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教育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因此,学校要积极开展音乐教育和音乐活动,以适应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音乐 音乐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在社会变革和社会转型时期,青少年学生作为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社会压力,他们正处于身心急剧变化的特定发展阶段,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心理承受能力差,容易出现心理矛盾、心理冲突和各种心理疾病。然而,学校领导和教师往往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指导,难以制定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音乐教育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就音乐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音乐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音乐教育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
一、音乐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音乐教育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方式。音乐是直接抒发情感的艺术。音乐发自于心,所以能动之以情,音乐通过人的听觉让人感知,它的优美的旋律容易激发人的深切的情感。当一个人处于悲伤、不满、压抑、痛苦中时,利用音乐可以让人的情绪得到发散,解开心中的情结,从而抒发情志,净化心灵,帮助自己保持健康的心理。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也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这给音乐学习和音乐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音乐教育具有明显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助手段,音乐教育应该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又要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之中, 并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也给我们提出了加快音乐教育改革步伐的迫切要求,并指明了音乐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
二、音乐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1.音乐有助于治疗学生的常见心理疾病。临床心理学研究表明,音乐具有疗病功能,音乐治疗的主要适用对象有三个类型 :一是在身心机能方面有发展障碍的儿童或青少年。治疗者可运用音乐对这些儿童进行身心机能、神经机能的康复训练。二是在语言、情绪交流等方面有不适应表现的心理患者。在心理治疗过程中一般应用“音乐对话”的技术。具体的方法是逐渐让患者从音乐表现向语言表现过渡。三是情绪有障碍者。音乐可以让他们感情发散,神经和情绪趋于镇静。治疗目标是使个体的情感走向合理化,使个体和周围环境相适应。
2.音乐有助于调适不良情绪,培养健康情感。音乐能促使人的情感的蠕动和心灵的嬗变,能十分快捷而有效地激起人们类似的心理和生理的运动,从而产生不同的情绪、情感反应和机体效应。在校学生尤其是中学生的情绪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且不善于调节,因而容易引发各种情绪困扰,甚至导致自杀或犯罪。因此,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利用音乐活动,加强学生的情绪调适是十分有效的。
3.音乐有助于消除人际障碍,促进个体自我表达。在集体的音乐活动这种无威胁的、安全的人际环境中,人们可以通过音乐的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的途径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意念和思想。音乐可以对各种不同程度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疏导,使他们可以在音乐活动中获得成功感的体验。
4.音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音乐活动通常是集体参与的活动,这种共同参与活动的过程又常常有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亲密的合作关系,并进一步为自己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参加者要在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和相处的能力和技巧,这种在音乐中的合作能力最终会泛化和迁移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另外,音乐的魅力和愉悦性也会吸引那些社会性退缩的学生参与到音乐的社会活动中去,从而改变其自我封闭状态。
5.音乐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脑生理科学告诉我们,人脑是由左右两半球组成,右脑是感性与艺术之脑,主要起处理节奏、旋律、音乐、图像和幻想,即创造性活动。而音乐活动是开发右脑的最佳途径,它不仅可以减轻左脑负担,延缓衰老,预防和治疗因过度使用左脑而导致的各种身心疾病,而且对于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有着巨大的潜在作用。
三、如何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开展音乐教育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音乐教育、音乐活动在学校心理辅导中的重要意义。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音乐教学计划,牢固树立音乐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的观点。要根据国家颁布的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结合本校实际和音乐教育资源,制定符合音乐教育规律和素质教育要求的新课程,使音乐教育服务于心理健康教育,让音乐教育真正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
其次,要大力开展校园音乐文化活动,努力营造音乐教育和音乐活动的浓厚氛围。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出发,加强学校音乐活动的开展,使课外音乐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形式更加多样,真正把音乐教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之中。
第三,做好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工作,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从事心理辅导的能力,尽快适应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徐光兴.临床心理学——心理健康与援助的学问[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关键词]音乐 音乐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在社会变革和社会转型时期,青少年学生作为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社会压力,他们正处于身心急剧变化的特定发展阶段,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心理承受能力差,容易出现心理矛盾、心理冲突和各种心理疾病。然而,学校领导和教师往往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指导,难以制定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音乐教育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就音乐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音乐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音乐教育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
一、音乐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音乐教育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方式。音乐是直接抒发情感的艺术。音乐发自于心,所以能动之以情,音乐通过人的听觉让人感知,它的优美的旋律容易激发人的深切的情感。当一个人处于悲伤、不满、压抑、痛苦中时,利用音乐可以让人的情绪得到发散,解开心中的情结,从而抒发情志,净化心灵,帮助自己保持健康的心理。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也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这给音乐学习和音乐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音乐教育具有明显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助手段,音乐教育应该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又要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之中, 并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也给我们提出了加快音乐教育改革步伐的迫切要求,并指明了音乐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
二、音乐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1.音乐有助于治疗学生的常见心理疾病。临床心理学研究表明,音乐具有疗病功能,音乐治疗的主要适用对象有三个类型 :一是在身心机能方面有发展障碍的儿童或青少年。治疗者可运用音乐对这些儿童进行身心机能、神经机能的康复训练。二是在语言、情绪交流等方面有不适应表现的心理患者。在心理治疗过程中一般应用“音乐对话”的技术。具体的方法是逐渐让患者从音乐表现向语言表现过渡。三是情绪有障碍者。音乐可以让他们感情发散,神经和情绪趋于镇静。治疗目标是使个体的情感走向合理化,使个体和周围环境相适应。
2.音乐有助于调适不良情绪,培养健康情感。音乐能促使人的情感的蠕动和心灵的嬗变,能十分快捷而有效地激起人们类似的心理和生理的运动,从而产生不同的情绪、情感反应和机体效应。在校学生尤其是中学生的情绪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且不善于调节,因而容易引发各种情绪困扰,甚至导致自杀或犯罪。因此,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利用音乐活动,加强学生的情绪调适是十分有效的。
3.音乐有助于消除人际障碍,促进个体自我表达。在集体的音乐活动这种无威胁的、安全的人际环境中,人们可以通过音乐的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的途径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意念和思想。音乐可以对各种不同程度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疏导,使他们可以在音乐活动中获得成功感的体验。
4.音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音乐活动通常是集体参与的活动,这种共同参与活动的过程又常常有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亲密的合作关系,并进一步为自己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参加者要在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和相处的能力和技巧,这种在音乐中的合作能力最终会泛化和迁移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另外,音乐的魅力和愉悦性也会吸引那些社会性退缩的学生参与到音乐的社会活动中去,从而改变其自我封闭状态。
5.音乐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脑生理科学告诉我们,人脑是由左右两半球组成,右脑是感性与艺术之脑,主要起处理节奏、旋律、音乐、图像和幻想,即创造性活动。而音乐活动是开发右脑的最佳途径,它不仅可以减轻左脑负担,延缓衰老,预防和治疗因过度使用左脑而导致的各种身心疾病,而且对于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有着巨大的潜在作用。
三、如何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开展音乐教育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音乐教育、音乐活动在学校心理辅导中的重要意义。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音乐教学计划,牢固树立音乐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的观点。要根据国家颁布的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结合本校实际和音乐教育资源,制定符合音乐教育规律和素质教育要求的新课程,使音乐教育服务于心理健康教育,让音乐教育真正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
其次,要大力开展校园音乐文化活动,努力营造音乐教育和音乐活动的浓厚氛围。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出发,加强学校音乐活动的开展,使课外音乐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形式更加多样,真正把音乐教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之中。
第三,做好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工作,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从事心理辅导的能力,尽快适应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徐光兴.临床心理学——心理健康与援助的学问[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