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修旧如旧”是文物修复一个重要的原则,其主旨是在文物修复过程中尽可能保持它原有的历史特征。这一句行话,在我国的文物修复中具有着极为广泛的传播与应用, 但其争论也大。而源起于装裱技艺的传统书画修复,是一门历史悠久和技艺精湛的手工技艺,仍是我们修复古代书画的主要方法。那么,古代书画修复的目的及原则是什么呢?
我国古代的书画艺术源远流长,因为历代王朝更替烽火战乱、文化变革、保管不善,出现残破、虫蛀、断裂、水渍等必须重新揭裱修复,以便保护展出。古书画装裱为这些传世古字画的保存起到了积极的保护作用。当前古代书画的修复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同时其修复活动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引起巨大的争论,因为任何修复都有可能造成新的破坏,严重地偏离原作。这里面存在着“度”的问题,在下面我试着将自己在工作中的一点经验与体会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旧画除污
古旧字画摆在我们面前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污秽不堪。为了让这些书画恢复过去的神采,对其进行去污是必不可少的。古旧字画污渍主要有霉变、水渍、烟熏、油斑、蝇粪。针对不同的污渍应用不同的方法去污。去污主要是去掉有害物质,保留书画原有的面貌。因为每幅作品的破损及污秽情况各不相同,所以采取的去污方法就要因物而宜,对于污渍的清除有物理和化学两种方法。物理办法是水冲、刀刮,化学方法是使用一些化学药品去污。
破损严重的书画作品,要先拼接揭底再托命纸,晾干以后冲洗。如果污秽严重,需使用了化学药剂,就必须将药剂残留冲洗干净。 “纸寿千年”是仰仗于宣纸的造纸技术, 宣纸的PH值是中性。这就使宣纸有着稳定的化学性质。但经过化学药剂清洗后,就会有化学药剂残留在纸上。所以彻底洗净化学药剂对书画保存有着重要意义,最后使用PH试纸确认洗净后方可。
霉菌的生长主要是在合适的温度和湿度下,将会加速霉菌的再繁殖。同时,湿度过大也是水渍生成的条件,所以,保持环境相对的干燥,就能抑制侵害,使其不再发展。最好在室内加装空调,保持修复室的恒温恒湿,这样能达到更好的防霉效果。尽量避免由于环境因素造成文物二次伤害事故的发生。
二、旧画的揭裱与修补
“揭裱”是一项关键的工作,揭是指揭去原裱的背纸和托纸,托纸与画心直接粘连,起着保护画心的作用,所以有“命纸”之称。是补全前的必备工序,在具体的操作中绝对不能损害原书画载体。补是针对书画载体的残缺及破裂,寻找相似的材料进行修补,力求完美,看不出破绽。是为书画长期保存、防止再次破裂或扩大残缺的必要措施。
在整個修裱工作中,揭是最重要的一环,如果疏忽大意,或揭掉画心半层,或掉粉、掉色使原画失神,或者揭伤画面,无洞变成有洞,小洞变成大洞,还有的揭完托纸后,画心粘在案上,就是勉强起台,造成支离破碎无法弥补。粗眼绢本画心,由于颜色有很多已粘附在命纸之上,如果将命纸揭去,将会造成画面颜色失真。对于这种画心,如果壳层严重,在冲洗前应首先对画心进行“灌浆”。 绢本画心,揭心前画面要用水油纸固定。
如果揭纸上带有大量墨色强行揭去,很可能使原画失神,需要对壳开的两层重新粘合复位。虽然难度极大,但可最大程度的保护作品原有风采。对于破损不严重或命纸不空的作品,就不要揭心了。因为揭心会伤及画心。另外,旧画心一定要出软距,这不仅对装裱形式起到了美化的作用,同时也对画心起到保护的目的,避免下墙及方裁时损及画心。
对于破损严重的心子,如不宜做成立轴,就建议裱成镜片。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护传世作品。而且托心时就要用比平时厚的浆水,以免画心再次空层。
三、全色的方法
全色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要具有丰富的装裱经验,还要具有美术常识。要有对色彩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画心的残破部位,经过补托,纸地、绢地虽已完整,但其颜色与原画心仍有差异,全色就是将这些部位的颜色补全起来,使之与整个画面协调、相一致的工作过程。画心经全色后,补过部位能否与画心保持质地一致,除取决于补纸、补绢是否匹配得当,洞口刮得是否平整干净,胶矾水浓淡是否合适外,还取决于补色调配的是否正确,运笔是否合理等。
全色前,首先要准备好全色使用的工具和颜料。工具主要有调色盘、笔洗和各种型号的毛笔。颜料主要有旧墨、花青、赭石、藤黄、碗金、等。
