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育公平是人类几千年来所追求的教育理想。2500年前的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原则就表达出了教育公平的思想。在现阶段,教育公平也是我国发展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公平 问题
一、中学课堂教学中关于公平问题的透视
(一)由于课堂的实际存在条件引起的公平问题。
我国中学的教学都是采用的班级授课制,班级人数不等,小班化由于班级人数少,教师就有可能对每一位同学更详细得关注,了解到学生的每一个变化。而在班级人数较多的情况下,由于教师的精力有限,有些同学不可避免地会被忽视。另外,班级的座位排列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传统的“秧田式”教室座位存在着诸多弊端,但它的优点在于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身上,专心听讲、做笔记,适合于集体讲授。教室的布置、座位的排列组合形式以及学生在教室中所处的不同座位,潜在地影响着学生、教师上课的气氛,甚至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和个性特征的发展。学生们普遍认为教室中的确存在好座位区域和不好的座位区域,好座位区域在中排中间的位置,不好的座位区域在后排角落里的位置。前排学生总是表现出更加喜欢教师和上课,对学习具有较高的兴趣,前排座位有助于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情感效果。
(二)由于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而涉及的公平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关于智力结构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智力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个体身上相对独立地存在着与特定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的七种智力,而这七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又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组合使得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点,因而不能用同一个标准来评价一个人聪明与否。但在,现实中由于升学考试、教师考核等因素的影响,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教师是对其要求更为严格,希望其能够更上一层楼;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则容易受忽视,只要他们不打扰其他同学的学习、不扰乱课堂教学秩序,便放任自流。这样做的后果不仅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不公平,对学习成绩好的同样也不公平。
(三)由于教师的差异涉及的教学公平问题。
1.在课程准备过程中产生的公平问题。
大多数教师是以中等生作为教学的参照进行备课的。教学内容的深浅难度、教学的方法步骤,教学进度的快慢缓急,都往往是围绕着他们来预设的。
2.课堂教学交往中的公平问题。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的交流过程。师生个体交流是课堂教学互动的一种最常见、最直接、最广泛的方式。为了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教师在选择交往对象时,总是喜欢选择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或是表现积极的学生,于是这部分学生就得到了更多的课堂时间、更多的参与机会。
3.教学评价中的公平问题。
目前的评价机制主要用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尽管我们都知道,学习成绩不是评价一个学生优差的唯一标准,但现实的升学制度,使得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学习成绩就是唯一,甚至可能造成在对学生进行其他方面的评价时,比如评定三好学生或优秀班干部时,也会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前提考虑。
二、关于实现课堂教学公平的策略
(一)逐步减少由于座位不同产生的影响。
对教室座位可随时以人为本科学调整,比如,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高矮、视力等实际情况, 可以有意识地把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安排与学习优秀的学生做同桌,让他们互相帮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可以将性格不同的学生安排在一起,让他们互相影响,产生良性互动。要定期调整、轮换学生座位,空间形象的更新,有利于学生视野的改变,学生有机会与不同同学交往、互动。
(二)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爱每一个学生。
我认为,作为老师,首先要做到真正关注每一位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及时激励他们,帮助他们建立信心,同时要尊重和信任他们,也要做到宽容,允许他们有反复的过程。想办法让他们有机会为自己感到骄傲、自豪,有机会让自己体验学习过程中的幸福感,他们最需要的是尊重和理解,一旦消除了他们在心理上存在的矛盾,使他们重获信心,他们的表现就一定会让我们感到惊喜。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多样化的课程,比如讨论课、实践课、活动课、实验课等,是每一个学生都有发挥其特长的机会。
(三)明确教师的责任,积极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
教师要具有追求社会公平的理想与志向。教育必须贯彻公平原则,不公平的教育也是不道德的教育。作为教师,必须具备将公平原则付诸实践的志向。
教师要有独立自由的人格。由于教育资源是当前社会的稀缺资源,各种社会势力都会通过各种途径渗透进学校教育中,因此表面平静的课堂教学事实上也是波涛暗涌。教师作为课堂教学资源的分配者,如果不具有独立的人格,就不可能公平地对待学生。课堂教学公平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让我们看到教学公平的实现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应该将其视为自己教学活动所追求的最高目标。这是一路艰辛的行程,也是一项伟大的创举。
参考文献:
[1]赵延金.关于教学公平问题的思考[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
[2]郭元祥.对教育公平问题的理论思考[J].教育研究,2000年第3期.
[3]冉强,张红扬.教学关系伦理视野下的教学公平问题探析[J].内江科技,2008年第12期.
