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论述了培养高职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对目前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从增强学生社会实践意识、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健全教学管理体制三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建议
【中图分类号】G5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24-01
一、加强高职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一)社会实践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现代社会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四种本领: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这后三种本领都是社会实践能力所包含的范畴。[1]目前社会上大多数招聘单位都要求毕业生应具备的技能包括较强人际交往能力、规划统筹能力、自我学习与创新能力、团结合作能力等,要求毕业生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能够快速适应工作环境,并在工作岗位上能独当一面。这种社会趋势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参加社会实践,经过社会磨练,不断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增强个人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与社会接轨。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也是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命题。
(二)社会实践是促进学生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不仅要将学生培养成专业型人才,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学校课程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促进教学科研结合,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给予学生另外一个学习与成长的平台,在实践中可以磨炼学生的心理品质,塑造其完整人格。与此同时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能接触更多的新知识、新思维、新方法,会激发出其创作灵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其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创新的实践活动中成长成才。
二、目前高职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的社会实践培养体系尚不健全
一是实践教学体制不健全,难以有效开展实施。学校虽有学生社会实践的课时要求与完成目标,但没有制定相关配套措施跟进,社会实践只是一种获得学分的形式。学生社会实践大都是通过老师引荐或自己家人介绍的途径到单位实习,这样的实习缺少主动性、目标性和规范性,学生总结停留在感性认识上,不利于对其专业技能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缺乏制度性的管理与规范,根本就不能实现到社会实践的重大意义。
二是缺乏专业性指导,影响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提升
学生的社会实践开展一般都是由辅导员负责指导,专业教师很少参与社会实践,易造成知识与实践脱产现象。在实践活动中多以参观、调研、座谈的形式开展,没有专业老师的针对性、专业性的跟踪指导,与专业学习不紧密,使社会实践的深度和广度受限制。
(二)学生对培养社会实践能力上认识不足
一是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对培养自身社会实践能力的意识淡薄。学生步入校园后首先接触的是课程授课,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收内容,最后考试考核的方式获得学分。而认为实践教学部分是一种辅助课程,缺乏社会实践的相关知识,自我社会实践能力培养意识淡化,不知道或忽视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在校期间不注重自身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是学生对社会实践缺乏主动性,不利于其实践能力的提高。学生一般都是在学校组织下去参加相应社会实践,不仅不积极主动参与,有时可能对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或安排的实习存在诸多意见和不满。抱着这样的抵触心理,在参加实践活动中,往往心浮气躁、走马观花,不能用心观察学习和扎实肯干,使得实践活动流于形式,不能收到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的效果。
三、提高高职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相关建议
(一)增强学生社会实践意识,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在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学生的社会实践引导,了解社会实践的相关知识以及重要意义,讲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增强学生社会实践意识,变被动为自我发展的主动需求。学生可依据自身需求自主制定实践活动计划,培养学生乐于实践精神,将学习贯穿于社会实践整个过程中,不仅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整合优化知识结构,逐步提高专业技术技能。同时通过实践学生才真正步入社会、了解社会,认清自身在真实社会中的价值,锻炼心理承受能力和办事处理能力,不断增强自身综合素质。在具体实践活动中,不仅积累丰富的社会工作经验,为以后毕业顺利融入社会奠定基础。
(二)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增强社会实践专业化指导
每所高校的教学质量主要取决于该校师资力量,一般具备良好文化氛围的学校都是拥有丰富的教师资源,同样要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也需要有专业化、高水平的指导老师。因此,要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必须建设一支专业性强、社会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团队,职高院校要结合培养专业型技术人才的目标,社会实践活动中必须配备相应专业老师进行指导,通过培训或进修的方式来提高其他教师的社会实践指导能力。同时也以兼职、聘请等形式吸引校外的社会实践专家,定期到校开展辅导讲座,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逐步组成相对稳定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团队。[2]
(三)健全教学管理体制,注重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
学校要改革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度倾向于课程教学,这种培养模式单一,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这样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应实行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将学生的课程设置与实践活动的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指导为辅,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讨对策,当学生遇到疑惑时,老师适时引导解惑。另外指导老师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汇集整理学生一些创新观点和创新结果,并对优秀的成果予以指导并深化下去,并依据其创新成果给予相应的奖励。[3]
参考文献:
[1]徐文韬等.我校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与思考[J].华章.2012.24.
[2]韩永辉,左魏.高校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商业经济.2011,8.
