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情况和维修服务业的特点及其工作过程,根据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岗位对人才的要求,提出中职汽车维修人才的正确定位。它应该以培养“汽车医生”和技术管理者应用能力为中心,注重综合思维分析能力的培养,构筑理论和实践两大教学体系,从而实现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为“汽车后市场”输送应用型中高级技术人才。
[关键词]职业院校 汽车维修人才 定位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8-0213-01
近年来,汽车行业的发展突飞猛进,汽车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这就使得汽车专业的人才需求量急骤增加,汽车专业也成为了社会上十分走俏的专业。应用类汽车专业学生培养的目标是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承担着为社会培养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操作技能的技能型人才的任务,然而我国现行的汽车职业教育中面临着很多问题和矛盾。一方面是企业非常需要人才,另一方面则是汽车专业毕业生找不到自己的位子,就业困难或不理想。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上应在知识结构、关键能力、实际操作技能层次要求上有所侧重,正确理解“技能型”和“动手能力”的辨证关系,准确定位,制订并实施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计划。
一、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及对维修技术人才的要求
(一)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
现代汽车已发展成为集计算机技术、光电传输、新工艺、新材料为一体的高科技载体,其动力性、经济性、净化性、安全性、舒适性等各方面,都已进入智能化高级控制阶段。汽车新产品层出不穷,每款新车都集中体现出最新的电子及控制技术。与此同时作为第三产业的汽车维修服务业,也随之迈入了高科技领域。现代化检测维修仪器设备、维修技术信息和新的维修技术、工艺规范已成为汽车维修的基本要素。同时,以“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为前提,高质量、快速修车的维修方式已成为维修业的服务准则。
(二)维修业技术人才的要求
现代汽车的高技术含量和维修工艺规程化,以及维修、檢测诊断设备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决定了直接参与汽车维修人员,必须以技术型为主,既需要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专业人员,熟悉现代汽车结构原理、传感技术、液压控制及自动控制技术,掌握计算机应用(包括硬件、软件)知识且操作熟练,能判断并解决现代汽车出现的各种疑难杂症。对于一个汽车维修企业来说, 人才是非常重要的。在日本,汽车维修行业中合格的技术工人占70%以上,在20万通过资格认证的人员中,有40%为技术人员。在美国,汽车维修企业中诊断工人的比例约占80%。我国的汽车维修企业中,真正具备判断汽车故障能力的技术人员不超过30%,其它大多停留在只会“换件”的水平上。为适应汽车技术发展的需要,一些昔日人们十分陌生的检测设备,诸如四轮定位仪、解码器、扫描仪、汽车专用示波器、汽车专用电表、发动机分析仪、尾气测试仪、电脑动平衡机等,已经成为现代维修企业的必备工具。汽车维修企业需要既会利用各种仪器及设备检修汽车,又能熟练使用各种工具更换各零部件的技术工人,这就要求技术工人逐步向“一专多能,机电合一”的方向发展。
二、汽车维修人才培养的现状
面对汽车工业与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迫在眉睫,在面对如此大的人才缺口时,社会把希望寄托在了职业院校。
实用型人才需求量大,但就业不容易,企业除了需要少量的高端“学院派”科研技术人才外,还需要大量的汽车实用型人才,这就需要依赖职业院校的培养。而在当前,汽车实用人才的培养已出现严重的“断层”。大部分学校培养的汽车应用人才由于学校体制、师资力量老化、教学大纲落后、实验实习设备场地限制等多方面原因,导致广大学员所学难以致用,汽车技术理论知识只打了个基础,汽车实践知识也难以适应企业的现实需求。学员自身定位不准,企业也不愿意接受“,高不成、低不就”,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结果是“学生一毕业就失业”,根本无法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还得从头培训。
三、职业院校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一)汽车维修人才的定位
在国际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对人才的衡量标准也不再仅仅是看学历的高低,而是看社会是否需要。正如同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郑惠强教授所说“:什么是人才?社会需要就是人才!”随着人力资源越来越市场化,除了社会亟需转变教育理念和用人观念,创造一种更加公平的环境,真正保证人才战略和知识战略的顺利推进外,树立新型的人才观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很显然,汽车维修人才的定位应是培养“汽车医生”和技术管理者(现代维修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也必须是熟悉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无论汽车销售、配件管理、配件销售、销后服务接待、销后服务管理,还是汽车保险理赔等等相关工作或岗位,都需要具有一定的“汽车医生”素质和能力)都应站在用人单位和长远的角度,围绕高层次的人才的基本素质、职业岗位能力和应变能力,构筑以能力为中心的理论和实践两大教学体系。
(二)汽车维修人才的培养模式探索
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是解决人才培养的最根本的方式。目前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方向的错位,用人单位期待与学生期望的错位,已经对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根据国外的经验,产学研联合已经成为当今培养人才的最有效方式,更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的有效途径。在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薄弱的今天,走产学研联合的道路已显得尤为重要。加强校企合作,既是为了能够消除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不协调因素,更重要的是能给当代学生提供更多的跨出校门的机会,建立一条让学生为了能够适应企业的需要而进行自我培养的途径。
