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形成充实而高尚的精神世界。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育就是人文教育。这既是我们对中华民族传统语文教育进行科学扬弃后所继承的宝贵遗产,也是未来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新世纪对当今语文教育的期待。从叶圣陶先生主张国文教学应“发展儿童的心灵”,到著名学者钱理群教授提出语文教育应“给孩子一个‘精神的底子’”,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应是帮助学生构建其充实而高尚的精神世界——塑造健全人格,净化心灵空间,丰富思想感情,培养科学精神,发展创造思维。新理念下的阅读教学应实现三个转变:1、变以训练为主为以积累为主;2变深入分析为培养悟性;3、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比较探究有着积极的作用。所谓比较,是思维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人们认识事物往往是始于比较。比较阅读是内容和形式上有着一定联系的两种或多种材料对照阅读,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一种阅读行为。
可从如下几方面进行比较。
一是主题比较。即同一体裁或题材,但立意又不尽相同的文章比较。如《雨中登泰山》和《醉翁亭记》,两文都是游记散文,并且都不同程度地表现了对山川景物的热爱,文中皆透出“乐”字来。前者表现了雨中登泰山的“独得之乐”,而后者抒发了“与民同乐”的思想。但前者的“乐”是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壮丽的河山,热爱悠久文化传统的情怀,而后者的“乐”却隐约流露出作者被贬滁州,怀才不遇,寄情山水的抑郁之乐。
二是题材比较。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花之君子,写作题材都是荷花,但文体不同,表现主题,写作特色也不相同。周敦颐的《爱莲说》是一篇“说”,也是一篇借物咏志讽世的散文,作者以莲花自比,通过描绘莲花,婉转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文章以花喻人,托物言志。学习时让学生抓住“一条线索、两个陪衬、三种类型”。李渔的《芙蕖》是一篇说明文(科技小品),全文紧扣“可人”二字展开说明,旨在说明芙蕖的价值和功能,抒发对荷花的酷爱之情。文章重点突出,繁简得当,分类说明,兼有描写议论和抒情。“南宋四大家”之一杨万里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描绘了杭州西湖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西湖六月美景的赞美之情。行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季羡林的《清塘荷韵》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亲身经历的一个平常的故事,赞颂了生命的力量,表达了热爱生活,对生活前景充满信心的情怀。散文情景交融,也是心灵与自然的交融。
三是表现手法的比较。中国卓越的文化战士,杰出的政治家、出版有、散文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邹韬奋的《在出狱欢迎会上的演说》,与爱尔兰作家艾塞尔、丽莲、伏尼契的《牛虻就义》比较,两篇文章主题相同,都表现了革命者为了革命利益和革命事业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宁死不屈的大无畏精神。但体裁不同,一篇是演说词,一篇是小说。人物的结局不同,一个被释出狱,一个英勇就义。表现人物的方法更不同,一个是面对面,直接表达自己的心声,一个是通过具体的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其他人物的烘托,再加上对人物的正面描写,从各个角度来刻画主人公的形象。又如,学习余光中的《中国山水游记的感性》,余光中為我们提出现代散文的标准是:弹性、密度、质料、用典。依这些理论,我们解读《黄山记》通过比较探究,进一步掌握山水游记散文的写作方法:1、要有动感;2、要有色彩感;3、调动感官感受;4、写感性的效果。
四是赞美形象的比较。学习了《绞刑架下的报告》,与《可爱的中国人》比较,我们了解革命者伏契克和方志敏,他们俩有许多相同点。两人国籍不同,但都是共产党员,是共产党的上层领导,身份地位近似;被捕的原因相似,伏契克因没严格遵守秘密工作的纪律而遭捕,是叛徒的告密,敌人方知道他的身份,而方志敏也是因为叛徒的告密而被捕;都是在狱中,在极其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写成了举世闻名的不朽之作,又有历经坎坷传到狱外;两人都表现了作为共产党人的铮铮铁骨,对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五是人物性格的比较。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孔乙已》,是一篇讨伐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的战斗文。节选自吴敬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的课文《范进中举》,又使我们认识到封建社会下层知识分子为求功名利禄而致神魂颠倒的悲哀。两人篇文章的主人公孔乙已和范进,他们本来都是老实善良的人,但毫无反叛精神,甘心受封建文化的毒受,甘心受科举制度的愚弄,热衷功名,迂腐可笑。两人篇小说从不同的角度暴露了科举制度的种种弊病。这种腐朽的制度诱使读书人以功名为念,将青春乃至大半生浪费在应试和科场上。沉溺在不断的追逐和拼搏一次次的落第和惨痛之中,致使读书人只知经书八股,根本没有真才实学,丧失了谋生的本领。这种制度,一面造成一批爬在人民头上的老爷,一面造成一批对社会毫无价值的废物,致使社会对两种读书人的态度截然不同,世态炎凉,人心势利。
