱上阅读。
  杨红樱当过语文老师,教过六年的小学语文,她永远记得那些给了她无私帮助的教学专家,地曾经最大的理想是当一名语文教研员。她说她受过专业的语文教学训练,而且永远珍视那段教书的日子。
  在女儿眼里,杨红樱是个厨艺高超、能写动人故事的漂亮妈妈,“内心极其朴实”,“永远关注的是将眼前的每件事做好,并且要高高兴兴地做,不浪费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女儿最感激杨红樱的,就是帮助她学会怎样同他人建立一种愉快而有意义的关系,在杨红樱的作品里,我们能够读出她对小读者的妈妈一般的悉心呵护和引导。她苦心经营的那些化美的故事,都是为了培养孩子的性情,给孩子健全的人格和快乐的人生底色。
  跟杨红樱面对面聊天,你常常会忘记她就是那个大名鼎鼎,被无数小学生崇拜的作家。她随和、健谈、真诚,充满了阳光和活力。杨红樱的世界里只有小孩子,她说成人世界的很多东西她都搞不懂。理性思维不是她的强项。
  “要不是有了童年快乐的底色,我的人生不会如此阳光”,随着成名而来的种种非议,杨红樱都不放在心上、她要用作品带给孩子快乐,《淘气包马小跳》那么浅白的语言、流畅的故事,杨红樱说自己写得很累,因为她要把想跟孩子说的话变成故事,要把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写得像,这很难。杨红樱说童话是自己的童子功,也是她要翻越的高峰。长篇童话《笑猫日记》,杨红樱写得得心应手,她说那就是她的童年。有很多大学生、白领阶层也在读《笼猫日记》。我们说,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不仅是属于孩子的,也是属于成人的。但杨红樱把自己看得很低,她说自己是童书作家。不过,她一直强调自己是一个传统的、认认真真写作的作家,永远相信文本的力量胜过一切。
  
  曾经很想当语文教研员
  
  记者:您教了六年的小学语文,您也非常看重这段时期?
  杨红樱:我是1981年初在学校教书的,从一年级教到六年级,刚好是一个小学段。那六年里,经常有教研员去听我的课,他们都是成都最好的教学专家,上课前他们会帮我分析研究这堂课该怎么上,然后我再上去讲。如果觉得一堂课非常有新意,就会把它记录下来,写成教案,出成书。我的很多课都成了范本。可以说我当时是我们成都教得好的、最年轻的语文老师之一。其实,这都是因为我身边有一个团队,是我在那些教研员的指导下努力的结果。从我个人来说,我应该是受到了非常专业的课堂教学的训练,我那时候也写大量的教学方面的文章。
  记者:您一直强调当语文老师对您日后写作走向成功非常重要,这种重要性体现在什么地方?
  杨红樱:因为当过语文老师,我对孩子们的接受程度、阅读习惯、阅读心理把握得比较准确。我当年做语文老师的时候,做了这样一件事情,就是让孩子们在语文课本上挑出自己喜欢的课文。我发现原来小孩子喜欢的是《小蝌蚪找妈妈》这样的科学童话,而这样的课文在课本里就那么几篇,于是我就开始自己写,我的写作就是这样开始的。那时候,阅读课有时就上我给孩子们写的故事,就是《小蝌蚪找妈妈》这样的科学童话。在读故事的时候,孩子们的反应让我收获很大。有时候他们聚精会神地听,有的还流下眼泪,我就知道这一段写得特到位。如果他们在下面交头接耳,或者埋头搞自己的东西,虽然这一段是我最得意的,但我马上就知道孩子们不喜欢,不感兴趣。为什么我对小孩子的阅读心理把握得这么好,就是因为有这段做语文老师的经历。这个太珍贵了。从我当老师到现在,小孩子在我心目中永远是至高无上的。
  记者:教了六年小学语文,后来去出版社做了童书编辑,现在您是职业作家。老师、编辑、作家,您更喜欢哪一个?
