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后进生问题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一大瓶颈。在全面推进“轻负高质”课堂的今天,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效率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在上课、批改、订正、作业、评价等各领域为后进生一路开“绿灯”,实施了课内补课、反思先行、及时纠错、推迟评价等策略,有效提高了后进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关键词 后进生;数学学习效率;有效策略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随着学习的深入,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数学后进生。这里的数学后进生是指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是指:“智力正常,但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要求的学生。”依据分层教学理论,根据班级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我把班内学生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其中20%左右学生为数学后进生。
后进生问题时刻困扰着数学教学,成为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一大瓶颈,他们往往缺乏学习动力,学习效率低下,学习负担重,对学习缺乏自信,有厌学情绪。在全面推进“轻负高质”课堂的今天,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效率有着更为积极的现实意义,是一所学校一个班级一个教师能否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砝码。如何提高班级后20%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使他们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努力让后进生一路“绿灯”。
“绿灯”一 :课内补课
课堂学习活动是学生发展的基本途径和方式,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是课堂教学。后进生往往学习主动性差,且意志力薄弱,难以在课上集中注意力听好课,课堂学习效率低下。因此,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效率,关键在于提高他们的课堂学习效率。曾经在《人民教育》杂志上看到省数学教研员斯苗儿的一篇文章——《另类教师的普通手法——走访李成良有感》,文中李成良校长认为,对于后进生不一定在课外补课,而是在课堂中就需要重点关注他们。读了之后我深受启发,开始尝试对后进生实施了“课内补课”的策略。
在我的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当老师提问后,后进生紧张地盯着老师的眼睛,短暂的等待后,1-2名后进生被指名发言,他们或支支吾吾,或答不到点子上,也有的一言不发……这些都在意料之中,老师对他们并不训斥,只是心平气和地请他们坐下再想想,提醒他们下面的问题还会请他们回答,请他们做好准备。随后,出现了优秀生和中等生积极举手“救场”的场面,教师再请1-2个后进生复述前面学生正确的回答;在板演、演示等环节,也常看到后进生的身影;在分组活动、小组讨论之前,老师都会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思考时间,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有效地投入到活动中,避免了后进生由于思维缓慢,来不及思考而不得已充当看客、听客;在总结梳理环节,老师留出质疑问难时间,鼓励后进生提问,及时了解他们的困难,并请其他学生帮助解答;在分层次练习时间,当优秀生在做五星作业(拓展练习)的时候,后进生则正在完成三星作业(基础练习),老师常在他们旁边,查看他们的作业情况,了解他们的困难,及时给与指导、帮助……
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我改变了以往优秀生唱主角的做法,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强化他们的参与意识,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提高他们的课堂学习效率。一是努力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给后进生充足的思考、交流、板演等机会;二是优化组合,建立“学习共同体”,充分发挥榜样引领作用;三是精心设计弹性练习,针对后进生准备补差内容;四是及时反馈课内练习,当堂面批后进生的练习,及时辅导;五是重视知识的梳理,鼓励后进生质疑问难。一学期下来,他们已经从一开始的紧张、被动到逐渐适应,渐渐地,他们也开始尝试着主动举手发言,注意力集中时间也越来越多,逐渐意识到课堂不仅仅是优生的舞台,自己也是课堂的主角。而优秀学生也从一开始的不理解中走出来,每当后进生发言“卡壳”、遇到困难时,优秀生都非常乐意帮助他们,不但上课学习的积极性丝毫未受影响,相反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了自己。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说:“保持和重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关的心理活动第一次出现时注意和兴奋的程度。”首次感知对于能否在大脑中形成准确清晰的表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次没有感知准确的事物,以后即使重复多次,也难以消除已经造成的模糊印象。实践证明,实施“课内补课”的策略,提高后进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使后进生不再后进,较好地实现了各个层次的学生均衡发展,为后进生与其他学生同步前进奠定了基础。
