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众所周知,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语文教学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很大程度是停留在口头上。在全球都在呼唤“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当今时代,综合性学习必然要进入我们的视野,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来。
关键词:学习的必要性;特点;常见误区;评价指标
“综合性学习”日益成为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那么,什么是综合性学习?为什么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语文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本文试图结合自己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的经验,对以上问题做一些探讨,以求大家斧正。
所谓综合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提出课题研究或专题活动的全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获得亲身参与的体验、经验,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是综合性学习的价值所在。对学生的综合实践、研究活动的作用做了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学生参加活动收获示意图
(1)学会了很多新知识 60.36%
(2)知道了怎样组织活动 5.12%
(3)学会了动手操作 10.24%
(4)知道了怎样同他人交往 13.45%
(5)树立了更高的理想 8.33%
(6)其他 2.5%
这一调查结果表明,开展综合性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意义深远。如何有效地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成为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我们在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时,首先要注意到它所具有的以下特点:
1.综合性
主要表現在:提倡跨领域学习;主张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解决跨领域学习过程中的某些具体问题;融听说读写活动于一体。
2.实践性
《语文课标》要求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学生语文实践能力,”要求“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3.个体主动性、整体互动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在跨领域学习、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过程中,主动探究,团结协作,积极参与,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也有学生群体的思想碰撞。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容易出现的常见误区
(一)教师在整个活动中缺少必要的指导
每次语文综合性活动虽说有了活动的主题、大方案,但大多没有细致的操作性强的过程计划。我们在组织时,活动的主题一般容易确定。我们知道初中生正处于心智成长、求知的阶段,知识结构并不完善,还不完全具备独立思考判断能力,在大量的信息中,很难筛选出有价值的材料,如果此时老师只做一个旁观者,单纯地追求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这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也只能流于一种形式。
(二)忽视综合性学习活动过程中全体学生的参与度
许多同学在缺少老师的督促下,常会出现敷衍了事的现象,难以保证开展活动的质量。我们在综合性活动中一般应采取的是小组合作的形式,事先综合考虑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然后让每小组尽量由不同个性和不同层次的同学组成,以便在展开活动时发挥各自的特长。同时,每一小组,明确分工,保证活动的全员参与。
(三)重课堂“效果”轻课前准备
教师对综合性活动的关注度主要集中在课堂,而对活动前的准备、资料收集与探究阶段重视得不够。每次定了一个主题,师生表面上去图书馆、阅览室找资料,回来把这些资料一剪一贴(如墙报展出),有些干脆从网上下载,汇报起来洋洋洒洒,殊不知这些都是“舶来品”。
二、树立大语文观念,找准学科契合点,大胆尝试,探索综合性学习更广泛的实践方式
尽管现行教材每册都安排了六次左右的主题性综合学习活动,但我们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应该局限于教材提供的几次,而要树立大语文观念,关注身边的课程资源,找准契合点,动态、适时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例如:结合时事政治巴基斯坦地区发生大地震,当地几百万居民生存面临严峻考验。但是,国际社会包括我国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让自己的爱心突破国界,飞往异国他乡。这就为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让世界充满爱”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加之又是活生生的时政新闻,学生兴趣浓。此外,还要拓宽学科视野,找到学科间的契合点。比如,语文与历史的契合点就有成语故事、详实科学的有关史料、社会文化积淀等;由此可见,找到合适的“契合点”是学科间整合的前提和基础,它也直接影响着我们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针对具体的主题特点和当时的具体情况,可采用多种方式来进行。常见的方式有:组织辩论会。如“网络利用利弊谈”这一主题可以以此种方式为主;撰写调查报告或科技小论文。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说不尽的桥”;知识竞赛。
三、真正重视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反馈与评价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这种探究,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也有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评价,应当着眼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教师教学的改善;遵循尊重学习主体、重视学习过程、关注情感态度和表现等基本原则;着眼优点,看进步;关注活动过程中确定目标及实施过程中新奇独特的思路方法以及相关的意识等重点,努力构建良好的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有效评价机制。我们认为,应该参考新课程标准,本着以下原则制定评价指标:①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评价与学习效果评价相结合;②以肯定性、激励性评价为主;③评价主题多元化:评价的主体包括教师、小组中其他的学生以及学生自己,兼顾到评价的全面性。④评价时注重个体的差异以及个体的进步。⑤评价中要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以及各种能力的情况。
總之,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是一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形态,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策略、教学评价诸方面,为我们语文教学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有不少问题需要我们改变观念,不断探索,真正发挥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应有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关键词:学习的必要性;特点;常见误区;评价指标