  杨红樱:六年级教完以后,实践经验和理论都具备了,而且我还写了大量的理论文章,当时就准备调到我们四川教科所做教研员。我当时是真的很热爱语文教育研究,很喜欢做教研员。后来因为科研单位人员调动被冻结了,我去不了教科所了。那时候成都出版社刚成立,也愿意要我,我就去了出版社。当作家与当老师真的完全是两个世界。当作家,特别是名气比较大的时候,受伤的时候特别多。反而是当语文老师的时候是最辉煌的,特别单纯,学到的东西特别多,帮助我的人特别多。当时四川最棒的教学专家都跟我在一起,帮助我。这个很重要,如果是一个人,天赋再高也不会上升得那么快。
  
  孩子到底需要读什么
  
  记者:为儿童写了那么多作品,您内心那些最想表达的东西部已经表达出来了么?
  杨红樱:还是那句话——把什么东西给孩子。为什么我们的文学前面要加“儿童”?就因为我们特定的读者对象是孩子。很多人说《马小跳》的行文干净利索,没有一个多余的宇,这就得益于当语文老师时对语言的锤炼。我用的语言,孩子们读得都非常流畅。如果一个童书作家,给孩子制造了阅读的障碍,这就是很大的问题了。因为孩子读不懂,是很影响阅读兴趣的。孩子的阅读没有功利性,只要不喜欢他就可以不读。当然除了语文书,因为要考试。儿童心理学专家或者教育学专家读我的东西,能够读到故事背后的很多东西。很多人说杨红樱一定是这方面的专家。但在作品里,我可能一个字都不直接表达,而是通过故事,变成孩子能够接受的东西。其实儿童文学的写作比一般的文学要难。就好像我本来是用钢笔写,但因为是给孩子看,我不得不换一支彩色铅笔,让他们懂,让他们喜欢。
  记者:一方面,孩子们非常喜欢您的作品,另一方面,针对您的作品也有一些批评的声音。您怎么看待这截然不同的两种反应?
  杨红樱:在我的身上发生了两个误区。一个误区就是没有人去认真地读作品,只是说因为我的故事浅显摘笑,小孩子才喜欢。另一方面,出版社见到利益,就找一帮人,让他们照着杨红樱那样来,造成了大量跟风。大量的跟风作品充斥市场,结果所有的账都算到我身上。作家没有觉得写不出孩子喜欢的东西应该反思自己,反而觉得应该开一个会把杨红樱批一下,同仇敌忾,觉得是杨红樱的不对。我—直说儿童文学的作家肩负着社会责任,跟风的作品没有我那样做 老师、做母亲的经历,没有我那样多年对文字锤炼的功力,不可能写出我那样的东西。这一点小孩子们也能看出来。还有一些说法,说我破坏了阅读生态,说小孩子痴迷我的书,其他的书都不爱读。我觉得这对我来说是不公正的。作为一个为孩子写书的作家,我无非写出了孩子喜欢的作品,何罪之有?我倒不是说你一定要给我一个什么评价,关键是杨红樱的东西为什么孩子喜欢,把这个事情说清楚了,儿童文学的一种正确的方向才能出来。我觉得一个作家就是用作品说话。我不会出来跟谁辩论,你看我从来不出来辩论,跟谁打口水仗,我觉得这个太没意思了,而且我永远觉得我的世界里只有孩子,我不在乎成人对我怎么样。
  记者:您怎么评论现在的儿童文学研究’
  杨红樱:我觉得不管是老师还是儿童文学作家,我们的重心就是儿童。一切都要围绕着他们,研究他们需要什么、喜欢什么、能读懂什么。儿童文学的研讨会我为什么不去?不是像有些人说的,我是什么大腕,牌子大。其实我自己把自己放得很低,我都不称自己是儿童文学作家,而是童书作家。关键是我觉得没意思。这样流派,那样流派,说了一大堆,却从来不研究我们的孩子,他们到底需要读什么,他们能读懂什么。就说对我的批评吧,批来批去都是道听途说的东西,如果真的就是对我的作品本身进行批评,我一定会心服口服。遗憾的是,很少有人去研究为什么杨红樱的东西小孩子那么喜欢。其实我的心态很平和,你要说我什么都无所谓,但我觉得你不能因为贬低我而贬低了今天的孩子。成人之间很多不好的东西真的会污染了这一块,本来儿童文学应该是非常纯洁的,真的应该是一块圣地。但现在很多名利场上的东西污染了这块地方,带来了很多误区。
