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湖北省通过加强政府与企业合作,引导科技研发加快产学研结合,并积极发展社区试点探索经验,循环经济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果,但是在治污方面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有鉴于此,湖北省亟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构建绿色GDP核算体系,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加强环保宣传,建立市场机制导向下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关键词:循环经济;3R;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1.04.007
循环经济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最早提出,后来经过许多学者不断演绎和完善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社会发展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生态和环境也能得以改善。循环经济以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和再循环(Recy—cle)为原则(简称3R),以资源的高效使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通过转换经济增长方式,重视技术进步和技术研发,加强不同部门和行业之间的合作和资源共享等措施,减少整个社会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降低废弃物的排放,缓解生态环境问题。与循环经济相对应的社会形态是循环社会,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过度消耗,保证对废物的正确处理和资源的有效利用,保障环境安全,给人类社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實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目前,全球许多国家已经把循环经济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经。循环经济已经成为一种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新的历史环境和发展阶段正在赋予循环经济新的内涵与使命。在新一轮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正面临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重大挑战,也在积极探索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2005年10月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可见,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已经纳入国家的经济规划。2007年12月,国务院批准武汉8+1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简称“两型社会”。这不仅为湖北省发展循环经济创造了机会,也使得湖北省成为国家进行区域经济工作试点和实施中部经济崛起战略的前沿阵地。
一、湖北省循环经济建设的现状
2008年,湖北省启动创新区域发展战略,将循环经济的理念运用于实践,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全省经济向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协调发展。2009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12831.5亿元,较上年增长13.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4742.2亿元,较上年增长20.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金额为8211.8亿元,较上年增长4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928.4亿元,较上年增长19.0%。湖北省经济在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资源使用、能源消耗以及污染物的排放等均呈现下降的趋势,循环经济建设初见成效。
第一,能源消耗有所下降。国家统计局、发改委、能源局联合发布的2009年各省区市单位GDP能耗等指标公报显示,2009年湖北省单位GDP能耗为1.230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下降5.97%。其中,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2.350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12.27%,降低率快于全国的5.63个百分点,居全国第6位;万元GDP电耗为1018.45千瓦时,比上年下降5.52%,降低率快于全国3.07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4位。两项指标均居中部第2位。
第二,排污权交易试点运行良好。2009年,华中地区第一家环境资源交易机构——湖北环境资源交易所在武汉成立,湖北省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正式启动,排污权交易试点纳入到国家排污权交易试点范围。2009年12月12日,湖北省第4次排污权交易中,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的竞价基价分别为16680元/吨和4020元/吨,最终成交价分别达34080元/吨和9840元/吨。而2009年3月18日的第一次交易时,化学需氧量成交价仅为2000元/吨。
第三,电子垃圾的回收模式初见成效。2008年初,湖北省环保局联合武汉城市圈9城市环保局,与格林美公司合作,突破条块分割和城市界限,围绕构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目标,官企联合创立了“武汉城市圈废旧电池分类回收的模式”。这一电子垃圾回收模式从构思到付诸实践,逐步实现了武汉城市圈废旧电池从收集、运输、储存和处理的全程监管,体现了减少污染和资源再利用的循环经济理念,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第四,循环经济建设正在向着法制化的方向发展。2009年,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制定《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促进条例》,推动城市圈综改试验进入法制化轨道。而城市圈建设的主旨——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其中也蕴含着节能减排和循环利用等循环经济的理念。这一法规的出台也有利于湖北省循环经济向着法制化的方向发展。
湖北省在资源的节约利用,以及电子垃圾回收再利用层面已经取得了良好成绩,但是,循环经济的内涵不局限于此,更应当从经济的各个层面体现出废物减量化,资源的再使用和再循环利用的发展趋势。目前,湖北省的循环经济建设正面临以下突出问题。