“综合性学习”日益成为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那么,什么是综合性学习?为什么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语文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本文试图结合自己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的经验,对以上问题做一些探讨,以求大家斧正。
所谓综合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提出课题研究或专题活动的全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获得亲身参与的体验、经验,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是综合性学习的价值所在。对学生的综合实践、研究活动的作用做了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学生参加活动收获示意图
(1)学会了很多新知识 60.36%
(2)知道了怎样组织活动 5.12%
(3)学会了动手操作 10.24%
(4)知道了怎样同他人交往 13.45%
(5)树立了更高的理想 8.33%
(6)其他 2.5%
这一调查结果表明,开展综合性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意义深远。如何有效地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成为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我们在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时,首先要注意到它所具有的以下特点:
1.综合性
主要表現在:提倡跨领域学习;主张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解决跨领域学习过程中的某些具体问题;融听说读写活动于一体。
2.实践性
《语文课标》要求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学生语文实践能力,”要求“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3.个体主动性、整体互动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在跨领域学习、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过程中,主动探究,团结协作,积极参与,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也有学生群体的思想碰撞。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容易出现的常见误区
(一)教师在整个活动中缺少必要的指导
每次语文综合性活动虽说有了活动的主题、大方案,但大多没有细致的操作性强的过程计划。我们在组织时,活动的主题一般容易确定。我们知道初中生正处于心智成长、求知的阶段,知识结构并不完善,还不完全具备独立思考判断能力,在大量的信息中,很难筛选出有价值的材料,如果此时老师只做一个旁观者,单纯地追求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这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也只能流于一种形式。
(二)忽视综合性学习活动过程中全体学生的参与度
许多同学在缺少老师的督促下,常会出现敷衍了事的现象,难以保证开展活动的质量。我们在综合性活动中一般应采取的是小组合作的形式,事先综合考虑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然后让每小组尽量由不同个性和不同层次的同学组成,以便在展开活动时发挥各自的特长。同时,每一小组,明确分工,保证活动的全员参与。
(三)重课堂“效果”轻课前准备
教师对综合性活动的关注度主要集中在课堂,而对活动前的准备、资料收集与探究阶段重视得不够。每次定了一个主题,师生表面上去图书馆、阅览室找资料,回来把这些资料一剪一贴(如墙报展出),有些干脆从网上下载,汇报起来洋洋洒洒,殊不知这些都是“舶来品”。
二、树立大语文观念,找准学科契合点,大胆尝试,探索综合性学习更广泛的实践方式
尽管现行教材每册都安排了六次左右的主题性综合学习活动,但我们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应该局限于教材提供的几次,而要树立大语文观念,关注身边的课程资源,找准契合点,动态、适时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例如:结合时事政治巴基斯坦地区发生大地震,当地几百万居民生存面临严峻考验。但是,国际社会包括我国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让自己的爱心突破国界,飞往异国他乡。这就为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让世界充满爱”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加之又是活生生的时政新闻,学生兴趣浓。此外,还要拓宽学科视野,找到学科间的契合点。比如,语文与历史的契合点就有成语故事、详实科学的有关史料、社会文化积淀等;由此可见,找到合适的“契合点”是学科间整合的前提和基础,它也直接影响着我们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针对具体的主题特点和当时的具体情况,可采用多种方式来进行。常见的方式有:组织辩论会。如“网络利用利弊谈”这一主题可以以此种方式为主;撰写调查报告或科技小论文。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说不尽的桥”;知识竞赛。
三、真正重视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反馈与评价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这种探究,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也有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评价,应当着眼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教师教学的改善;遵循尊重学习主体、重视学习过程、关注情感态度和表现等基本原则;着眼优点,看进步;关注活动过程中确定目标及实施过程中新奇独特的思路方法以及相关的意识等重点,努力构建良好的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有效评价机制。我们认为,应该参考新课程标准,本着以下原则制定评价指标:①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评价与学习效果评价相结合;②以肯定性、激励性评价为主;③评价主题多元化:评价的主体包括教师、小组中其他的学生以及学生自己,兼顾到评价的全面性。④评价时注重个体的差异以及个体的进步。⑤评价中要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以及各种能力的情况。
總之,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是一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形态,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策略、教学评价诸方面,为我们语文教学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有不少问题需要我们改变观念,不断探索,真正发挥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应有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