两个主人公性格不同,作者对他们的态度也不相同。孔乙已虽贫困落魄,浑身透出腐儒之气,又有自命清高孤芳自赏的傲气,也有待人诚恳善良的一面,他是个悲剧的人物形象;范进懦弱委琐,甘受屈辱,一副自卑自贱的奴才嘴脸,又有世故圆滑狡诈虚伪的一面,是个丑恶的人物形象。作者对孔乙已既批判又有同情,而对范进是完全持批判态度的。
综上所述,比较探究,方法种种,可从主题、体裁、题材、表现手法、人物性格等方面比较,也可以纵向、横向比较。只要我们把握好材料,教给学法,就一定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构建充实而高尚的精神世界。
在语文教学中,比较探究有着积极的作用。所谓比较,是思维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人们认识事物往往是始于比较。比较阅读是内容和形式上有着一定联系的两种或多种材料对照阅读,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一种阅读行为。
可从如下几方面进行比较。
一是主题比较。即同一体裁或题材,但立意又不尽相同的文章比较。如《雨中登泰山》和《醉翁亭记》,两文都是游记散文,并且都不同程度地表现了对山川景物的热爱,文中皆透出“乐”字来。前者表现了雨中登泰山的“独得之乐”,而后者抒发了“与民同乐”的思想。但前者的“乐”是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壮丽的河山,热爱悠久文化传统的情怀,而后者的“乐”却隐约流露出作者被贬滁州,怀才不遇,寄情山水的抑郁之乐。
二是题材比较。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花之君子,写作题材都是荷花,但文体不同,表现主题,写作特色也不相同。周敦颐的《爱莲说》是一篇“说”,也是一篇借物咏志讽世的散文,作者以莲花自比,通过描绘莲花,婉转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文章以花喻人,托物言志。学习时让学生抓住“一条线索、两个陪衬、三种类型”。李渔的《芙蕖》是一篇说明文(科技小品),全文紧扣“可人”二字展开说明,旨在说明芙蕖的价值和功能,抒发对荷花的酷爱之情。文章重点突出,繁简得当,分类说明,兼有描写议论和抒情。“南宋四大家”之一杨万里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描绘了杭州西湖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西湖六月美景的赞美之情。行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季羡林的《清塘荷韵》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亲身经历的一个平常的故事,赞颂了生命的力量,表达了热爱生活,对生活前景充满信心的情怀。散文情景交融,也是心灵与自然的交融。
三是表现手法的比较。中国卓越的文化战士,杰出的政治家、出版有、散文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邹韬奋的《在出狱欢迎会上的演说》,与爱尔兰作家艾塞尔、丽莲、伏尼契的《牛虻就义》比较,两篇文章主题相同,都表现了革命者为了革命利益和革命事业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宁死不屈的大无畏精神。但体裁不同,一篇是演说词,一篇是小说。人物的结局不同,一个被释出狱,一个英勇就义。表现人物的方法更不同,一个是面对面,直接表达自己的心声,一个是通过具体的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其他人物的烘托,再加上对人物的正面描写,从各个角度来刻画主人公的形象。又如,学习余光中的《中国山水游记的感性》,余光中為我们提出现代散文的标准是:弹性、密度、质料、用典。依这些理论,我们解读《黄山记》通过比较探究,进一步掌握山水游记散文的写作方法:1、要有动感;2、要有色彩感;3、调动感官感受;4、写感性的效果。
四是赞美形象的比较。学习了《绞刑架下的报告》,与《可爱的中国人》比较,我们了解革命者伏契克和方志敏,他们俩有许多相同点。两人国籍不同,但都是共产党员,是共产党的上层领导,身份地位近似;被捕的原因相似,伏契克因没严格遵守秘密工作的纪律而遭捕,是叛徒的告密,敌人方知道他的身份,而方志敏也是因为叛徒的告密而被捕;都是在狱中,在极其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写成了举世闻名的不朽之作,又有历经坎坷传到狱外;两人都表现了作为共产党人的铮铮铁骨,对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五是人物性格的比较。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孔乙已》,是一篇讨伐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的战斗文。节选自吴敬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的课文《范进中举》,又使我们认识到封建社会下层知识分子为求功名利禄而致神魂颠倒的悲哀。两人篇文章的主人公孔乙已和范进,他们本来都是老实善良的人,但毫无反叛精神,甘心受封建文化的毒受,甘心受科举制度的愚弄,热衷功名,迂腐可笑。两人篇小说从不同的角度暴露了科举制度的种种弊病。这种腐朽的制度诱使读书人以功名为念,将青春乃至大半生浪费在应试和科场上。沉溺在不断的追逐和拼搏一次次的落第和惨痛之中,致使读书人只知经书八股,根本没有真才实学,丧失了谋生的本领。这种制度,一面造成一批爬在人民头上的老爷,一面造成一批对社会毫无价值的废物,致使社会对两种读书人的态度截然不同,世态炎凉,人心势利。
两个主人公性格不同,作者对他们的态度也不相同。孔乙已虽贫困落魄,浑身透出腐儒之气,又有自命清高孤芳自赏的傲气,也有待人诚恳善良的一面,他是个悲剧的人物形象;范进懦弱委琐,甘受屈辱,一副自卑自贱的奴才嘴脸,又有世故圆滑狡诈虚伪的一面,是个丑恶的人物形象。作者对孔乙已既批判又有同情,而对范进是完全持批判态度的。
综上所述,比较探究,方法种种,可从主题、体裁、题材、表现手法、人物性格等方面比较,也可以纵向、横向比较。只要我们把握好材料,教给学法,就一定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构建充实而高尚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