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性测试的理念与实施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llstudy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现行的测试方式多以终结性测试为主,以一个最终的分数来核定学生的学习成绩,这种单一的测试方式不利于考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策略等多方面因素。而形成性测试方式关注教与学的整个过程,为学生提供及时的诊断信息,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间互评等多种形式促进学生的学习。
  关键词: 形成性测试 理念 实施
  
  测试是教育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好的测试方式能够给家长提供子女学习成绩的可靠信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以及学习中的强项和弱点,进而改进教学方法。有效的测试方式既考查学生的学习成果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针对前者的测试我们称之为终结性测试(summative assessment),关注后者的测试称为形成性测试(formative assessment)。但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教学过程中多采用终结性测试,以一个最后的分数决定一个人的能力高低。近年来,教育界一直在呼吁发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倡导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意识的培养。以上目标的实现都要求有效的评估方式来提供推动力,在教学中重视形成性测试,并处理好两种测试形式的关系。
  
  一、形成性测试的概念及特点
  
  顾名思义,形成性测试关注学习的过程,这种测试方式通过经常性的、交互式的测试方式考查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和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Boston(2002)认为形成性测试是对测试的诊断性使用,它能在教学过程中给教师和学生提供相关的信息反馈。而终结性测试形式通常在一定的教学阶段后进行,对已经产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效果评估。相对于终结性测试模式,形成性测试有如下特点:
  (一)聚焦学习过程。在对学生进行的评测中,历时或动态的(ongoing)测试方式要比偶发性的(episodic)测试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起作用。在这种测试的过程中,教师通过一系列贯穿学习过程的活动来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在对学生个体状况的了解方面,形成性测评方式直接而及时,比终结性测试的最终分数具有更丰富的信息反馈。
  (二)信息反馈及时。形成性测试手段要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一系列活动或策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及时的、多层次的信息反馈,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情况。这种评测形式有利于教师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从及时的信息反馈中获知学生的强项和弱点,根据所反馈信息对教学进行必要的调整,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有效的信息反馈也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当前成绩与既定目标之间的差距,及时改进学习方法。
  (三)以促学为目的。现代学习理论强调教育应该创造环境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习得,教师应该为学生搭建平台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成功的测试模式应该与教学过程融为一体,应该为学生提供信息反馈,应该重视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强调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而这些功能正是形成性测试所具备的,它可以使教师以学习内容为基础,通过各种交互式的活动和评估策略了解学生的成绩,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反思,最终达到促进学习的目的。
  (四)形式多元化。形成性测试不拘泥于某一种单一的测试模式,教师可以根据考察内容设计多元化的考察形式,比如课堂演示、单元测验和小组任务等;在评估手段上可以有教师评估、学生自评和学生间相互评价等。这类多样化和开放式的测试形式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
  
