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分析法研究语言的特性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z200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新闻传播,运用语言的任意性、谎言性来解释不同的报纸媒体对同一新闻事件报道不尽相同的现象,并且通过比较不同报纸媒体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件事情报道的差异性,指出新闻传播并非是客观性的而是主观性的,并且通过分析在新闻传播领域,语言的特性对报纸新闻语言的影响,试图给新闻传播者和信息接收者一些参考。
  关键词:语言学;任意性;谎言性;新闻事件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4-0136-02
  
  
  第一部分阐述语言的任意性和语言的谎言性以及二者的联系;第二部分阐述了语言的谎言性与新闻传播的关系;第三部分对四家权威报纸媒体在同一时间对动车追尾事件的报道进行比较分析;第四部分从比较中分析语言的谎言性对新闻语言的影响。语言是一种符号,语言与符号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符号特征,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研究语言所具有的特征,就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語言具有任意性。
  一、索绪尔提出的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征
  (一)关于索绪尔。费迪南•德•索绪尔(Ferdinand-Mongin de Sunssure,1857~1913)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欧影响最大的语言学家,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创始人,在世界语言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标志着人类语言学的一个伟大转折,索绪尔本人也被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3]。
  (二)索绪尔对语言任意性的描述。索绪尔认为任意性特征是语言符号的根本特征,语言符号是在大脑中产生联系的两个要素的结合,或者说是概念与声象的结合。索绪尔对任意性原则的表述是:“符号施指和符号受指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4]。具体的说,“一定的听觉形象与一定的概念的联系,并赋予这种联系以符号的价值,是一种完全任意的联系。”[3][5]索绪尔用能指和所指代替概念和声象并阐述了符号性质的第一原则:能指和所指之间联系是任意的,所以语言符号也具有任意性。语言的任意性也直接决定了语言的谎言性。
  (三)语言谎言性是语言任意性的延伸和扩展。根据语言的任意性特征,我们可以用不同的词汇描述同一件事物。例如描述“杯子”的词汇有很多种,“水杯”、“茶杯”、“马克杯”等,这些词都从不同的角度描述着杯子这项事物,那么相对于杯子这个词汇,其他描述杯子的词汇从形式,发音看都有所不同,从这个意义上说语言是具有谎言性的。语言的谎言性使得语言的描述变得更加丰富,假如语言不具有谎言性,那么“杯子”这个词就只能叫“杯子”,而不能叫“水杯”、“茶杯”、“马克杯”,千万种杯子只有“杯子”这一个词汇来描述杯子这项事物。在《诗学》和《修辞学》中,亚里士多德认为隐喻是一个词代替另一个词来表达同一意义的一种语言手段,二者是一种对比关系。[6]所以如果语言不具有谎言性,就不会有文学的修辞方法,就不会有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就不会有创作,所有的艺术形式都是依托语言的谎言性来构造世界的。例如今夜无眠这句话,可以用语言表达,可以用文字书写,也可以用乐器弹奏,三种属于不同形式的言语,表达同一件事情。但是产生的传播效果迥然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直接,传输的效率高,文字的表达利于记载,音乐的表达让人的心情产生愉悦。
  二、语言的谎言性说明新闻语言并非客观
  (一)新闻语言是否客观。对于记者和新闻从业人员来说,所报道的新闻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它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而从语言的谎言性出发来研究新闻语言,新闻语言具有客观性这句话是不准确的。新闻语言都是或多或少添加了传播者的主观性色彩。新闻语言具有客观性这句话,用更准确的方式应该说新闻语言是具有表述性的,任何新闻语言对新闻的表述都不会是事件本身,仅仅是对事件的描述,只能不断的发现和接近事实的报道方式,但是即便再接近事实真相也和事实真相不一样。
  (二)语言的谎言性说明不同媒体报道同一内容的差异性。人们一直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对同一事件报道,不同媒体报道的内容不一样,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研究者分别从社会学、传播学、心理学等方面做出了解释。那么运用语言学中的语言具有谎言性的特征分析,因为语言的谎言性,所以不同人描述同一件新闻事件就不会呈现完全一致的情况。例如杯子放在桌子上,我们可以描述这个事件为:1.杯子放在桌子上。2.水杯放在方形的桌子上。3.透明水杯放在棕色方形桌子上。4.透明的盛满水的水杯放在棕色的方形的桌子上。以此类推,类似的描述到底有多少种,我们无法进行统计。所以对于一个新闻事件的描述的数量也有成千上万,而每一种描述都可以表现出这个新闻事件的不同侧面,可以有抽象的描述,具体的描述,概括的描述,详细的描述,程度深的描述,程度潜的描述等等。这都是源于语言具有谎言性的特诊。前面提到,如果语言不是具有谎言性,世界将不会有文学形式的存在,同样地,如果语言不具有谎言性,那么我们看到的报道将会是千篇一律,同时也不会产生交流、沟通和反馈。