第一,“三废”的治理工艺和治理水平亟待提升。2007—2009年湖北省“三废”处理,除了废水排放总量略有下降,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均呈上升趋势。2009年湖北省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84.39%,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为58.26%,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74.81%。其中,2008年工业燃料燃烧SO2排放达标率,工业生产工艺SO2排放达标率以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与2007年相比,都呈现出下降趋势,直至2009年,情况才有所好转。可见,湖北省的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工艺还有待提高。
第二,水资源污染较为严重。数据显示,湖北省内江河湖库等地标水,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污染,近年来,长江部分支流受到污染,汉江中下游近年来多次发生“水华”事件,中小河流水质污染严重,超标(超Ⅲ类)河段长度占评价河长的21.4%。湖泊呈现富营养化趋势。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成为导致水资源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第三,城市生活垃圾逐年增加,垃圾分类和回收制度有待完善。生活废弃物是城市废弃物中涉及种类最广,处理起来最困难的一种。许多城市的可回收物与不可回收物的分收处形同虚设。如果居民对生活废弃物不加以分类就直接投放到生活垃圾回收站,诸如废旧电池、日光灯管、废旧油机以及电子垃圾等废弃物就会造成严重的污染,而那些本来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废弃物就会成为资源浪费。有研究表明,部分城市生活废弃物中可回收物含量在16%至38%之间,对49个城市调 研资料显示,其生活垃圾中可回收物含量也在5%至50%之间。可见,缺乏规范的垃圾分类和回收制度是当前城市生活垃圾难以实现资源化和综合再利用的重要因素。
二、湖北省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因
(一)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选择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资源战略,发展绿色经济,保障湖北经济安全和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循环经济的3R理念,在微观层面强调节约单位产出和消费的资源消耗以及技术进步促进产业链的合作,在宏观层面强调通过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等对资源依赖性小的产业,减少资源密集型产业的比重。当前,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对社会经济造成的负的外部性影响已经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如何有效地缓解这一问题,一方面,需要加大舆论宣传,改变人们不合理的消费习惯和不当的生产方式;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出台税收、补贴等相关政策,激励人们节能降耗,保护环境。有鉴于此,近年来,湖北省将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不断开辟资源综合利用的新途径,物尽其用、变废为宝,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还积极探索从资源消耗的源头减少了污染物产生的方法,努力实现“零”排放,降低污染治理成本。
(二)政府推動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动力
循环经济建设离不开政府的干预和扶持。近年来,湖北省政府加大生态环境的管理力度和企业清洁生产的规范力度,关闭污染严重的企业,淘汰落后的生产设备,并加大了治污费油的投入。2009年,关闭污染企业155家,新增污水处理厂49座,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0%。化学需氧量排放与上年相比下降1.5%,二氧化硫排放量与上年相比下降3.5%,这两项指标均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减排目标。
虽然政府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层面作用显著,但是,循环经济归根到底是一个经济理念,政府推动的确能在短期发挥出明显的效果,迅速整合资源,实现既定目标,提升整体治污力度和整治效果。然而,循环经济的实现不可能仅仅依靠行政力量在短期一蹴而就,这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来改变人们的观念,改变企业的经营理念,最终改变现有的经济运行模式。从长期来看,囿于资金的有限和信息不对称,政府不可能永远作为循环经济的主要推动力。循环经济的发展还是需要政府慢慢退出直接干预,逐步构建由市场推动,政府监管的良性发展模式。这就不仅需要从制度层面逐步构建一个完善的循环经济导向下的居民生产生活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还需要建立一系列宣传、教育等非制度性约束机制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观念,减少环境污染的外部性影响。
(三)企业参与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微观基础
企业是循环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湖北省两类企业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突出的作用。第一类企业是资源回收处理型企业。近年来,湖北省通过制定税收等层面的优惠政策,引进了一批诸如荆门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湖北省金洋冶金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喻利得像胶科技有限公司、金城集团再生资源公司等主要从事废旧电池、废轮胎、废橡胶、废纸、报废汽车等资源回收和加工再利用的企业。这些企业多以民营、私营为主,在国内同行业中已具备一定的竞争实力。见表1。
