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11月10日上午,400余名来自登封市各条战线的干部职工端坐在磴槽集团总部会议中心,参加由郑州市委宣传部、郑州市总工会组织的“郑州市全国劳动模范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聆听“感动中国”全国最美乡村医生,全国劳动模范,登封梅村卫生所所长郭光俊等七名报告团成员为大家分享了他们人生的精彩故事。
一个周末的上午,我乘车从登封出发,去梅村探访郭光俊。
这家卫生所坐落在村子西边路南,所内竹影摇曳,曲径通幽,环境优雅。院内栽种的树木和花草大都与“药”字结缘。广玉兰、翠竹、金桂、麦冬、血参等,在中医眼里,都能派上大用场。
护士说,这里住着汝州、禹州、巩义等周边县市和登封14个乡镇的病人。
郭光俊,正领着几名医护人员在病房内巡诊。
一
1952年,年轻的共和国刚刚建立三个年头,祖国大地正是百废待兴。在登封市大金店镇梅村生产大队白村的一个贫困之家,一个婴儿诞生了.
穷家的孩子就是早当家。6岁的小光俊在放学之余,就会为家里分担家务了。每天下午放学,他和小朋友一起提上篮子,到村北坡上的树林里捡拾柴禾。村南边有两个砖瓦窑,烧出的煤渣堆得小山一样,这里成了小光俊和小伙伴的宝贝库。那些没有燃烧尽的煤核,成了他们小提篮的礼物。
1964春暖乍寒的一天早上,他放学回家。看到母亲搂着两岁多的妹妹嚎啕大哭。妹妹也没有像往日一样甜甜地喊他“哥哥”,双眼紧闭。他去拉妹妹的手,小手已经冰凉。他吓得哭喊着妹妹,妹妹没有答应。父亲揉着红肿的眼睛从母亲怀里把妹妹向谷草棵子里放,然后再往黄沙岭上送。母亲死活不松手……家里的灶台整整七天没有冒烟,可郭光俊再也听不到妹妹奶声奶气的喊声。
村里人都说,新田两口子的命真苦。
过了没几天,村子里再也没有见到老两口的踪影。
“这场灾难就是‘流行性脑膜炎’造成的。俺村子里300口人,这一天就死了4个儿童。” 郭光俊说到这里,眼圈一红,泣不成声。
1965年,登封县委为解决群众缺医少药的状况,决定举办两个中医培训班。其中一个就在城西的大金店街,由著名的老中医毕子珍和张磊任教,学生们都是从各生产大队挑选的优秀青年。郭光俊听说了,非常高兴,带着美好的憧憬,郭光俊跑跑蹦蹦地来到了学校。他找到负责人说:“我也想当医生。”
负责人说:“小孩子家学啥医,回去!”
人家不收他,郭光俊就哭哭啼啼地往回走。可他不甘心,每天早上太阳还没露头,小家伙就拿着两个蒸红薯,急急忙忙地赶到卫校。开课后,站在窗外听着老师给同学们讲课。
秋天,山上野果飘香。农历九月九,是大金店街的 “老谷茬”会。郭光俊拿着家里的鸡蛋到集市上换了现钱。又拿着换来的钱,拐进新华书店里,买了《汤头歌》《药性歌括四百味白话解》和《频湖脉诀》。
他笑着说:“那时候年龄小,这些药理书有的还是文言文,非常难懂。我不解其意,就只有死记硬背。”
一个偶然的机会,当地一位名老中医郝释斋行医巡诊到梅村大队。小光俊跟着郝医生,出了这家门,又进了那家屋,一直跟随了大半天。
郝释斋感到奇怪,就问:“孩子,你跟我大半天了,是想弄啥哩?”
郭光俊哭了,说:“俺想跟你学医。去卫校学医,人家不要我。”
郝释斋掏出手帕给孩子擦了泪水,拍了拍光俊的肩膀问:“恁爹叫啥?”
郭光俊说了自己父亲的名字。
“去把你爹叫来吧,我问问你爹。”
到家里找父亲,父亲不在家。又去庄稼地里找,郭光俊把父亲带到了郝医生面前。
郝释斋说:“老弟呀,你这孩子心善,也很攒劲,是个当医生的料,你愿不愿意让他跟我学?”
郭光俊的父亲一听这话,马上说郭光俊:“你这孩子,还不给老师跪下磕头?”
