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物流管理专业中实施了“校企交替,双主体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本文分析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目标、内容和取得的成效,对于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职;物流管理;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8-0189-02
1 引 言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开设于2003年,是广东省较早开设该专业的高职院校之一。经过几年的建设与发展,物流管理专业已成为我校重点建设专业之一。我校在物流管理等专业实施的“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就我校在物流管理专业实施的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情况进行总结,以探讨高职物流专业实施“校企交替,双主体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案。
2 “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目标
(1)实施“校企交替、双主体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和广东新邦物流公司为核心,成立机电职教集团下的二级董事会,组建“广东新邦物流学院”,在此平台上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构建基于物流职业工作岗位的课程体系,实施 “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全面引入行业、企业标准,构建基于物流职业岗位的专业课程体系,推行以真实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专业核心课程改革,按国家精品课程标准,建设5门优质核心课程和一批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库。根据专业教学需要,在学校、校中厂、企业三者之间实施 “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
(3)实施“444”工程,建设校内外实训实习体系。建设4个校内“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和4家校中厂以及4类校外顶岗实习基地,以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使这些实习实训条件全面融入到人才培养模式的各个方面中去。
(4)建设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依托组建的广东新邦物流学院和4个校中厂,以“导师团队制”为特色,建设一支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使具有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比例达到90%以上。同时加强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使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程的课时数达到50%以上。
(5)以广东新邦物流学院为依托,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建设一个“物联网工程技术开发中心”,为蓬勃发展的广东现代物流业提供技术服务。
(6)开展以物流管理专业为核心的物流管理专业群建设。重点建设物流管理、报关与国际货运、航空与快递、公路运输与管理等专业,满足未来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现代物流业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
(7)探索以企业评价为核心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建立“技能竞赛”促进机制及以企业评价为主体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培养出一批深受企业好评、有良好职业发展潜力的毕业生。
3 “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性非常强,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实操能力要求比较高。因此,本专业必须要与企业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企业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作用。为此,本专业积极探索并努力实践“校企交替、双主体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了实施这个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与广东新邦物流有限公司、广州学佳商贸公司等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在校企双方签订“订单班”联合培养协议的前提下,一方面,与这些企业合作,在校内设立心“校中厂”,引进企业的真实业务;另一方面,在企业设立校外实习基地,供学生顶岗实习。这样,把企业也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主体,充分发挥企业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
针对本专业提出的“校企交替、双主体培养”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紧紧围绕广东新邦物流公司等企业的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以生产制造、商贸流通、第三方物流等企业的岗位群及对应的工作任务为切入点,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共同开发构建基于运输、仓储、配送、国际物流、物流服务与营销等核心工作岗位的课程体系。
在教学模式改革方面,将实施“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根据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特点和课程体系的内容,结合建设的“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和校中厂、校外实习基地,把三年的教学分成五段进行组织。
4 实施“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取得的成效
(1)课程建设与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校企交替、双主体培养”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对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设置,实施了基于任务导向和真实工作流程的课程改革,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已建立了5门专业核心课程的网络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2门教育部教指委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此外,本专业重视教材及教学资料的建设,核心课程的教材大部分是本院主讲教师主编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2)实训实习体系得到了完善。本专业建成了能满足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要求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有物流软件与ERP操作、物流模拟、物流成本核算等校内实训室。建设了“物流客户呼叫中心”、“一邦速递机电学院营业部”、“校园实习超市”三个校内生产性实习中心。此外,本专业与广州物流协会、新邦物流集团、顺丰速递、苏宁电器、京建物流、东亚天地快运等物流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这些企业作为学生的“实习实训基地”,我院作为企业的“人才培养基地”,在校企合作和产学研合作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3)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教学团队初步建立。物流管理专业现有专兼职教师20人,其中副高职称8人,占40%;具有双师素质的14人,占70%;具有硕士以上学位16人(其中博士3人),占80%。本专业大部分专任教师是从企业引进,工作经验丰富,实践技能较强。
(4)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高。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宗旨,将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助理物流师)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课证融通。近三年来高级证获证率达90%以上,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9.3%以上,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
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在广东省甚至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010年,本专业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广东赛区 “现代物流—储配方案设计与执行”技能大赛,参赛的两个代表队均获一等奖,其中一个队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大赛,获全国二等奖,是广东省唯一获奖的学校。