第二类企业是磷化工企业。湖北省拥有丰富的磷矿资源,磷产业是湖北主要的化工产业之一。而磷化工的生产特征决定了其污染重、治理难。有鉴于此,湖北省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实现节能减排。如湖北宜化集团,通过自主开发和引进技术,已初步建立节能型经济和生产体系;宜昌兴发集团,在治理污染和重复利用资源方面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等。这些企业的发展模式已经在省内乃至全国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这两类企业自身的特性决定了要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采用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上述企业将循环经济的3R理念应用于实际,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然而,还有更多的企业还没有真正从行动上将3R理念融入企业决策中。一方面,源于政府监管和惩罚力度不够,对很多企业而言,一旦被政府查处所承担的罚金负担是远远小于对企业进行清洁生产治理的负担,这就导致很多企业维持现有的高能耗和高排放的生产方式。另一方面,由于当前政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也容易诱使企业过度依赖政府扶植,而自主改进清洁生产机制的动力不足。调动起微观经济单位——企业的清洁生产积极性,才是启动湖北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技术创新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有力支撑
技术进步是发展循环社会的有力支撑。2009年,湖北省获得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740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20项,应用技术成果693项,软科学成果27项。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5694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77.9亿元,比上年增长24%。同年,湖北东湖高新区获批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武汉市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为湖北循环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条件。2009年,湖北加大传统行业技术改造力度,全年完成技改投资1473亿元,增长49.3%,高出全社会固定资产增幅7.7个百分点。新认定驰名商标10件,总数达到48件。通过设立“长江质量奖”,推进区域品牌建设,湖北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位居中部之首,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为强化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和技术支撑,武汉市还设立循环经济发展专项引导资金,并成立循环经济重点实验室。在产学研结合上,湖北省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集中的优势,鼓励企业与各类科研院所在节能、节水,以及废气、废渣综合利用等项目上加强研究和合作,努力实现节约降耗,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五)试点先行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探索途径
湖北省现有城市、园区和社区等多种循环经济试点形式,如荆门循环经济试点城市,仙洪循环农业园区,青山循环工业园区,青山绿景苑循环社区等。青山、东西湖国家级循环经济试验区和阳逻省级循环经济试验区的建设也在顺利推进中。其中,社区试点是影响公众生活观念和消费观念最直接的方式,也能够最有成效地减少生活垃圾。2006年,青山区绿景苑小区作为国家级康居住宅示范小区,率先使用垃圾生化处理技术,利用生物菌种发酵,将实现分类回收的有机垃圾分解成气体、中水和残渣,处理后的中水主要用于植物灌溉,残渣作为花草的肥料,最终达到垃圾无害化和减量化的目标。然而实地考察发现,这一社区建设仅有住房684套,监管成本低,且在垃圾处理上一直享受着政府补贴,其发展模式难以在市场上普遍推广。
三、湖北省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
2010年10月中共中央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未来五年中,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加强规划指导、财税金融等政策支 持,完善法律法规,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鼓励产业废物循环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开发和应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这为湖北省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发展方向。要实现这一目标,湖北省亟需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建立追求经济、社会、环境相互之间有机结合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第一,必须转变单纯追求GDP的政策目标,构建湖北省绿色GDP核算体系。2004年9月1日国家环保总局发出公报,中国绿色GDP(即EDP)核算体系框架已初步建立。湖北省可依据该核算体系框架,建立湖北省环境实物量计算,环境价值核算,环境保护投入产出核算,以及经济环境调整的绿色GDP核算体系。绿色GDP核算体系的建立,不仅有利于地方政府提高工作效率,明确监管目标,也有利于企业改进生产方式,实现清洁生产。
第二,建立市场经济机制导向下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建立循环经济的根本是通过市场机制,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最终使企业和个人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外部效益内部化。通过实行生态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制度,逐步提高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交易费用。建立“谁污染、谁付费;谁治理、谁受益”的污染者治理、受益者补偿机制,促使全社会实行清洁生产,节能减排。逐步减少政府对企业行为的直接干预,采取政府监管、市场导向的方式,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
第三,发展自有技术,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实现节能减排要依靠技术进步和生产工艺的提高。不仅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更要大力发展自主创新能力。如果单纯依靠引进和模仿国外技术,很容易陷入“追赶者陷阱”。依据技术经济学理论和国外经验,工业化发展前期,政府投入占R&D经费的比重较高而企业较低,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政府会退居次要位置,企业逐渐成为R&D经费的投入主体。企业是技术进步的受益者,其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直接影响到经济效益。如果企业能增加研发投入,成为技术进步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将会促进技术创新和科技转化的效率。
