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云南作为一个边陲省份,近十年来,全省的经济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文化消费并没有很大的提升。云南当前广大民众在解决温饱问题后,对精神文化消费需求也在逐步发展。本文从云南文化消费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通过分析,对云南文化消费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云南 文化消费 现状 对策
文化消费是指用文化产品或服务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一种消费,主要包括教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旅游观光、电子产品、茶文化、民间手工业等多个方面。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文化消费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文化消费呈现出主流化、高科技化、大众化、全球化的特征。
一、云南文化消费概况及现状
(一)云南文化消费的分类及前景
在当今时代,文化消费包括的方面很多,但是大体可以将“城镇文化消费”分为两类:一类是文化消费娱乐用品消费,也就是大家在文化消费产品、硬件方面的花费,另一类是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比如看戏看电影、去KTV、旅游、游戏等文娱活动的开支。针对云南特殊的风土人情,云南文化消费主要包括新闻出版、影视动漫、文化演艺、文化旅游、休闲娱乐、节庆会展、珠宝玉石、民族民间工艺、茶文化和体育等十大特色文化产业。
(二)云南文化消费的现状数据
在全国研究文化消费的理论方面,钱纳里理论显示: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居民文化消费支出应该占到总支出比重的23%。2008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3000美元,但是很多地区的文化消费并没有达到钱纳里理论所说的情况。从下表1中可以看出,云南的GDP和文化消费的关系来看,则完全不成23%的比例,云南2009年13539元,根据当年汇率中间价,折合为2000美元左右,当年当年人均年消费292+5070=5362元左右,文化消费292/5362=5.4%,远远低于钱纳里理论所说的23%的比例。而从云南文化消费和GDP的关系来看,GDP有可能在三、五年增加到3000美元左右,但是文化消费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暴涨的情形。
进入新世纪以来,云南经济虽然有了迅速的发展,经济增长的同时,文化消费并没有对应的增长。具体请看如下表1:
二、云南文化消费的数据统计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出,2000年云南城乡人均文化消费154.27元,2009年达到292.27元,九年云南城乡人均文化消费才提高138元,在31个省域中排第29位。另外,2009年,每一个云南人要花出5362.48元,其中每花掉100元,有5.45元用于文化消费,而在2000年,这个数字还是只有7.13元,收入增加了,但文化消费的比值却下降。
从全国的情况来看,2000年至2009年,全国人均产值年均增长14.01%,城乡综合人均收入年均增长12.58%,人均总消费年均增长11.84%,人均积蓄年均增长14.85%,人均文化消费年均增长11.38%。综合分析,九年间全国城乡文化消费需求增长滞后于全国经济增长,尤其受到“积蓄增长负相关效应”的严重挤压。据测算,全国城乡人均文化消费在2002年、2005年出现增长高峰,与此相对应的恰好是人均积蓄增长低谷;反过来,全国城乡人均积蓄在2001年、2003年至2004年和2006年至2008年间出现增长高峰,与此相对应的恰是人均文化消费增长低谷。2009年全国城乡人均文化消费增长幅度出现较大回升,与此对应的也恰是2009年城乡人均积蓄增幅的较大下降[2] 。
从《中国文化消费需求景气评价报告(2011)》中可以得出,2009年,全国城镇人口在“文化硬件”上平均消费381元,云南省则低于平均值,仅为213元。同一年,在“文娱服务”上,全国的平均值是445元,云南省只有360元。
云南省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的背景下,人们不得不更加注重积蓄以求“自我保障”,“非必需”的精神文化消费往往首先被缩减。目前,破解拉动内需、扩大消费最有效的途径应该是把广大群众过多的积蓄有效释放出来,而刚性的基本生活消费毕竟增长有限,明显受到“挤压”的文化消费需求将首先得以释放。
尽管云南排名有点靠后,但是从整理数据来看,不难发现过去九年间,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积蓄增加,云南的文化消费行为已经有了显著的变化,总体来看还是增长趋势的。
三、总结
云南的文化消费需要从各个方面全面重视,尽快追平与中东部省份的差距,这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云南统计年鉴[M]云南统计出版社,2000-2009年各卷
[2]王亚南.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的缺陷与突破口——基于国颁数据的实证分析,《管理学家-广义虚拟经济研究》[J]2009(6)
[3]赵东坡.当前我国居民文化消费的制约因素及缓解途径,《中国商界》[J]2009(9)
[4] 张雪.成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SWOT分析及对策,四川教育学院学报[J]2009.25(10)
[5] 闻杰.文化富民——云南文化产业的政府作为.《创造》[J]2007.07
[6] 李炎,王佳,陈芳.经济与文化互动,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5.04(5)
作者简介:
范永庚,男,汉族,1986年4月出生,湖南衡阳人,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行政管理专业2010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政策分析。