“绿灯”二:反思先行
反思,简单的说就是对过去经历的再认识,数学学习中的反思就是对原有学习经历的回顾、重新思考。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反思是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学生今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小学生往往不善于自己反思错误,尤其是后进生,他们的学习基础差,作业频频出错,又不愿意静下心来反思,订正时敷衍了事,效率低下。常见他们将教师辛苦批改的作业置之不理,或订正错题时“左顾右盼”,或为订正一项作业跑上跑下,反复出错,费时费力。虽然从表面上看,每天后进生的每一项作业都订正对了,但往往仍是一知半解,效果并不见好。因此,我十分重视对错题的反思过程,让后进生从繁重的订正中解放出来。
首先,我改变了传统的作业批改方式,重视对错误作业的分析、反思和整理。传统的批改方式常用“√”和“×”,学生从中能知道自己所做的每一道题的“对”与“错”,但至于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学生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为了促进学生对错误的反思能力,我采用了“多种符号批改+评语点评”的方式。对于作业当中存在的问题,或用横线划出,或用圆圈画出,或用问号标出。对于错误原因,则用简洁的文字在一旁点明,如:“理解正确,计算错误!”“请仔细审题!”“想一想:进率是几?”“注意单位名称!”“怎样做更简便?试一试!”……学生的作业中不再是单纯的“√”和“×”,随处可见教师用各种符号指出错误之处,用评语点出错误原因及矫正策略,旨在通过教师的批改,帮助学生对错误的反思。
教师通过批改作业,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但是每个孩子都是具体的,并不是笼而统之的教学对象。后进生虽然有很多共性的地方,但也有各自的特点。他们做错作业的原因是各种各样的:有的是对某一些知识理解得不全面,有的是由于某些技能掌握得不熟练造成的,也有一部分是由情感态度方面的偏差造成的,还有一部分是由于某些方法的缺失造成的……为了更好地研究学生,了解各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我改变了以往批完作业就发放本子的做法。每次批改作业后,我都对错题展开反思,根据错误的原因,将错误作业进行分类,第一类是不需要教师辅导的错误作业,这一类错误往往比较简单,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就能自行订正;第二类则是需要教师重点辅导的错误作业。如只是个别错误,教师仅进行个别辅导;如果错的人数较多,教师则作好记录,并将共性的错误收集到教师“错题本”中,在课堂上进行集体矫正。通过教师反思错题,使上课和辅导时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反思。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充分发挥订正的作用,使订正不流于形式,真正提高订正的效率,我在订正时采取了学生“自我反思——口头订正——书面订正”的策略。即教师提前发放错误的作业,要求错误的学生拿到作业不急于动笔订正,而是先经历独立思考、反思错因的过程,直至找到纠错策略,并与老师作口头交流,得到老师认可后再动笔订正。对于确实有困难的,可以请老师个别辅导。久而久之,后进生也逐渐养成了反思的习惯,他们订正时不再只求结果、不求甚解。由于学生在自我反思和口头订正的过程中,已经将错误弄懂弄通,后面的书面订正已是水到渠成了,也乐意及时订正。这样大大提高了订正的效率,从根本上杜绝了后进生订正抄袭、敷衍等现象,提高了订正的质量,实现了订正的价值,为后进生与其他学生同步前进提供了保障。
“绿灯”三:及时纠错
教学中反馈矫正不及时、不得力是形成后进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能够回忆起来,就是保持住了,如果回忆不起来或回忆错了,就是遗忘。小学生年龄小,经验少,认识能力正在形成中,他们对于知识的正确掌握常常要在“发生错误——(在教师引导下)研究错误——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实现。后进生的作业质量差,如果不及时反馈、矫正,会导致错误长时间地累积在脑海中,后面的纠错效果自然是很差的。因此,我对他们采用了及时“反馈矫正”的策略。
由于“自我反思——口头订正——书面订正”的作用,后进生已将课内作业的订正也能做到积极主动。对于家庭作业,我对后进生提出了“尽量不让错误过夜”的要求。因为后进生的家庭作业质量往往没有课内作业好,加之反馈不及时,作业效果大打折扣。当天布置的家庭作业,第二天才能收上批改,这么长的检验巩固过程,效果可想而知。即使第二天早上补救,也已是捉襟见肘,积重难返。学生由于长期的失败体验而丧失了学习的信心,造成不利于再学习的心理和知识障碍。因此,我鼓励他们将家庭作业提前做、提前批,遇到困难及时问,发现错误及时订,力求不带错误回家。事实上,他们都非常乐意这样做,正如一个学生在数学日记中写道:“今天,我在学校就完成了数学家庭作业,真好!回到家就不用做这一项作业了。”另一个学生则说:“放学前,老师帮我提前批改了家庭作业,还对我做错的题目进行了辅导,连订正都已经通过了。哦,明天我就轻松了!”
