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能源消费区域差异分析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20090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利用2000-2017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能源消费量数据,按照长江上游、长江中游、长江下游三个区域,采用泰尔模型对能源消费差异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总体能源消费强度差距和总体人均能源消费差距呈缩小态势,2013年后变化较小;区域间能源消费强度差距是引起长江经济带总体能源消费强度差距的主要原因;区域内人均能源消费差距是造成长江经济带总体人均能源消费差距的主要原因;长江上中下游三个地区区域内能源消费强度差距和人均能源消费差距均快速缩小。
  关键词: 泰尔模型 区域差异 长江经济带 能源消费量
   一、研究背景
  能源消费量与经济发展以及人口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长江经济带地区间的人口、经济不平衡现象明显,各地区的能源消费情况因此存在很大差异。很多学者对我国能源消费区域差异进行研究[1-11]。长江经济带以长江黄金水道为纽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下游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4省市,中游地区包括江西、湖北、湖南3省,上游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4省市,11省市区域自然环境、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本文基于泰尔熵指数,从能源消费强度和人均能源消费两方面,定量分析长江经济带能源消费区域差异化程度,对“十四五”期间加强能耗“双控”、制定有针对性的能耗控制政策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二、研究方法
  泰尔熵标准(Theils entropy measure)或者泰尔指数(Theil index)是由泰尔(Theil,1967)利用信息理论中的熵概念来计算收入不平等而得名。泰尔熵指数将总体差异分解为组间差异和组内差异,数值越大说明不均衡程度越大。可利用该模型开展长江经济带区域之间能源消费效率的差异分析。将长江经济带11省市分为下游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中游地区(江西、湖北、湖南),上游地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3个区域,计算公式如下。
  1.能源消费强度的区域差异
  其中,i和j分别表示区域个数(i=1,2,3;分别代表长江上游、长江中游、长江下游 3个区域)与长江经济带省市个数,E表示长江经济带能源消费总量,Ei表示第i区域内所有省市能源消费总量,Eij表示第i区域内j省市的能源消费量,G表示长江经济带GDP总量,Gi表示第i区域内所有省市GDP总量,Gij为第i区域内j省市的GDP。Tp,g表示总体能源消费强度差距,Tur,g表示区域内能源消费强度差距,Tbr,g表示区域间能源消费强度差距,Tpi,g为能源消费强度泰尔熵指数,表示第i区域内能源消费强度差距。
  2.人均能源消费的区域差异
  其中,i和j分别表示区域个数(i=1,2,3;分别代表长江上游、长江中游、长江下游3个区域)与长江经济带省市个数,E表示长江经济带能源消费总量,Ei表示第i区域内所有省市能源消费总量,Eij表示第i区域内j省市的能源消费量,P表示长江经济带常住人口总数,Pi表示第i区域内所有省市常住人口总数,Pij为第i区域内j省市的常住人口数。Tp,p表示总体人均能源消费差距,Tur,p表示区域内人均能源消费差距,Tbr,p表示区域间人均能源消费差距,Tpi,p为人均能源消费泰尔熵指数,表示第i区域内人均能源消费差距。
   三、数据来源
  各省市常住人口、GDP等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1—2018年),各省市能源消费量来源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01—2018年)。在数据分析中,GDP均以2005年可比价格计算。
   四、实证分析
   (一)能源消费强度的区域差异
  从表1可知,长江经济带总体能源消费强度差距呈缩小态势,在2000-2005年间波动较大,2003年达到最大,2005年大幅下降后保持平稳状态至2012年,2013年大幅下降后继续保持平稳;区域间能源消费强度差距逐步扩大至2004年达到最大,2005-2012年间保持平稳状态,2013年大幅下降后恢复到2002年之前的水平;区域内能源消费强度差距在2000-2005年之间稳步下降,后基本维持不变。通过区域间和区域内贡献率分析可知,区域间能源消费强度差距是引起长江经济带总体能源消费强度差距的主要原因,对整体差距的贡献率在2008年达到最大,是区域间能源消费强度贡献率的3.43倍。
   (二)人均能源消费的区域差异
  从表2可知,长江经济带总体人均能源消费差距呈缩小趋势,在2001年小幅上升后下降速度较快,2013年小幅扩大后保持平稳状态;区域间人均能源消费差距整体变化较小,2002-2012年之间缓慢下降,2013年小幅扩大后保持平稳状态;
  区域内人均能源消费差距在2001-2013年间稳步下降,后保持平稳状态。表明区域间和区域内人均能源消费差距均在逐渐缩小后维持不变。通过区域间和区域内贡献率分析可知,区域内人均能源消费差距对整体差距的贡献率始终高于区域间贡献率,区域内人均能源消费差距是造成人均能源消费总体差距的主要原因。
  (三)区域内能源消费差异
  从表3可知,2000-2017年,长江上中下游三个地区区域内能源消费强度差距和人均能源消费差距整体下降幅度很大,表示差距在快速缩小。长江上游区域内能源消费强度差距在三个区域中最大,但人均能源消费差距最小。
  (四)区域能源消费差异成因分析
  从长江经济带来看。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2017年,长江上中下游人均GDP分别为2.98万元、3.60万元和6.56万元,地区之间差距较大。从区域内看。长江上游四省自然禀赋较好,人口因素对能源消费区域差异影响较小,但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经济发展路径差异较大,对能源消费产生巨大影响。
   五、相关建议
  长江经济带地区应根据自身区域自然环境、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因地制宜制定能源消费控制政策,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重点行业企业节能改造升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从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方式、节能技术创新等方面入手,大力降低能源消费,提升能源利用的效率,完成能耗“双控”目标任务。同时,应加快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同时探索开展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
  参考文献:
  [1]杜克锐,邹楚沅.我国能源消费效率地区差异影响因素及收敛性分析-基于随机前沿模型和面板单位根的实证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11(11).
