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给孩子“贴标签”的父母,用消极的语言给孩子不好的心理暗示,时间长了,孩子越来越自卑越来越胆小…做父母的,要对孩子少一些责怪,多一些鼓励;少一些不良的心理暗示,多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更不要给孩子“贴标签”。相关专家表示,所有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好,但是总是在不经意问,给孩子施加了无数的不良心理暗示。孩子变坏变差,根源还是父母。从小被父母“贴标签”觉得自己很笨
“你好笨,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做错。”“你好笨,这么简单的家务活都做不好。”“你怎么这么笨,什么事都做不好……”今年18岁的小如从小开始便被父母贴上了“笨”的标签,时间久了,小如自己也觉得自己很笨,什么都不懂,什么都做不好。
然而,小如上了高中之后遇到了一位老师,这位老师总是告诉小如她很聪明,她一定能把成绩提上去,她一定能处理好各种问题。时间长了,在这个老师面前,小如慢慢变得活泼开朗了,处理事情果真井井有条,让她自己都觉得很意外。然而,让小如苦恼的是,每次回到家,她仿佛又变回了那个父母眼中的“笨小孩”。
家住奎文区虞景嘉园小区的韩女士说,她在幼儿园做幼师工作,经常见到一些爱给自己孩子“贴标签”的父母。有的父母说:“我孩子出生时难产,医生说孩子可能有智力问题,这不孩子现在9岁了,脑子慢,学习也很差。”时间长了,她的孩子也认为自己天生脑子有问题,但事实是,孩子虽然成绩差,但智力正常。有的父母说:“你看我的孩子整天乱动,上课也不专心,还打人咬人,他肯定是多动症。”时间长了,她的孩子也认为自己患上了多动症,但事实是孩子只是调皮不好学。
父母积极暗示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对于给孩子“贴标签”,家住奎文区虞河生活城的李女士非常有发言权。李女士说,她拿到驾照已经有3年的时问了,但是至今从来不敢开车。实际上,在驾校学习的时候,她开车的状态很不错,教练也总夸奖她,没人的时候她自己偷偷练习过,可以独自开出很远的路。然而,李女士的父母却对她开车这件事非常不放心,总是跟她说:“你不要开车了,你水平不行……”在这种心理暗示下,李女士一直不敢真正开车上路,甚至对开车还有了一种惧怕的感觉。于是,至今她仍然不敢开车。
在奎文区中央丽景小区居住的孙女士说,在不给孩子“贴标签”而是选择积极暗示这方面,她非常注意,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时候孙女士会跟孩子说:“你虽然字写得不好看,但是你有慧根,一定能写好!”得到了妈妈的夸奖,孩子很努力地练习,没多久写出了一手好字。有时候孙女士会在考试前鼓励孩子:“你这次好好发挥,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成绩。”在妈妈的鼓励下,孩子果真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做父母的,要多给孩子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让他们做最好的自己,千万不要给孩子‘贴标签’。”孙女士说,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越来越开朗。
專家应与孩子讨论对问题的看法
鸢都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师吴淑春表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孩子、暗示孩子,孩子就可能朝着积极的方向前进;相反,如果对孩子存在偏见,给孩子“贴标签”,或者总是说些负面的话,孩子就很可能会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
吴淑春告诉记者,父母首先要用沟通替代盲目“贴标签”。当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挫折退缩、放弃时,家长不能指责、嘲笑孩子,更不应该给孩子贴上“胆小”之类的标签。身为父母,应该与孩子充分沟通,了解孩子胆怯的根源,陪伴孩子度过敏感期和脆弱期。
如果孩子紧张的话,父母要多鼓励来消除孩子的紧张感。当孩子因为自卑,或者受到外界忽视时而怯于社交,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赞美,与孩子讨论对相关问题的看法,鼓励孩子再次尝试。