郭光俊跪在雪地里,重重地给郝释斋磕了一个响头。
郭光俊跟随郝释斋整整学医四年。他说:“上山采中草药就是我跟郝老师学的,一采就是50年。”
卫生所的大厅门前,放着一个保温桶,里面装的是清热消渴茶。这些熬茶的原料都是郭光俊和医护人员上山采回来的,供病人家属和附近村民及路人免费饮用。
从1966年开始,郝医生和郭光俊在白村的一间诊室里行医,诊室里放着陶土制作的盆子,里面是从山上采下来的野二花和地丁熬制的药茶。50年来,不知道熬了多少药材,仅保温桶就更换了15个。
郭光俊说:这几十年来,梅村再也没有出现一起因疾病传染的病例。
雄伟挺拔的嵩山上,到处都是中草药材,荆芥、防风、金银花、野菊花、血参、灵芝……陡峭的山壁上,到处都是采药人留下的崎岖小道。说到嵩山的哪座峰、哪个谷,郭光俊都能说得清清楚楚。
三
1971年春节的年味还未散尽,郝释斋和郭光俊的父親见了面。
“老弟,光俊这孩子跟我学了这么长时间,能吃苦,该让孩子到大地方去闯荡闯荡,长长见识啦。弄不好以后还是乡亲们能得着力的好医生。”
“郝老师,咱在外边又不认识人,让孩子去哪学呢?”郭光俊的父亲搓着手。
“咱俩都想想办法吧。”
一个月后,他通过老乡介绍,终于进了洛阳市涧西区人民医院,师从对脾胃病和中风偏瘫治疗有一定造诣的付世杰老中医。白天,郭光俊跟着老师坐诊,付老师让他每日必须背会5个药性、3个汤头;傍晚,师徒俩坐在牡丹公园的长凳上,老师给他详解着白天诊治的每一个病例,为什么要用这几样药配伍。老中医一个病例一个病例地讲,郭光俊静静用心去记。直到夜深时分,郭光俊把老师送回家后,自己一路小跑地回到医院,将老师说过的每一个病例要点一一记录下来。
老师对他说:“没规矩不成方圆,初学中医,药性、汤头、脉学的歌诀必须熟背,并能深理其义。” 在洛阳学医的5年半,没有粮票不能买饭,郭光俊的父母亲没明没黑的干农活,尽力多挣点工分给儿子买粮票邮钱,让郭光俊安心学医。
“在那灾荒年之后,老百姓都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我在洛阳学习的五年间,每逢春节回家,村里乡亲们都会拿着自己平时省吃俭用节约的钱和粮票找到家里塞给我。”
有个村民叫郭宝合,右眼得了白内障,家庭条件非常差,一直没有到医院治疗。1973年春节,他摸索着从棉袄里面的裤袋里掏出了8市斤全国通用粮票和5元钱,非要塞给郭光俊。郭光俊知道他家的情况,死活不接。郭宝合说:“孩子,你看你瘦的。出门在外抬脚动手都得花钱,咱不能饿着肚子学医吧,你只管好好学,我还等着你学成回来把我的眼睛给治好呢!”
四
1976年,大金店公社经向县里请示,将本行政区域内的村级单位进行了调整。梅村大队被分成两个生产大队,梅村卫生所的医生回了另一个大队。村支书梅志仁专门到洛阳涧西区人民医院,请郭光俊回家行医坐诊。
这时的郭光俊已在洛阳学到了真传,医院正准备给他办理洛阳城市户口和医院里正式编制。马上就可以成为城市人,这对一个靠乡亲救济学医的农村小伙子,是一个多么诱人的红苹果。
付老师找郭光俊谈了几次心,他太喜欢这个一心钻研、性格腼腆的小伙子。他希望这个学生做自己的中医传承人,把自己的毕生心血全部传授给他。可郭光俊思量再三,狠下心来对老师说,他也喜欢这里,可他这几年进修的费用都是乡亲们给他凑的。如果不回去就太没有良心。他要回家给乡亲们治病,让乡亲们健健康康地生活。
去车站的路上,郭光俊提着行李在前头走,付世杰在后面不停地叮嘱。到了车站,老师抢着给他买了回登封的车票。车已走出老远,从车窗里看到老师在频频地挥手,郭光俊的泪珠不由自主地涌出了眼眶。
郭光俊进了梅村卫生所,开始了全新的工作和生活。
干到第三个年头,卫生所今非昔比,来看病的也络绎不绝,药房里堆满了从嵩山上采回来的中草药。中央有了新政策,村里也开始实行土地承包制。农民有了自己的责任田,干活的劲头也卯足了。各家各户都是想尽各种办法,让自己的小家庭先摆脱贫穷贫困、缺吃少穿的日子。
在卫生所里做医生,那可是人人求之不得的好事情,既有工分,又有现金补助。可如今,同村的乡亲们种了几亩烟叶,经过采摘、火炕、分拣,然后像对待刚出生的婴儿一样,小心翼翼地用家里舍不得铺的花床单兜上,兴高采烈地用自行车、独轮车、架子车运往国营烟叶收购站,金黄耀眼的烟叶换回的是大把大把的、让人充满希冀的人民币。
看着乡亲们种烟发了财,其他几个医生也没心思坐诊了。找到村支书,让和周边村庄一样,把卫生所解散了。
这几个人认为,行医的收入不如种烟叶。
梅支书说:“光俊,他们不干了,你干,我支持你。”
郭光俊说:“我干,我要不干对不起乡亲们。”
梅村卫生所只剩下郭光俊一个人。
这一年,是1979年的春季。
过了将近一个月,郭光俊找到村支书。
“梅支书,你让我继续干我没啥说,可你看咱卫生所,两间土坯房,下雨屋里漏,咱弄回来那么多中药材如果不换个地方,让雨淋坏了我可赔不起。”
村支书笑了。
“中,你把卫生所搬到路边的大队部里,大队部搬到这两间土坯房里。你治疗偏瘫有招数,咱大队部旁还有几亩机动地,你在上边盖个新的卫生所。”
郭光俊非常高兴。连忙问:“梅支书,让我领着盖可以,可是钱呢?”