[3]孟强.社会实践活动对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J].科教创新.2009,5.
【关键词】高职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建议
【中图分类号】G5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24-01
一、加强高职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一)社会实践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现代社会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四种本领: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这后三种本领都是社会实践能力所包含的范畴。[1]目前社会上大多数招聘单位都要求毕业生应具备的技能包括较强人际交往能力、规划统筹能力、自我学习与创新能力、团结合作能力等,要求毕业生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能够快速适应工作环境,并在工作岗位上能独当一面。这种社会趋势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参加社会实践,经过社会磨练,不断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增强个人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与社会接轨。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也是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命题。
(二)社会实践是促进学生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不仅要将学生培养成专业型人才,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学校课程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促进教学科研结合,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给予学生另外一个学习与成长的平台,在实践中可以磨炼学生的心理品质,塑造其完整人格。与此同时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能接触更多的新知识、新思维、新方法,会激发出其创作灵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其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创新的实践活动中成长成才。
二、目前高职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的社会实践培养体系尚不健全
一是实践教学体制不健全,难以有效开展实施。学校虽有学生社会实践的课时要求与完成目标,但没有制定相关配套措施跟进,社会实践只是一种获得学分的形式。学生社会实践大都是通过老师引荐或自己家人介绍的途径到单位实习,这样的实习缺少主动性、目标性和规范性,学生总结停留在感性认识上,不利于对其专业技能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缺乏制度性的管理与规范,根本就不能实现到社会实践的重大意义。
二是缺乏专业性指导,影响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提升
学生的社会实践开展一般都是由辅导员负责指导,专业教师很少参与社会实践,易造成知识与实践脱产现象。在实践活动中多以参观、调研、座谈的形式开展,没有专业老师的针对性、专业性的跟踪指导,与专业学习不紧密,使社会实践的深度和广度受限制。
(二)学生对培养社会实践能力上认识不足
一是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对培养自身社会实践能力的意识淡薄。学生步入校园后首先接触的是课程授课,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收内容,最后考试考核的方式获得学分。而认为实践教学部分是一种辅助课程,缺乏社会实践的相关知识,自我社会实践能力培养意识淡化,不知道或忽视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在校期间不注重自身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是学生对社会实践缺乏主动性,不利于其实践能力的提高。学生一般都是在学校组织下去参加相应社会实践,不仅不积极主动参与,有时可能对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或安排的实习存在诸多意见和不满。抱着这样的抵触心理,在参加实践活动中,往往心浮气躁、走马观花,不能用心观察学习和扎实肯干,使得实践活动流于形式,不能收到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的效果。
三、提高高职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相关建议
(一)增强学生社会实践意识,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在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学生的社会实践引导,了解社会实践的相关知识以及重要意义,讲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增强学生社会实践意识,变被动为自我发展的主动需求。学生可依据自身需求自主制定实践活动计划,培养学生乐于实践精神,将学习贯穿于社会实践整个过程中,不仅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整合优化知识结构,逐步提高专业技术技能。同时通过实践学生才真正步入社会、了解社会,认清自身在真实社会中的价值,锻炼心理承受能力和办事处理能力,不断增强自身综合素质。在具体实践活动中,不仅积累丰富的社会工作经验,为以后毕业顺利融入社会奠定基础。
(二)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增强社会实践专业化指导
每所高校的教学质量主要取决于该校师资力量,一般具备良好文化氛围的学校都是拥有丰富的教师资源,同样要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也需要有专业化、高水平的指导老师。因此,要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必须建设一支专业性强、社会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团队,职高院校要结合培养专业型技术人才的目标,社会实践活动中必须配备相应专业老师进行指导,通过培训或进修的方式来提高其他教师的社会实践指导能力。同时也以兼职、聘请等形式吸引校外的社会实践专家,定期到校开展辅导讲座,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逐步组成相对稳定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团队。[2]
(三)健全教学管理体制,注重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
学校要改革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度倾向于课程教学,这种培养模式单一,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这样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应实行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将学生的课程设置与实践活动的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指导为辅,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讨对策,当学生遇到疑惑时,老师适时引导解惑。另外指导老师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汇集整理学生一些创新观点和创新结果,并对优秀的成果予以指导并深化下去,并依据其创新成果给予相应的奖励。[3]
参考文献:
[1]徐文韬等.我校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与思考[J].华章.2012.24.
[2]韩永辉,左魏.高校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商业经济.2011,8.
[3]孟强.社会实践活动对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J].科教创新.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