  记者:孩子们读您的书不需要强迫和推荐,他们都是自己找来看。课程标准或者学校推荐的书目大都以经典名著为主,而实际情况往往是很多小学生却是怀着极大的热情读您的《淘气包马小跳》《笑猫日记》。对于自己的书上不上推荐阅读书目,您怎么看,
  杨红樱:这里面有一个误区——离得太近了,似乎就不能被认可。我的东西到了国外,他们反倒觉得蛮深奥的。德国、韩国的翻译家译我的作品,还觉得我的作品比他们国家的儿童文学作品深奥,文学意味和哲学意味都挺浓。他们问我中国孩子能读懂吗,特别是《笑猫日记》,我就说这是我们国家的超级畅销书,他们就认为中国孩子的阅读品位是相当高的。其实阅读是一件需要老师和家长一起做的事情,第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第二真的需要你下力气。拿一个书目,这个书目哪儿都能找到,谁都知道这些是经典,就那么丢给孩子,说你,必须读,孩子如果不爱读,就觉得孩子不爱看书。阅读不应该是功利的,阅读就是一种生活习惯。你现在一定要让孩子读书的时候心里想着写读后感,那是非常可怕的。我的书不上书目,也不要求小孩子写读后感,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孩子给我写信,一写就是几大篇?这就是有感而发,不是谁要求的。
  记者:在孩子读什么书的问题上,家长和老师都面临同样的困惑——孩子愿意看的往往并不是经典名著。
  杨红樱:我曾经跟德国的出版家探讨过这样的问题。德国的孩子也不怎么读经典,因为它们离今天的生活太远,他们的首选也是当下。孩子的成长会遇到困惑。很久远的东西往往安慰不了他们。而读当下的作品,他们很快就会感到这个写得像同学,这个写得像自己,能解决他们成长中的问题。我就觉得我们现在的儿童文学也好,教育工作也好,似乎永远不从我们的对象入手,永远是自话自说。其实我们的重心永远应该是孩子,我们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问题。你的书一定要让孩子爱读。你不能说,我写的书孩子不爱读,今天的孩子就不行,他们不爱读书。是我们自己没有写出让孩子喜欢的书,还是今天的孩子不喜欢读书,我觉得这个东西要分清楚。
  
  写好作文关键得有生活、有感动
  
  记者:听说您的作文课上得很好,很多家长都希望您能给孩子讲讲怎么写作文。您是用什么方法让孩子写好作文的呢?
  杨红樱:当年我的作文课上得确实比较有名。不过现在有人请我去讲作文我基本上不会去。我觉得写作的技巧不会有什么问题,教来教去无非是写人怎么写、写事怎么写,开头、结尾,事件的起因、经过,这些东西孩子们都已经烂熟于心了。我觉得关键是今天的孩子生活单调,不会感动,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其实所有的好文章都是有感而发,没有这个源泉,写作文时就不知道写什么。现在我们对孩子的要求,有太多没道理的地方。孩子生活很单调,却要让他们写出很鲜活的生活。怎么写?他们只好去翻人家的作文书。我小时候作文就特别好,为什么?就因为我爸爸给了我丰富多彩的生活,《笑猫日记》全部是我的童年,那个翠湖公园,我爸爸每个周末都带我去。
  记者:您觉得现在的小学生的生活出了问题’
  杨红樱:我觉得是。他们比较麻木,不太容易感动,我觉得这个非常要命。现在的信息太丰富了,小学生几乎什么都知道。不像我们以前面对的完全是未知的世界。我现在经常想起我们小时候,每天上学、放学我会走不同的路。有时放学我会去一家百货公司,我一直喜欢一面小鼓,就五毛钱,但不能想要什么都向大人开口。于是我就天天去看,一直到那面小鼓卖出去,就不去了。我现在想起来特别美。这就是心里有企盼。现在的小孩想什么就有什么,没有心愿。
