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轼对西昆体的接受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jc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轼与欧阳修、王安石等人不同,他没有明确反对过西昆体,甚至推崇、欣赏昆体诗人杨亿、钱惟演等人。苏轼还善于融汇昆体之长,吸收昆体有益成分,这主要集中体现在丽藻和典故两方面。语言风格方面,苏轼部分诗作呈现出清丽特色。这些无不是苏诗"阴效昆体"的体现。苏轼与西昆体的关系,最重要的是体现在他的"绚烂之极,乃造平淡"的美学命题,辩证地论述了"绚烂"和"平淡"的关系,可视为他对西昆体优秀成果创造性的接受和学习。
其他文献
目前高职院校生源多元化,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法很难适应当前高职教学的现状。本文探索了《LED封装技术》课程的教学新模式:校企合作,"三三"工学结合
区域经济发展对高职英语课程设置提出新要求,要求密切课程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联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但目前课程设置不合理,有必要立足于区
本文以计算机实验教学为研究对象,对虚拟化技术与计算机实验教学的结合应用问题进行了分析。首先,文中结合大量文献资料简述了虚拟化技术及其特点。同时,从当前高校计算机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经历了相对曲折的历程。今后需从以下方面推进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调整支出结构,实现财政职能的转变;明晰事权,合理配置财权,规范政府间的分配关系;深
构建多民族国家社会稳定评估体系,对反映多民族国家社会稳定状况、进而为多民族社会治理决策提供建议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多民族国家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然而,在实现和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