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小学低年级课文语言优美,文章短小,内容简单,通俗易懂。我觉得可以采取以读代讲的方法进行这一时期的阅读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朗读训练,并且要能够做到持之以恒,这样才会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成为优秀的人才。对于如何抓好低年级的阅读教学,笔者有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培养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采用自由式朗读的方法
低年级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课文又采用全部拼音的形式出现,这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阅读平台。所以,在教学之初,我们就可以在理解课题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主地去朗读课文。
例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文时,我先让学生阅读全文,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大概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小壁虎为什么要去借尾巴?它的尾巴哪去了?它向谁借尾巴了?最后它借到尾巴了吗?这些浅显有趣的问题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能极大地调动他们的求知欲望,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通过认真朗读课文就能很容易找出答案。于是,我抓住有利时机布置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提出以下几方面的自读要求:①借助拼音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②思考前面提出的问题。③读完后数出自然段并标上序号。要求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自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认读生字的能力,又让他们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长期坚持训练,学生自学生字和整体感知课文能力都会得到提高,从而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二、训练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的能力,采用理解性阅读的方法
低年级的课文语言优美、内容生动有趣,是一个个饱含知识的载体。要想训练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性朗读的能力,就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和点拨。每篇课文都有一两个重点段,每段话一般有一个或几个重点词,学生读书时也能找出哪里写得精彩,哪里是最能感动人的地方,哪里还有不明白的地方。这些重点词句及精彩、疑惑之处就是阅读的重点,也是需要反复品读、认真体会的地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读出感情,首先,要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低年级课文中有许多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中最能体现感情朗读的就是人物的语言。不同的语言能够体现体现人物的各自特点,这就是课文的重点。如《春雨的色彩》一文通过写一群小鸟在屋檐下躲雨时的争论,既表现了小鸟的天真可爱,又向人们展示了春天的一幅幅美丽画卷:草地绿了,桃花红了,油菜花黄了……这篇课文只要读好它们之间争论的语言,就可以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了。因此,我着重让学生采取形式多样的读法去读对话部分:自己读、小组展示读、分角色朗读。我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又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并根据课文内容设计这样一些练习:春雨落在紫罗兰花上,紫罗兰紫了,按照小鸟们的说法春雨是( )色的;春雨落在梨树上,梨花白了,按照小鸟们的说法春雨是( )色的……这样,就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了阅读质量。
其次,要读出感情,还要注意把握语速和语调。学生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选用合适的语速语调朗读课文,只有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深度,才能做到这一点。如《美丽的公鸡》,通过公鸡的语言,就可以看出公鸡的骄傲和自高自大。因此,指导学生读好公鸡的语言,可以使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文中,公鸡前三次的语言分别是:“长嘴巴的啄木鸟,咱们俩比一比,到底谁美。”“鼓眼睛的小蜜蜂,咱们俩比一比,到底谁美。”“大肚皮的青蛙,咱们俩比一比,到底谁美。”这三次说话,都可以看出公鸡的傲慢无礼。教学中,可这样出示以下问题帮助学生来理解课文:①自读课文,看一看公鸡都和谁去比美了?其他小动物是什么态度?②把公鸡和啄木鸟、蜜蜂、青蛙的对话画出来,再读一读。③想一想,公鸡为什么要说这些话?其他小动物为什么是那样的态度?④指导朗读,师生予以评价。⑤分角色朗读课文。以上教学以朗读为主线,把朗读、思维、表达融为一体,指导学生很好地感悟了公鸡的特点。
三、提高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采用运用性朗读的方法
学习任何一种知识都要讲究灵活运用,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反复练习。要想提高阅读能力,最好的办法还是读书。因此,在学生熟练地朗读并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要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如在学完《家》这篇课文后,我让学生结合课文的写法,用“( )是( )的家”练习说话。低年级的孩子天真可爱,想象力很丰富,再加上他们接触的新鲜事物多,因此他们表达的欲望十分强烈,说起话来也条理清楚、形象生动、比喻贴切。如摇篮是宝宝的家,夜空是星星的家、森林是小鸟的家等。这种迁移性的训练,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方法及时地加以运用,不仅培养、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总之,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形式各异,这就需要我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断钻研新课改理论,改进教学方法,从而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河北省迁安市上庄乡平林镇小学)