  三、相同事件不同媒体报道使用的新闻语言的比较
  (一)一组新闻的比较研究。比较动车追尾事件的标题报道,采用定量研究的方式,选取四家权威报纸在2011年7月24号早上对动车事故的报道,此时距离动车事件发生的时间是在8—9小时。假设,不同记者在8~9小时内了解到了相同的新闻信息量。
  媒介类型:报纸
  发行日期:2011年7月24日早晨,距离动车发生时间约8~9小时
  新闻素材:动车事故
  新闻语言类型:文字
  人民日报:杭深线发生动车追尾事故
  新京报:动车追尾六车厢脱轨
  东方晨报:两列动车追尾18死百余人伤
  南方日报:动车温州追尾 四节车厢坠桥
  
  
  标题部分按照事件的要素列表,分析结果如下:1.必要出现的词汇是“动车”、“追尾”;2.非必要出现的词汇是时间和原因的代表词汇;3.参照人民日报对于事发地点的“杭深线”的描述:南方日报的“温州”一词的描述具有谎言性;“杭深线”的描述是具体的,而“温州”的描述是概括的,两个词汇本身具有“具体”和“概括”呈现出其自身传递信息的优势;“杭深线”对于与其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接收者,或者对杭深线熟知或了解的信息接收者来说,传播效果更好,即表明了事发地的显性位置;“杭深”代表杭州深圳一带,同时也表明了隐性位置,“线”代表交通线上;而“温州”表明了显性位置,也就说这个词汇只是代表他本身的意义,并无扩展,所以这个词汇给大部分信息接收者传递的是事发地的大概位置和范围。4.参照新京报对事件结果的描述“车厢脱轨”,南方日报对事件结果的描述“车厢坠桥”具有谎言性特征:表现为新京报的“脱轨”和南方日报的“坠桥”的描述不一致;而且,对于信息的接收者来说,相对于新京报“车厢脱轨”的描述,南方日报“车厢坠桥”的描述优势在于更加贴近事实、形象,而且更形象的表现出新闻事件的重要性和严重性。5.参照东方晨报“死、伤”的描述,其他三个报纸:人民日报、新京报、南方日报对事件结果的描述都是具有谎言性:人民日报表现为没有任何描述;新京报表现为“车厢脱轨”;南方日报表现为“车厢坠桥”;那么东方晨报的更直接的描述出了事件出现伤亡的情况,信息的接收者接收到了新闻事件“伤亡”的信息,事件的严重程度加深。而其他三个报纸没有对伤亡进行描述,新闻中伤亡信息缺失或者遭到隐瞒,所以接收者接收不到这部分信息,只有少部分信息接收者在读取信息的同时对事件的严重程度进行想象,才会在大脑中形成对事件“伤亡”的模糊概念,信息接收者对伤亡信息的整合也仅仅止步于模糊概念的程度,远远不会超过东方晨报对伤亡人数进行的具体描述所达到的传播效果,也就是说对伤亡人数的报道让信息的接收者更加接近事实的真相,同时也获取了事件的严重性的信息。
  (二)比较分析总结。由1~5点的分析,这些对事件的描述是不断地接近了事件的真实面貌的,而且传播效果也是随着运用不同词汇的描述有所改变:必要词汇标题:动车追尾车厢;动车追尾车厢坠桥;表明事故严重性标题:动车追尾车厢坠桥死伤;直接表明事故严重性标题:动车追尾车厢坠桥18死百余人伤;动车追尾六车厢坠桥18死百余人伤;最贴近事实报道:温州动车追尾车厢坠桥18死百余人伤。
  四、结 论
  1.从信息传播者方面看,由于语言自身具有的谎言性,新闻语言同样具有谎言性。2.新闻传播者的主观性描述加深了新闻谎言性的程度,并且产生了不同传播效果。3.新闻谎言性让描述新闻信息的词汇更加丰富。4.谎言性可以让新闻报道更加接近事实真相,也可以让新闻报道远离事实真相。5.运用语言的谎言性可以忽略对事件的某一个事实的报道,也可以着重对某一个事实的报道,可以称之为忽略报道,或者隐瞒报道。6.新闻传播者运用谎言性对新闻的描述可能出现于新闻事实截然相反的结果,也就是欺骗报道,不同报道产生的传播效果不同。如果传播者进行忽略报道或者隐瞒报道,这样对于信息接收者来说,得到的信息就会是片面的、缺失的、不真实的。作为新闻传播者—接触信息的“第一人”,将新闻用不同的语言描述出来,然后传递给新闻信息的接收人,传播者可以利用语言所具有的谎言性来控制新闻语言的选词、修辞等,操纵新闻语言,进而操控新闻信息的传播效果。7.哪种传播语言的传播效果更好,则各家媒体各有判断标准。8.对于信息的接收者来说,任何媒体对新闻事件的描述只是新闻事件的一部分真相,或者一部分假象,但是每一份新闻报道都会让受众从不同的侧面了解新闻事实,综合不同的媒体报道,了解到的新闻才最接近新闻真相的。新闻可以用语言操控舆论,传媒呼吁一个世界多种声音,让不同的新闻传播者传递信息,就使受众对事件的真相了解的更多。
  
  参考文献:
  [1] 申小龙.普通语言学教程精读[S].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 (法)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S].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 (法)索绪尔.第三度普通语言学教程[S].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4] 申小龙.语言学纲要[S].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摘 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历经7年的发展,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但是新闻传媒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功能定位和作用发挥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通过新农村建设中新闻媒介的现状分析,结合陕西关中地区新农村与传统农村媒介接触的对比调查,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功能定位和作用发挥重新进行调整分析,以使传媒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關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功能定位;作用发挥;传媒  中图分类号:G210
