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时期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值得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深思。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性的认识进行阐述,力求对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有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 小学教师;语文教学;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5-0121-01
一、语文教师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引导者
这也就是说,老师就成了服务者,学生是服务群体,这种模式会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更加主动,学习动力加强,自觉探讨学习的疑惑。很多学生会有这样的感慨,他们不是来上学的,是被学上了,受到约束与束缚,他们不知道自己思想能达到的高度,因为被老师遏止和教导什么才是正确的想法。传统的学习方式已经不适合时代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转变,教师要有更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来面对自己的工作。所以,我希望通过课堂,用自己的真情,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让学生明白语文的博大精深,语文的引人入胜,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寻找“真善美”。
二、语文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策划者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关系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语文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活动的,流动的,而不应该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主要设计大的教学步骤和问题,这样的教学设计就会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留有空间,教师、学生在课堂上就有自主探究、自由發挥的机会。当然,设计的简单并不等于准备的粗糙,相反,对文本本身的理解更加重要了。因为,只有理解透彻了,才能很好的应变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和状况。
三、作为语文教师,除了在课堂上教会学生应学的知识外,尤为重要的是在小学期间应重视推进素质教育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还相对较弱,培养文学素养,最重要的一条途径就是通过语文课程来实现,语文和文学是密不可分的、是绝不能分的。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设定了关于阅读的要求:一、二年级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三、四年级,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就是感情沟通;五、六年级,要能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同情等感受。这些情感的熏陶、形象的感染、审美的活动,都是文学独特的功能。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而民族语言负载民族文化,是根中之根,语文是人类“诗意地栖居”的精神家园,好的语文课应该充满着文学因素。而要充分发挥这些文学因素的功能,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大力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才能充分挖掘出教材中深含着的意蕴,才能真正走进文本,与作品之间建立起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从而为学生与文本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向小学生准确、深入地传达出语文课程中文学的美感,让学生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和美的感染,培养文学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四、小学语文教师应努力提升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广义地说,是指通过多种渠道,运用多种形式,采取多种手段获取知识和提升能力的能力,它是一项基础能力。基础夯实了,才可以获得持久的发展动力。实践中,一些小学语文教师教育观念落后,知识结构陈旧,教学模式僵化保守,都与其学习能力欠缺密切相关。提高小学教师的学习能力,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始终保持学习的激情和动力,增强学习的毅力。二是要拓展学习的渠道,丰富学习的手段。教师要注意通过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广泛涉猎各种知识,了解学科发展动态。从教师所在的学校这一角度来说,可采取外派学习,参加专业培训、邀请专家讲座等方式,使教师熟悉新的教育理念,掌握教育理论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可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展示、现代教育技术展示、教育才艺展示、教学论坛、师德专题演讲等搭建教师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促使教师找差距、明目标,激励引导教师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三是要立足本职,学用结合。要把教育理念、职业操守转化为品德和人格,把专业知识转化为工作能力,要以课堂教学为基本途径,自主实践、自主反思,不断提高。
首先,要树立“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人们对于教育活动认识的结晶,它既集中反映教育现实的变化,又深刻地影响着教育现实的存在。有了现代教育理念,才会有现代的教育。教师应该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并以此作为自己专业行为的基本理性基点。这种教育的“软件”建设应当是小学语文教育现代化的一个关键。
其次,深入挖掘语文文本中的德育,做好直接和间接德育教育。如果教师在备课时,了解作者写作的历史背景,知道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思想,了解其他学科认识世界的独特视角、领域、思维方式和对于社会、人类发展的价值,更有利于全方位地激发学生认知世界的兴趣,更有利于实现对学生全方位指导、沟通和影响;也能使其与其他科任教师取得协调,在组织学生开展的综合性活动中富有成效地相互配合。
再次,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能力。课堂教学中,学生们比较关注教师所讲的内容.而对同伴的发言,就不太愿意“侧耳倾听”。由于没有对同伴观点的倾听,往往导致学生们的发言没有多少联系,没有观点的交锋,没有思维的碰撞,这种现象暴露出学生倾听能力的缺失,令人担忧,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能力。
最后,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思考在学生的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要积极地诱导,经常地训练,反复地培养,逐步地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养成思维的习惯,这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大有裨益。同时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