  二、形成性测试的课堂实施原则及形式
  
  (一)实施原则
  1.系统规划测试。形成性测试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评估行为,教师要时常设计测试方式。但如果要这种动态的测试形式达到有效的目的,教师必须对测试内容和形式进行周密设计,系统化地实施。测试的结果不但能给教师提供及时的反馈,还能让学生清楚需要学什么,如何有针对性地去学。
  2.兼顾个体与群体。形成性测试需要为学生个体提供详细的信息反馈,测试活动的设计如果过分强调个体,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因此,在测试形式的选择和设计方面要做到个体和群体兼顾,有效实施。
  3.采用多元评估途径。形成性评估除了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外,学生自我评估和相互评估同样是评估的重要途径。通过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估,学生可以清楚自己需要学什么,与自己的学习目标还有多大的差距。这种形式不但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形成性评估中,教师除了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外,还应引导学生进行协作评估,对同学的学习任务进行评价,培养他们对同学的学习负责的意识,最终实现知识的共同构建。
  4.应用发散性(divergent)测试形式。在终结性的测试模式下,我们通常使用预设好的知识测试点,以检查学生是否掌握,这属于聚敛性(convergent)测试形式。然而,形成性的测试模式需要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发挥空间,因此应多使用发散性的测试形式,比如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有机会充分展示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5.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反馈。测试为学生提供的不应该仅仅是一个分数,而应是有意义的评价。因此,形成性测试的实施应遵循这一原则,教师应对学生的任务完成质量给出详尽的评价,让学生明了已达到的目标和存在的差距,并为学生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二)实施形式
  测试因其目的不同而采取的形式也不同。形成性测试主要目的是通过及时而详细的信息反馈促进学生的学习,测试的形式也要围绕这个目的进行。
  1.在教师实施的评估方面,教师要提供足够数量的考察任务以获取学生对学习内容掌握的信息,提供的活动任务在难度上应循序渐进,适合学生的能力;提供学生不同表现的评价标准;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要及时。在具体的评价活动设计上,教师可以设计关于教学内容的开放性问题,可以让学生就所学的重点内容进行简短的反思性总结,可以布置个人或小组报告,也可以安排单元测试等等。在给学生反馈测试信息的时候,教师最好能对学生学习中的优缺点给出评价,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2.在形成性测试中,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常用的形式。学生可以填写自我评价表,建立活动档案,撰写学习日志。有研究表明,在商务、人文、理工等多个学科中,经过自主评价训练的学生在标准化考试中成绩明显优于没有经过训练的学生(Noonan & Duncan 2005)。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一方面要让学生介入评价标准的确定,使他们学会自我评价的方法。另一方面,教师要对学生的自我评价结果给予及时的反馈,指出学生自我评价与教师或同伴评价之间存在的异同,并指导学生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确定学习方案。
  3.同学间互评(peer-assessment)与学生自评的侧重点不同,它是学生用来衡量其他同学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是形成性测试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同学间的互评是学生自评的补充。教师通过使用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方式使学生充分介入学习的过程,增强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感,培养相互间的信任,并在同学间的交互活动中达到知识建构的目的。学生互评的方式很多,教师可以设计小组活动,让小组成员依次互换角色对其他成员的情况进行评估。教师还可以随时让学生对课堂的某些学习任务的成果进行评价,并引导他们对其他同学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反思,最终达到促进学习的目的。
  
  三、结束语
  
  形成性测试是对学习目标、过程和结果的全面评价,是联系教与学的纽带。从实践方面看,形成性测试突破了考试分数的约束,能及时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信息反馈,为教学提供指导。从实施方面讲,形成性测试需要教师、学生以及学生间的协调配合,需要教师对测试方式进行精心设计,引导学生介入评价的整个过程。因此从这一方面考虑,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对学习的责任心需要进行培养。从形成性评价的意义上讲,它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自主意识的培养,使他们能积极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来。因此,形成性评价的有效利用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Black,P.and Wiliam,D.Inside the black box:Raising standards through classroom assessment[M].Phi DeltaKappan,1998,80(2):139-148.
  [2]Boston,Carol.The concept of formative assessment.Practical Assessment,Research & Evaluation,2002,8(9).
  [3]Noonan,Brian & Duncan,C.Randy.Peer and Self-Assessment. Practical Assessment Research & Evaluation,Vol 10,No 17,2005.
  [4]Ross,John A.The Reliability,Validity,and Utility of Self-Assessment.Practical Assessment Research & Evaluation,Vol 11,No 10,2006.
  [5]Torrance,H.and Pryor,J,Developing formative assessment in the classroom;using action research to explore and modify theory.British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Vol.27,No.5,2001,pp.615-631.
  