期刊
摘 要:名人用户与草根用户的微博使用情况不尽相同,比较二者在微博内容上的传播效果差距是向“微博实现乌托邦”的观点提出质疑,用于分析的数据资料验证了微博传播平台中确实存在草根用户与名人用户之间的使用效果鸿沟,而且这种群体之间的鸿沟呈现一种共长的形态。以新浪微博为例,其中经实名认证的名人用户超过2万,仅占总数的0.04%,普通草根用户是微博的主要消费者。但是,草根与0.04%那部分用户之间的鸿沟却是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迅速发展,传媒技术与报道方式的改进突破,新闻记者队伍日益壮大。但是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媒介商业化趋势日渐明显,媒介市场的激烈竞争与利益驱动,使得新闻记者在报道新闻的过程中出现了偏离真相,有违新闻真实性的种种行为。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新闻记者》评选出“2010年十大假新闻”产生以及报道的特点,探讨新闻记者在工作中职业道德缺失的表现,为新闻工作与媒介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社会转轨期矛盾加剧,利益博弈日趋激烈,大量冲突纠纷以诉讼方式进入司法程序。广播电视应充分发挥服务大局的社会功能,办好法制节目显得更为必要。目前,全国各地的广播电视均开办了形式多样的法制节目,但有些法制节目的生存发展空间遇到瓶颈。本文结合南通电台十佳节目《刘宇说法》节目的实践和探索,为地方电台法制节目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地方电台;法制节目;现场直播  中图分类号:G2
期刊
摘 要:“我是克里斯托弗诺兰,一个典型的英国人,像我的前辈希区柯克那样,不仅是一个导演,也是一个拥有奇想能力的人。”这是诺兰对自己的评价。克里斯托弗诺兰出生于1970年,他的作品并不多,截止到2011年一共只有6部商业影片。但现在已经是好莱坞如日中天的重量级导演,不仅在国际上拥有极好的声誉,而且在观众群里有无数的粉丝。本篇文章着重从诺兰的敘事策略上分析影片的成功所在:从主题的选择到人物的设置,从
期刊
摘 要:近些年来,广告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越来越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广告媒体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广告不仅出现在报纸、电视、广播和杂志上,同样在网络上、手机上甚至随时随地都存在着广告的踪影。可以说,这是一个到处都充满了广告的时代。通过对广告媒体形式的历史演变的研究,以及几个与新媒体广告相关争议的阐述,特别是关于网络广告与传统广告媒体之间的对比讨论。最后给出一些关于怎样
期刊
摘 要:高校开设公共选修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基于这样的教育理念,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公选课程,就有了一些课程设计的共性。本论文试图从公选课课程设计入手,分析、探讨其教学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公选课;课程设计;路径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4-0118-02       中國内地高校
期刊
摘 要:二维码是用特定的几何图形,以在二维方向的平面上按一定规律分布的矩形方阵记录丰富数据符号信息的新一代条码技术。基于这一新技术的运用,通过提供多种方式和多种层次的传播形态来满足受众的细分需求,实现全形态、全天候、全方位的全媒体传播。  关键词:二维码;全媒体;传播  中图分类号:G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4
期刊
摘 要:《林家铺子》是“十七年”的优秀电影之一,它是一部根据著名小说改编,影片赋以典型性的由一个小百货商店折射出了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动荡不安的社会局面,细腻的人物刻画更是为影片增光添彩,成为了现实主义的经典,屹立在高峰之上。文章通过对影片的研究,分析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电影理论对中国十七年电影的影响。  关键词:林家铺子;现实主义;十七年电影;典型性  中图分类号:G114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在图像时代的大背景下,网络中的视觉魅惑现象。文章首先大致总结了目前存在于网络中的视觉魅惑方式;进而分析了产生视觉魅惑的原因,认为是受到了信息社会和消费社会所带来的社会变化的影响;最后反思了网络视觉魅惑背后的问题,其中三个重要的方面,一是价值判断的反传统,一是阅读习惯改变而造成的思辨能力的退化,还有就是审美的变异。  关键词:网络视觉魅惑;方式;原因;反思  中图分类号:G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