一、培养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采用自由式朗读的方法
低年级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课文又采用全部拼音的形式出现,这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阅读平台。所以,在教学之初,我们就可以在理解课题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主地去朗读课文。
例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文时,我先让学生阅读全文,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大概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小壁虎为什么要去借尾巴?它的尾巴哪去了?它向谁借尾巴了?最后它借到尾巴了吗?这些浅显有趣的问题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能极大地调动他们的求知欲望,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通过认真朗读课文就能很容易找出答案。于是,我抓住有利时机布置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提出以下几方面的自读要求:①借助拼音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②思考前面提出的问题。③读完后数出自然段并标上序号。要求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自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认读生字的能力,又让他们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长期坚持训练,学生自学生字和整体感知课文能力都会得到提高,从而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二、训练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的能力,采用理解性阅读的方法
低年级的课文语言优美、内容生动有趣,是一个个饱含知识的载体。要想训练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性朗读的能力,就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和点拨。每篇课文都有一两个重点段,每段话一般有一个或几个重点词,学生读书时也能找出哪里写得精彩,哪里是最能感动人的地方,哪里还有不明白的地方。这些重点词句及精彩、疑惑之处就是阅读的重点,也是需要反复品读、认真体会的地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读出感情,首先,要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低年级课文中有许多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中最能体现感情朗读的就是人物的语言。不同的语言能够体现体现人物的各自特点,这就是课文的重点。如《春雨的色彩》一文通过写一群小鸟在屋檐下躲雨时的争论,既表现了小鸟的天真可爱,又向人们展示了春天的一幅幅美丽画卷:草地绿了,桃花红了,油菜花黄了……这篇课文只要读好它们之间争论的语言,就可以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了。因此,我着重让学生采取形式多样的读法去读对话部分:自己读、小组展示读、分角色朗读。我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又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并根据课文内容设计这样一些练习:春雨落在紫罗兰花上,紫罗兰紫了,按照小鸟们的说法春雨是( )色的;春雨落在梨树上,梨花白了,按照小鸟们的说法春雨是( )色的……这样,就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了阅读质量。
其次,要读出感情,还要注意把握语速和语调。学生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选用合适的语速语调朗读课文,只有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深度,才能做到这一点。如《美丽的公鸡》,通过公鸡的语言,就可以看出公鸡的骄傲和自高自大。因此,指导学生读好公鸡的语言,可以使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文中,公鸡前三次的语言分别是:“长嘴巴的啄木鸟,咱们俩比一比,到底谁美。”“鼓眼睛的小蜜蜂,咱们俩比一比,到底谁美。”“大肚皮的青蛙,咱们俩比一比,到底谁美。”这三次说话,都可以看出公鸡的傲慢无礼。教学中,可这样出示以下问题帮助学生来理解课文:①自读课文,看一看公鸡都和谁去比美了?其他小动物是什么态度?②把公鸡和啄木鸟、蜜蜂、青蛙的对话画出来,再读一读。③想一想,公鸡为什么要说这些话?其他小动物为什么是那样的态度?④指导朗读,师生予以评价。⑤分角色朗读课文。以上教学以朗读为主线,把朗读、思维、表达融为一体,指导学生很好地感悟了公鸡的特点。
三、提高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采用运用性朗读的方法
学习任何一种知识都要讲究灵活运用,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反复练习。要想提高阅读能力,最好的办法还是读书。因此,在学生熟练地朗读并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要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如在学完《家》这篇课文后,我让学生结合课文的写法,用“( )是( )的家”练习说话。低年级的孩子天真可爱,想象力很丰富,再加上他们接触的新鲜事物多,因此他们表达的欲望十分强烈,说起话来也条理清楚、形象生动、比喻贴切。如摇篮是宝宝的家,夜空是星星的家、森林是小鸟的家等。这种迁移性的训练,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方法及时地加以运用,不仅培养、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总之,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形式各异,这就需要我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断钻研新课改理论,改进教学方法,从而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河北省迁安市上庄乡平林镇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