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与地质找矿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k1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作者分别分析了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及我国地质找矿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地质找矿
  中图分类号:TD9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较快发展,但总体来说,与国内国民经济发展需求和资源保障能力相比,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在区域条件、管理水平、政策法规、重点企业的规模和技术创新能力以及工业装备水平等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
  1.1 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总体水平偏低
  我国共伴生、低品位及难选冶矿比较多,但共生、伴生有用组份综合利用程度低,如前所述,初步统计表明,我国矿产资源尚有多种有价伴生元素没有得到充分回收利用;低品位及难选冶矿、矿业废渣、废气、废水的治理与利用,“城市矿产资源”的利用,尤其数量不断增大的尾矿及固体废弃物的开发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
  1.2 与我国资源特点相适应的综合利用技术缺乏
  虽然我国一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已经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受矿产赋存特点、地域条件、资金、推广力度等因素的制约,还有相当一部分矿山企业技术工艺装备水平依然比较落后,尤其是大部分小型矿山企业仍采用传统的陈旧方式,基本不进行综合利用,甚至采富弃贫,采易弃难,造成资源浪费。我国矿产开发利用总体工艺技术较落后,尤其缺乏与我国资源特点相适应的、高效绿色和经济的选冶加工工艺技术,在科技攻关方面也存在人才队伍和经费支撑等问题,这已经成为我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障碍之一。
  1.3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
  相当部分矿山企业的生产尚属低层次的原料生产和加工利用,只经营传统和粗放的采选初级加工业,产品档次较低,总体上是出售粗原料,经济效益受市场波动影响大,抗风险能力不强。典型的实例可以举出稀土矿和石墨矿,这两种我国富有的优势资源,直到今天,仍然停留在“初级产品出口、深加工制品进口”的高进低出阶段,大量的资源消耗并未带来应有的效益。
  1.4 法律、法规、政策的制定和執行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我国目前对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和立法取向更多的是依靠鼓励政策来调动企业的积极性,由于缺乏严格、完善的法制管理体系和严格的、硬性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我国资源高消耗、低综合利用、资源浪费和环境问题仍十分严重。同时在执法中还存在大量认识、技术、管理和执法不力等方面的问题,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政策的落实。
  2 我国开展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的主要策略
  2.1 健全综合利用法律、法规、政策,进一步明确界定相关法规概念建议在《矿产资源法》中增加综合利用和资源节约利用的内容,在法律层面上进一步明确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回收率的要求,完善法制管理体系并制定严格的强制性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为规范和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法律保证。明确矿产资源有序开发的规定,明确共伴生矿产、低品位矿产、矿山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等概念和原则。明确界定矿山固体废弃物的所有权和开发权等权属关系。
  2.2 适时开展全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现状调查工作
  伴随着经济体制、管理体制、市场条件和技术条件的巨大变化,我国矿产资源储量、结构和开发利用的环境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受工作程度、数据来源、统计口径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一些统计数据比较陈旧而且多为相互引用的估算数据。因此,适时开展全国重要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现状调查评价工作,查清重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评价重要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现状与潜力,建立重要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动态管理系统,是十分重要且非常必要的。这些工作成果将为“落实节约优先战略”、盘活一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亟需的矿产资源、缓解资源压力、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用好我国已查明资源储量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2.3 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和技术研发深度
  我国矿产资源贫、细、杂的禀赋特征加大了我国矿产资源的利用难度。需要组织高水平的综合利用技术队伍对这些共生矿、复杂难选矿开展联合攻关,对矿石的赋存状态和表征、新流程、新药剂、新装备以及新工艺等开展系统研究。同时还要提高财政资金引导性和企业需求积极性,加强产学研联合攻关的组织协调,拓宽综合利用的广度和深度,积极促进成果转化。
  2.4 制定和完善矿产资源综合开发
