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建筑企业需要不断的加强施工方面研究。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民用建筑大多采用框架、砖混结构,正确施工构造柱,能够为工程质量提供一定的保障,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但是其也存在着很多的质量通病,影响着工程建设,因此加强对构造柱施工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对此本文分析了构造柱施工时常见的质量通病与控制措施。
【关键词】 构造柱;质量通病;控制措施
一、构造柱概念
当前的建筑工程项目中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对于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十分有效,也是一种良好的建筑结构模式。但是在施工的过程中不少建筑单位和施工企业为了图的建筑结构的美观性,而对于构造柱施工质量的管理与控制不够规范,基于这种情况使得在构造柱施工的过程中不但没能够加强其应有的抗震性能,反而更是影响了建筑结构的整体性,给工程施工质量埋下隐患和质量缺陷。因此在目前的施工项目中针对其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行深入的总结和思考,使得其中的各种作用都能够得以解决和保障,并且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与效率。
二、构造柱布置原则
1、参照西南05G701(四)按七度设防洞口大于1.5m时在洞口两侧设置钢筋混凝土边框,洞口宽度大于2.1m,在洞口两侧设置构造柱。
2、在内外墙交接处和外墙转折处设置构造柱,构造柱的间距不大于二倍墙高,当端部无柱时,外墙长度不大于1m时在端部设置钢筋混凝土边框,大于1m时在端部设置构造柱。
3、砌体填充墙应沿柱高每隔500配置,6.5墙体拉筋,拉筋应沿墙全长贯通.当砌体边为抗震墙时,以此相同原则设置填充墙体拉筋。
4、在砌体端部、转角、丁字、十字接头处,大于2米门窗洞口两侧,设置构造柱,墙长度大于5米,而且此范围未设置构造柱时,墙顶与梁板应有拉结措施,当填充墙厚度120≤b≤150时,b1=60,锚筋间距120*120;填充墙180≤b≤240时,b1=75,锚筋间距150*150。拉结点沿墙体长度每隔米设置,锚板应在混凝土构件施工时预埋。
5、墙高超过4米时,应在墙体半高处一般结合门窗洞口上方过梁位置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圈梁。配纵筋4φ12,箍筋6.5φ200。柱(或抗震墙)施工时预埋4φ12,与水平系梁纵筋连接。
6、墙长超过层高2倍时,应在填充墙长度中部位置、以及两端无钢筋混凝土柱墙处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构造柱间距不大于5米。
7、施工时严格按照审批后的方案布置构造柱,作准确定位放线,在楼面及天棚采用植筋法锚固构造柱主筋,经法定检测单位拉拔实验,合格后方进行构造柱施工。
三、构造柱施工时常见的质量通病
1、马牙槎砌筑
主要是马牙槎两侧位置的砖墙的表面并不是非常的光滑和平整,从而会直接影响模板无法直接与砖墙紧贴在一起。这主要是由于马牙槎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所采取的留置方法与相关要求不符合,或者说在施工期间没有严格的按照要求来分别的进行退进甚至于部分工程直接不设置相应的马牙槎。在一些士0.00以下的构造柱位置的砖墙,已经完全取消了留置马牙槎的施工形式。马牙槎在留设的过程中其所留置的位置如果说不精确,那么最终必然会导致构造柱的竖向横向中心线出现偏离的现象。
2、钢筋
1)纵向钢筋支立不稳。
2)纵向钢筋随意搭接。在进行绑扎的过程中过于随意,不牢固甚至有的绑扎长度完全不符合35d混凝土施工要求。
3)纵向钢筋根部反复弯折。钢筋骨架在完成了支立工作之后,没有对其做上相应的支立,甚至没有进行完善的固定支撑处理,施工过程不断的出现碰撞现象,根部环节也在反复的进行弯折,从而直接导致钢筋的强度大幅度降低,最终使得钢筋出现了折断现象。
4)箍筋加密处遗漏钢筋加密。
5)墙体马牙槎内少放或漏放拉结筋。
3、混凝土
1)“夹渣”和“烂根”。混凝土浇筑前,未将构造柱底部松动的石子、残留砂浆、碎砖等废物彻底清除。否则会形成夹渣和“烂根”。
2)“露筋”和“麻面”。支模前钢筋骨架上没有绑扎混凝土保护层的垫快,同时钢筋骨架位置不准,造成露筋现象: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和马牙槎砖墙未作充分湿润,混凝土中的部分水分被砖墙和模板吸走致使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和酥松现象。