全色时工作台必须选择在光不夺目而又明亮的地方,操作才能得心应手,不致走眼。全色过程应从小洞开始。小洞易观察补色是否准确,也方便随时校正颜色。全色时毛笔不要涂到原作的边口上,以防边口颜色加深成为“眼镜状”。理想的全色效果是,无论从正面、侧面或倒着看,补过的颜色应与原画一致,看不出补痕,而一般的全色效果只能达到在正面看不出补痕。
四、接笔
以前如遇到缺损或已断裂的画心,在经专家研究决定或送裱者同意后,可以按原作的笔路、风格、特点进行接补,这项工作称为“接笔”。至于是先全色后接笔还是先接笔后全色,可以根据画意和笔意的清晰度来决定,不可强求一致。所有一系列工作都围绕着“补处莫分”、“天衣无缝”这个理想目标而进行。接笔可能会破坏了原画的面貌,反而会给人造成赝品造伪的感觉。“修旧如旧” 是文物修复一个重要的原则,其主旨是在文物修复过程中尽可能保持它。缺损的画面也正是原有作品的历史特征,作为对文物的保护以及鉴定证据,这些也是十分重要的。这也应该成为当今书画修复中最有待注意的地方。
五、保持原装裱样式与原貌
从传统书画修复的具体技术环节,还是从传世至今的古书画面貌来看,“修旧如旧”的修复方式不仅限于画心材料及画面本身的艺术信息。传世古旧书画作品大都有原装,从装裱品式来说,许多都承载着各种艺术信息和欣赏诉求。从书画作品保留下来的轴、卷、册等形式及所保留各种装裱面相,扩及到工艺美术的范畴,可见到当时的造纸业、纺织业、木工、工艺等信息。
传统书画修复有套棺材一法。“套棺材”是书画上的术语,先将旧书画揭下来修复,修复后套上旧裱边的一种装裱方法。这套方法可最大成度保留各种装裱材料。其实只要平时留心观察,总会发现,一个特定时期内某种书画装裱形式总会有流行的装裱式样,看多了就知道是什么年代的装裱。按照现代修复理念来说,这种做法不仅保持了原裱的艺术风格,而且最大限度地保持了装裱附件的原貌,充分体现了“修旧如旧”的修复原则。
“修旧如旧”这一修复原则对古旧书画的修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指书画文物作品在修复过程中,要尽可能地保留作品各部分原有特点。结合中国古书画本身的艺术特质,在尊重、研究传统古书画修复技艺及理念的同时,我们的修复行为不仅仅只是为了恢复作品的美学欣赏的意义,更多的是为了延续作品的生命和保存作品历史信息的客观真实,放弃历史真实性的行为是片面的,仅仅追求作品历史信息的真实性保存而不顾社会的审美需要的行为又是无甚意义的。因而,如何在修复过程中同时兼顾“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的平衡,如何达到更全面地认识作品的价值,如何形成系统而科学的修复理念则应该是所有关心与从事文物修复的人员所努力的方向。
我国古代的书画艺术源远流长,因为历代王朝更替烽火战乱、文化变革、保管不善,出现残破、虫蛀、断裂、水渍等必须重新揭裱修复,以便保护展出。古书画装裱为这些传世古字画的保存起到了积极的保护作用。当前古代书画的修复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同时其修复活动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引起巨大的争论,因为任何修复都有可能造成新的破坏,严重地偏离原作。这里面存在着“度”的问题,在下面我试着将自己在工作中的一点经验与体会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旧画除污
古旧字画摆在我们面前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污秽不堪。为了让这些书画恢复过去的神采,对其进行去污是必不可少的。古旧字画污渍主要有霉变、水渍、烟熏、油斑、蝇粪。针对不同的污渍应用不同的方法去污。去污主要是去掉有害物质,保留书画原有的面貌。因为每幅作品的破损及污秽情况各不相同,所以采取的去污方法就要因物而宜,对于污渍的清除有物理和化学两种方法。物理办法是水冲、刀刮,化学方法是使用一些化学药品去污。
破损严重的书画作品,要先拼接揭底再托命纸,晾干以后冲洗。如果污秽严重,需使用了化学药剂,就必须将药剂残留冲洗干净。 “纸寿千年”是仰仗于宣纸的造纸技术, 宣纸的PH值是中性。这就使宣纸有着稳定的化学性质。但经过化学药剂清洗后,就会有化学药剂残留在纸上。所以彻底洗净化学药剂对书画保存有着重要意义,最后使用PH试纸确认洗净后方可。
霉菌的生长主要是在合适的温度和湿度下,将会加速霉菌的再繁殖。同时,湿度过大也是水渍生成的条件,所以,保持环境相对的干燥,就能抑制侵害,使其不再发展。最好在室内加装空调,保持修复室的恒温恒湿,这样能达到更好的防霉效果。尽量避免由于环境因素造成文物二次伤害事故的发生。
二、旧画的揭裱与修补
“揭裱”是一项关键的工作,揭是指揭去原裱的背纸和托纸,托纸与画心直接粘连,起着保护画心的作用,所以有“命纸”之称。是补全前的必备工序,在具体的操作中绝对不能损害原书画载体。补是针对书画载体的残缺及破裂,寻找相似的材料进行修补,力求完美,看不出破绽。是为书画长期保存、防止再次破裂或扩大残缺的必要措施。