吴淑春表示,最为重要的,父母应该放手让孩子承担部分责任。比如,适当示弱,让孩子照顾家长,或者照顾弱小的孩子,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进而忘记胆怯。又比如,外出时让孩子负责询问坐车路线、到附近的小卖部买东西等,如果家长不放心,可以悄悄跟在孩子后面,不要让孩子发现。
“你好笨,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做错。”“你好笨,这么简单的家务活都做不好。”“你怎么这么笨,什么事都做不好……”今年18岁的小如从小开始便被父母贴上了“笨”的标签,时间久了,小如自己也觉得自己很笨,什么都不懂,什么都做不好。
然而,小如上了高中之后遇到了一位老师,这位老师总是告诉小如她很聪明,她一定能把成绩提上去,她一定能处理好各种问题。时间长了,在这个老师面前,小如慢慢变得活泼开朗了,处理事情果真井井有条,让她自己都觉得很意外。然而,让小如苦恼的是,每次回到家,她仿佛又变回了那个父母眼中的“笨小孩”。
家住奎文区虞景嘉园小区的韩女士说,她在幼儿园做幼师工作,经常见到一些爱给自己孩子“贴标签”的父母。有的父母说:“我孩子出生时难产,医生说孩子可能有智力问题,这不孩子现在9岁了,脑子慢,学习也很差。”时间长了,她的孩子也认为自己天生脑子有问题,但事实是,孩子虽然成绩差,但智力正常。有的父母说:“你看我的孩子整天乱动,上课也不专心,还打人咬人,他肯定是多动症。”时间长了,她的孩子也认为自己患上了多动症,但事实是孩子只是调皮不好学。
父母积极暗示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对于给孩子“贴标签”,家住奎文区虞河生活城的李女士非常有发言权。李女士说,她拿到驾照已经有3年的时问了,但是至今从来不敢开车。实际上,在驾校学习的时候,她开车的状态很不错,教练也总夸奖她,没人的时候她自己偷偷练习过,可以独自开出很远的路。然而,李女士的父母却对她开车这件事非常不放心,总是跟她说:“你不要开车了,你水平不行……”在这种心理暗示下,李女士一直不敢真正开车上路,甚至对开车还有了一种惧怕的感觉。于是,至今她仍然不敢开车。
在奎文区中央丽景小区居住的孙女士说,在不给孩子“贴标签”而是选择积极暗示这方面,她非常注意,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时候孙女士会跟孩子说:“你虽然字写得不好看,但是你有慧根,一定能写好!”得到了妈妈的夸奖,孩子很努力地练习,没多久写出了一手好字。有时候孙女士会在考试前鼓励孩子:“你这次好好发挥,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成绩。”在妈妈的鼓励下,孩子果真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做父母的,要多给孩子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让他们做最好的自己,千万不要给孩子‘贴标签’。”孙女士说,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越来越开朗。
專家应与孩子讨论对问题的看法
鸢都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师吴淑春表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孩子、暗示孩子,孩子就可能朝着积极的方向前进;相反,如果对孩子存在偏见,给孩子“贴标签”,或者总是说些负面的话,孩子就很可能会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
吴淑春告诉记者,父母首先要用沟通替代盲目“贴标签”。当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挫折退缩、放弃时,家长不能指责、嘲笑孩子,更不应该给孩子贴上“胆小”之类的标签。身为父母,应该与孩子充分沟通,了解孩子胆怯的根源,陪伴孩子度过敏感期和脆弱期。
如果孩子紧张的话,父母要多鼓励来消除孩子的紧张感。当孩子因为自卑,或者受到外界忽视时而怯于社交,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赞美,与孩子讨论对相关问题的看法,鼓励孩子再次尝试。
吴淑春表示,最为重要的,父母应该放手让孩子承担部分责任。比如,适当示弱,让孩子照顾家长,或者照顾弱小的孩子,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进而忘记胆怯。又比如,外出时让孩子负责询问坐车路线、到附近的小卖部买东西等,如果家长不放心,可以悄悄跟在孩子后面,不要让孩子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