支书说:“大队现在没钱,只能给你提供地皮,你想办法盖成,以后大队还你钱。”
郭光俊一听,这也算话,就开始筹建新的卫生所。
1981年,卫生所开始投入建设。在建所期间,为了节省费用,郭光俊亲自挑水担石,拉砖运土,和工匠们一块吃住。为了筹措资金,他将弟弟结婚用的8000元钱全部挪用,并将家里饲养的猪和牛也全部卖了。钱不够,他又通过亲戚担保,从银行贷了3000元。
刚建了十几间病室,信用社里开始催要一年期的贷款,如果不按时归还就依法收贷。
郭光俊找到了新任村支书。支书说集体没有钱。
郭光俊急了:“人家要依法收贷,归还不上人家要起诉我,你让我咋办?”
新任支书说:“你给大队交的提留款不用交了,抵你的建房款。咱重新立个合同,36年后卫生所的房屋归集体所有。”
新任村支书的意思,都是种烟叶增加收入哩,你还会干到2017年?
年近30岁的郭光俊气的两眼噙泪。欠信用社的几千块钱,咋办哩?
他实在没有办法了,坐车去了一趟洛阳城,找到恩师借了几千块钱,把这个坑先给填上。
历时四年,历尽千辛万苦,一座占地2000平方米左右、拥有25间土坯瓦房的山村诊所终于建了起来。
在以后为乡亲的日常诊疗中,郭光俊发现一些病例在他这里经过治疗,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为了提高医术,他又专门到北京中國中医研究院、沈阳医科大学学习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
为期两年的进修,使他的心脑血管病治疗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五
谁要有个头疼脑热的,不用去别的地方,梅村卫生所就能治好。看上一次病,只花几块钱、甚至几角钱就可以了。
“只要有郭医生在,我们不会怕,他为我们托着底呢。”76岁的梅村村民梅东林在卫生所里,蛮自豪地笑着说。
旁边有个老太太说:“郭医生能用便宜的草药,就绝不会给你用贵的西药。”
郭光俊给每个人看病都是尽量让他们省钱或不花钱。
“我也是得了中草药的力。” 说到登封的中医和中草药疾病治疗,郭光俊说,嵩山的药材漫山遍野,清代登封籍名医景日昣著《嵩崖尊生》,讲气机五运六气病机、诊断、脉诀,药物学编为歌诀,载药500余种。咱农村的条件不好,很多人家都治不起病,但作为一名医生来说,又不能看着他们有病不治,所以,我就在中草药上下功夫了。 梅村衛生所院落东墙处,竖了八九个宣传橱窗。上边公示的中药材药方就有58种。野生的中草药“荆芥”配“防风”治风寒感冒,“荆芥”配“二花”治风热感冒。郭光俊通过2000多例病人的临床观察,发现疗效非常好。他采用“荆芥炭”配“大小蓟炭”治疗大便出血、崩漏等出血症,治疗400多例。用马齿苋单味治疗细菌性痢疾、肠炎800多例,均取得了显著疗效。
这些药方都是郭光俊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研究出来的成果。如今他毫不保留地公布了出来,就是让乡亲们自己采药,自己配伍,自己治疗。多跑腿,少花钱,治好病。
“只要能给群众治病,怕什么?”问到怕不怕同行 “偷”走这些配方时,郭光俊笑着说。
多年来,郭光俊自采、自制的中药制剂都给乡亲们免费用了。
六
长期的医疗生涯,郭光俊不但以博大的胸怀接纳了数不清的农村病人,使他们恢复了健康,以50年的坚守,赢得了乡亲们的好评。而且他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根据这些经验总结而撰写的《缺血性中风的中医药治疗》等论文18篇,先后在国家级专业刊物《中国乡村医药》等杂志和增刊上发表。先后在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国农村卫生协会五至十届全国农村医学学术会议上宣读和书面交流论文10篇。使中草药治疗各种慢性疾病的宝贵方法,如星星之火,燎原在整个中华大地上。
郭光俊成名了,一个从没想到要成名的土医生真的是成名了,这是乡亲们给他的名气,也是新闻媒体给他的名气,更是国家、人民给他的名气。
1999年,郭光俊被评选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作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报告会”的成员,他在首都北京,代表河南省数万名乡村医生作了先进事迹典型发言。
2002年4月20日,埃塞俄比亚国家卫生考察团在国家卫生部及河南省、郑州市领导的陪同下,专程到这个山区卫生所参观考察中国农村卫生健康状况。参观后,他们对梅村卫生所给予了高度赞誉。无不惊讶地称赞中草药还能创造出这么大的奇迹。
2006年秋,郭光俊再一次被评选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
2007年1月8日,北京中南海。来自全国优秀乡村医生中的七个代表参加了由吴仪副总理参加的座谈会。