3)混凝土“跑浆”。一方面是由于马牙槎两侧面的砖墙表面不平,模板与砖墙之问缝隙大造成的,另一方面是模板拼缝不严造成的。
4)“空洞”和“断层”。一是浇筑混凝土不使用插入式振动器,浇筑混凝士时采用摇晃钢筋骨架和敲打模板代替振捣:二是混凝土质量不密实和钢筋骨架“散架”、位移也会出现“空洞”和“断层”。
5)混凝土冻胀。有的认为构造柱不主要,在冰冻气候下施工时未采取任何技术措施,盲目浇注,结果出现构造柱普遍冻坏。
4、构造柱的设计
1)对于相关部位的设计必须要达到相关标准,尽量避免出现漏设和少设的现象。比如变形缝两侧的墙体,未被视为外墙而漏设构造柱。
2)埋置深度没有达到相应的要求。规范规定构造柱应伸入地面500mm或锚入浅于500mm的基础圈梁内。
3)少数施工图纸对构造柱设置仅以图阴影的示意方式表示设置位置,但对构造柱的编号、断面尺寸和配筋没做具体规定。
4)对构造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未作明确要求。
四、构造柱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
1、马牙槎的位置需要正确的设置。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沿墙高每隔500mm设2φ6水平钢筋和φ4分布短筋平面内点焊组成的拉结网片或φ4点焊钢筋网片,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6、7度时底部1/3楼层,8度时底部1/2楼层,9度时全部楼层,上述拉结钢筋网片应沿墙体水平通长设置。注意拉结筋在针对水平灰缝砂浆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其所表现出的强度必须要饱满,并且最大限度的确保各个不同环节的牢固性。 2、将轴线进行严格控制。马牙槎砌筑前,应按照砖墙轴线拉通线定位。拉结筋应与钢筋骨架绑扎牢固,不使钢筋骨架歪斜移位。混凝土浇注前,应将砖墙轴线垂直引至圈梁模板和构造柱模板上。检查钢筋骨架中心线,确保钢筋骨架、构造柱和砖墙三者的中心线(轴线)符合施工图纸要求。
3、正确绑扎钢筋。钢筋骨架支立后要架设临时支撑确保稳固,不偏不斜纵向钢筋搭接长度应满足35d,并且应在圈梁上面绑扎搭接。严格保证箍筋加密范围内的箍筋间距,绑扎好控制混凝土钢筋保护层的垫块。
4、牢固支设模板。首先检查构造柱马牙槎两侧墙面平整度,若发现局部平整度差,可采取局部砂浆抹平,刮糙后,再支模,确保模板紧贴墙面。模板与墙面马牙槎的搭接宽度以50~80mm为宜,宽度过小将直接影响止浆效果。模板设立应牢固,特别要确保模板的刚度,以防止模板胀模。底部一侧模板应预留清扫口,清理结束,混凝土浇注前,再行封闭。
5、认真清理、湿润。构造柱底部、钢筋骨架和马牙槎内的残留泵浆、碎砖、垃圾等落物和底部松动石子,应彻底清理,并应冲洗干净。浇注混凝土之前,沿模板和马牙槎范围内的砖墙,自上而下充分浇水,确保模板和砖墙充分湿润。
6、认真浇注混凝土。构造柱底部在清理、湿润后,先铺20mm的水泥砂浆,然后再浇注混凝土。用于构造柱的C20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4cm左右。一般住宅工程层高在2.8m左右,所以每根构造柱应一次浇注完毕同时应与圈梁同步浇注。混凝土应分层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严禁摇晃钢筋骨架和敲打模板。避免碰撞砖墙和钢筋,以防墙体变形和钢筋位移。
7、完善设置部分。对砖混结构的住宅工程在乎面上应按照层数和烈度在外墙四角、横墙与外墙交接处、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较大洞口两侧、大空问内外墙交接处、变形缝两侧等部位按照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设置构造柱并且构造柱应与每层的圈梁有可靠的连接。在竖向应沿整个建筑物高度对正贯通,形成一个类似框架结构的空间结构。
8、技术人员做好相应工作。技术人员要充分认识到构造柱混凝土施工的重要性,在每个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做好技术交底质检员、监理人员对每道工序要严格按照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进行验收杜绝人为的质量问题。
总之,为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增加整体刚度和延性,是需要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并与圈梁连接,从而使得建筑物的稳定性得到进一步加强,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冠哲.构造柱施工时常见的质量通病与控制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4:195.