邹玲,女,汉族,1987年8月出生,湖南益阳人,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教育学原理专业研究生。
关键词 云南 文化消费 现状 对策
文化消费是指用文化产品或服务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一种消费,主要包括教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旅游观光、电子产品、茶文化、民间手工业等多个方面。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文化消费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文化消费呈现出主流化、高科技化、大众化、全球化的特征。
一、云南文化消费概况及现状
(一)云南文化消费的分类及前景
在当今时代,文化消费包括的方面很多,但是大体可以将“城镇文化消费”分为两类:一类是文化消费娱乐用品消费,也就是大家在文化消费产品、硬件方面的花费,另一类是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比如看戏看电影、去KTV、旅游、游戏等文娱活动的开支。针对云南特殊的风土人情,云南文化消费主要包括新闻出版、影视动漫、文化演艺、文化旅游、休闲娱乐、节庆会展、珠宝玉石、民族民间工艺、茶文化和体育等十大特色文化产业。
(二)云南文化消费的现状数据
在全国研究文化消费的理论方面,钱纳里理论显示: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居民文化消费支出应该占到总支出比重的23%。2008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3000美元,但是很多地区的文化消费并没有达到钱纳里理论所说的情况。从下表1中可以看出,云南的GDP和文化消费的关系来看,则完全不成23%的比例,云南2009年13539元,根据当年汇率中间价,折合为2000美元左右,当年当年人均年消费292+5070=5362元左右,文化消费292/5362=5.4%,远远低于钱纳里理论所说的23%的比例。而从云南文化消费和GDP的关系来看,GDP有可能在三、五年增加到3000美元左右,但是文化消费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暴涨的情形。
进入新世纪以来,云南经济虽然有了迅速的发展,经济增长的同时,文化消费并没有对应的增长。具体请看如下表1:
二、云南文化消费的数据统计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出,2000年云南城乡人均文化消费154.27元,2009年达到292.27元,九年云南城乡人均文化消费才提高138元,在31个省域中排第29位。另外,2009年,每一个云南人要花出5362.48元,其中每花掉100元,有5.45元用于文化消费,而在2000年,这个数字还是只有7.13元,收入增加了,但文化消费的比值却下降。
从全国的情况来看,2000年至2009年,全国人均产值年均增长14.01%,城乡综合人均收入年均增长12.58%,人均总消费年均增长11.84%,人均积蓄年均增长14.85%,人均文化消费年均增长11.38%。综合分析,九年间全国城乡文化消费需求增长滞后于全国经济增长,尤其受到“积蓄增长负相关效应”的严重挤压。据测算,全国城乡人均文化消费在2002年、2005年出现增长高峰,与此相对应的恰好是人均积蓄增长低谷;反过来,全国城乡人均积蓄在2001年、2003年至2004年和2006年至2008年间出现增长高峰,与此相对应的恰是人均文化消费增长低谷。2009年全国城乡人均文化消费增长幅度出现较大回升,与此对应的也恰是2009年城乡人均积蓄增幅的较大下降[2] 。
从《中国文化消费需求景气评价报告(2011)》中可以得出,2009年,全国城镇人口在“文化硬件”上平均消费381元,云南省则低于平均值,仅为213元。同一年,在“文娱服务”上,全国的平均值是445元,云南省只有360元。
云南省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的背景下,人们不得不更加注重积蓄以求“自我保障”,“非必需”的精神文化消费往往首先被缩减。目前,破解拉动内需、扩大消费最有效的途径应该是把广大群众过多的积蓄有效释放出来,而刚性的基本生活消费毕竟增长有限,明显受到“挤压”的文化消费需求将首先得以释放。
尽管云南排名有点靠后,但是从整理数据来看,不难发现过去九年间,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积蓄增加,云南的文化消费行为已经有了显著的变化,总体来看还是增长趋势的。
三、总结
云南的文化消费需要从各个方面全面重视,尽快追平与中东部省份的差距,这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云南统计年鉴[M]云南统计出版社,2000-2009年各卷
[2]王亚南.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的缺陷与突破口——基于国颁数据的实证分析,《管理学家-广义虚拟经济研究》[J]2009(6)
[3]赵东坡.当前我国居民文化消费的制约因素及缓解途径,《中国商界》[J]2009(9)
[4] 张雪.成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SWOT分析及对策,四川教育学院学报[J]2009.25(10)
[5] 闻杰.文化富民——云南文化产业的政府作为.《创造》[J]2007.07
[6] 李炎,王佳,陈芳.经济与文化互动,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5.04(5)
作者简介:
范永庚,男,汉族,1986年4月出生,湖南衡阳人,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行政管理专业2010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政策分析。
邹玲,女,汉族,1987年8月出生,湖南益阳人,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教育学原理专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