大家谈到农村基层卫生建设时,气氛是异常热烈。轮到郭光俊发言,他激动地说:“我是来自河南省登封市大金店镇梅村卫生所的一名乡村医生,扎根基层已经近40年。我认为,中医中药是我们国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笔财富。上山采药没有成本,这些药材不打农药、不上化肥,一分钱都不用花,效果还不错。我经常带领病人家属到嵩山上认识药、采药……
吴仪副总理站起身,握着郭光俊的手,语重心长的说;“郭医生,你要充分利用中草药资源,更要充分保护好这些资源 。”
郭光俊明白,吴副总理嘱咐他,是因为中草药资源是无价之宝,更是保护的对象,要合理利用。
在座谈会结束时,吴仪副总理对郭光俊扎根基层几十年,充分利用当地中草药资源为群众防病治病进行了肯定,要求全国的广大医务工作者应当向郭光俊学习。利用适合本地的中草药资源与新农村合作医疗相结合,为群众防病治病。
没想到,自己用中草药给群众治病的事能得到国家总理的肯定,这确实是郭光俊没有想到的,他非常感动。他要让总理知道,我们的嵩山确实是中药材的宝库。
七
郭光俊在中医偏瘫治疗医术方面越来越出名,来自四面八方找他看病的人也越来越多,老卫生所已经容纳不下这些为了治疗来求医的村民。郭光俊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又贷款100万,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创业。
2010年,新的卫生所终于建成。里面可以正常容纳40个病人同时住院。医护人员已达到18人。
作为卫生所党支部书记的他,在卫生所的四楼专门开辟了百十平米党建活动室,把党建史用二十几个展板进行展示。定期组织病人家属到这里学习,让这些国家最最基层的群众要真心感恩共产党。
郭光俊当选为“全国最美乡村医生”,这次当选的仅有10个人。2014年3月11日,在中央电视台演播大厅受到了表彰,获得了爱心企业资助的20万元现金。当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请出他从医路上的启蒙恩师郝释斋为他颁奖时,郭光俊的泪水情不自禁地涌了出来。他感谢恩师对他的深深教诲。老师曾对他说,要想学医,先学会做人,规规矩矩办事,堂堂正正做人。
2014年10月,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的负责人带领专家团队,千里迢迢地来到了梅村,为这里的居民提供义诊咨询服务,并对梅村卫生所里的医护人员进行手把手地帮教。
当天,一同来到梅村卫生所的康仁堂药业为郭光俊的梅村卫生所捐赠了现金50万元,用于改善梅村卫生所的医疗条件。郑州市卫生局也给该所赠送了一台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
郭光俊接到这笔资金后,说:“谢谢上级领导部门和爱心企业的支持,我会把这笔钱用在购买先进的医疗设备上,让附近的乡亲们不用走老远的路,就能享受到大医院进行的健康体检和康复治疗,给他们的健康安全提供一颗‘放心丸’。”
说到做到,郭光俊真的买了一批康复器材,建了两个康复治疗室,各种康复器材应有尽有。四肢联动康复机一台价值16万元。登封市人民医院仅有一台,而他一下子就购买了两台。基层卫生所里有康复治疗室的在河南省还是第一家。他的康复治疗室病人是免费使用,什么时候都可以进行康复治疗。
作为全国卫生基层战线的一面旗帜,河南省卫生厅专门给梅村卫生所配备了一台救护车,用于接诊和转治危重病人。这在全省基层卫生所也是第一家。
2016年11月4日,作为河南省党代表,郭光俊在省会参加了河南省第十次党代会。
多年来,鉴于郭光俊对卫生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国家授予了郭光俊“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先进个人”“全国中医药系统创先争优先进个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全国模范乡村医生”等十余项国家级荣誉称号。
作为获得2015年度全国劳动模范的郭光俊,在河南省各地市做巡回报告200余场次。他以一个穷苦孩子出身,靠党的指引、靠好人的帮助走到现在。他说,他会以报恩的心态治病救人,直到不能走动的那一天。
一个周末的上午,我乘车从登封出发,去梅村探访郭光俊。
这家卫生所坐落在村子西边路南,所内竹影摇曳,曲径通幽,环境优雅。院内栽种的树木和花草大都与“药”字结缘。广玉兰、翠竹、金桂、麦冬、血参等,在中医眼里,都能派上大用场。
护士说,这里住着汝州、禹州、巩义等周边县市和登封14个乡镇的病人。
郭光俊,正领着几名医护人员在病房内巡诊。
一
1952年,年轻的共和国刚刚建立三个年头,祖国大地正是百废待兴。在登封市大金店镇梅村生产大队白村的一个贫困之家,一个婴儿诞生了.