第四,重视宣传教育,倡导环保意识。在全社会范围内成立儿童环保俱乐部,编制通俗环保教材,成立民间环保志愿者组织。通过宣传倡导绿色消费,增强公众的资源忧患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倡导绿色消费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实现垃圾分类回收、减少过度包装和一次性用品的使用。
第五,要重视国外循环经济已经取得的成果,并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众所周知,西方发达国家在数百年社会和经济发展道路上,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探索解决的方法,总结出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这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中国开始循环经济建设的时间较短,现在还处于摸索期间。而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已经在循环经济的建设中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和经验。比如,他们清晰地界定了循环经济的发展指标并逐步量化,明确地规范政府施政的目标和权责,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循环经济法规体系,积极宣传和自觉遵守循环型社会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EB/OL],(2005-10-18)[2010-12-20]http:∥news,xinhuanet,CON/politics/2005-10/18/content_3640318_2,htm,
[2]2010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EB/OL],(2010-02-05)[2010-12-20]http://WWW,gov,cn/test/2010-02/05/ content_1529177,htm,
[3]谢慧敏,魏尚平,付德耀,去年湖北单位GDP能耗降5.97%,降幅全国第9[EB/OL],(2010-08-18)r2010-12-22]http://WWW,hubei,gov,cn/zwgk/zwdt/zwkb/201008/t20100818_122036,shtml,
[4]施鹏,张颖,梅军,湖北排污权交易竞价火,COD成交价较首次增长17倍[EB/OL],(2009-12-11)[2010-12-22]http://news,cnhubei,corn/etdsb/ctdsbsgkf ctdsb28f200912ft887333,shtml,
[5]莫海,从废旧电池回收,看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的建设[N],中国经济导报,2009-03-07(c1),
[6]2009年度湖北省环境统计公报[EB/OL],(2010-02-12)[2010-12-24]http://WWW,hbepb,gov,cn/hbyw/ghjh/hjtj/201002/t20100212_27944,html,
[7]何雄浪,變废为宝,化害为利——我国城市废弃物处理的理论与实践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09(8):30,
[8]梅光军,湖北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现状的调查研究与相关政策建议[J],再生资源研究,2007(4):10,
[9]2009年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0-02-20)[2010-12-25]http://WWVV,stats hb,gov,cn/structure/xxgk/tjgb/qstjgbzw_185369_1,htm,
[10]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全文公布[EB/OL],(2010-10-27)[2010-12-25]http://news,si-m,corN,cn/c/2010-10-27/204721364515,shtml,
(责任编辑 易民)
关键词:循环经济;3R;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1.04.007
循环经济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最早提出,后来经过许多学者不断演绎和完善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社会发展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生态和环境也能得以改善。循环经济以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和再循环(Recy—cle)为原则(简称3R),以资源的高效使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通过转换经济增长方式,重视技术进步和技术研发,加强不同部门和行业之间的合作和资源共享等措施,减少整个社会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降低废弃物的排放,缓解生态环境问题。与循环经济相对应的社会形态是循环社会,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过度消耗,保证对废物的正确处理和资源的有效利用,保障环境安全,给人类社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實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目前,全球许多国家已经把循环经济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经。循环经济已经成为一种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新的历史环境和发展阶段正在赋予循环经济新的内涵与使命。在新一轮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正面临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重大挑战,也在积极探索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2005年10月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可见,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已经纳入国家的经济规划。2007年12月,国务院批准武汉8+1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简称“两型社会”。这不仅为湖北省发展循环经济创造了机会,也使得湖北省成为国家进行区域经济工作试点和实施中部经济崛起战略的前沿阵地。
一、湖北省循环经济建设的现状