1、理论教学体系的改革在理论教学体系中,“必须”、“够用”已经不能适应汽车技术和维修服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必须加强机械、电子技术、控制技术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实际应用。把最新、最前沿的科研成果、技术应用介绍给学生,例如:Canbus、卫星导航、巡航、连续无级自动变速器CVT、柴油机共轨电控喷射系统、波形分析等等,无需讲太深的设计理论计算,应着重讲解基本原理和知识的实际应用,启发和培养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教学手段上则根据内容,采用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的方法,注重实效。可利用幻灯、投影、录象、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把各种机构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动态工作过程生动直观地演示出来,同时利用各个品牌服务站内部培训的音像资料,及时介绍更多车型结构和专项使用技术,与汽车技术发展同步,从而弥补教材滞后、实验设备落后和不足。还可以邀请行业内的专家做专题讲座,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拓展视野,授之于“渔”。因为,汽车技术的发展实在太快,如电控柴油机国内尚不普及,国外柴油共轨系统都已经开发了第三代。没有超前意识,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是很难适应现代汽车技术发展的要求,培养的学生也就没有潜力和发展后劲。
2、实训教学体系的改革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应深层次的理解“技能型”和“动手能力”的关系,明确职业岗位的关键能力。注重对检测诊断结果的综合思维分析能力的训练,此项能力是人才培养的关键能力,不仅需要有经验、知识的积累,更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正确的思维方法,要树立汽车是整体、动态的概念,明了局部与全局的关系,现象与本质的必然联系,也可以说是辨证法在本专业的实际应用。通过各类实践活动,我们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素质中的基本技能,强化他们职业岗位能力的职业技能,引导开发他们应变能力中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三个方面能力层次合理衔接。但达到最终的培养目标,还需要经过汽车维修生产一线的毕业综合实习,甚至一年左右的岗位工作实践。
3、校企需加深合作
强化专业色彩、增强学生动手能力,也需要企业的配合支持。比如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人才流动机制,企业的技术专家多到学校与师生沟通交流,可以帮助学校的教育更贴近行业实际,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国外职业院校里的老师不少都在企业工作过多年,经验丰富,教授学生时自然比较容易“理论联系实际”。
参考文献
[1] 马勇智.汽车维护与修理,2001.
[2] 汤定国.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关键词]职业院校 汽车维修人才 定位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8-0213-01
近年来,汽车行业的发展突飞猛进,汽车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这就使得汽车专业的人才需求量急骤增加,汽车专业也成为了社会上十分走俏的专业。应用类汽车专业学生培养的目标是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承担着为社会培养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操作技能的技能型人才的任务,然而我国现行的汽车职业教育中面临着很多问题和矛盾。一方面是企业非常需要人才,另一方面则是汽车专业毕业生找不到自己的位子,就业困难或不理想。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上应在知识结构、关键能力、实际操作技能层次要求上有所侧重,正确理解“技能型”和“动手能力”的辨证关系,准确定位,制订并实施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计划。
一、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及对维修技术人才的要求
(一)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
现代汽车已发展成为集计算机技术、光电传输、新工艺、新材料为一体的高科技载体,其动力性、经济性、净化性、安全性、舒适性等各方面,都已进入智能化高级控制阶段。汽车新产品层出不穷,每款新车都集中体现出最新的电子及控制技术。与此同时作为第三产业的汽车维修服务业,也随之迈入了高科技领域。现代化检测维修仪器设备、维修技术信息和新的维修技术、工艺规范已成为汽车维修的基本要素。同时,以“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为前提,高质量、快速修车的维修方式已成为维修业的服务准则。
(二)维修业技术人才的要求
现代汽车的高技术含量和维修工艺规程化,以及维修、檢测诊断设备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决定了直接参与汽车维修人员,必须以技术型为主,既需要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专业人员,熟悉现代汽车结构原理、传感技术、液压控制及自动控制技术,掌握计算机应用(包括硬件、软件)知识且操作熟练,能判断并解决现代汽车出现的各种疑难杂症。对于一个汽车维修企业来说, 人才是非常重要的。在日本,汽车维修行业中合格的技术工人占70%以上,在20万通过资格认证的人员中,有40%为技术人员。在美国,汽车维修企业中诊断工人的比例约占80%。我国的汽车维修企业中,真正具备判断汽车故障能力的技术人员不超过30%,其它大多停留在只会“换件”的水平上。为适应汽车技术发展的需要,一些昔日人们十分陌生的检测设备,诸如四轮定位仪、解码器、扫描仪、汽车专用示波器、汽车专用电表、发动机分析仪、尾气测试仪、电脑动平衡机等,已经成为现代维修企业的必备工具。汽车维修企业需要既会利用各种仪器及设备检修汽车,又能熟练使用各种工具更换各零部件的技术工人,这就要求技术工人逐步向“一专多能,机电合一”的方向发展。