  记者:现在的孩子恰恰是物质方面不缺,缺的是感动。
  杨红樱:对。你想想小孩为什么喜欢看《淘气包马小跳》。我觉得是因为里面有他们没有的东西,比如友情,这是孩提时代非常重要的情感。马小跳一天到晚都和他的好朋友在一起,对现在的孩子来说,这是不可能的。写作文其实就是一句话:要有米下锅才行。我的作品里已经说到这个问题。马小跳也写不出作文,一天到晚在那里憋。老师说你们回去孝敬爸爸妈妈。按照老师教的,大家都回家给妈妈洗脚,第二天全班都写洗脚。其实这是特别大的讽刺。为什么后来马小跳又写出了特别好的作文呢?还是因为后来有了真实的生活,他去张达的外婆家,自由自在,见多识广,有很多特别的感动,他的作文就丰富起来了,有东西可写了。很多孩子读《笑猫日记》学到了很多观察和表达的方式。比如我写了很多的景物:云、树叶、露珠,以及露珠在荷叶上滚动的声音,小孩子觉得原来这些也可以写成作文。其实我的感受全部是小孩子的感受。比如说我写了一种天空叫鸭蛋壳,青绿青绿的,这就是小孩子的十分具象的感受。按理说小孩子不喜欢读这些描写的,因为节奏慢。为什么他们非常喜欢我的这些描写,甚至能大段地背?一个小女孩送给我的礼物就是一个抄满了我的优美词句的本子。她说我曾经写云,写了—百多种。
  
  “阅读培养了我的想象力”
  
  记者:能否谈谈您个人的阅读?
  杨红樱: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读《红楼梦》。虽然有些东西那时确实读不懂,家族与家族的社会背景,我直到现在也没都懂。但是有什么关系呢?没有 破坏我任何的阅读兴趣,我读里面的吃喝玩乐。这对我后来的细节描写影响特别大。我跟很多小孩说,细节就像一颗颗珠子,作文就是一颗颗珠子串起来的,好看、生动,能吸引人往下读。所谓的生动形象都是细节描写,没有细节就干巴巴的。我还喜欢看《水浒传》。《水浒传》有108将,会一个一个出来,而且每一个新人物出场,都会有非常精彩的铺垫和描写,这对我后来的写作影响也很大。《西游记》是我反反复复看的一部作品。现在也有媒体采访我为什么我们中国没有《哈利·波特》、没有《阿凡达》这样有想象力的作品,其实他们错了,直到现在我跟所有的媒体都说,就想象力而言,世界上没有一部作品可以超过《西游记》。所以我们真的不要妄自菲薄,不要以为《哈利·波特》影响大,它就超过了这个。语言障碍是个很大的问题。《哈利·波特》英文版发行,中国的书店也是同步的,而我们的作品没有这种语言优势,要到国外起码得经过好几年,得翻译,这就是一个很长的过程。
  记者:您自己比较偏爱的自己的作品是什么?
  杨红樱:我觉得是《笑猫日记》。它最具丰富性。写起来也最得心应手。其实《淘气包马小跳系列》是最难写的,因为跟孩子们的生活太接近,孩子们完全可能说这不是我们的生活,或者不像。有一句话叫画鬼容易画狗难。鬼大家都没见过,你随便怎么画,狗天天都见,你怎么画?《笑猫日记》是日记体,我的成名作《女生日记》《男生日记》也是日记体,我对写日记体已经很有把握了。《笑猫日记》是在现实背景中展开的幻想。‘为什么德国翻译家觉得这部作品有哲学意味?我想是因为它不像以往的儿童文学作品那样,黑就是黑,白就是白,我写出了丰富性和复杂性,其实就是人生哲学的一些东西。德国的翻译家还问里面这么多的描写,阅读起来会很慢,小孩子能够喜欢吗。我跟他说这在我们中国是超级畅销书,他们听了后都认为中国孩子的阅读品位是很高的。
  记者:这个问题可能您也回答过很多次了,就是你怎么看待作品成为经典?
