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研究》2008年第1期要目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132zh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为反映目前学界关于全球化问题研究的最新进展,2002年9月21日,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的《国际社会科学杂志》和《中国社会科学》两个编辑部在北京共同举办了题为“中国: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的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岭南大学、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各研究所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谈。与会学者就全球化问题本身以及全球化问题对学术研究思维方式的冲击进行了讨论。以下笔谈,反映了本次研讨会的部分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贸易一体化水平持续上升。对此虽然可以利用引力模型加以说明,但其解释力是有限的。本文在对世界范围内的贸易一体化进行统计描述和计量检验的基础上,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经济体的贸易竞争状况进行了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经济体之间的相似程度越高,贸易量越大,贸易一体化程度也越高。通过各种因素的传导,经济体的出口竞争能力增强,生产非一体化程度有所提高。Granger因果检验的结果则进一步表明,生产非一体化和出口专业化是贸易一体化的原因,而资本化程度既是贸易一体化的原因,也是生产非一体化的原因。
对于重大历史事件,史学家总是极力探究其发生原因,对于17世纪英国革命亦如是。既然这场革命以议会与王权冲突的形式发轫,此前都铎时期的议会便被视为蕴藏着革命发生原因的“富矿”,都铎议会选举中的“异常现象”——“乡绅入侵”也成为研究者谈论不已的热门话题。众说纷纭中虽不乏卓见,也有“误读”存焉。本文拟对“乡绅入侵”试作分析,重行解读都铎议会选举中发生的这种“异常现象”。
解放思想、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经历了一个由单一向多样的转变过程。梳理、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变迁历史、现实样态、存在问题.展望其发展趋势和未来走向,对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基础性意义。2007年10月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共同举办的第七届马克思哲学论坛的主题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反思与前瞻”。
继2003年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苏州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共同举办的中西马哲学专家论坛第一次会议在桂林召开后,200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与深圳大学在深圳共同召开了中西马哲学专家论坛第二次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对话、融通与当代中国的哲学新开展”。我们认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新时期哲学研究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中西马哲学开展成功对话的基本前提。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最广阔的胸怀和包容能力,它善于通过批判的方法,吸收借鉴全人类的思想精华,使自己得到丰富和发展;它从不唯我独尊,而是尊重差
自启蒙运动以来,基督教的隐修传统经常被看成消极避世之举。美国特拉伯修会修士托马斯·默顿则以其对美国生活方式、“正义战争”理论和反战运动的论述极大地改变了这一传统看法。尽管修道者修道生活和社会干预之间存在内在的张力,但并不妨碍他们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积极干预世俗社会并形成独特的社会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是推进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根本动力,是党的十七大的灵魂,也是十七大重大的政治和理论贡献。学习十七大精神,探索中国问题,促进理论创新,进一步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界思想库、智囊团作用,将是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和历史使命。近日,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召开“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理论研讨会”,近二十位在京的理论界著名学者参加了研讨会,就十七大精神、解放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重大理论问题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