2008年,湖北省启动创新区域发展战略,将循环经济的理念运用于实践,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全省经济向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协调发展。2009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12831.5亿元,较上年增长13.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4742.2亿元,较上年增长20.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金额为8211.8亿元,较上年增长4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928.4亿元,较上年增长19.0%。湖北省经济在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资源使用、能源消耗以及污染物的排放等均呈现下降的趋势,循环经济建设初见成效。
第一,能源消耗有所下降。国家统计局、发改委、能源局联合发布的2009年各省区市单位GDP能耗等指标公报显示,2009年湖北省单位GDP能耗为1.230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下降5.97%。其中,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2.350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12.27%,降低率快于全国的5.63个百分点,居全国第6位;万元GDP电耗为1018.45千瓦时,比上年下降5.52%,降低率快于全国3.07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4位。两项指标均居中部第2位。
第二,排污权交易试点运行良好。2009年,华中地区第一家环境资源交易机构——湖北环境资源交易所在武汉成立,湖北省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正式启动,排污权交易试点纳入到国家排污权交易试点范围。2009年12月12日,湖北省第4次排污权交易中,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的竞价基价分别为16680元/吨和4020元/吨,最终成交价分别达34080元/吨和9840元/吨。而2009年3月18日的第一次交易时,化学需氧量成交价仅为2000元/吨。
第三,电子垃圾的回收模式初见成效。2008年初,湖北省环保局联合武汉城市圈9城市环保局,与格林美公司合作,突破条块分割和城市界限,围绕构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目标,官企联合创立了“武汉城市圈废旧电池分类回收的模式”。这一电子垃圾回收模式从构思到付诸实践,逐步实现了武汉城市圈废旧电池从收集、运输、储存和处理的全程监管,体现了减少污染和资源再利用的循环经济理念,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第四,循环经济建设正在向着法制化的方向发展。2009年,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制定《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促进条例》,推动城市圈综改试验进入法制化轨道。而城市圈建设的主旨——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其中也蕴含着节能减排和循环利用等循环经济的理念。这一法规的出台也有利于湖北省循环经济向着法制化的方向发展。
湖北省在资源的节约利用,以及电子垃圾回收再利用层面已经取得了良好成绩,但是,循环经济的内涵不局限于此,更应当从经济的各个层面体现出废物减量化,资源的再使用和再循环利用的发展趋势。目前,湖北省的循环经济建设正面临以下突出问题。
第一,“三废”的治理工艺和治理水平亟待提升。2007—2009年湖北省“三废”处理,除了废水排放总量略有下降,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均呈上升趋势。2009年湖北省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84.39%,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为58.26%,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74.81%。其中,2008年工业燃料燃烧SO2排放达标率,工业生产工艺SO2排放达标率以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与2007年相比,都呈现出下降趋势,直至2009年,情况才有所好转。可见,湖北省的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工艺还有待提高。
第二,水资源污染较为严重。数据显示,湖北省内江河湖库等地标水,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污染,近年来,长江部分支流受到污染,汉江中下游近年来多次发生“水华”事件,中小河流水质污染严重,超标(超Ⅲ类)河段长度占评价河长的21.4%。湖泊呈现富营养化趋势。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成为导致水资源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第三,城市生活垃圾逐年增加,垃圾分类和回收制度有待完善。生活废弃物是城市废弃物中涉及种类最广,处理起来最困难的一种。许多城市的可回收物与不可回收物的分收处形同虚设。如果居民对生活废弃物不加以分类就直接投放到生活垃圾回收站,诸如废旧电池、日光灯管、废旧油机以及电子垃圾等废弃物就会造成严重的污染,而那些本来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废弃物就会成为资源浪费。有研究表明,部分城市生活废弃物中可回收物含量在16%至38%之间,对49个城市调 研资料显示,其生活垃圾中可回收物含量也在5%至50%之间。可见,缺乏规范的垃圾分类和回收制度是当前城市生活垃圾难以实现资源化和综合再利用的重要因素。
二、湖北省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因
(一)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选择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资源战略,发展绿色经济,保障湖北经济安全和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循环经济的3R理念,在微观层面强调节约单位产出和消费的资源消耗以及技术进步促进产业链的合作,在宏观层面强调通过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等对资源依赖性小的产业,减少资源密集型产业的比重。当前,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对社会经济造成的负的外部性影响已经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如何有效地缓解这一问题,一方面,需要加大舆论宣传,改变人们不合理的消费习惯和不当的生产方式;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出台税收、补贴等相关政策,激励人们节能降耗,保护环境。有鉴于此,近年来,湖北省将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不断开辟资源综合利用的新途径,物尽其用、变废为宝,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还积极探索从资源消耗的源头减少了污染物产生的方法,努力实现“零”排放,降低污染治理成本。
(二)政府推動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动力
