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分析普外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和预防措施。方法:随机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间收治的375例普外手术切口感染患者设为研究对象,对造成这些患者手术后切口发生感染的原因进行研究和分析,再将得到的数据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对比分析。结果:在这375例患者中,有40例患者发生了普外手术切口感染,感染率为10.67%。我们对造成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手术方式、手术环境、切口大小、患者的年龄和身体情况等对患者产生术后切口感染有一定的影响。我们对这些原因分组进行对比,得出了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们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要规范医护人员的手术技术和操作手段,要确保是在经过消毒的无菌的手术室里进行。在患者开始手术之前,要进行常规化的检测,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程度确定切口的类型和大小,在手术中要合理的运用抗生素等药物抑制细菌的感染,避免产生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关键词】 普外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 R61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1-0014-02
在临床医学上,患者进行普外手术发生切口感染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它一度成为最常见的并发症。从感染的程度上来说,如果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病情不是很严重,那一般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减轻病人的疼痛感,但是,如果病情比较严重,则有可能导致患者死亡[1]。由于有些医院的医疗设备和手术环境不是很优越,就会给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发生感染造成机会。所以,如何降低患者普外手术切口的感染率往往成为医护人员在治疗患者的过程中最关心的问题,而我们的医疗人员也需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和护理水平。我院就这个问题,特别选取了医院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间收治的375例普外手术切口感染患者设为研究对象,对造成这些患者手术后切口发生感染的原因进行研究和分析,再将得到的数据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对比分析,有了显著地成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间收治的375例普外手术切口感染患者设为研究对象,375例中男205例,女170例;年龄13~~74岁,平均(52±3.30)岁。我们根据临床上的依据判断如果患者发生切口感染,那么通常会显示的感染特征为:切口部位红肿、流脓、用手指压迫切口附近有疼痛感,切口的局部温度达到了38摄氏度以上,伤口的分泌物特别多,而且这些分泌物在病原学的诊断上显示为阳性,则可以判定为是发生了普外手术切口感染。另一方面,如果患者没有出现上述这些比较严重的症状,只是在病变部位有细菌产生,则只是因为切口被污染,而不是切口感染。
1.2 方法
根据实际情况调查分析手术方式、手术环境、切口类型、患者的年龄和身体情况这些因素是否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患者的术后切口感染。切口类型包括三种:I型—清洁切口型;II型—清洁—污染切口型;III型—污染型。比较各个因素对患者的切口影响的各项受检结果,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研究中的基本的数据都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的资料运用?x±s表示;利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P<0.05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这375例患者中,有40例患者发生了普外手术切口感染,感染率为10.67%。我们对造成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手术方式、手术环境、切口大小、患者的年龄和身体情况等对患者产生术后切口感染有一定的影响。分别附表1,表2,表3做详细的说明。
3 讨论
术后切口感染是临床医疗中一种常见的手术并发症,在严重的情况下会对患者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2]。经过临床研究发现,手术方式、手术环境、切口大小、患者的年龄和身体情况等对患者产生术后切口感染有一定的影响。如何改进措施和改善环境,减少这样的并发症的产生成为普外科的主要任务。
首先,我们要要求医护人员在意识上形成共识,要尽量避免手术过程中给患者造成术后切口的并发症,要完善医疗队伍,改善医疗机构,在医院内部形成一种更严谨的管理[3]。其次,手术室的环境要进行周期性的消毒和清理,避免交叉性的感染。在手术过程中,要确保无菌环境,不能存在任何的危险因素。最后,我们要规范操作。要根据患者的临床检查结果判断切口的类型和手术的方式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是否适合进行此类手术,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要采用抗生素一类的要抑制细菌的感染,药物的剂量和添加的时间要根据手术的进程和病人的情况酌情考虑。主要医师的手术操作技术要不断的改进和提高,要尽量的缩短手术的时间,减小产生切口感染的概率[4]。
综上所述,我们要在手术方式、手术环境、切口大小、患者的年龄和身体情况等方面加强对患者的管理和预防措施,同时在发生危险后能够及时的对病人进行抢救,从而提高整个医院的医疗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红,黄小民,韩燕茹. 116例住院病人手术切口感染调查与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11):1241—1243.