  利用评价体系和标准体系对于含多种有用成分的综合矿床,必须进行综合勘探、综合评价、综合开发,制定和修改完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指标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矿产资源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率,废石围岩利用率和尾矿利用率,煤矸石利用率,主要矿种的采矿回收率、选矿回收率,冶炼提取的综合回收率,矿产资源综合勘探、综合评价的指标,采用科学的方法综合评价矿山企业综合利用的水平。与此同时,研究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建立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经济指标和全面评估验证体系。按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要求,严格规范企业切实保证矿产资源的节约与综合利用,使我国矿业的发展走上新的阶段。
  3 我国地质找矿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没有充分了解和掌握对矿产资源的需求
  几千年的农耕社会使得矿产资源对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影响较小,从而导致矿产资源自身的价值无法得到体现,可以说这是由于以往生产力低下的状况所决定的。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了工业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因此需要抛弃以往的思想观念,充分了解和掌握对矿产资源的需求。
  3.2 过度依赖于市场配置资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来,我国的地质找矿工作也加快了改革的步伐,矿业权市场的建筑与地质队伍体制的改革成为地质矿产管理工作的两条主线,地质找矿工作开始逐渐依赖于市场配置资源。由于地质找矿工作的投入和产出之间存在较多的不确定因素,因此仅仅依靠市场的调节作用,很难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生产和消费之间的良性循环产业链,从而造成地质找矿工作的混乱局面。
  3.3 对矿业权的宏观调控力度不够
  和其他资产一样,矿产资源也具有产权关系,一旦产权关系混乱就容易造成经济和社会的混乱局面,但是当前由于我国对矿业权的宏观调控力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地质找矿工作的有效开展。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3.3.1 矿业权的发放不能按照预定方向发展,一些取得矿业权的企业没有有效进行地质找矿工作;
  3.3.2 对于获取矿业权的对象资格没有从国家经济安全的角度进行考虑。
  3.4 地质找矿队伍缺乏稳定性
  地质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风险,并且利用一般的技术方法很难实现地质找矿工作的突破,因此需要一支具备较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地质找矿队伍。但是由于地质找矿工作的技术性较强,必须具备较为丰富的理论经验和实践经验才能胜任,因此专业的地质技术人员数量严重不足,再加上人员流失严重,使得地质找矿队伍缺乏稳定性。
  4 地质找矿问题的解决策略
  4.1 对地质找矿工作加强宏观调控并加大财政投入
  一方面,对于社会稀缺的重要矿产资源不能仅仅依靠市场的调节作用,同时国家还要加强宏观调控。这是因为个体企业在进行地质找矿工作时,更加注重的是怎样获得更大的利润,而不是如何实现矿产资源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容易偏离地质找矿工作的最终目的。另一方面,虽然当前在地质找矿工作中社会资金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是在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的同时,要尽可能地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使社会资金参与到地质找矿的工作中,从而弥补政府财政资金投入的不足。
  4.2 坚持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的方针
  这里所说的两个市场指的是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而两种资源指的是国内资源和国外资源,具体来说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
  4.2.1 国家要加大对矿产资源的勘查力度,最大限度地提高我国矿产资源的储备量。同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要处理好矿产资源储备和急需利用之间的关系,不然会造成由于矿产资源开采过多而危害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4.2.2 要开拓矿产资源的多元进口渠道,并建立境外供矿基地,同时还要积极参与到其他国家的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工作中,最大限度地缓解我国矿产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
  4.3 对矿业权加大宏观调控力度
  首先,对能源资源的矿业权要加强控制,比如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铀矿等重要的能源矿业权要由国家统一控制,确保国家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这是因为一旦私人企业过多地控制这些重要能源矿产的开采时,就很容易控制其价格,从而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其次,要严格控制暴利型的矿权,比如金矿。这类矿产资源的探矿权和采矿权要由国家来控制,从而大大增加国家税收,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此外,要对一般矿产资源的矿权放开政策,既能有效利用社会资金,又不会担心其价格受到控制。
  4.4 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地质找矿队伍
  对于企业来说,很难较好地完成地质找矿工作,因此就必须要打造一支专业化的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找矿队伍,并且要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从而实现地质找矿工作的新突破。具体来说就是要积极培养找矿技术人员,充实地质找矿队伍;并加大对现有找矿技术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为我国实现地质找矿工作的突破提供更大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 普红.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分析[J].露天采矿技术,2010(3):70-72.