循环经济建设离不开政府的干预和扶持。近年来,湖北省政府加大生态环境的管理力度和企业清洁生产的规范力度,关闭污染严重的企业,淘汰落后的生产设备,并加大了治污费油的投入。2009年,关闭污染企业155家,新增污水处理厂49座,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0%。化学需氧量排放与上年相比下降1.5%,二氧化硫排放量与上年相比下降3.5%,这两项指标均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减排目标。
虽然政府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层面作用显著,但是,循环经济归根到底是一个经济理念,政府推动的确能在短期发挥出明显的效果,迅速整合资源,实现既定目标,提升整体治污力度和整治效果。然而,循环经济的实现不可能仅仅依靠行政力量在短期一蹴而就,这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来改变人们的观念,改变企业的经营理念,最终改变现有的经济运行模式。从长期来看,囿于资金的有限和信息不对称,政府不可能永远作为循环经济的主要推动力。循环经济的发展还是需要政府慢慢退出直接干预,逐步构建由市场推动,政府监管的良性发展模式。这就不仅需要从制度层面逐步构建一个完善的循环经济导向下的居民生产生活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还需要建立一系列宣传、教育等非制度性约束机制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观念,减少环境污染的外部性影响。
(三)企业参与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微观基础
企业是循环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湖北省两类企业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突出的作用。第一类企业是资源回收处理型企业。近年来,湖北省通过制定税收等层面的优惠政策,引进了一批诸如荆门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湖北省金洋冶金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喻利得像胶科技有限公司、金城集团再生资源公司等主要从事废旧电池、废轮胎、废橡胶、废纸、报废汽车等资源回收和加工再利用的企业。这些企业多以民营、私营为主,在国内同行业中已具备一定的竞争实力。见表1。
第二类企业是磷化工企业。湖北省拥有丰富的磷矿资源,磷产业是湖北主要的化工产业之一。而磷化工的生产特征决定了其污染重、治理难。有鉴于此,湖北省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实现节能减排。如湖北宜化集团,通过自主开发和引进技术,已初步建立节能型经济和生产体系;宜昌兴发集团,在治理污染和重复利用资源方面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等。这些企业的发展模式已经在省内乃至全国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这两类企业自身的特性决定了要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采用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上述企业将循环经济的3R理念应用于实际,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然而,还有更多的企业还没有真正从行动上将3R理念融入企业决策中。一方面,源于政府监管和惩罚力度不够,对很多企业而言,一旦被政府查处所承担的罚金负担是远远小于对企业进行清洁生产治理的负担,这就导致很多企业维持现有的高能耗和高排放的生产方式。另一方面,由于当前政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也容易诱使企业过度依赖政府扶植,而自主改进清洁生产机制的动力不足。调动起微观经济单位——企业的清洁生产积极性,才是启动湖北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技术创新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有力支撑
技术进步是发展循环社会的有力支撑。2009年,湖北省获得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740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20项,应用技术成果693项,软科学成果27项。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5694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77.9亿元,比上年增长24%。同年,湖北东湖高新区获批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武汉市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为湖北循环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条件。2009年,湖北加大传统行业技术改造力度,全年完成技改投资1473亿元,增长49.3%,高出全社会固定资产增幅7.7个百分点。新认定驰名商标10件,总数达到48件。通过设立“长江质量奖”,推进区域品牌建设,湖北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位居中部之首,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为强化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和技术支撑,武汉市还设立循环经济发展专项引导资金,并成立循环经济重点实验室。在产学研结合上,湖北省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集中的优势,鼓励企业与各类科研院所在节能、节水,以及废气、废渣综合利用等项目上加强研究和合作,努力实现节约降耗,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五)试点先行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探索途径
湖北省现有城市、园区和社区等多种循环经济试点形式,如荆门循环经济试点城市,仙洪循环农业园区,青山循环工业园区,青山绿景苑循环社区等。青山、东西湖国家级循环经济试验区和阳逻省级循环经济试验区的建设也在顺利推进中。其中,社区试点是影响公众生活观念和消费观念最直接的方式,也能够最有成效地减少生活垃圾。2006年,青山区绿景苑小区作为国家级康居住宅示范小区,率先使用垃圾生化处理技术,利用生物菌种发酵,将实现分类回收的有机垃圾分解成气体、中水和残渣,处理后的中水主要用于植物灌溉,残渣作为花草的肥料,最终达到垃圾无害化和减量化的目标。然而实地考察发现,这一社区建设仅有住房684套,监管成本低,且在垃圾处理上一直享受着政府补贴,其发展模式难以在市场上普遍推广。
三、湖北省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