[2]李春梅,丁静.构造柱施工时常见的质量通病与控制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4:301.
[3]李桂兰.探讨建筑施工中构造柱的施工质量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6:259.
【关键词】 构造柱;质量通病;控制措施
一、构造柱概念
当前的建筑工程项目中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对于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十分有效,也是一种良好的建筑结构模式。但是在施工的过程中不少建筑单位和施工企业为了图的建筑结构的美观性,而对于构造柱施工质量的管理与控制不够规范,基于这种情况使得在构造柱施工的过程中不但没能够加强其应有的抗震性能,反而更是影响了建筑结构的整体性,给工程施工质量埋下隐患和质量缺陷。因此在目前的施工项目中针对其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行深入的总结和思考,使得其中的各种作用都能够得以解决和保障,并且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与效率。
二、构造柱布置原则
1、参照西南05G701(四)按七度设防洞口大于1.5m时在洞口两侧设置钢筋混凝土边框,洞口宽度大于2.1m,在洞口两侧设置构造柱。
2、在内外墙交接处和外墙转折处设置构造柱,构造柱的间距不大于二倍墙高,当端部无柱时,外墙长度不大于1m时在端部设置钢筋混凝土边框,大于1m时在端部设置构造柱。
3、砌体填充墙应沿柱高每隔500配置,6.5墙体拉筋,拉筋应沿墙全长贯通.当砌体边为抗震墙时,以此相同原则设置填充墙体拉筋。
4、在砌体端部、转角、丁字、十字接头处,大于2米门窗洞口两侧,设置构造柱,墙长度大于5米,而且此范围未设置构造柱时,墙顶与梁板应有拉结措施,当填充墙厚度120≤b≤150时,b1=60,锚筋间距120*120;填充墙180≤b≤240时,b1=75,锚筋间距150*150。拉结点沿墙体长度每隔米设置,锚板应在混凝土构件施工时预埋。
5、墙高超过4米时,应在墙体半高处一般结合门窗洞口上方过梁位置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圈梁。配纵筋4φ12,箍筋6.5φ200。柱(或抗震墙)施工时预埋4φ12,与水平系梁纵筋连接。
6、墙长超过层高2倍时,应在填充墙长度中部位置、以及两端无钢筋混凝土柱墙处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构造柱间距不大于5米。
7、施工时严格按照审批后的方案布置构造柱,作准确定位放线,在楼面及天棚采用植筋法锚固构造柱主筋,经法定检测单位拉拔实验,合格后方进行构造柱施工。
三、构造柱施工时常见的质量通病
1、马牙槎砌筑
主要是马牙槎两侧位置的砖墙的表面并不是非常的光滑和平整,从而会直接影响模板无法直接与砖墙紧贴在一起。这主要是由于马牙槎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所采取的留置方法与相关要求不符合,或者说在施工期间没有严格的按照要求来分别的进行退进甚至于部分工程直接不设置相应的马牙槎。在一些士0.00以下的构造柱位置的砖墙,已经完全取消了留置马牙槎的施工形式。马牙槎在留设的过程中其所留置的位置如果说不精确,那么最终必然会导致构造柱的竖向横向中心线出现偏离的现象。
2、钢筋
1)纵向钢筋支立不稳。
2)纵向钢筋随意搭接。在进行绑扎的过程中过于随意,不牢固甚至有的绑扎长度完全不符合35d混凝土施工要求。
3)纵向钢筋根部反复弯折。钢筋骨架在完成了支立工作之后,没有对其做上相应的支立,甚至没有进行完善的固定支撑处理,施工过程不断的出现碰撞现象,根部环节也在反复的进行弯折,从而直接导致钢筋的强度大幅度降低,最终使得钢筋出现了折断现象。
4)箍筋加密处遗漏钢筋加密。
5)墙体马牙槎内少放或漏放拉结筋。
3、混凝土
1)“夹渣”和“烂根”。混凝土浇筑前,未将构造柱底部松动的石子、残留砂浆、碎砖等废物彻底清除。否则会形成夹渣和“烂根”。
2)“露筋”和“麻面”。支模前钢筋骨架上没有绑扎混凝土保护层的垫快,同时钢筋骨架位置不准,造成露筋现象: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和马牙槎砖墙未作充分湿润,混凝土中的部分水分被砖墙和模板吸走致使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和酥松现象。
3)混凝土“跑浆”。一方面是由于马牙槎两侧面的砖墙表面不平,模板与砖墙之问缝隙大造成的,另一方面是模板拼缝不严造成的。
4)“空洞”和“断层”。一是浇筑混凝土不使用插入式振动器,浇筑混凝士时采用摇晃钢筋骨架和敲打模板代替振捣:二是混凝土质量不密实和钢筋骨架“散架”、位移也会出现“空洞”和“断层”。
5)混凝土冻胀。有的认为构造柱不主要,在冰冻气候下施工时未采取任何技术措施,盲目浇注,结果出现构造柱普遍冻坏。
