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信念,执守不改变

来源 :山东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ICE3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人们走向生活,迈出人生脚步时,许多人却困惑起来。他们追问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应该如何度过一生?这时,我们不妨打开《论语》向孔子请教。《论语》开篇其实就有孔子指示的方向,那就是人生有信念,执守不改变。
  《论语》为语录体著作,其中的许多言论缺少语言环境,理解起来往往产生分歧,《论语》的开篇就是如此。“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些话几乎人人耳熟能详,但我们认为传统的理解可能存在明显问题。
  传统上认为三个分句说的分别是关于“学习”“交友”“胸怀”的问题。但是,在该书中,不论哪一篇的哪一章,不论其字数是多还是少,似乎都在集中论说一个主题,可为什么《论语》首章主题偏偏显得散乱而不集中呢?
  《论语》所收录的孔子言论,都是他应答弟子及当时人的言语,属于弟子“接闻于夫子之语”,是从孔子那里听来的。当时弟子们各有所记,孔子去世后,他们相与“辑而论纂”,在众多孔子言论中选择而成《论语》。
  以往,不少人认为《论语》材料只是随意的堆砌,各篇之间没有联系。那么,《论语》是谁编辑而成?《论语》编者为什么要编辑孔子言论?这些“善言法语”难道没有任何顺序?
  理解《论语》首篇首章,关键在于其中的第一句,即“学而时习之”。传统上,都是把它当作学习方法,认为“学”即学习,“时”为时时、常常,“习”为复习、演习。全句意思是学习了知识而能常常复习、实践。仔细分析全章三句,对照孔子一生的活动,参考《论语》有关学习方法的论述,似乎这里并不是讲什么“学习方法”,而是概括了学者可能碰到的三种不同境遇,勉励学者应当有正确的信念,并且坚守固执,至诚不变。
  我们认为,这里的“学”应当不是动词,而是名词,指的是孔子的“学说”或者“道”。“时”不应解作“时常”或“按时”,而应解作“时代”,也可引申为社会。“习”不应作“温习”讲,而应作实践、采用讲。下面的两句与之相应,第二句中的“友朋”其实就是朋友,指的是志同道合的人。这样,《论语》首章孔子表达的是这样的思想:
  如果我的学说(或信念)被时代(或社会)所接受而实现,那不就太令人感到喜悦吗?退一步说,如果时代没采用,可有人能够理解我的这个信念与追求,赞同我的学说,或者从远方来与我一同讨论问题,不也很快乐吗?再退一步说,不但没有在社会上大行,甚至没有人能够理解,我也能坦然面对,不愠不恼,依然坚守信念,不也是一位君子吗?
  这里的“学”内涵十分丰富,其中包括了诸如志道据德、循礼守仁的诸多意涵。这样的理解,早已有人指出。例如,清初毛奇龄《四书改错》说“学者,道术之总名”,民国时期的程树德《论语集释》也说“‘学’字系名辞”。前些年还有学者专门撰文研究,可惜没有引起应有的注意。
  “学而时习之”中的“学”与《庄子·天下》篇“百家之学”的“学”相同。学,有作动词用的“学习”,有作名词用的“学说”等,这里应为后者,指思想主张,对社会、人生的总体认识。《论语》中有“士志于道”的句子,也有“志于学”的说法,“道”与“学”乃是同位词。这种解释前后连贯,而且在首篇首章开宗明义,也与孔子思想完全一致。
  孔子特别强调“志”。他曾说自己十五岁就“志于学”,他也希望人们“志于道”,立志于正确的人生价值追求,并且不为暂时的困顿而动摇和改变。孔子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一个人如果专注于生活的琐事,斤斤于点滴的利益得失,一定是缺少应有的信念,缺乏积极进取的情操。
  人生不能没有梦想!我们可以把生命看作一个过程,而任何过程都会有它的开始与结束,而开始的那个思考极其重要。信念就像种子,就像一个生命的开始,有了种子就能生根、发芽,以它适合的方式慢慢成长。于是,人尽其性,物尽其用,秉承自然,生活得尽性、投入、深情、精彩,这样的生命才有意义。所以,我们必须有自己的人生支点,思考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
其他文献
在20世纪波澜壮阔的反法西斯战争中,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做出了彪炳千秋的伟大贡献。山东是近代以来遭受日本侵略最早最深的地区之一,从甲午战争开始,饱受苦难的山东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全国抗战爆发后,在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山东人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击日本侵略的英雄凯歌。历史不能忘却,就如2014年12月13日
期刊
牟平那座千年古县,看似普通不能再普通的城市里,河流抑或山川中却藏匿着些许看似熟悉且陌生的秘境,它们犹如天空中的星星,零星散落于牟平广袤的地界里,时空转瞬即变,历尽千年沧桑。七月的酷夏,开往牟平的旅行,就此泌染上文艺的脉搏。  沿着滨海路一直往东,尽头处的龙泉镇驻地,犹如世外桃源般,虽与大海仅一路之隔,但夏季里郁郁葱葱的绿色田野和山脉,形成与大海那边风格迥异的乡村气息,从海腥味道弥漫到瓜果蔬菜飘香,
