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喜欢语文课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n_v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一些学生厌学语文,上课不专心听语文、忽视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忽视语文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语文只要临时抱佛脚,考个及格就OK。一些语文老师感觉讲课吃力、感觉授课没什么激情,他们抱怨学生都不想听他们的课。这种现象是怎么发生呢?笔者认为关键是教师要掌握好“让学生喜欢语文课”的策略(师生亲密合作,共创和谐课堂;激发兴趣,增强学生求知欲望;新颖的导入语,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应用直观的板书结构,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教学 方法
  常常听到有的学生抱怨:“上语文课真无聊,我们挨着时间盼下课”;常常听到有的老师下课回到办公室说:“这节课学生死气沉沉”;常常听到有的老师说:“学生上课都没精神,对语文课不重视,睡觉的人特别多”。但也常常听到有的老师说:“这节课学生听得很认真”。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语文课?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亲密合作,共创和谐课堂
  师生关系是学校人际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有正常的教学秩序,才能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那么怎样建立师生间亲密合作呢?①教师要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热爱所有的学生。②教师要尊重个体,真诚交流,共建民主课堂,走合作道路。如我在上《装在套子里的人》这一课时,我问学生“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套子?”学生兴趣来了,各抒己见。他们举了好多“套子”的例子如虚荣、名望、金钱、考试、升学率……
  我一一作了较客观的点评(表扬较多),同时我也参与其中,提出自己对“金钱”套子的看法(金钱是需要的,但金钱不是万能的)。接着,我便做了简短的小结:“套子”无处不在,我们要正确对待“套子”。我们虽然需要约束的规矩(如法律规章制度),但我们不能作茧自缚;虽然要进入生活圈子,但我们不能落入怪圈。伴着铃声敲响,我们一起走过一节和谐的课堂,我们身心舒畅地走进知识的殿堂,并感悟生活。诚然,一堂课不能一味地泛滥开去,教师必须及时点拨、调控、归纳,要做到张弛有度,收放自如。③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冷静地对待课堂出现的偶发事件(如学生睡觉、说话等等),做到既严肃又活泼,既庄重又亲切;④教师要多表扬和鼓励学生。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要对每个学生都寄予期待。我经常对学生说:“请来试一下回答这个问题,只要说出自己思考过的见解,说错了没关系”。“谁来挑战一下自己,朗读这一段话”。
  “他(她)讲得很有道理,望继续加油!”《语文课程标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活动过程。说得很好,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启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重要前提。所以,师生亲密合作,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是每一个教师最起码应该做到的。它可有效地形成强大的合力,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导向和促进作用。教师要巧妙利用课堂上随机出现的情境变化,注重学生的情感交流,以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相信学生,适时调整活动内容与教学策略。这样,学生就能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愿意学习,喜欢学习。
  二、激发兴趣,增强学生求知欲望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朱熹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叶圣陶在《语文教学十二韵》中强调“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今中外教育家都强调“兴趣”的重要性,以便使学生乐学。学习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学习内驱力,是学好语文的诱因。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引发兴趣的手段是多方面的。①可以通过教师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叙述。语文课教学语言艺术的要求:准确性、精炼性、优美性。其中优美性最能体现语文课教学语言艺术的关键因素,也是能给学生美的感受、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优美的语言,不在乎形容词的堆砌,不注重修辞格的多寡,而是要语言的抑扬顿挫、流畅悦耳、生动形象,给学生以诗情画意的享受。因此,教师要有相声般的幽默、小说般的具体形象、诗歌朗诵般的激情,才能通过优美的语言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②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欣赏优美画面。比如我上贾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这一课时,就用多媒体教学,给同学们展现各种各样的荔枝,不仅让学生懂得荔枝的多种形态、颜色、结构,而且让学生拓宽了知识面。还有上曹冲《神奇的极光》这一课时,给同学们展现各种极光的优美画面。这些优美画面的直接刺激,很快就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③采用有趣的活动形式。有趣的活动能让学生感受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我在高一上学期举办辩论赛《早恋的利与弊》、对联比赛,本学期举办朗诵比赛、书法比赛、话本剧《荆轲刺秦王》,平时举办课前三分钟、分角色朗读等等。学生都积极参与,好奇心极强,兴趣也很高,真正体会学好语文的重要性。因此,兴趣能推动着学生努力地去听课、去学习、去探究。
  三、新颖的导入语,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的确,好的导语能迅速将学生引向授课主题,带入教学情境之中,或能动人心扉,或能发人深思。如我在上鲁迅《拿来主义》的这一课,便先给大家朗读一则导入语:夏天,气温高,蚊子多,晚上很难睡着。有人打開窗子,好不好?(不好)那么将窗子关得严严的,行不行?(不行)但是,天下之大,什么人都有。有的人怕热而打开窗子,更有人怕蚊子关死窗子。为此,鲁迅先生写下了《拿来主义》。还有一则导入语如下:出示壹圆的硬币,问是何物?(钱,圆,金属……)
  最后得到结论:从不同的角度看,同样的事物有不同的美,不同的体验。今天让我们来学习《米洛斯的维纳斯》,从不同角度感受维纳斯的美。所以好的导语能使学生快速进入上课的角色,并怀着浓厚的兴趣、专心地听课,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应用直观的板书结构,增强教学效果
  板书是进行直观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有了黑板和粉笔,可以根据讲课的内容的需要写、画出内容或图形。完整的板书是教师进行教学小结的提纲,是学生复习的依据,也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讲课的重点,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中政治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的一次重大变革,突出表现为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以及由此引发在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材处理及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的改革。新课改呈现出重素质教育、重学生发展、重时代特征、重行动实践四个方面的特点,为政治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因此,政治教师应该负起这个义不容辞的责任,积极投身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有效的指导、组织和示范作用,不断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成长。  关键词:新课程
摘要:积累是语文学习中必须要养成的习惯,语文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积累、梳理的过程。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语文积累似乎是语文教学的新课题,同时又确实是一个老问题。乍一看似乎什么都清楚,仔细一想难度却很大。  关键词:诵读中积累 课外阅读 课堂教学  一、强化熟读背诵,在诵读中积累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
摘要:信息不是一种具体的、可测量的物质,信息是人的感官受到周围环境刺激后大脑活动的产物。人们通过信息技术使这种产物更具体、更生动、更持久。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广泛应用,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传统观念、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乃至整个人类的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而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充分体现了新的教学思想和教育方式,它是一门日益引起人们重视的新的教育技术,它所能达到的效果是其它教学手段所不能简单比拟的。信息技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其渗透的方法,使德育教育内容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体育教学 德育教育 渗透  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
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是小鹅瘟的病原,易感染4-20日龄各品系的雏鹅和雏番鸭,而对其他禽类和哺乳动物均没有感染性。该病具有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很多数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革新,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观念、教学形式和教学水平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逐渐形成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的互动式课堂,多了很多动感。新教材的使用,给学生充分提供动手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主动研究数学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思维活跃,敢于质疑,愿意与人交流,勇于发表不同见解,乐于表现自己。从而使数学课堂教学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