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反思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反思总是指向教师自我的,教师既是研究的对象,又是研究的主体,教师反思的过程,是将“学会教”与“学会学”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行为的科学性。教师是课堂心理环境的直接创设者,启发学生主动去思考,合理运用教学手段,让学生愿意去尝试、探索,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整个过程。教学要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教学反思 教学相长
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想付诸于实践后,再不断的反思进行调整,在教学中应经常问一问自己,哪些教学行为及其观念是正确的,为什么;哪些是不正确的,问题在哪里,应该怎么办。通过反思,教师可以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进而对教学现象和问题形成独立的有创造性的见解,从而提升教学活动的自主性、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教学之后,我听取了老师们给我的意见,进行了教学反思。在备课时,光靠经验或一本教材、教参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深入钻研、领会教材,关注学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才能创造性地处理教材,驾驭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把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是尤为重要。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
1 深入钻研教学艺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1 “导”要精彩。教师是课堂心理环境的直接创设者。教师“导”入的语言、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探索知识的欲望。因此教师导入语言必须适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提高语言的艺术性,只有这样,上课伊始,教学便尽可能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投人到学习的整个过程中。
1.2 “导”要适度。任何事情都有个“度”的问题,导入也要讲究个“度”,要导的适度,教师就要做到语言精炼而不冗长,简明而又准确无误,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语言的魅力,使他们对所学习知识通过教师的语言表述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愿望,使他们想学习。
2 重视启发、诱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主体作用
启发学生主动去思考,合理运用教学手段,让学生愿意去尝试、探索,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整个过程。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节时,用直观教学引入——建立数学概念——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①运用迁移规律出示一个长方形,指出哪一部分是它的周长,并让学生计算长方形周长;②出示“圆”导入新课,先让学生找出哪一部分是圆的周长,然后让学生拿出自己制作的圆,用手指出圆周;③让学生动手演示,感知“圆的周长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介绍圆周率,理解π的意义,掌握π的数值;④师生共同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C=πd或C=2πr,最后举例:①求圆的周长;②求圆的直径。
3 掌握学生认识规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正处在心理和生理发展初级阶段,思维水平比较低,对事物认识只能凭借直观,从简单逐渐到复杂,由个别到一般。理解问题的程度、水平有较大差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用其认识方法去取代学生的认识过程。例如,我在给学生讲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学生通过对长方体的实物观察,得出如下计算方法:方法1:长×宽+长×宽+长×高+长×高+宽×高+宽×高;方法2:长×宽×2+长×高×2+宽×高×2;方法3:(长×宽+长×高+宽×高)×2。
这些方法说明学生的认识水平有差别,通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第三种方法既概括又简练,提高了认识水平,使一些习惯于被动学习的学生转变为主动学习。
4 善于创设问题增境,调动学生积极动脑思考
要想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就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上使学生有效地把耳、目、脑、口充分运用起来调动学生进行积极思考。
4.1 会听。课堂上,学生不仅要认真听教师讲,特别是自己搞得不太懂的地方。而且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特别是与自己思路不同处。为了训练学生听的能力,我进行了如下的练习:①口算题由教师口述,学生直接写出得数;②教学口述应用题,学生直接写出算式。这样可以训练学生集中注意力,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4.2 会看。凡是学生通过自己看,自己想就能掌握的知识,教师可以少讲,甚至不讲,让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比较,作出判断。
4.3 会想。首先要使学生善于想,这除了靠教师的启发点拨外,更要靠教师去“激励”、“促动”,促使学生去动脑想问题,教学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讨论,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4.4 会说。在课堂上,要尽量让学生多说,要鼓励学生说,哪怕学生说的是错误的,让学生敢于表述自己的想法,特别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给他们说的机会,说的自由。
通过学习新课程,我知道了在教学中,只要在课堂教学结构,教学过程,教学体系上以全新的思路进行改革,进行设计,那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就不是一句空话了。而一个教师的成长要经历三个阶段:“新教师”、“有经验的教师”、“专家型教师”。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在基于实践的教学研究中不断提高,新的教学思想也必然在新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逐步确立。从有经验的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一个条件是教师进行研究与反思,设计教案的过程就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反思是教师成长的最好经历。