  本文为河北经贸大学教学科研项目(校教[2007]13号)成果之一
其他文献
摘要: 《娇红记》是一部优秀的戏曲作品,是十大古典戏曲悲剧之一。但因为种种原因,对它的研究却迟迟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试着从《娇红记》的本事、思想、人物、结构及其与其他作品的比较、评价等六个方面来对80年代以来的《娇红记》研究现状作个简单的综述,以便在此基础上作出更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 80年代后 孟称舜 《娇红记》    20世纪初,王国维《宋元戏曲史》的发表正式将以往不被注意的戏曲纳入了
期刊
摘要: 卡夫卡的《中国长城建造时》、《审判》和《城堡》关注相同的主题,即“如何面对绝对它者”。对此,卡夫卡笔下的中国人(“我”、“我们”)和K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应对方式。本文将这三部作品进行对照,试图揭示出卡夫卡如何对作为“它者”的中国形象的拟想和塑造。  关键词: 卡夫卡 中国形象 时间 空间    在进入这个论题时,我们须特别看重对卡夫卡文学作品的文本细读,回到卡夫卡自身,并结合相关背景的分析,
期刊
摘 要:本文在对教师策略性知识内涵和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其采取管理的方法才能实现积累、内化和增值。教师个人对策略性知识进行管理的方法有:反省札记法、经验学习法、建立教学档案、“新老结对”法等。  关键词:策略性知识 知识管理 方法    一、教师策略性知识的内涵    教师知识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申继亮教授根据其功能出发,将教师的知识分为四个方面:① 即文化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
期刊
摘要: 手机短信文学的存在已经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在对手机短信文学的文化批评中,最多的声音是以“狂欢”来定位其价值。而这种“狂欢”的定位却存在着理想化的主观定义。本文以韩颖琦的《拇指的狂欢——手机短信文学正在成为新时尚》(见《文艺争鸣》2007年第五期)一文作为论证的批评文本,论述拇指狂欢的文化意味。  关键词:手机 短信 拇指 狂欢    如今,手机已经成为了人们必不可少的联系工具。而随着手机使用
期刊
摘要: 忽视文化课程作用和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脱离实际,缺乏职业教育特色,大致是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此,我们应结合职业教育特点,转变教学观念,不断完善教学过程,并通过开展课外语文教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使中职语文教学形成自己的特色。  关键词: 职教语文 教学改革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为专业学习服务的一门重要的基础文化课程,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均离不开学生的语
期刊
摘 要:本文简单概述了各个时期主要语言教学理论,针对广大农村非重点中学学生的实际情况,尝试运用ESA模式强化阅读课文教学,注重夯实基础知识,优化对学生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  关键词:农村高中 阅读课文教学 ESA模式    引言    农村普通高中由于受地理环境、教学环境的局限及招生现状的影响,所招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严重影响高考成绩。笔者多年从事农村高中英语教学
期刊
摘要: 将Pro/ENGINEER三维技术应用到机械类课程教学及实践性环节,建立三维模型,进行虚拟装配、三维动画演示和运动特性分析,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三维设计能力。  关键词: Pro/ENGINEER 三维设计能力    计算机和先进制造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成为产品设计和加工制造的核心内容,各种数控加工机械以及相关三维设计软件已经得到
期刊
摘 要:四级写作测试是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一面镜子。本文旨在探讨CET—4测试新要求下的写作教学。着重阐述了基于写作过程的写作教学模式,即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应将教学重点放在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写作过程并提高其写作能力上,充分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协作意识。  关键词:写作测试能力要求 写作教学 写作过程    引言    国家先后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以及2003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
期刊
摘 要:文章以2007年国家级精品课程《高职英语》(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和《外贸单证实务》(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实例,探讨了网络教学手段对于增强英语课程教学的实践性,优化英语教学效果,完成高职英语课程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目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教学手段 高职英语 实践性    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要注重其应用性和技能性,无论是属于公共基础课程的高职英语,还是商务英
期刊
摘 要:本文在分析初中学生英语写作语言表达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心得和实践尝试,从语言积累、英汉对比、习作评改三个方面去阐述如何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关键词:英语写作 语言表达 准确    一、初中生书面表达中常见的错误    写好句子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好句子的标准很多,如完整、连贯、简洁、强调、多样等,但对于初中学生的英语习作而言,正确、地道的句子是最基本的要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