[4]徐敏娟.从教室座位安排看教育过程平等[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7年第5期.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公平 问题
一、中学课堂教学中关于公平问题的透视
(一)由于课堂的实际存在条件引起的公平问题。
我国中学的教学都是采用的班级授课制,班级人数不等,小班化由于班级人数少,教师就有可能对每一位同学更详细得关注,了解到学生的每一个变化。而在班级人数较多的情况下,由于教师的精力有限,有些同学不可避免地会被忽视。另外,班级的座位排列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传统的“秧田式”教室座位存在着诸多弊端,但它的优点在于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身上,专心听讲、做笔记,适合于集体讲授。教室的布置、座位的排列组合形式以及学生在教室中所处的不同座位,潜在地影响着学生、教师上课的气氛,甚至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和个性特征的发展。学生们普遍认为教室中的确存在好座位区域和不好的座位区域,好座位区域在中排中间的位置,不好的座位区域在后排角落里的位置。前排学生总是表现出更加喜欢教师和上课,对学习具有较高的兴趣,前排座位有助于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情感效果。
(二)由于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而涉及的公平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关于智力结构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智力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个体身上相对独立地存在着与特定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的七种智力,而这七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又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组合使得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点,因而不能用同一个标准来评价一个人聪明与否。但在,现实中由于升学考试、教师考核等因素的影响,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教师是对其要求更为严格,希望其能够更上一层楼;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则容易受忽视,只要他们不打扰其他同学的学习、不扰乱课堂教学秩序,便放任自流。这样做的后果不仅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不公平,对学习成绩好的同样也不公平。
(三)由于教师的差异涉及的教学公平问题。
1.在课程准备过程中产生的公平问题。
大多数教师是以中等生作为教学的参照进行备课的。教学内容的深浅难度、教学的方法步骤,教学进度的快慢缓急,都往往是围绕着他们来预设的。
2.课堂教学交往中的公平问题。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的交流过程。师生个体交流是课堂教学互动的一种最常见、最直接、最广泛的方式。为了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教师在选择交往对象时,总是喜欢选择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或是表现积极的学生,于是这部分学生就得到了更多的课堂时间、更多的参与机会。
3.教学评价中的公平问题。
目前的评价机制主要用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尽管我们都知道,学习成绩不是评价一个学生优差的唯一标准,但现实的升学制度,使得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学习成绩就是唯一,甚至可能造成在对学生进行其他方面的评价时,比如评定三好学生或优秀班干部时,也会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前提考虑。
二、关于实现课堂教学公平的策略
(一)逐步减少由于座位不同产生的影响。
对教室座位可随时以人为本科学调整,比如,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高矮、视力等实际情况, 可以有意识地把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安排与学习优秀的学生做同桌,让他们互相帮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可以将性格不同的学生安排在一起,让他们互相影响,产生良性互动。要定期调整、轮换学生座位,空间形象的更新,有利于学生视野的改变,学生有机会与不同同学交往、互动。
(二)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爱每一个学生。
我认为,作为老师,首先要做到真正关注每一位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及时激励他们,帮助他们建立信心,同时要尊重和信任他们,也要做到宽容,允许他们有反复的过程。想办法让他们有机会为自己感到骄傲、自豪,有机会让自己体验学习过程中的幸福感,他们最需要的是尊重和理解,一旦消除了他们在心理上存在的矛盾,使他们重获信心,他们的表现就一定会让我们感到惊喜。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多样化的课程,比如讨论课、实践课、活动课、实验课等,是每一个学生都有发挥其特长的机会。
(三)明确教师的责任,积极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
教师要具有追求社会公平的理想与志向。教育必须贯彻公平原则,不公平的教育也是不道德的教育。作为教师,必须具备将公平原则付诸实践的志向。
教师要有独立自由的人格。由于教育资源是当前社会的稀缺资源,各种社会势力都会通过各种途径渗透进学校教育中,因此表面平静的课堂教学事实上也是波涛暗涌。教师作为课堂教学资源的分配者,如果不具有独立的人格,就不可能公平地对待学生。课堂教学公平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让我们看到教学公平的实现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应该将其视为自己教学活动所追求的最高目标。这是一路艰辛的行程,也是一项伟大的创举。
参考文献:
[1]赵延金.关于教学公平问题的思考[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
[2]郭元祥.对教育公平问题的理论思考[J].教育研究,2000年第3期.
[3]冉强,张红扬.教学关系伦理视野下的教学公平问题探析[J].内江科技,2008年第12期.
[4]徐敏娟.从教室座位安排看教育过程平等[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7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