  杨红樱:我想任何一个作家都愿意自己的作品成为经典。但事实上,经典是要经得起时间和市场的双重考验的,不是你想要成为经典就能成为经典。首先,你的作品要有很多人来读,而且不是风靡一时,还要流传下去,这样的作品才称得上经典。《女生日记》畅销十年,销量早已过100万册,《马小跳系列》也陆陆续续畅销了七八年,累计销量过2000万册,相对于能卖多少,我更在乎能卖多久。
  
  作家就是要认认真真写作
  
  记者:《淘气包马小跳系列》畅销了那么多年,《笑猫日记系列》也有很好的市场表现和口碑,您是否感到这些成就的压力?
  杨红樱:我觉得没压力。有什么压力呢?人的压力无非是说你一定要保住你这样一个位置,或者是这样的知名度,我觉得在我身上都没有。我就是老老实实认真为孩子写作,只写我心里想写的东西。比如说“马小跳”,没有特别想写的,我就不写了。我觉得一切都是顺其自然,我没有压力。
  记者:您现在的写作状况是什么样的?有写作计划吗,一天写几个小时?
  杨红樱:没有。其实我写得挺少的,一年就十几万字,两本到三本。每天写三四个小时。
  记者:有很多热爱儿童文学创作的人,默默无闻地在写,写出来也很难出版,您对他们有什么话说?
  杨红樱:我19岁发表第一篇作品《穿救生衣的种子》,《女生日记》是我的成名作,那时我已经38岁,其中漫长的19年,我写了大量的童话作品,都是默默无闻的。但这个过程,对我的今天而言,是必需的。在当老师的时候,我绝对写不出《淘气包马小跳》,因为还年轻。这就像葡萄汁跟葡萄酒的区别。当老师的时候,班上发生一件事情我就写一件事情,这叫葡萄汁。它没有我的积淀。当见证了--个孩子的整个童年,又见证了他长大了以后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就有了非常深切的感受。写马小跳的时候已经是我不当老师很多年了,我回过头来想我们教育有什么问题。这时我写的可能就是葡萄酒,经过了沉淀,经过了这么多年人生的反思,是一个很深层的东西。很多人想知道我的书怎么卖那么多,以为我有什么绝招。其实没有,就一个:认认真真地写。为什么我的书会本本都畅销,而且畅销的面积那么大,他们搞不懂,于是就把我说成神、说成什么妖魔鬼怪。我说这没有什么,就一条:因为我的书孩子读了感动,他们永远在期待我的下一本。
  记者:这确实已经成了一种比较独特的现象。
  杨红樱:这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因为你认真,是很真诚地写作,一定能得到真诚的回报。这种真诚就是孩子们真诚的阅读,他们永远想在你的作品中找到感动,找到成长需要的东西。所以他永远期待你的下一本书。现在我的书一般起印30万册,第二个月肯定会加印,基本上每个月几万几万地加印,非常稳定。根本不需要出版社去吆喝。我要出去做活动,一定是觉得这个地方我的读者特别多,我要去跟他们见见面,跟商业没有关系。其实现在越商业越做不好。所以,作家还是要回归到写作态度上、写作的文本上,认认真真地写作。书永远就是一种精神产品,文本的力量胜过一切。
  记者:感谢您打开心扉,接受我们的采访。
其他文献
我国古代写作教育的正统观念是人本主义、人文主义的,将人格、精神涵养放在首位,追求道德、学问之文,而非单纯的辞章之文,或者说是追求义理、考据、经济、辞章四者的统一。只有把握这一理念,才有实践操作层面的方法可言。  一、仁义之人,其言蔼如  立足于人的言语精神涵养,是古代写作教育价值观的基本取向。  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被誉为“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的韩愈,便是重言语精神涵养的杰出代表。后世凡论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在多年语文教材编制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即从“教读”到“白读”再到“课外阅读”,以达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总体要求。“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要求在教读课型中,要“授人以渔”,“扶”着学生,帮他们学得阅读方法,获得阅读体验;在自读课上进一步强化阅读方法,沉淀为自主阅读能力;在以单元课文为支撑的拓展阅读、“课外古诗词诵读”板块、“名著阅读”板块等“课外阅读