教师指导学生及时纠错,旨在帮助学生保持已学的知识。但是根据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学生订正后的错题如不及时加以复习,随着时间的推移还是会逐渐遗忘的,尤其是后进生,更容易遗忘或记忆错误。因此,我指导学生学习一个阶段后,及时整理、反思自己的错题,并将有代表性的错题收集到错题集里,引导学生书写阶段性学习反思。教师根据学生错题情况,针对薄弱之处,补充相关习题让学生再次练习。通过及时纠错、反复纠错,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所学的知识。此外,教学中还采用了“前馈控制”策略,根据学生发生错误的规律,预计可能会发生的错误,将学生可能发生的错误防患于未然,把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
实践证明,及时评价、纠正后进生的作业,能十分有效地减轻他们的学习负担,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为后进生与其他学生同步前进扫除了障碍。
“绿灯”四:推迟评价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标准指出:“学段目标是本学段结束时学生应达到的目标,应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随着数学知识与技能的积累逐步到达。”小学生测试成绩不够好,很多是由于考试经验不足、心理压力大、粗心马虎等原因造成的,这正是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所以,对他们实行“推迟判断”的评价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从中能够体会到:学习是有快慢之分的,一次考试的失败并不意味着从此贴上差生的标签了,这对提高后进生的学习自信心是很有帮助的。
我在单元测试时采取了“推迟判断”的评价策略。如果学生自己对测评结果觉得不满意,老师鼓励学生提出申请,并允许他们重新解答。老师另找试卷让其重考(试题不同,难度相当)。实施这一策略后发现,这成了很多后进生的转折点,他们很乐意提出重考申请,并从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很多后进生就是从这里开始转变的。通过重考,他们取得了意想不到的、令人欣喜的成绩,而这个进步,往往是提高了十几分、二十几分,甚至三十几分。
我清楚地记得,上学期我刚接手两个新的班级,第一次单元测试,班上的学生吕某只得了62分,申请重考后却考出了92分。现在,她的成绩已经稳定地在90分以上了,她在这学期第一单元反思中写道:“今天我考了96分,我想:这学期我的目标应该是在97分以上!”
