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在界定案例教学模式含义和充分肯定案例教学意义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在公共教育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模式的程序和策略。
关键词:公共教育学;案例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公共教育学集中体现了“师范性”,其是师范院校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之一。该门课程是一门教学和实践密切结合的课程,但在目前教学中,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显得空洞、枯燥,造成学生对教育学的学习缺乏兴趣。所以,公共教育学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笔者就公共教育学有关的教学方法作比较深入的理论探索,并提出基于案例教学模式以改革传统教学方法的建议与具体对策。
一、案例教学模式的含义
案例教学运用于职前培训早在1870年,首先在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兴起。案例教学法发展到今天,已经是有一定的指导思想,具体的、典型的、可操作的程序和活动方式。笔者认为,案例教学模式就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规律,为了实现教学目标,通过对案例的具体描述,使学生进入某种特定的事件情境之中,通过组织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分析、讨论,加深学生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从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的过程。
二、案例教学的意义
案例教学就是学习者将所学到的进行自我加工,进行知识再建构,这个时候学生获得的知识才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案例教学的意义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对比传统教育学课堂教师一言堂的局面,案例教学让学生在阅读案例、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开动自己的脑筋,而不是一个被动的知识接收器。在思考过程中,学生自己提出假设,验证假设,深刻体会到自己在教育情境中的主体意识,感受到自己是一个解决教育情境问题的教育能手,从而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提高专业认同感。
2.促进学生教育理论知识的内化,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
学生在案例分析过程中,能够将学到的教育理论知识联系到实际的案例。在思考的短时间内,体会到教育情境的复杂性,学会从多角度分析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学习、讨论,经过不断对比、归纳、思考,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学生涉及的案例越多,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就会越高。通过案例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學生把这种能力迁移到现实的教育情境中,使学生能够迅速适应工作要求。
3.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共同面对同一个案例,共同探讨,解决问题,教师也会从中获得新的启发,从而提高个人的理论水平,最终形成富有个性的理论系统。
三、案例教学在公共教育学中的运用
公共教育学是一门理论学科,采用案例教学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具体化,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增强教育教学的实操能力。在公共教育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程序和策略。
1.案例教学前的准备
(1)组建学习共同体。公共教育学大多数都是采用大班教学,为了提高讨论的效果,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一般10人左右一组。在分组后,要明确一个小组长,并且确定每个人在小组内的职责。
(2)理论准备。理论准备就是教师在进行案例分析之前,要先将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前沿动态讲授给学生,因为案例的分析和探讨必须基于这些理论知识。
2.选择案例
案例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案例教学的成败,选择案例必须避免随意性。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时,一定要考虑案例是否符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和本节课的内容相关,还应该考虑所选的案例是否是现实的教育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因为这样的案例学生的关注度比较高,会更有话可说,参与的积极性会更高。
3.导入案例
呈现案例的方法主要是文字描述,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教师描述案例文本材料、学生代表朗读案例、发放材料或ppt材料学生自己阅读。另外,还有录音录像视频展示法、真实情境再现的角色表演法。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都要让学生能尽快认识和了解案例材料,并能用教育者的思维来看待案例中的教育教学行为。
4.讨论案例
该环节是案例教学的主体部分,在讨论中,学生将进一步加深对教育理论的了解,促进教育理论知识的内化。
在案例的讨论过程中,一般总是与下列问题相关联:(1)这个案例以及案例中人物的行为方式用到了学到的哪些原理和知识?(2)这个案例所提出的问题和以往的其他案例以及自己已有的教学经验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3)如果我是案例中的教师,我会怎么做?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4)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哪些?做出决策的标准是什么?什么样的决策是最适宜的?