[关键词]高职;物流管理;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8-0189-02
1 引 言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开设于2003年,是广东省较早开设该专业的高职院校之一。经过几年的建设与发展,物流管理专业已成为我校重点建设专业之一。我校在物流管理等专业实施的“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就我校在物流管理专业实施的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情况进行总结,以探讨高职物流专业实施“校企交替,双主体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案。
2 “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目标
(1)实施“校企交替、双主体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和广东新邦物流公司为核心,成立机电职教集团下的二级董事会,组建“广东新邦物流学院”,在此平台上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构建基于物流职业工作岗位的课程体系,实施 “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全面引入行业、企业标准,构建基于物流职业岗位的专业课程体系,推行以真实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专业核心课程改革,按国家精品课程标准,建设5门优质核心课程和一批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库。根据专业教学需要,在学校、校中厂、企业三者之间实施 “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
(3)实施“444”工程,建设校内外实训实习体系。建设4个校内“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和4家校中厂以及4类校外顶岗实习基地,以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使这些实习实训条件全面融入到人才培养模式的各个方面中去。
(4)建设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依托组建的广东新邦物流学院和4个校中厂,以“导师团队制”为特色,建设一支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使具有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比例达到90%以上。同时加强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使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程的课时数达到50%以上。
(5)以广东新邦物流学院为依托,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建设一个“物联网工程技术开发中心”,为蓬勃发展的广东现代物流业提供技术服务。
(6)开展以物流管理专业为核心的物流管理专业群建设。重点建设物流管理、报关与国际货运、航空与快递、公路运输与管理等专业,满足未来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现代物流业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
(7)探索以企业评价为核心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建立“技能竞赛”促进机制及以企业评价为主体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培养出一批深受企业好评、有良好职业发展潜力的毕业生。
3 “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性非常强,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实操能力要求比较高。因此,本专业必须要与企业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企业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作用。为此,本专业积极探索并努力实践“校企交替、双主体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了实施这个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与广东新邦物流有限公司、广州学佳商贸公司等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在校企双方签订“订单班”联合培养协议的前提下,一方面,与这些企业合作,在校内设立心“校中厂”,引进企业的真实业务;另一方面,在企业设立校外实习基地,供学生顶岗实习。这样,把企业也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主体,充分发挥企业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
针对本专业提出的“校企交替、双主体培养”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紧紧围绕广东新邦物流公司等企业的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以生产制造、商贸流通、第三方物流等企业的岗位群及对应的工作任务为切入点,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共同开发构建基于运输、仓储、配送、国际物流、物流服务与营销等核心工作岗位的课程体系。
在教学模式改革方面,将实施“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根据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特点和课程体系的内容,结合建设的“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和校中厂、校外实习基地,把三年的教学分成五段进行组织。
4 实施“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取得的成效
(1)课程建设与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校企交替、双主体培养”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对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设置,实施了基于任务导向和真实工作流程的课程改革,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已建立了5门专业核心课程的网络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2门教育部教指委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此外,本专业重视教材及教学资料的建设,核心课程的教材大部分是本院主讲教师主编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2)实训实习体系得到了完善。本专业建成了能满足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要求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有物流软件与ERP操作、物流模拟、物流成本核算等校内实训室。建设了“物流客户呼叫中心”、“一邦速递机电学院营业部”、“校园实习超市”三个校内生产性实习中心。此外,本专业与广州物流协会、新邦物流集团、顺丰速递、苏宁电器、京建物流、东亚天地快运等物流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这些企业作为学生的“实习实训基地”,我院作为企业的“人才培养基地”,在校企合作和产学研合作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3)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教学团队初步建立。物流管理专业现有专兼职教师20人,其中副高职称8人,占40%;具有双师素质的14人,占70%;具有硕士以上学位16人(其中博士3人),占80%。本专业大部分专任教师是从企业引进,工作经验丰富,实践技能较强。
(4)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高。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宗旨,将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助理物流师)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课证融通。近三年来高级证获证率达90%以上,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9.3%以上,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
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在广东省甚至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010年,本专业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广东赛区 “现代物流—储配方案设计与执行”技能大赛,参赛的两个代表队均获一等奖,其中一个队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大赛,获全国二等奖,是广东省唯一获奖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