统编本语文教材在编排体例上与老教材相比,有不少变化,写作模块是其中变化较大的一部分。老教材对写作模块也分单元、辟专题,但只给写作任务,只出作文话题,不作写作理论介绍;新教材则一改老法,不再将写作理论知识视为教师教学的后台储备,而是直接前置于课本页面,作为课堂教学的显性知识,并以之指导学生的写作实践。理论既已成为教材的组成内容,成为向学生传播的知识,理论体系本身的科学性、表述的严谨性就不能不讲究。本
教授须以学习为本位……然余谓教授自以学生为本位,而教授中间之经历,必不能拘泥于一定之成法,所谓“因材而教”“因势利导”则“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然亦非漫然无途辙之可寻,必曰以学生自动学习为本位;不能自动,然后辅导;辅导不足,然后启发;启发不足,即参用注入,亦无不可。易词言之,时乎辅导,则辅导之;时乎启发,则启发之;时乎注入,则注入之。要其归必导学生以自动研究之途,养成其自进学习之兴趣而已。  ——孙
“学者散文”是语文新课标教材的新宠。季羡林、周国平、余秋雨、吴冠中等文学界、哲学界、戏剧界、美术界著名学者的散文进入各级各类新课标教材,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语文教育的内涵从文学向文化的扩展。  吴冠中是我国当代享有盛名的画家,同时也是一位优秀并且多产的散文作家。他的散文自然清新,质朴深刻,卓然自成一家。英国文学评论家迈克·苏立文教授就曾高度评价吴冠中的散文:“单凭发表的文字就足使吴冠中在艺坛上占有一席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选入了毛泽东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这篇文章表面上是议论文,难度并不太大,但是其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立人的意义,当为语文教學的最高宗旨,至今尚未得到一线教师真正的理解。学术刊物上的解读文章寥寥无几,网上的说课、教案实际上是将其当作一般议论文。不少解读和教学设计不约而同地从形式逻辑出发,把教学重点放在论点的“论证”上,完全没有意识到该文所在单元乃是真理论的世界观
书名: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科观念与  教学实践  作者:方维保杨四平  出版社: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3月  ISBN:9787567624894  定价:58.00元  文学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状态密不可分,我国现当代文学诞生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特殊历史时期,蕴含着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宏博的思考、隐秘伟大的情感、复杂的人生等,它联结现实,超然想象,描绘出了迷人的图景。现
观点1    教师批评权的伦理审视  胡娇在《教师批评权的伦理审视》一文中认为:严格批评是规训文化传统下的现代复现,是现代教育制度的伦理要求。我国传统教育历来倡导严师对学生的规训,批评是严师的表达手段之一,是帮助受教者向善的必要手段之一,在传统师道中具有其合理性。在现代社会里,批评权本应是天赋师权,是教师之所以为教师的特殊权利之一,然而,在教育改革过程中,一些观点要求教育尊重个性和差异,师生关系要
近几年参与在职语文教师培训,交谈中发现不少语文教师对于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有何区别、进学校学语文与不进学校学语文有何区别,都不太清楚。前一个问题,反映了对语文课程性质认识的模糊,后一个问题,涉及对语文课程内容认识的模糊。教育部2011年12月28日印发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语文课程性质与课程内容的表述,也都有待完善。认定语文课程的性质、建构语文课程的内容,直接关系到语文教材
2014年9月25日至26日,我们荣幸地参加了全国真语文系列活动绵阳站的活动。其间,听了黄厚江老师《孔乙己》的示范课,颇多感慨,最深刻的感受可以借一句古诗来传达:“看似寻常最奇崛”。想来这样精彩的课,非我辈之人能轻易学来,正所谓“成如容易却艰辛”。以下详叙一二,略述所感。  一、平易的导入中蕴含良苦用心  课一开始,跟学生几句寒暄之后,黄老师即切入正题,可见他调控课堂节奏的能力,但切入正题的语言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