总之,现代小学教育课程的整体化、综合化趋势,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不仅仅是语文学科方面的专业人员,语文教学教无止境,学亦无境。更要力争成为一个具有广博学识和开阔眼界的学者,发挥好其重要性,才能在教育事业中发挥好作用,才能培养出更加优秀、创新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关键词 小学教师;语文教学;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5-0121-01
一、语文教师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引导者
这也就是说,老师就成了服务者,学生是服务群体,这种模式会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更加主动,学习动力加强,自觉探讨学习的疑惑。很多学生会有这样的感慨,他们不是来上学的,是被学上了,受到约束与束缚,他们不知道自己思想能达到的高度,因为被老师遏止和教导什么才是正确的想法。传统的学习方式已经不适合时代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转变,教师要有更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来面对自己的工作。所以,我希望通过课堂,用自己的真情,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让学生明白语文的博大精深,语文的引人入胜,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寻找“真善美”。
二、语文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策划者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关系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语文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活动的,流动的,而不应该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主要设计大的教学步骤和问题,这样的教学设计就会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留有空间,教师、学生在课堂上就有自主探究、自由發挥的机会。当然,设计的简单并不等于准备的粗糙,相反,对文本本身的理解更加重要了。因为,只有理解透彻了,才能很好的应变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和状况。
三、作为语文教师,除了在课堂上教会学生应学的知识外,尤为重要的是在小学期间应重视推进素质教育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还相对较弱,培养文学素养,最重要的一条途径就是通过语文课程来实现,语文和文学是密不可分的、是绝不能分的。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设定了关于阅读的要求:一、二年级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三、四年级,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就是感情沟通;五、六年级,要能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同情等感受。这些情感的熏陶、形象的感染、审美的活动,都是文学独特的功能。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而民族语言负载民族文化,是根中之根,语文是人类“诗意地栖居”的精神家园,好的语文课应该充满着文学因素。而要充分发挥这些文学因素的功能,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大力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才能充分挖掘出教材中深含着的意蕴,才能真正走进文本,与作品之间建立起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从而为学生与文本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向小学生准确、深入地传达出语文课程中文学的美感,让学生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和美的感染,培养文学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四、小学语文教师应努力提升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广义地说,是指通过多种渠道,运用多种形式,采取多种手段获取知识和提升能力的能力,它是一项基础能力。基础夯实了,才可以获得持久的发展动力。实践中,一些小学语文教师教育观念落后,知识结构陈旧,教学模式僵化保守,都与其学习能力欠缺密切相关。提高小学教师的学习能力,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始终保持学习的激情和动力,增强学习的毅力。二是要拓展学习的渠道,丰富学习的手段。教师要注意通过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广泛涉猎各种知识,了解学科发展动态。从教师所在的学校这一角度来说,可采取外派学习,参加专业培训、邀请专家讲座等方式,使教师熟悉新的教育理念,掌握教育理论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可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展示、现代教育技术展示、教育才艺展示、教学论坛、师德专题演讲等搭建教师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促使教师找差距、明目标,激励引导教师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三是要立足本职,学用结合。要把教育理念、职业操守转化为品德和人格,把专业知识转化为工作能力,要以课堂教学为基本途径,自主实践、自主反思,不断提高。
首先,要树立“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人们对于教育活动认识的结晶,它既集中反映教育现实的变化,又深刻地影响着教育现实的存在。有了现代教育理念,才会有现代的教育。教师应该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并以此作为自己专业行为的基本理性基点。这种教育的“软件”建设应当是小学语文教育现代化的一个关键。
其次,深入挖掘语文文本中的德育,做好直接和间接德育教育。如果教师在备课时,了解作者写作的历史背景,知道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思想,了解其他学科认识世界的独特视角、领域、思维方式和对于社会、人类发展的价值,更有利于全方位地激发学生认知世界的兴趣,更有利于实现对学生全方位指导、沟通和影响;也能使其与其他科任教师取得协调,在组织学生开展的综合性活动中富有成效地相互配合。
再次,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能力。课堂教学中,学生们比较关注教师所讲的内容.而对同伴的发言,就不太愿意“侧耳倾听”。由于没有对同伴观点的倾听,往往导致学生们的发言没有多少联系,没有观点的交锋,没有思维的碰撞,这种现象暴露出学生倾听能力的缺失,令人担忧,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能力。
最后,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思考在学生的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要积极地诱导,经常地训练,反复地培养,逐步地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养成思维的习惯,这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大有裨益。同时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
总之,现代小学教育课程的整体化、综合化趋势,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不仅仅是语文学科方面的专业人员,语文教学教无止境,学亦无境。更要力争成为一个具有广博学识和开阔眼界的学者,发挥好其重要性,才能在教育事业中发挥好作用,才能培养出更加优秀、创新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