期刊
编者按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7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山东省9510名健在的抗战老战士, 每一位老英雄都是一部活着的抗战史,每一位老兵的回忆都带着热血与温度,让我们聆听来自抗战老兵的心声。
期刊
2015年8月26日,在第二十二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山东教育出版社与韩国Feelbooks出版社成功签署了《不一样的数学故事》(6册)的版权输出合同。  山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司安民、副局长杨树国,山东出版集团董事长张志华,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副总编辑冯文礼,山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出版管理处处长刘子文,山东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陈刚,韩国中小出版协会会长姜昌竜,山东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期刊
8月13日上午,由临沂市委市政府主办、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协办、莒南县委县政府承办的山东抗日根据地纪念展开展仪式隆重举行。时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临沂莒南县山东抗日根据地纪念展以别样的视角审视着绵延了八年的抗日战争,记录了在战争中涌现出的可歌可泣的英烈人物。  抗日战争的烽烟已经消散了七十年,而在那场战场中涌现出来的中华女儿勇敢无畏的气魄,如同一曲嘹亮的高
期刊
自20世纪30年代日寇的铁蹄踏进中华大地的那一天起,无数英勇不屈的中华儿女就纷纷拿起自卫的武器,同穷凶极恶的侵略者展开了生死搏斗。在山东,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敌人的疯狂进攻,就有许多村的男女老少凭借简陋的土枪、土炮和砖头、棍棒奋起反抗,虽然伤亡惨重,但也让侵略者付出了沉重代价,谱写了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农民自发组织的、具有民族不屈精神的浴血保卫战。  渊子崖村:  中华抗日第一村  走进莒南县板泉镇渊子崖
期刊
2015年8月14日,山东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王次忠在集团人事部主任纪强、兰陵县委书记郑连胜、兰陵县委挂职副书记王军、县委组织部长李健等人的陪同下来到临沂市兰陵县金岭镇,看望慰问山东出版集团选派的张杰、王琪和陈先云三位新一轮驻村“第一书记”,仔细询问他们驻村帮扶情况,了解脱贫项目进展,并在三个帮包村走访调研。  王次忠通过调研考察,掌握了“第一书记”们的基本工作情况,对于他们的工作成绩以及努力
期刊
徐悲鸿(1895-1953),是中国当代最伟大的美术教育家与画家,一生致力于中西绘画的融合,是一位兼善油画与中国画的现实主义绘画大师。  徐悲鸿又是一位对中华名族寄予深厚感情的爱国主义者。他出生在乱世,经历过抗日战争,对灾难深重的祖国有刻骨的心痛和期盼。抗战时期,他以画笔为武器进行战斗,对日本军国主义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和蔑视。此幅保存于徐悲鸿纪念馆的《会师东京》,创作于抗日战争胜利前两年,是一幅取谐
期刊
北海银行,抗日战争时期山东抗日根据地建立的金融机构,前后存在了达十一年之久。经历了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两个历史时期。在抗日战争时期,北海银行通过发行北海币等活动,与日伪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货币战争,成为山东革命根据地的主币,保障了山东抗日根据地的金融货币体系稳定,为部队输送了大量供给,推动了根据地经济发展。在解放战争中,北海银行在巩固好根据地金融业务的基础上,逐步接管了城市银行工作,为国家货币金融的统一
期刊
8月6日上午,25卷本《日本侵华图志》新书发布暨专家座谈会,在北京西藏大厦举行。丛书主编张宪文、中国历史学会会长张海鹏、中国抗战史学会会长步平、中国日本史学会会长汤重南、军科院军史部李维民将军等专家学者20余人,中央和地方的20余家主流媒体参加这次活动。本活动由山东画报出版社有限公司与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合办,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华网、搜狐网、凤凰网等提供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