穷家的孩子就是早当家。6岁的小光俊在放学之余,就会为家里分担家务了。每天下午放学,他和小朋友一起提上篮子,到村北坡上的树林里捡拾柴禾。村南边有两个砖瓦窑,烧出的煤渣堆得小山一样,这里成了小光俊和小伙伴的宝贝库。那些没有燃烧尽的煤核,成了他们小提篮的礼物。
1964春暖乍寒的一天早上,他放学回家。看到母亲搂着两岁多的妹妹嚎啕大哭。妹妹也没有像往日一样甜甜地喊他“哥哥”,双眼紧闭。他去拉妹妹的手,小手已经冰凉。他吓得哭喊着妹妹,妹妹没有答应。父亲揉着红肿的眼睛从母亲怀里把妹妹向谷草棵子里放,然后再往黄沙岭上送。母亲死活不松手……家里的灶台整整七天没有冒烟,可郭光俊再也听不到妹妹奶声奶气的喊声。
村里人都说,新田两口子的命真苦。
过了没几天,村子里再也没有见到老两口的踪影。
“这场灾难就是‘流行性脑膜炎’造成的。俺村子里300口人,这一天就死了4个儿童。” 郭光俊说到这里,眼圈一红,泣不成声。
1965年,登封县委为解决群众缺医少药的状况,决定举办两个中医培训班。其中一个就在城西的大金店街,由著名的老中医毕子珍和张磊任教,学生们都是从各生产大队挑选的优秀青年。郭光俊听说了,非常高兴,带着美好的憧憬,郭光俊跑跑蹦蹦地来到了学校。他找到负责人说:“我也想当医生。”
负责人说:“小孩子家学啥医,回去!”
人家不收他,郭光俊就哭哭啼啼地往回走。可他不甘心,每天早上太阳还没露头,小家伙就拿着两个蒸红薯,急急忙忙地赶到卫校。开课后,站在窗外听着老师给同学们讲课。
秋天,山上野果飘香。农历九月九,是大金店街的 “老谷茬”会。郭光俊拿着家里的鸡蛋到集市上换了现钱。又拿着换来的钱,拐进新华书店里,买了《汤头歌》《药性歌括四百味白话解》和《频湖脉诀》。
他笑着说:“那时候年龄小,这些药理书有的还是文言文,非常难懂。我不解其意,就只有死记硬背。”
一个偶然的机会,当地一位名老中医郝释斋行医巡诊到梅村大队。小光俊跟着郝医生,出了这家门,又进了那家屋,一直跟随了大半天。
郝释斋感到奇怪,就问:“孩子,你跟我大半天了,是想弄啥哩?”
郭光俊哭了,说:“俺想跟你学医。去卫校学医,人家不要我。”
郝释斋掏出手帕给孩子擦了泪水,拍了拍光俊的肩膀问:“恁爹叫啥?”
郭光俊说了自己父亲的名字。
“去把你爹叫来吧,我问问你爹。”
到家里找父亲,父亲不在家。又去庄稼地里找,郭光俊把父亲带到了郝医生面前。
郝释斋说:“老弟呀,你这孩子心善,也很攒劲,是个当医生的料,你愿不愿意让他跟我学?”
郭光俊的父亲一听这话,马上说郭光俊:“你这孩子,还不给老师跪下磕头?”