另一名学生唐某则在单元反思中写道:“这次考试我虽然得了96分,但我还要努力,因为我的很多朋友都考到了我前面。”我和班主任老师饶有兴致地查看了他在班上的几个朋友的成绩,果然有几个原来学习不怎么样的朋友考得比他更好!而他似乎已经忘记了自己曾经是个后进生。
“推迟判断”的评价策略淡化了评价的甑别功能,突出反映了学生的纵向发展。特别是对于后进生而言,这种评价策略能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为后进生与其他学生同步前进提供了动力。
布鲁姆认为,绝大部分差生是由于学习过程中的累积性误差造成的。克服累积性误差的有效手段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接收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上的缺陷,并以此调整教学行为,有针对性地及时予以矫正补救。 依据“分层教学理论”,我改变了传统教育所实施的“齐步走”的教学模式,“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大一统”的教学进度和“同一标准”的教学评价,尝试在上课、批改、订正、作业、评价……一路为后进生开“绿灯”,及时反馈矫正学习中的误差,减少、避免累积性误差,减轻了后进生的学习心理负担,提高了学习效率,增强了学习兴趣,让后进生不再后进!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沈得立《高效率学习的心理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
[3]吴庆麟《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 后进生;数学学习效率;有效策略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随着学习的深入,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数学后进生。这里的数学后进生是指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是指:“智力正常,但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要求的学生。”依据分层教学理论,根据班级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我把班内学生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其中20%左右学生为数学后进生。
后进生问题时刻困扰着数学教学,成为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一大瓶颈,他们往往缺乏学习动力,学习效率低下,学习负担重,对学习缺乏自信,有厌学情绪。在全面推进“轻负高质”课堂的今天,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效率有着更为积极的现实意义,是一所学校一个班级一个教师能否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砝码。如何提高班级后20%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使他们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努力让后进生一路“绿灯”。
“绿灯”一 :课内补课
课堂学习活动是学生发展的基本途径和方式,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是课堂教学。后进生往往学习主动性差,且意志力薄弱,难以在课上集中注意力听好课,课堂学习效率低下。因此,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效率,关键在于提高他们的课堂学习效率。曾经在《人民教育》杂志上看到省数学教研员斯苗儿的一篇文章——《另类教师的普通手法——走访李成良有感》,文中李成良校长认为,对于后进生不一定在课外补课,而是在课堂中就需要重点关注他们。读了之后我深受启发,开始尝试对后进生实施了“课内补课”的策略。
在我的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当老师提问后,后进生紧张地盯着老师的眼睛,短暂的等待后,1-2名后进生被指名发言,他们或支支吾吾,或答不到点子上,也有的一言不发……这些都在意料之中,老师对他们并不训斥,只是心平气和地请他们坐下再想想,提醒他们下面的问题还会请他们回答,请他们做好准备。随后,出现了优秀生和中等生积极举手“救场”的场面,教师再请1-2个后进生复述前面学生正确的回答;在板演、演示等环节,也常看到后进生的身影;在分组活动、小组讨论之前,老师都会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思考时间,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有效地投入到活动中,避免了后进生由于思维缓慢,来不及思考而不得已充当看客、听客;在总结梳理环节,老师留出质疑问难时间,鼓励后进生提问,及时了解他们的困难,并请其他学生帮助解答;在分层次练习时间,当优秀生在做五星作业(拓展练习)的时候,后进生则正在完成三星作业(基础练习),老师常在他们旁边,查看他们的作业情况,了解他们的困难,及时给与指导、帮助……
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我改变了以往优秀生唱主角的做法,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强化他们的参与意识,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提高他们的课堂学习效率。一是努力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给后进生充足的思考、交流、板演等机会;二是优化组合,建立“学习共同体”,充分发挥榜样引领作用;三是精心设计弹性练习,针对后进生准备补差内容;四是及时反馈课内练习,当堂面批后进生的练习,及时辅导;五是重视知识的梳理,鼓励后进生质疑问难。一学期下来,他们已经从一开始的紧张、被动到逐渐适应,渐渐地,他们也开始尝试着主动举手发言,注意力集中时间也越来越多,逐渐意识到课堂不仅仅是优生的舞台,自己也是课堂的主角。