参考文献
1 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学技能的变化.2003.8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教学反思 教学相长
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想付诸于实践后,再不断的反思进行调整,在教学中应经常问一问自己,哪些教学行为及其观念是正确的,为什么;哪些是不正确的,问题在哪里,应该怎么办。通过反思,教师可以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进而对教学现象和问题形成独立的有创造性的见解,从而提升教学活动的自主性、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教学之后,我听取了老师们给我的意见,进行了教学反思。在备课时,光靠经验或一本教材、教参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深入钻研、领会教材,关注学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才能创造性地处理教材,驾驭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把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是尤为重要。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
1 深入钻研教学艺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1 “导”要精彩。教师是课堂心理环境的直接创设者。教师“导”入的语言、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探索知识的欲望。因此教师导入语言必须适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提高语言的艺术性,只有这样,上课伊始,教学便尽可能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投人到学习的整个过程中。
1.2 “导”要适度。任何事情都有个“度”的问题,导入也要讲究个“度”,要导的适度,教师就要做到语言精炼而不冗长,简明而又准确无误,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语言的魅力,使他们对所学习知识通过教师的语言表述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愿望,使他们想学习。
2 重视启发、诱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主体作用
启发学生主动去思考,合理运用教学手段,让学生愿意去尝试、探索,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整个过程。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节时,用直观教学引入——建立数学概念——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①运用迁移规律出示一个长方形,指出哪一部分是它的周长,并让学生计算长方形周长;②出示“圆”导入新课,先让学生找出哪一部分是圆的周长,然后让学生拿出自己制作的圆,用手指出圆周;③让学生动手演示,感知“圆的周长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介绍圆周率,理解π的意义,掌握π的数值;④师生共同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C=πd或C=2πr,最后举例:①求圆的周长;②求圆的直径。
3 掌握学生认识规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正处在心理和生理发展初级阶段,思维水平比较低,对事物认识只能凭借直观,从简单逐渐到复杂,由个别到一般。理解问题的程度、水平有较大差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用其认识方法去取代学生的认识过程。例如,我在给学生讲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学生通过对长方体的实物观察,得出如下计算方法:方法1:长×宽+长×宽+长×高+长×高+宽×高+宽×高;方法2:长×宽×2+长×高×2+宽×高×2;方法3:(长×宽+长×高+宽×高)×2。
这些方法说明学生的认识水平有差别,通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第三种方法既概括又简练,提高了认识水平,使一些习惯于被动学习的学生转变为主动学习。
4 善于创设问题增境,调动学生积极动脑思考
要想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就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上使学生有效地把耳、目、脑、口充分运用起来调动学生进行积极思考。
4.1 会听。课堂上,学生不仅要认真听教师讲,特别是自己搞得不太懂的地方。而且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特别是与自己思路不同处。为了训练学生听的能力,我进行了如下的练习:①口算题由教师口述,学生直接写出得数;②教学口述应用题,学生直接写出算式。这样可以训练学生集中注意力,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4.2 会看。凡是学生通过自己看,自己想就能掌握的知识,教师可以少讲,甚至不讲,让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比较,作出判断。
4.3 会想。首先要使学生善于想,这除了靠教师的启发点拨外,更要靠教师去“激励”、“促动”,促使学生去动脑想问题,教学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讨论,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4.4 会说。在课堂上,要尽量让学生多说,要鼓励学生说,哪怕学生说的是错误的,让学生敢于表述自己的想法,特别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给他们说的机会,说的自由。
通过学习新课程,我知道了在教学中,只要在课堂教学结构,教学过程,教学体系上以全新的思路进行改革,进行设计,那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就不是一句空话了。而一个教师的成长要经历三个阶段:“新教师”、“有经验的教师”、“专家型教师”。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在基于实践的教学研究中不断提高,新的教学思想也必然在新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逐步确立。从有经验的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一个条件是教师进行研究与反思,设计教案的过程就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反思是教师成长的最好经历。
参考文献
1 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学技能的变化.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