[2] 赵桂芳.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06,12(3):73—74.
[3] 胡少华. 探讨影响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对策[J]. 临床护理杂志,2009,88(3):6—8.
[4] 徐秀华. 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J]. 吉林医学信息,2007,24(1—2):13—14.
【关键词】 普外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 R61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1-0014-02
在临床医学上,患者进行普外手术发生切口感染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它一度成为最常见的并发症。从感染的程度上来说,如果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病情不是很严重,那一般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减轻病人的疼痛感,但是,如果病情比较严重,则有可能导致患者死亡[1]。由于有些医院的医疗设备和手术环境不是很优越,就会给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发生感染造成机会。所以,如何降低患者普外手术切口的感染率往往成为医护人员在治疗患者的过程中最关心的问题,而我们的医疗人员也需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和护理水平。我院就这个问题,特别选取了医院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间收治的375例普外手术切口感染患者设为研究对象,对造成这些患者手术后切口发生感染的原因进行研究和分析,再将得到的数据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对比分析,有了显著地成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间收治的375例普外手术切口感染患者设为研究对象,375例中男205例,女170例;年龄13~~74岁,平均(52±3.30)岁。我们根据临床上的依据判断如果患者发生切口感染,那么通常会显示的感染特征为:切口部位红肿、流脓、用手指压迫切口附近有疼痛感,切口的局部温度达到了38摄氏度以上,伤口的分泌物特别多,而且这些分泌物在病原学的诊断上显示为阳性,则可以判定为是发生了普外手术切口感染。另一方面,如果患者没有出现上述这些比较严重的症状,只是在病变部位有细菌产生,则只是因为切口被污染,而不是切口感染。
1.2 方法
根据实际情况调查分析手术方式、手术环境、切口类型、患者的年龄和身体情况这些因素是否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患者的术后切口感染。切口类型包括三种:I型—清洁切口型;II型—清洁—污染切口型;III型—污染型。比较各个因素对患者的切口影响的各项受检结果,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研究中的基本的数据都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的资料运用?x±s表示;利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P<0.05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这375例患者中,有40例患者发生了普外手术切口感染,感染率为10.67%。我们对造成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手术方式、手术环境、切口大小、患者的年龄和身体情况等对患者产生术后切口感染有一定的影响。分别附表1,表2,表3做详细的说明。
3 讨论
术后切口感染是临床医疗中一种常见的手术并发症,在严重的情况下会对患者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2]。经过临床研究发现,手术方式、手术环境、切口大小、患者的年龄和身体情况等对患者产生术后切口感染有一定的影响。如何改进措施和改善环境,减少这样的并发症的产生成为普外科的主要任务。
首先,我们要要求医护人员在意识上形成共识,要尽量避免手术过程中给患者造成术后切口的并发症,要完善医疗队伍,改善医疗机构,在医院内部形成一种更严谨的管理[3]。其次,手术室的环境要进行周期性的消毒和清理,避免交叉性的感染。在手术过程中,要确保无菌环境,不能存在任何的危险因素。最后,我们要规范操作。要根据患者的临床检查结果判断切口的类型和手术的方式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是否适合进行此类手术,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要采用抗生素一类的要抑制细菌的感染,药物的剂量和添加的时间要根据手术的进程和病人的情况酌情考虑。主要医师的手术操作技术要不断的改进和提高,要尽量的缩短手术的时间,减小产生切口感染的概率[4]。
综上所述,我们要在手术方式、手术环境、切口大小、患者的年龄和身体情况等方面加强对患者的管理和预防措施,同时在发生危险后能够及时的对病人进行抢救,从而提高整个医院的医疗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红,黄小民,韩燕茹. 116例住院病人手术切口感染调查与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11):1241—1243.
[2] 赵桂芳.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06,12(3):73—74.
[3] 胡少华. 探讨影响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对策[J]. 临床护理杂志,2009,88(3):6—8.
[4] 徐秀华. 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J]. 吉林医学信息,2007,24(1—2):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