在整個修裱工作中,揭是最重要的一环,如果疏忽大意,或揭掉画心半层,或掉粉、掉色使原画失神,或者揭伤画面,无洞变成有洞,小洞变成大洞,还有的揭完托纸后,画心粘在案上,就是勉强起台,造成支离破碎无法弥补。粗眼绢本画心,由于颜色有很多已粘附在命纸之上,如果将命纸揭去,将会造成画面颜色失真。对于这种画心,如果壳层严重,在冲洗前应首先对画心进行“灌浆”。 绢本画心,揭心前画面要用水油纸固定。
如果揭纸上带有大量墨色强行揭去,很可能使原画失神,需要对壳开的两层重新粘合复位。虽然难度极大,但可最大程度的保护作品原有风采。对于破损不严重或命纸不空的作品,就不要揭心了。因为揭心会伤及画心。另外,旧画心一定要出软距,这不仅对装裱形式起到了美化的作用,同时也对画心起到保护的目的,避免下墙及方裁时损及画心。
对于破损严重的心子,如不宜做成立轴,就建议裱成镜片。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护传世作品。而且托心时就要用比平时厚的浆水,以免画心再次空层。
三、全色的方法
全色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要具有丰富的装裱经验,还要具有美术常识。要有对色彩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画心的残破部位,经过补托,纸地、绢地虽已完整,但其颜色与原画心仍有差异,全色就是将这些部位的颜色补全起来,使之与整个画面协调、相一致的工作过程。画心经全色后,补过部位能否与画心保持质地一致,除取决于补纸、补绢是否匹配得当,洞口刮得是否平整干净,胶矾水浓淡是否合适外,还取决于补色调配的是否正确,运笔是否合理等。
全色前,首先要准备好全色使用的工具和颜料。工具主要有调色盘、笔洗和各种型号的毛笔。颜料主要有旧墨、花青、赭石、藤黄、碗金、等。
全色时工作台必须选择在光不夺目而又明亮的地方,操作才能得心应手,不致走眼。全色过程应从小洞开始。小洞易观察补色是否准确,也方便随时校正颜色。全色时毛笔不要涂到原作的边口上,以防边口颜色加深成为“眼镜状”。理想的全色效果是,无论从正面、侧面或倒着看,补过的颜色应与原画一致,看不出补痕,而一般的全色效果只能达到在正面看不出补痕。
四、接笔
以前如遇到缺损或已断裂的画心,在经专家研究决定或送裱者同意后,可以按原作的笔路、风格、特点进行接补,这项工作称为“接笔”。至于是先全色后接笔还是先接笔后全色,可以根据画意和笔意的清晰度来决定,不可强求一致。所有一系列工作都围绕着“补处莫分”、“天衣无缝”这个理想目标而进行。接笔可能会破坏了原画的面貌,反而会给人造成赝品造伪的感觉。“修旧如旧” 是文物修复一个重要的原则,其主旨是在文物修复过程中尽可能保持它。缺损的画面也正是原有作品的历史特征,作为对文物的保护以及鉴定证据,这些也是十分重要的。这也应该成为当今书画修复中最有待注意的地方。
五、保持原装裱样式与原貌
从传统书画修复的具体技术环节,还是从传世至今的古书画面貌来看,“修旧如旧”的修复方式不仅限于画心材料及画面本身的艺术信息。传世古旧书画作品大都有原装,从装裱品式来说,许多都承载着各种艺术信息和欣赏诉求。从书画作品保留下来的轴、卷、册等形式及所保留各种装裱面相,扩及到工艺美术的范畴,可见到当时的造纸业、纺织业、木工、工艺等信息。
传统书画修复有套棺材一法。“套棺材”是书画上的术语,先将旧书画揭下来修复,修复后套上旧裱边的一种装裱方法。这套方法可最大成度保留各种装裱材料。其实只要平时留心观察,总会发现,一个特定时期内某种书画装裱形式总会有流行的装裱式样,看多了就知道是什么年代的装裱。按照现代修复理念来说,这种做法不仅保持了原裱的艺术风格,而且最大限度地保持了装裱附件的原貌,充分体现了“修旧如旧”的修复原则。
“修旧如旧”这一修复原则对古旧书画的修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指书画文物作品在修复过程中,要尽可能地保留作品各部分原有特点。结合中国古书画本身的艺术特质,在尊重、研究传统古书画修复技艺及理念的同时,我们的修复行为不仅仅只是为了恢复作品的美学欣赏的意义,更多的是为了延续作品的生命和保存作品历史信息的客观真实,放弃历史真实性的行为是片面的,仅仅追求作品历史信息的真实性保存而不顾社会的审美需要的行为又是无甚意义的。因而,如何在修复过程中同时兼顾“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的平衡,如何达到更全面地认识作品的价值,如何形成系统而科学的修复理念则应该是所有关心与从事文物修复的人员所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