郭光俊跪在雪地里,重重地给郝释斋磕了一个响头。
郭光俊跟随郝释斋整整学医四年。他说:“上山采中草药就是我跟郝老师学的,一采就是50年。”
卫生所的大厅门前,放着一个保温桶,里面装的是清热消渴茶。这些熬茶的原料都是郭光俊和医护人员上山采回来的,供病人家属和附近村民及路人免费饮用。
从1966年开始,郝医生和郭光俊在白村的一间诊室里行医,诊室里放着陶土制作的盆子,里面是从山上采下来的野二花和地丁熬制的药茶。50年来,不知道熬了多少药材,仅保温桶就更换了15个。
郭光俊说:这几十年来,梅村再也没有出现一起因疾病传染的病例。
雄伟挺拔的嵩山上,到处都是中草药材,荆芥、防风、金银花、野菊花、血参、灵芝……陡峭的山壁上,到处都是采药人留下的崎岖小道。说到嵩山的哪座峰、哪个谷,郭光俊都能说得清清楚楚。
三
1971年春节的年味还未散尽,郝释斋和郭光俊的父親见了面。
“老弟,光俊这孩子跟我学了这么长时间,能吃苦,该让孩子到大地方去闯荡闯荡,长长见识啦。弄不好以后还是乡亲们能得着力的好医生。”
“郝老师,咱在外边又不认识人,让孩子去哪学呢?”郭光俊的父亲搓着手。
“咱俩都想想办法吧。”
一个月后,他通过老乡介绍,终于进了洛阳市涧西区人民医院,师从对脾胃病和中风偏瘫治疗有一定造诣的付世杰老中医。白天,郭光俊跟着老师坐诊,付老师让他每日必须背会5个药性、3个汤头;傍晚,师徒俩坐在牡丹公园的长凳上,老师给他详解着白天诊治的每一个病例,为什么要用这几样药配伍。老中医一个病例一个病例地讲,郭光俊静静用心去记。直到夜深时分,郭光俊把老师送回家后,自己一路小跑地回到医院,将老师说过的每一个病例要点一一记录下来。
老师对他说:“没规矩不成方圆,初学中医,药性、汤头、脉学的歌诀必须熟背,并能深理其义。” 在洛阳学医的5年半,没有粮票不能买饭,郭光俊的父母亲没明没黑的干农活,尽力多挣点工分给儿子买粮票邮钱,让郭光俊安心学医。
“在那灾荒年之后,老百姓都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我在洛阳学习的五年间,每逢春节回家,村里乡亲们都会拿着自己平时省吃俭用节约的钱和粮票找到家里塞给我。”
有个村民叫郭宝合,右眼得了白内障,家庭条件非常差,一直没有到医院治疗。1973年春节,他摸索着从棉袄里面的裤袋里掏出了8市斤全国通用粮票和5元钱,非要塞给郭光俊。郭光俊知道他家的情况,死活不接。郭宝合说:“孩子,你看你瘦的。出门在外抬脚动手都得花钱,咱不能饿着肚子学医吧,你只管好好学,我还等着你学成回来把我的眼睛给治好呢!”
四
1976年,大金店公社经向县里请示,将本行政区域内的村级单位进行了调整。梅村大队被分成两个生产大队,梅村卫生所的医生回了另一个大队。村支书梅志仁专门到洛阳涧西区人民医院,请郭光俊回家行医坐诊。
这时的郭光俊已在洛阳学到了真传,医院正准备给他办理洛阳城市户口和医院里正式编制。马上就可以成为城市人,这对一个靠乡亲救济学医的农村小伙子,是一个多么诱人的红苹果。
付老师找郭光俊谈了几次心,他太喜欢这个一心钻研、性格腼腆的小伙子。他希望这个学生做自己的中医传承人,把自己的毕生心血全部传授给他。可郭光俊思量再三,狠下心来对老师说,他也喜欢这里,可他这几年进修的费用都是乡亲们给他凑的。如果不回去就太没有良心。他要回家给乡亲们治病,让乡亲们健健康康地生活。
去车站的路上,郭光俊提着行李在前头走,付世杰在后面不停地叮嘱。到了车站,老师抢着给他买了回登封的车票。车已走出老远,从车窗里看到老师在频频地挥手,郭光俊的泪珠不由自主地涌出了眼眶。
郭光俊进了梅村卫生所,开始了全新的工作和生活。
干到第三个年头,卫生所今非昔比,来看病的也络绎不绝,药房里堆满了从嵩山上采回来的中草药。中央有了新政策,村里也开始实行土地承包制。农民有了自己的责任田,干活的劲头也卯足了。各家各户都是想尽各种办法,让自己的小家庭先摆脱贫穷贫困、缺吃少穿的日子。
在卫生所里做医生,那可是人人求之不得的好事情,既有工分,又有现金补助。可如今,同村的乡亲们种了几亩烟叶,经过采摘、火炕、分拣,然后像对待刚出生的婴儿一样,小心翼翼地用家里舍不得铺的花床单兜上,兴高采烈地用自行车、独轮车、架子车运往国营烟叶收购站,金黄耀眼的烟叶换回的是大把大把的、让人充满希冀的人民币。
看着乡亲们种烟发了财,其他几个医生也没心思坐诊了。找到村支书,让和周边村庄一样,把卫生所解散了。
这几个人认为,行医的收入不如种烟叶。
梅支书说:“光俊,他们不干了,你干,我支持你。”
郭光俊说:“我干,我要不干对不起乡亲们。”
梅村卫生所只剩下郭光俊一个人。
这一年,是1979年的春季。
过了将近一个月,郭光俊找到村支书。
“梅支书,你让我继续干我没啥说,可你看咱卫生所,两间土坯房,下雨屋里漏,咱弄回来那么多中药材如果不换个地方,让雨淋坏了我可赔不起。”
村支书笑了。
“中,你把卫生所搬到路边的大队部里,大队部搬到这两间土坯房里。你治疗偏瘫有招数,咱大队部旁还有几亩机动地,你在上边盖个新的卫生所。”
郭光俊非常高兴。连忙问:“梅支书,让我领着盖可以,可是钱呢?”
