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洛与米勒:19世纪法国的穷画家

来源 :现代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all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 世界上有很多著名的画家,他们的艺术成就在很长时间,甚至终其一生都未被人们认识。而现在,他们的作品已经成为稀世珍宝。科洛与米勒就是其中的两位。
  一个叫科洛的法国画家。他很穷,因为没人愿意买他的画,直到50岁他才卖出第一幅画。
  科洛毕业时想成为一名画家。但他爸爸是做亚麻生意的,想让他继承产业,所以他也只得跟着做生意。不过他一直都没放弃成为画家的梦想。后来他爸爸终于答应送他去学画画。科洛去意大利学习了几年,成为了一个风景画家。然后他回到法国,画了许多很好的风景画,但好像没人愿意买他的画。
  那时还有其他许多画家也非常穷。他们发现,住在巴比松乡村要比在巴黎便宜得多。而且那里有许多树林、小溪和田野,很适合写生。所以这些穷画家们就都搬去了巴比松。
  搬到巴比松居住的想法最开始是科洛想出来的。因为他喜欢清早起床,然后去观察晨曦中的树木田野,那时地面的露水还没干,所有东西都还湿漉漉的,非常漂亮。他通常会把看到的景色素描下来,回家后就按照素描图画油画。他也喜欢暮色和月光,画了许多暮色和月光下的风景画。他的风景画有一种神奇的、梦幻般的美。到他老年时,科洛的画开始卖出去了。他总算收获了金钱和名声。科洛一直都乐于助人,他有钱后,总是资助那些缺钱的人们。尽管他的风景画总是透着一股梦幻般的忧伤,但科洛和朋友们在一起时都是非常开心。大家都很喜欢他,叫他“科洛爸爸”,后来他出名时,大家都为他高兴。
  巴比松有一名画家比科洛还穷。他也是第一批搬去巴比松的画家之一。他把妻儿都带去了,一家人住在一幢土地板的小房子里。他就是让·弗朗西斯·米勒。
  米勒一直很穷。他爸爸是个农夫,所以他小时候常常跟着爸爸在地里干活。他在一本旧《圣经》上看到一些图片,便开始照着画画。在地里干活休息时,其他人都会打个盹,小米勒却把时间都用来画画。后来,村子里给了他一笔钱,让他去巴黎学美术。米勒刚到巴黎时,生活十分艰难。他非常害羞,又不习惯城里的生活方式,所以很是不适应。他卖画挣的钱只够勉强糊口。米勒最喜欢画贫苦的农民,因为他非常熟悉农民的生活。后来,就在他快要饿死时,有人买了他一幅画农民的画。因为有了这笔钱,他才能离开巴黎去了巴比松。之后他一直住在那里,直到去世。
  米勒常常会走到田间,观察农民干活的样子。然后他再回家把自己看到的东西画下来。他的记忆力非常好,甚至不用模特就可以把人物的动作画得恰到好处。
  米勒有一幅画叫《播种者》,画的是一个正在播种的农民。徒步播种时,播种的农民要手脚配合:首先从胸前的口袋里抓一把种子,然后转过身把种子撒在地里,每撒一次种子,脚就跟着往前迈出一大步。米勒画中的播种者非常劳累,但他的步子和舞动的手臂仍然配合得很好,像机器一样灵活。米勒画过许多幅《播种者》,看起来都差不多。最有名的那幅现在保存在美国波士顿。
  米勒还有一幅画跟《播种者》一样有名,叫《拾穗者》。拾穗者指的是那些在收割过的地里捡剩下的稻穗的人。巴比松附近的农民都非常穷,这些拾穗者捡起的粮食虽然很少,对他们来说却很重要。从米勒的画中,我们可以看出拾穗应该是个非常辛苦的工作。而且这么辛苦的工作竟由女人来干!