2010年10月中共中央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未来五年中,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加强规划指导、财税金融等政策支 持,完善法律法规,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鼓励产业废物循环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开发和应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这为湖北省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发展方向。要实现这一目标,湖北省亟需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建立追求经济、社会、环境相互之间有机结合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第一,必须转变单纯追求GDP的政策目标,构建湖北省绿色GDP核算体系。2004年9月1日国家环保总局发出公报,中国绿色GDP(即EDP)核算体系框架已初步建立。湖北省可依据该核算体系框架,建立湖北省环境实物量计算,环境价值核算,环境保护投入产出核算,以及经济环境调整的绿色GDP核算体系。绿色GDP核算体系的建立,不仅有利于地方政府提高工作效率,明确监管目标,也有利于企业改进生产方式,实现清洁生产。
第二,建立市场经济机制导向下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建立循环经济的根本是通过市场机制,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最终使企业和个人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外部效益内部化。通过实行生态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制度,逐步提高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交易费用。建立“谁污染、谁付费;谁治理、谁受益”的污染者治理、受益者补偿机制,促使全社会实行清洁生产,节能减排。逐步减少政府对企业行为的直接干预,采取政府监管、市场导向的方式,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
第三,发展自有技术,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实现节能减排要依靠技术进步和生产工艺的提高。不仅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更要大力发展自主创新能力。如果单纯依靠引进和模仿国外技术,很容易陷入“追赶者陷阱”。依据技术经济学理论和国外经验,工业化发展前期,政府投入占R&D经费的比重较高而企业较低,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政府会退居次要位置,企业逐渐成为R&D经费的投入主体。企业是技术进步的受益者,其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直接影响到经济效益。如果企业能增加研发投入,成为技术进步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将会促进技术创新和科技转化的效率。
第四,重视宣传教育,倡导环保意识。在全社会范围内成立儿童环保俱乐部,编制通俗环保教材,成立民间环保志愿者组织。通过宣传倡导绿色消费,增强公众的资源忧患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倡导绿色消费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实现垃圾分类回收、减少过度包装和一次性用品的使用。
第五,要重视国外循环经济已经取得的成果,并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众所周知,西方发达国家在数百年社会和经济发展道路上,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探索解决的方法,总结出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这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中国开始循环经济建设的时间较短,现在还处于摸索期间。而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已经在循环经济的建设中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和经验。比如,他们清晰地界定了循环经济的发展指标并逐步量化,明确地规范政府施政的目标和权责,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循环经济法规体系,积极宣传和自觉遵守循环型社会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EB/OL],(2005-10-18)[2010-12-20]http:∥news,xinhuanet,CON/politics/2005-10/18/content_3640318_2,htm,
[2]2010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EB/OL],(2010-02-05)[2010-12-20]http://WWW,gov,cn/test/2010-02/05/ content_1529177,htm,
[3]谢慧敏,魏尚平,付德耀,去年湖北单位GDP能耗降5.97%,降幅全国第9[EB/OL],(2010-08-18)r2010-12-22]http://WWW,hubei,gov,cn/zwgk/zwdt/zwkb/201008/t20100818_122036,shtml,
[4]施鹏,张颖,梅军,湖北排污权交易竞价火,COD成交价较首次增长17倍[EB/OL],(2009-12-11)[2010-12-22]http://news,cnhubei,corn/etdsb/ctdsbsgkf ctdsb28f200912ft887333,shtml,
[5]莫海,从废旧电池回收,看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的建设[N],中国经济导报,2009-03-07(c1),
[6]2009年度湖北省环境统计公报[EB/OL],(2010-02-12)[2010-12-24]http://WWW,hbepb,gov,cn/hbyw/ghjh/hjtj/201002/t20100212_27944,html,
[7]何雄浪,變废为宝,化害为利——我国城市废弃物处理的理论与实践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09(8):30,
[8]梅光军,湖北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现状的调查研究与相关政策建议[J],再生资源研究,2007(4):10,
[9]2009年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0-02-20)[2010-12-25]http://WWVV,stats hb,gov,cn/structure/xxgk/tjgb/qstjgbzw_185369_1,htm,
[10]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全文公布[EB/OL],(2010-10-27)[2010-12-25]http://news,si-m,corN,cn/c/2010-10-27/204721364515,shtml,
(责任编辑 易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