4、构造柱的设计
1)对于相关部位的设计必须要达到相关标准,尽量避免出现漏设和少设的现象。比如变形缝两侧的墙体,未被视为外墙而漏设构造柱。
2)埋置深度没有达到相应的要求。规范规定构造柱应伸入地面500mm或锚入浅于500mm的基础圈梁内。
3)少数施工图纸对构造柱设置仅以图阴影的示意方式表示设置位置,但对构造柱的编号、断面尺寸和配筋没做具体规定。
4)对构造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未作明确要求。
四、构造柱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
1、马牙槎的位置需要正确的设置。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沿墙高每隔500mm设2φ6水平钢筋和φ4分布短筋平面内点焊组成的拉结网片或φ4点焊钢筋网片,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6、7度时底部1/3楼层,8度时底部1/2楼层,9度时全部楼层,上述拉结钢筋网片应沿墙体水平通长设置。注意拉结筋在针对水平灰缝砂浆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其所表现出的强度必须要饱满,并且最大限度的确保各个不同环节的牢固性。 2、将轴线进行严格控制。马牙槎砌筑前,应按照砖墙轴线拉通线定位。拉结筋应与钢筋骨架绑扎牢固,不使钢筋骨架歪斜移位。混凝土浇注前,应将砖墙轴线垂直引至圈梁模板和构造柱模板上。检查钢筋骨架中心线,确保钢筋骨架、构造柱和砖墙三者的中心线(轴线)符合施工图纸要求。
3、正确绑扎钢筋。钢筋骨架支立后要架设临时支撑确保稳固,不偏不斜纵向钢筋搭接长度应满足35d,并且应在圈梁上面绑扎搭接。严格保证箍筋加密范围内的箍筋间距,绑扎好控制混凝土钢筋保护层的垫块。
4、牢固支设模板。首先检查构造柱马牙槎两侧墙面平整度,若发现局部平整度差,可采取局部砂浆抹平,刮糙后,再支模,确保模板紧贴墙面。模板与墙面马牙槎的搭接宽度以50~80mm为宜,宽度过小将直接影响止浆效果。模板设立应牢固,特别要确保模板的刚度,以防止模板胀模。底部一侧模板应预留清扫口,清理结束,混凝土浇注前,再行封闭。
5、认真清理、湿润。构造柱底部、钢筋骨架和马牙槎内的残留泵浆、碎砖、垃圾等落物和底部松动石子,应彻底清理,并应冲洗干净。浇注混凝土之前,沿模板和马牙槎范围内的砖墙,自上而下充分浇水,确保模板和砖墙充分湿润。
6、认真浇注混凝土。构造柱底部在清理、湿润后,先铺20mm的水泥砂浆,然后再浇注混凝土。用于构造柱的C20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4cm左右。一般住宅工程层高在2.8m左右,所以每根构造柱应一次浇注完毕同时应与圈梁同步浇注。混凝土应分层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严禁摇晃钢筋骨架和敲打模板。避免碰撞砖墙和钢筋,以防墙体变形和钢筋位移。
7、完善设置部分。对砖混结构的住宅工程在乎面上应按照层数和烈度在外墙四角、横墙与外墙交接处、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较大洞口两侧、大空问内外墙交接处、变形缝两侧等部位按照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设置构造柱并且构造柱应与每层的圈梁有可靠的连接。在竖向应沿整个建筑物高度对正贯通,形成一个类似框架结构的空间结构。
8、技术人员做好相应工作。技术人员要充分认识到构造柱混凝土施工的重要性,在每个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做好技术交底质检员、监理人员对每道工序要严格按照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进行验收杜绝人为的质量问题。
总之,为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增加整体刚度和延性,是需要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并与圈梁连接,从而使得建筑物的稳定性得到进一步加强,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冠哲.构造柱施工时常见的质量通病与控制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4:195.
[2]李春梅,丁静.构造柱施工时常见的质量通病与控制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4:301.
[3]李桂兰.探讨建筑施工中构造柱的施工质量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6: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