  米勒还有一幅画,直到今天还有很多它的印刷图片。有时你甚至可以在旧货店里买到这种图片。这幅名画叫做《晚祷》,画的是一个法国农夫和他妻子在地里干活时,听到附近教堂里晚祷的钟声,便停下手中的农活,低头祷告。
  与科洛一样,米勒在晚年时也终于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不过他一直都很穷。米勒去世后,他的妻子不得不依靠科洛的资助过活。
  (摘自贵州教育出版社《希利尔讲艺术史》 作者:[美]希利尔 译者:李爽 等)
其他文献
我不是上帝的宠儿,因为我拥有的只是平凡的容貌,贫寒的家境。  我永远记得那个冬夜,父亲从姑姑家回来,刚一进屋就兴奋地朝我喊:“琴儿,姑姑送你一篓橘子,你有水果吃啦!”  我迎上去打开篓子,却发现由于一路颠簸,橘子已经烂了。  父亲呆住了。  我起身慢慢走开。  “别急,一定还有好橘子,爸爸给你找。”父亲佝偻着背,伏在篓上,眯着眼睛,用他那双生着老茧的手,一个一个地摩挲、挑选。他身上那件犹带寒气的绿
期刊
言及握手,首先想到人们两个失态之处。  其一,不问亲疏,不辨场合,见手即握,殷勤之态可掬。此情此景,你会以为那被握之人是这类握手者普天之下最亲密的挚友。你的手如有幸被泽及,也会同样受庞若惊,尽管你与握手者只有点头之交。至于别的承幸者(看来握手者忘了其大名),从他的表情看,此一握之恭维景仰,亦不稍减。握手者脸上一片真挚,容光焕然,一声“幸会”,字字有声,发自肺腑。那一握,热切、久长而欢悦、好像被握的
期刊
昨夜我又梦到父亲了,我正在单位开会,他突然就出现在会议室门外,一脸憔悴凄凉……父亲去世已经两个月了,一想起他临终前大颗大颗滚落的眼泪,我就像掉进了逃不出的心罚。  那天晚上养老院打电话说父亲病重时,我正在参加同学聚会。当时气氛很热烈,我喝了不少酒,微醺中,我和同学说:“我父亲没事,我接到这样的电话不是一次两次了。”当我带着酒气赶到医院时,父亲已进入半昏迷状态,养老院的人说父亲是撑着最后一口气,在等
期刊
传奇人生多际遇  在河南省汝州市临汝镇临西村小寨南坡下,至今仍完整地保存着一座古老建筑“保安楼”。楼下有一座标准化豫西风格民宅小院。这便是当年民国总理赵秉钧的出生地。赵秉钧官居民国一品,想当年真是权倾朝野,显赫一时。  赵秉钧是个孤儿,早年丧父,不久母亲又病故,家境极其贫穷,小时连名字也没有,说起他的姓,赵是百家姓之第一姓为姓,名乃天子脚下第一人(秉国之钧),生日是他自定的正月初一,其真实性究竟如
期刊
久负盛名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在将“拉菲红酒”打造成世界顶级品牌后,大概没有想到,若干年后,“拉菲”在横扫中国市场的同时,也面临着汹涌而至的“山寨拉菲”的威胁。  亚太城市发展研究会房地产分会副会长刘智慧在微博上曝料称,北京最大代理拉菲红酒公司的老板声称,自己有两艘改造成假酒制造工厂的远洋货轮,而在这条轮船上生产的各年份拉菲酒被送往北京各大商场销售。昨天,独家代理拉菲红酒公司的圣皮尔精品酒业北京公司相关
期刊
引言 “街子天”(街天)是赶集的日子,这天,四方八面的人们带着自己的产品,集中到街子天上,有卖有买。也有的只是到街子天,会会朋友,喝杯盖碗茶,吃碗米线。街子天总是人山人海,异常热闹。  在云南贡山县茨开镇,冬天的清晨时常有浓雾穿街绕弄,将小镇置于一种不可言说的美丽之中。然而街天的传统已在此地消失。这里街市繁华,商铺固定。  一周7天的街天,就在沿怒江公路的某些村镇。在路上的时候,我从一个福州木材商
期刊
图书排行榜的真假,是老话题,一些出版商“买榜打榜”的行为,是老规矩。最近这个话题被媒体再次关注,在微博上也引来一些著名出版人的呼告。不过仅仅如此还不够,读者更想知道,到底什么书是买上排行榜的。否则的话,最终倒掉的,不只是排行榜的信用,还有整个出版行业的诚信。  在专业的图书出版网站“百道网”,一条转载自《新民晚报》的文章被醒目推荐——业界人士揭秘出版社和书商“买榜”造假。有点讽刺的是,打开“百道网
期刊
《福布斯》发布的“中国税负痛苦指数全球第二”再次被热炒,并引发一场激辩。争论焦点由“中国税负究竟高不高”,延展到了“是否让人‘痛苦’、为何‘痛苦’”的阶段。  一项来自财政部的数据为这场辩论提供了注脚:前8个月全国财政收入74286.29亿元,同比增长30.9%。这无疑又触动了不少人的神经。    企业案例  “税负指数算不出重复征税”  黄女士(广州某物流中心总监):在我们物流中心,4个价值74
期刊
引言 国资委10月公布,2011年1至9月份,中央企业累计净利润达6416.5亿元,同比增长55%;9月中央企业实现利润1119亿元,环比增长6.9%。  中央企业利润颇丰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在成绩单公布之后,却鲜见喝彩,反而是批评指责之声不绝于耳。而与其说公众感觉央企利润与己无关,还不如说是因为公众对央企利润的获得和使用的公平公开、公正合理产生了质疑。  原因之一,中央企业利润率不尽如人意。虽然此
期刊
引言 稍微关注一下温州人,你就会发现,他们天生对投资充满热情:一会儿投资房产,一会儿投资地皮,一会儿投资煤炭,一会儿投资棉花,一会儿又忙着去投资古董字画……总之,他们总是以人们难以想象的激情在投资。  为什么温州人这么热衷于投资赚钱?  一位叫做田福东的“温商”说:“人们不常说‘人活一张脸’吗?大家做什么事都是要考虑自己的脸面的。我们温州人也不例外,只不过我们的脸面是有钱,有钱才是一件有面子的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