  [2]唐建荣,王清慧.基于泰尔熵指数的区域能源消费差异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04).
  [3]杨保河,刘伟.基于因子分析的河南能源消费强度区域差异研究[J].开发研究,2015(04).
  [4]张艳东,赵涛.基于泰尔指数的能源消费区域差异研究[J].干旱區资源与环境,2015,29(06).
  [5]李虎威,孔晓妮,管伟明,赵红超.中国能源消费强度地区差异分解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矿业,2016,25(08).
  [6]朱文涛.中国能源消费区域差异分析及成因分解——基于Shapley值分解方法[J].科学与管理,2016,36(01).
  [7]刘满芝,刘贤贤.基于泰尔指数的中国城镇生活能源消费区域差异及贡献度研究[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7(02).
  [8]王少剑,苏泳娴,赵亚博.中国城市能源消费能源消费的区域差异、空间溢出效应及影响因素[J].地理学报,2018,73(3).
  [9]周雨倩,林晓晴.三大战略经济区域的能源消费时空演变及差异分解[J].统计与管理,2019(12).[ZK)]
  [10]胡剑波,王青松.基于泰尔指数的中国农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区域差异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9(07).
  [11]展秀萍.中国能源消费强度的区域差异研究[J].智库时代,2019(32).
其他文献
摘 要:目前,Scratch教学研究在全国各地可谓如火如荼。但在海滨城市的集美,在小学教学中几乎没有看到Scratch的踪迹。带着困惑,笔者就集美区编程教学现状、Scratch的优点、Scratch在集美区推行的软硬件支持等问题开展了可行性研究。  关键词:Scratch;推行;可行性  Scratch程序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发的一套开源程序,专为八岁以上儿童设计;它不需要像传统编程软件那样逐行地
摘 要:目前,我们经常发现孩子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对口算计算非常困难,这跟孩子初学口算时的基础息息相关,也就是我们教师和家长对孩子初学口算能力没有培养好,口算基础打不好,孩子的笔算能力就会受阻,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口算基础教学,绝不可忽视口算,要采取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口算兴趣,让孩子在初学时养成良好的口算习惯,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计算能力。因此,口算是我们大家决不可忽视的基础教育。  关键词:基础
本文基于民俗文化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实施方式进行了尝试和思考,研究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策略的改善,努力改变教、学、评的方式,提升老师的指导品质,突出学生的自主体
摘 要:作文分数在语文高考试卷中占着很大比重,如何优化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师一直非常关注的问题。从当前作文教学情况来看,存在作文题材固定、教学方式单一、评价不完善等问题,本文从分析这些问题的原因出发,例谈了问题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高中作文教学;问题;对策  作文能够体现学生的知识储备、情感底蕴以及语文综合能力,而且高考作文的满分是60或70分(江苏、上海等地),这无疑使得作文成为了高中语文教学
目的:对双莲通痹凝胶进行免疫性炎症、镇痛和急、慢性炎症试验,考察其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治疗作用基础,为申报新药和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对免疫性炎症的影响,选用
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探索,将VR技术与翻转课堂有效结合在一起,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激发其学习兴趣.并讨论现有VR技术、 设备的特点,探究出与当前教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