支书说:“大队现在没钱,只能给你提供地皮,你想办法盖成,以后大队还你钱。”
郭光俊一听,这也算话,就开始筹建新的卫生所。
1981年,卫生所开始投入建设。在建所期间,为了节省费用,郭光俊亲自挑水担石,拉砖运土,和工匠们一块吃住。为了筹措资金,他将弟弟结婚用的8000元钱全部挪用,并将家里饲养的猪和牛也全部卖了。钱不够,他又通过亲戚担保,从银行贷了3000元。
刚建了十几间病室,信用社里开始催要一年期的贷款,如果不按时归还就依法收贷。
郭光俊找到了新任村支书。支书说集体没有钱。
郭光俊急了:“人家要依法收贷,归还不上人家要起诉我,你让我咋办?”
新任支书说:“你给大队交的提留款不用交了,抵你的建房款。咱重新立个合同,36年后卫生所的房屋归集体所有。”
新任村支书的意思,都是种烟叶增加收入哩,你还会干到2017年?
年近30岁的郭光俊气的两眼噙泪。欠信用社的几千块钱,咋办哩?
他实在没有办法了,坐车去了一趟洛阳城,找到恩师借了几千块钱,把这个坑先给填上。
历时四年,历尽千辛万苦,一座占地2000平方米左右、拥有25间土坯瓦房的山村诊所终于建了起来。
在以后为乡亲的日常诊疗中,郭光俊发现一些病例在他这里经过治疗,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为了提高医术,他又专门到北京中國中医研究院、沈阳医科大学学习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
为期两年的进修,使他的心脑血管病治疗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五
谁要有个头疼脑热的,不用去别的地方,梅村卫生所就能治好。看上一次病,只花几块钱、甚至几角钱就可以了。
“只要有郭医生在,我们不会怕,他为我们托着底呢。”76岁的梅村村民梅东林在卫生所里,蛮自豪地笑着说。
旁边有个老太太说:“郭医生能用便宜的草药,就绝不会给你用贵的西药。”
郭光俊给每个人看病都是尽量让他们省钱或不花钱。
“我也是得了中草药的力。” 说到登封的中医和中草药疾病治疗,郭光俊说,嵩山的药材漫山遍野,清代登封籍名医景日昣著《嵩崖尊生》,讲气机五运六气病机、诊断、脉诀,药物学编为歌诀,载药500余种。咱农村的条件不好,很多人家都治不起病,但作为一名医生来说,又不能看着他们有病不治,所以,我就在中草药上下功夫了。 梅村衛生所院落东墙处,竖了八九个宣传橱窗。上边公示的中药材药方就有58种。野生的中草药“荆芥”配“防风”治风寒感冒,“荆芥”配“二花”治风热感冒。郭光俊通过2000多例病人的临床观察,发现疗效非常好。他采用“荆芥炭”配“大小蓟炭”治疗大便出血、崩漏等出血症,治疗400多例。用马齿苋单味治疗细菌性痢疾、肠炎800多例,均取得了显著疗效。
这些药方都是郭光俊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研究出来的成果。如今他毫不保留地公布了出来,就是让乡亲们自己采药,自己配伍,自己治疗。多跑腿,少花钱,治好病。
“只要能给群众治病,怕什么?”问到怕不怕同行 “偷”走这些配方时,郭光俊笑着说。
多年来,郭光俊自采、自制的中药制剂都给乡亲们免费用了。
六
长期的医疗生涯,郭光俊不但以博大的胸怀接纳了数不清的农村病人,使他们恢复了健康,以50年的坚守,赢得了乡亲们的好评。而且他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根据这些经验总结而撰写的《缺血性中风的中医药治疗》等论文18篇,先后在国家级专业刊物《中国乡村医药》等杂志和增刊上发表。先后在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国农村卫生协会五至十届全国农村医学学术会议上宣读和书面交流论文10篇。使中草药治疗各种慢性疾病的宝贵方法,如星星之火,燎原在整个中华大地上。
郭光俊成名了,一个从没想到要成名的土医生真的是成名了,这是乡亲们给他的名气,也是新闻媒体给他的名气,更是国家、人民给他的名气。
1999年,郭光俊被评选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作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先进事迹报告会”的成员,他在首都北京,代表河南省数万名乡村医生作了先进事迹典型发言。
2002年4月20日,埃塞俄比亚国家卫生考察团在国家卫生部及河南省、郑州市领导的陪同下,专程到这个山区卫生所参观考察中国农村卫生健康状况。参观后,他们对梅村卫生所给予了高度赞誉。无不惊讶地称赞中草药还能创造出这么大的奇迹。