而优秀学生也从一开始的不理解中走出来,每当后进生发言“卡壳”、遇到困难时,优秀生都非常乐意帮助他们,不但上课学习的积极性丝毫未受影响,相反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了自己。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说:“保持和重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关的心理活动第一次出现时注意和兴奋的程度。”首次感知对于能否在大脑中形成准确清晰的表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次没有感知准确的事物,以后即使重复多次,也难以消除已经造成的模糊印象。实践证明,实施“课内补课”的策略,提高后进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使后进生不再后进,较好地实现了各个层次的学生均衡发展,为后进生与其他学生同步前进奠定了基础。
“绿灯”二:反思先行
反思,简单的说就是对过去经历的再认识,数学学习中的反思就是对原有学习经历的回顾、重新思考。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反思是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学生今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小学生往往不善于自己反思错误,尤其是后进生,他们的学习基础差,作业频频出错,又不愿意静下心来反思,订正时敷衍了事,效率低下。常见他们将教师辛苦批改的作业置之不理,或订正错题时“左顾右盼”,或为订正一项作业跑上跑下,反复出错,费时费力。虽然从表面上看,每天后进生的每一项作业都订正对了,但往往仍是一知半解,效果并不见好。因此,我十分重视对错题的反思过程,让后进生从繁重的订正中解放出来。
首先,我改变了传统的作业批改方式,重视对错误作业的分析、反思和整理。传统的批改方式常用“√”和“×”,学生从中能知道自己所做的每一道题的“对”与“错”,但至于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学生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为了促进学生对错误的反思能力,我采用了“多种符号批改+评语点评”的方式。对于作业当中存在的问题,或用横线划出,或用圆圈画出,或用问号标出。对于错误原因,则用简洁的文字在一旁点明,如:“理解正确,计算错误!”“请仔细审题!”“想一想:进率是几?”“注意单位名称!”“怎样做更简便?试一试!”……学生的作业中不再是单纯的“√”和“×”,随处可见教师用各种符号指出错误之处,用评语点出错误原因及矫正策略,旨在通过教师的批改,帮助学生对错误的反思。
教师通过批改作业,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但是每个孩子都是具体的,并不是笼而统之的教学对象。后进生虽然有很多共性的地方,但也有各自的特点。他们做错作业的原因是各种各样的:有的是对某一些知识理解得不全面,有的是由于某些技能掌握得不熟练造成的,也有一部分是由情感态度方面的偏差造成的,还有一部分是由于某些方法的缺失造成的……为了更好地研究学生,了解各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我改变了以往批完作业就发放本子的做法。每次批改作业后,我都对错题展开反思,根据错误的原因,将错误作业进行分类,第一类是不需要教师辅导的错误作业,这一类错误往往比较简单,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就能自行订正;第二类则是需要教师重点辅导的错误作业。如只是个别错误,教师仅进行个别辅导;如果错的人数较多,教师则作好记录,并将共性的错误收集到教师“错题本”中,在课堂上进行集体矫正。通过教师反思错题,使上课和辅导时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反思。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充分发挥订正的作用,使订正不流于形式,真正提高订正的效率,我在订正时采取了学生“自我反思——口头订正——书面订正”的策略。即教师提前发放错误的作业,要求错误的学生拿到作业不急于动笔订正,而是先经历独立思考、反思错因的过程,直至找到纠错策略,并与老师作口头交流,得到老师认可后再动笔订正。对于确实有困难的,可以请老师个别辅导。久而久之,后进生也逐渐养成了反思的习惯,他们订正时不再只求结果、不求甚解。由于学生在自我反思和口头订正的过程中,已经将错误弄懂弄通,后面的书面订正已是水到渠成了,也乐意及时订正。这样大大提高了订正的效率,从根本上杜绝了后进生订正抄袭、敷衍等现象,提高了订正的质量,实现了订正的价值,为后进生与其他学生同步前进提供了保障。
“绿灯”三:及时纠错
教学中反馈矫正不及时、不得力是形成后进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能够回忆起来,就是保持住了,如果回忆不起来或回忆错了,就是遗忘。小学生年龄小,经验少,认识能力正在形成中,他们对于知识的正确掌握常常要在“发生错误——(在教师引导下)研究错误——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实现。后进生的作业质量差,如果不及时反馈、矫正,会导致错误长时间地累积在脑海中,后面的纠错效果自然是很差的。因此,我对他们采用了及时“反馈矫正”的策略。
由于“自我反思——口头订正——书面订正”的作用,后进生已将课内作业的订正也能做到积极主动。对于家庭作业,我对后进生提出了“尽量不让错误过夜”的要求。因为后进生的家庭作业质量往往没有课内作业好,加之反馈不及时,作业效果大打折扣。当天布置的家庭作业,第二天才能收上批改,这么长的检验巩固过程,效果可想而知。即使第二天早上补救,也已是捉襟见肘,积重难返。学生由于长期的失败体验而丧失了学习的信心,造成不利于再学习的心理和知识障碍。因此,我鼓励他们将家庭作业提前做、提前批,遇到困难及时问,发现错误及时订,力求不带错误回家。事实上,他们都非常乐意这样做,正如一个学生在数学日记中写道:“今天,我在学校就完成了数学家庭作业,真好!回到家就不用做这一项作业了。”另一个学生则说:“放学前,老师帮我提前批改了家庭作业,还对我做错的题目进行了辅导,连订正都已经通过了。哦,明天我就轻松了!”