  [2] 贺冰清,李瑞军.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形势分析与对策[J].资源与产业,2011(10)15-16.
其他文献
摘要:建筑结构设计是一项强度很高的仓嶝性思维劳动,要运用结构设计人所掌握的大量知识,进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并要遵循与之相关的各种规程与规范;—个好的建筑结构设计,建筑和结构必然是有机结合的统—体结构设计,不是由简单的各种受力构件的堆砌、组合而成的,而是要体现在解决工程设计中的实际问题中,依靠知识、能力和消化了的活的知识转变成智慧并合理的利用,才能有效的解决工程的各种实际问题;由于做好建筑结构设计是
期刊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酒店的建设日益增多,其中五星级酒店更是占有重要地位。现就五星级酒店工程的特点结合设计实例,以及酒店管理公司的要求和电气相关规范、标准、技术要求等,对五星级酒店的电气设计做个小结,主要从供配电、照明、电气节能及电气安全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五星级酒店、电气设计、配电、照明、节能、安全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供电设计  负荷分级  五星
期刊
摘要:作为新一代的建筑设计师,如何使自己的设计作品受大众喜爱的同时又不缺乏自己的个性?怎样使作品具有恒久意义是很值得设计师思考的问题。在解读西班牙建筑大师安东尼·高迪的一生经历和建筑作品的过程中,笔者感悟到了作为新一代建筑设计师需具备的设计“新精神”。  关键词:安东尼·高迪 建筑奇迹情感化设计 爱的传递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设计是一种将思想转化为现实的过程  犹如
期刊
摘要:在城市轨道工程建设中,对地下空间的开发越来越普遍,地下水(尤其是承压水)对深基坑工程安全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只有全面了解地下水的特征才能更好的控制地下水带来个工程风险。通过文化宫站实际抽水试验,对昆明地区多个黏土层和粉土(粉砂)层交错分布的典型复杂地质情况进行研究分析,了解区域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及特性,为基坑工程降排水措施提供依据。  关键词:承压含水层水力联系回灌能力水文地质参数数值模拟分
期刊
摘要:本文作者阐述了石油化工企业面临的安全隐患,分析了石油化工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对策建议。  关键词: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  中图分类号:TU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石油化工企业面临的安全隐患  1.1 加工、生产物质危险性大  石油化工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要的原材料、半成品以及产品大部分都属于易燃、易爆的物质,一旦发生泄漏,极易与空气中的氧反映而发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了对混凝土在建筑施工现场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出了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点与强化措施。  关键词: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我国建筑行业技术研究工作者关注的主要课题之一。然而,建筑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动态控制过程。  1 混凝土在建筑施工现场存在质量问题分析 
期刊
摘 要: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建设方向的指南针,规定着城市的性质,彰显城市的特点,合理科学的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起着促进作用。在注重人性化的当今,城市规划重笔落于特色城市化,生态城市化,科学城市化的蓝图设计上。  关键词:城市规划;特色城市;科学规划;生态城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作为城市主导力量的城市规划的作用也越来
期刊
摘 要: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当中,其中人、材料、机械设备、施工方法以及环境是全方位影响工程质量的几个因素。因此与这些因素的全方位控制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我国的建筑工程现状及其质量提高的重要性,建筑工程质量的全方位控制及全方位控制过程中需注意的一些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质量;全方位控制;探讨  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及城市用地资源越发紧张,地下空间的利用价值变得越来越大。但地下室工程涉及建筑、结构、设备、人防等专业,在设计地下室过程中需要各个专业的互相配合。本文主要针对高层建筑地下室结构的优化设计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高层建筑、地下室结构、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3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高层建筑地下室结构设计要点分析  地下室处于室外地面以下,
期刊
摘要:本文作者介绍了国外工程政工管理的工作内容。对政工干部如何尽快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做出了分析,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政工管理及措施;发展需要;总结经验;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號:   从整个施工单位来看,政治思想工作是保障施工单位健康发展、均衡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障。政工干部在工程项目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国外工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