2006年秋,郭光俊再一次被评选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
2007年1月8日,北京中南海。来自全国优秀乡村医生中的七个代表参加了由吴仪副总理参加的座谈会。
大家谈到农村基层卫生建设时,气氛是异常热烈。轮到郭光俊发言,他激动地说:“我是来自河南省登封市大金店镇梅村卫生所的一名乡村医生,扎根基层已经近40年。我认为,中医中药是我们国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笔财富。上山采药没有成本,这些药材不打农药、不上化肥,一分钱都不用花,效果还不错。我经常带领病人家属到嵩山上认识药、采药……
吴仪副总理站起身,握着郭光俊的手,语重心长的说;“郭医生,你要充分利用中草药资源,更要充分保护好这些资源 。”
郭光俊明白,吴副总理嘱咐他,是因为中草药资源是无价之宝,更是保护的对象,要合理利用。
在座谈会结束时,吴仪副总理对郭光俊扎根基层几十年,充分利用当地中草药资源为群众防病治病进行了肯定,要求全国的广大医务工作者应当向郭光俊学习。利用适合本地的中草药资源与新农村合作医疗相结合,为群众防病治病。
没想到,自己用中草药给群众治病的事能得到国家总理的肯定,这确实是郭光俊没有想到的,他非常感动。他要让总理知道,我们的嵩山确实是中药材的宝库。
七
郭光俊在中医偏瘫治疗医术方面越来越出名,来自四面八方找他看病的人也越来越多,老卫生所已经容纳不下这些为了治疗来求医的村民。郭光俊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又贷款100万,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创业。
2010年,新的卫生所终于建成。里面可以正常容纳40个病人同时住院。医护人员已达到18人。
作为卫生所党支部书记的他,在卫生所的四楼专门开辟了百十平米党建活动室,把党建史用二十几个展板进行展示。定期组织病人家属到这里学习,让这些国家最最基层的群众要真心感恩共产党。
郭光俊当选为“全国最美乡村医生”,这次当选的仅有10个人。2014年3月11日,在中央电视台演播大厅受到了表彰,获得了爱心企业资助的20万元现金。当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请出他从医路上的启蒙恩师郝释斋为他颁奖时,郭光俊的泪水情不自禁地涌了出来。他感谢恩师对他的深深教诲。老师曾对他说,要想学医,先学会做人,规规矩矩办事,堂堂正正做人。
2014年10月,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的负责人带领专家团队,千里迢迢地来到了梅村,为这里的居民提供义诊咨询服务,并对梅村卫生所里的医护人员进行手把手地帮教。
当天,一同来到梅村卫生所的康仁堂药业为郭光俊的梅村卫生所捐赠了现金50万元,用于改善梅村卫生所的医疗条件。郑州市卫生局也给该所赠送了一台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
郭光俊接到这笔资金后,说:“谢谢上级领导部门和爱心企业的支持,我会把这笔钱用在购买先进的医疗设备上,让附近的乡亲们不用走老远的路,就能享受到大医院进行的健康体检和康复治疗,给他们的健康安全提供一颗‘放心丸’。”
说到做到,郭光俊真的买了一批康复器材,建了两个康复治疗室,各种康复器材应有尽有。四肢联动康复机一台价值16万元。登封市人民医院仅有一台,而他一下子就购买了两台。基层卫生所里有康复治疗室的在河南省还是第一家。他的康复治疗室病人是免费使用,什么时候都可以进行康复治疗。
作为全国卫生基层战线的一面旗帜,河南省卫生厅专门给梅村卫生所配备了一台救护车,用于接诊和转治危重病人。这在全省基层卫生所也是第一家。
2016年11月4日,作为河南省党代表,郭光俊在省会参加了河南省第十次党代会。
多年来,鉴于郭光俊对卫生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国家授予了郭光俊“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先进个人”“全国中医药系统创先争优先进个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全国模范乡村医生”等十余项国家级荣誉称号。
作为获得2015年度全国劳动模范的郭光俊,在河南省各地市做巡回报告200余场次。他以一个穷苦孩子出身,靠党的指引、靠好人的帮助走到现在。他说,他会以报恩的心态治病救人,直到不能走动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