生生、师生针对教育案例展开讨论与对话,教师要充分给予学生信任和信心,营造一个畅所欲言的氛围。对于学生的观点要及时反馈,当发现很有见解的观点时,要引导其他学生也朝着这个方向继续思考。另外,当出现跑题和冷场的时候,教师也要及时把话题拉回案例讨论中来。
5.总结评价案例
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对教育案例加以小结和评价。通过引导学生评价案例,可以加深学生对案例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教育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公共教育学;案例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公共教育学集中体现了“师范性”,其是师范院校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之一。该门课程是一门教学和实践密切结合的课程,但在目前教学中,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显得空洞、枯燥,造成学生对教育学的学习缺乏兴趣。所以,公共教育学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笔者就公共教育学有关的教学方法作比较深入的理论探索,并提出基于案例教学模式以改革传统教学方法的建议与具体对策。
一、案例教学模式的含义
案例教学运用于职前培训早在1870年,首先在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兴起。案例教学法发展到今天,已经是有一定的指导思想,具体的、典型的、可操作的程序和活动方式。笔者认为,案例教学模式就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规律,为了实现教学目标,通过对案例的具体描述,使学生进入某种特定的事件情境之中,通过组织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分析、讨论,加深学生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从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的过程。
二、案例教学的意义
案例教学就是学习者将所学到的进行自我加工,进行知识再建构,这个时候学生获得的知识才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案例教学的意义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对比传统教育学课堂教师一言堂的局面,案例教学让学生在阅读案例、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开动自己的脑筋,而不是一个被动的知识接收器。在思考过程中,学生自己提出假设,验证假设,深刻体会到自己在教育情境中的主体意识,感受到自己是一个解决教育情境问题的教育能手,从而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提高专业认同感。
2.促进学生教育理论知识的内化,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
学生在案例分析过程中,能够将学到的教育理论知识联系到实际的案例。在思考的短时间内,体会到教育情境的复杂性,学会从多角度分析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学习、讨论,经过不断对比、归纳、思考,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学生涉及的案例越多,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就会越高。通过案例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學生把这种能力迁移到现实的教育情境中,使学生能够迅速适应工作要求。
3.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共同面对同一个案例,共同探讨,解决问题,教师也会从中获得新的启发,从而提高个人的理论水平,最终形成富有个性的理论系统。
三、案例教学在公共教育学中的运用
公共教育学是一门理论学科,采用案例教学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具体化,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增强教育教学的实操能力。在公共教育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程序和策略。
1.案例教学前的准备
(1)组建学习共同体。公共教育学大多数都是采用大班教学,为了提高讨论的效果,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一般10人左右一组。在分组后,要明确一个小组长,并且确定每个人在小组内的职责。
(2)理论准备。理论准备就是教师在进行案例分析之前,要先将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前沿动态讲授给学生,因为案例的分析和探讨必须基于这些理论知识。
2.选择案例
案例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案例教学的成败,选择案例必须避免随意性。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时,一定要考虑案例是否符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和本节课的内容相关,还应该考虑所选的案例是否是现实的教育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因为这样的案例学生的关注度比较高,会更有话可说,参与的积极性会更高。
3.导入案例
呈现案例的方法主要是文字描述,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教师描述案例文本材料、学生代表朗读案例、发放材料或ppt材料学生自己阅读。另外,还有录音录像视频展示法、真实情境再现的角色表演法。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都要让学生能尽快认识和了解案例材料,并能用教育者的思维来看待案例中的教育教学行为。
4.讨论案例
该环节是案例教学的主体部分,在讨论中,学生将进一步加深对教育理论的了解,促进教育理论知识的内化。
在案例的讨论过程中,一般总是与下列问题相关联:(1)这个案例以及案例中人物的行为方式用到了学到的哪些原理和知识?(2)这个案例所提出的问题和以往的其他案例以及自己已有的教学经验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3)如果我是案例中的教师,我会怎么做?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4)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哪些?做出决策的标准是什么?什么样的决策是最适宜的?
生生、师生针对教育案例展开讨论与对话,教师要充分给予学生信任和信心,营造一个畅所欲言的氛围。对于学生的观点要及时反馈,当发现很有见解的观点时,要引导其他学生也朝着这个方向继续思考。另外,当出现跑题和冷场的时候,教师也要及时把话题拉回案例讨论中来。
5.总结评价案例
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对教育案例加以小结和评价。通过引导学生评价案例,可以加深学生对案例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教育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