二、汽车维修人才培养的现状
面对汽车工业与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迫在眉睫,在面对如此大的人才缺口时,社会把希望寄托在了职业院校。
实用型人才需求量大,但就业不容易,企业除了需要少量的高端“学院派”科研技术人才外,还需要大量的汽车实用型人才,这就需要依赖职业院校的培养。而在当前,汽车实用人才的培养已出现严重的“断层”。大部分学校培养的汽车应用人才由于学校体制、师资力量老化、教学大纲落后、实验实习设备场地限制等多方面原因,导致广大学员所学难以致用,汽车技术理论知识只打了个基础,汽车实践知识也难以适应企业的现实需求。学员自身定位不准,企业也不愿意接受“,高不成、低不就”,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结果是“学生一毕业就失业”,根本无法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还得从头培训。
三、职业院校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一)汽车维修人才的定位
在国际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对人才的衡量标准也不再仅仅是看学历的高低,而是看社会是否需要。正如同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郑惠强教授所说“:什么是人才?社会需要就是人才!”随着人力资源越来越市场化,除了社会亟需转变教育理念和用人观念,创造一种更加公平的环境,真正保证人才战略和知识战略的顺利推进外,树立新型的人才观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很显然,汽车维修人才的定位应是培养“汽车医生”和技术管理者(现代维修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也必须是熟悉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无论汽车销售、配件管理、配件销售、销后服务接待、销后服务管理,还是汽车保险理赔等等相关工作或岗位,都需要具有一定的“汽车医生”素质和能力)都应站在用人单位和长远的角度,围绕高层次的人才的基本素质、职业岗位能力和应变能力,构筑以能力为中心的理论和实践两大教学体系。
(二)汽车维修人才的培养模式探索
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是解决人才培养的最根本的方式。目前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方向的错位,用人单位期待与学生期望的错位,已经对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根据国外的经验,产学研联合已经成为当今培养人才的最有效方式,更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的有效途径。在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薄弱的今天,走产学研联合的道路已显得尤为重要。加强校企合作,既是为了能够消除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不协调因素,更重要的是能给当代学生提供更多的跨出校门的机会,建立一条让学生为了能够适应企业的需要而进行自我培养的途径。
1、理论教学体系的改革在理论教学体系中,“必须”、“够用”已经不能适应汽车技术和维修服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必须加强机械、电子技术、控制技术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实际应用。把最新、最前沿的科研成果、技术应用介绍给学生,例如:Canbus、卫星导航、巡航、连续无级自动变速器CVT、柴油机共轨电控喷射系统、波形分析等等,无需讲太深的设计理论计算,应着重讲解基本原理和知识的实际应用,启发和培养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教学手段上则根据内容,采用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的方法,注重实效。可利用幻灯、投影、录象、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把各种机构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动态工作过程生动直观地演示出来,同时利用各个品牌服务站内部培训的音像资料,及时介绍更多车型结构和专项使用技术,与汽车技术发展同步,从而弥补教材滞后、实验设备落后和不足。还可以邀请行业内的专家做专题讲座,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拓展视野,授之于“渔”。因为,汽车技术的发展实在太快,如电控柴油机国内尚不普及,国外柴油共轨系统都已经开发了第三代。没有超前意识,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是很难适应现代汽车技术发展的要求,培养的学生也就没有潜力和发展后劲。
2、实训教学体系的改革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应深层次的理解“技能型”和“动手能力”的关系,明确职业岗位的关键能力。注重对检测诊断结果的综合思维分析能力的训练,此项能力是人才培养的关键能力,不仅需要有经验、知识的积累,更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正确的思维方法,要树立汽车是整体、动态的概念,明了局部与全局的关系,现象与本质的必然联系,也可以说是辨证法在本专业的实际应用。通过各类实践活动,我们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素质中的基本技能,强化他们职业岗位能力的职业技能,引导开发他们应变能力中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三个方面能力层次合理衔接。但达到最终的培养目标,还需要经过汽车维修生产一线的毕业综合实习,甚至一年左右的岗位工作实践。
3、校企需加深合作
强化专业色彩、增强学生动手能力,也需要企业的配合支持。比如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人才流动机制,企业的技术专家多到学校与师生沟通交流,可以帮助学校的教育更贴近行业实际,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国外职业院校里的老师不少都在企业工作过多年,经验丰富,教授学生时自然比较容易“理论联系实际”。
参考文献
[1] 马勇智.汽车维护与修理,2001.
[2] 汤定国.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