教师指导学生及时纠错,旨在帮助学生保持已学的知识。但是根据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学生订正后的错题如不及时加以复习,随着时间的推移还是会逐渐遗忘的,尤其是后进生,更容易遗忘或记忆错误。因此,我指导学生学习一个阶段后,及时整理、反思自己的错题,并将有代表性的错题收集到错题集里,引导学生书写阶段性学习反思。教师根据学生错题情况,针对薄弱之处,补充相关习题让学生再次练习。通过及时纠错、反复纠错,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所学的知识。此外,教学中还采用了“前馈控制”策略,根据学生发生错误的规律,预计可能会发生的错误,将学生可能发生的错误防患于未然,把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
实践证明,及时评价、纠正后进生的作业,能十分有效地减轻他们的学习负担,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为后进生与其他学生同步前进扫除了障碍。
“绿灯”四:推迟评价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标准指出:“学段目标是本学段结束时学生应达到的目标,应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随着数学知识与技能的积累逐步到达。”小学生测试成绩不够好,很多是由于考试经验不足、心理压力大、粗心马虎等原因造成的,这正是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所以,对他们实行“推迟判断”的评价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从中能够体会到:学习是有快慢之分的,一次考试的失败并不意味着从此贴上差生的标签了,这对提高后进生的学习自信心是很有帮助的。
我在单元测试时采取了“推迟判断”的评价策略。如果学生自己对测评结果觉得不满意,老师鼓励学生提出申请,并允许他们重新解答。老师另找试卷让其重考(试题不同,难度相当)。实施这一策略后发现,这成了很多后进生的转折点,他们很乐意提出重考申请,并从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很多后进生就是从这里开始转变的。通过重考,他们取得了意想不到的、令人欣喜的成绩,而这个进步,往往是提高了十几分、二十几分,甚至三十几分。
我清楚地记得,上学期我刚接手两个新的班级,第一次单元测试,班上的学生吕某只得了62分,申请重考后却考出了92分。现在,她的成绩已经稳定地在90分以上了,她在这学期第一单元反思中写道:“今天我考了96分,我想:这学期我的目标应该是在97分以上!”
另一名学生唐某则在单元反思中写道:“这次考试我虽然得了96分,但我还要努力,因为我的很多朋友都考到了我前面。”我和班主任老师饶有兴致地查看了他在班上的几个朋友的成绩,果然有几个原来学习不怎么样的朋友考得比他更好!而他似乎已经忘记了自己曾经是个后进生。
“推迟判断”的评价策略淡化了评价的甑别功能,突出反映了学生的纵向发展。特别是对于后进生而言,这种评价策略能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为后进生与其他学生同步前进提供了动力。
布鲁姆认为,绝大部分差生是由于学习过程中的累积性误差造成的。克服累积性误差的有效手段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接收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上的缺陷,并以此调整教学行为,有针对性地及时予以矫正补救。 依据“分层教学理论”,我改变了传统教育所实施的“齐步走”的教学模式,“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大一统”的教学进度和“同一标准”的教学评价,尝试在上课、批改、订正、作业、评价……一路为后进生开“绿灯”,及时反馈矫正学习中的误差,减少、避免累积性误差,减轻了后进生的学习心理负担,提高了学习效率,增强了学习兴趣,让后进生不再后进!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沈得立《高效率学习的心理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
[3]吴庆麟《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