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扎在人头攒动的地铁里玩腻了各种免费游戏、躺在温暖被窝里看完了几十部免费电影后,文艺女青年YOYO的iPad终于回归了当初拥有它的原始目标——读杂志看报纸。
YOYO的iPad,已经从App Store尝遍了各种知名和不知名杂志、报刊客户端。由于是资深媒体从业人员,YOYO对国内媒体的客户端尤为关注。从早期入驻的《中国国家地理》、《南方周末》、《中国新闻周刊》、《凤凰周刊》、《IT时代周刊》,到最近的《人民日报》、《第一财经周刊》等等,YOYO全都一一纳入自己iPad的亮屏中。
YOYO最青睐的新媒体客户端有《中国国家地理》的《行天下》、《凤凰周刊》、《南方周末》,以及一份还不够知名但足够新锐的iPad专属杂志《牛壹周》。YOYO喜爱的这几家报刊客户端有个共同点,即完全打破了原有纸报纸刊的排版模式,有着专门的编辑团队,并定期为iPad上传精心编辑过的定制内容。
这些聪明的媒体客户终端运营商,正在根据iPad的特点,不断创造新的表达模式。
比如《中国国家地理》的《行天下》,从编排设计、选题设计、读者定位等,都根据新媒体的平台,特制了一种图片故事的表达方式。把最具体、最实用的信息给读者,凸显高清晰的图片,字数尽量压缩到最少。《行天下》目前位列App Store下载率前列,它也是中国市场上第一家进行付费订阅的电子杂志。据介绍,《行天下》客户端在上线3个月后,用户已突破30万。
《南方周末》和《南方都市报》的做法,是在客户端首屏推荐观点、评论类的文章。它们瞄准的是iPad的精英用户,只筛选自身媒体中最有价值的观点,然后把它推送给客户。
而那份“无中生有”出现的iPad定制杂志《牛壹周》,由牛博网的一帮牛人打造。这份杂志每期有个鲜明的主题,围绕该主题摘编了各大专栏写手及名人的相关文章,然后组合推送。
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媒体这碗饭变得不是那么好吃。保守点的坚持现有媒体形态,会被称为不够“低碳”;积极点的稍微站错了码头,则可能会被嗤之为“浮云”。
每个时代的读者,到底会为怎样的内容买单呢?
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是在人类历史中,伴随着文化的传播而在不同时期出现的文化载体,也可称之为媒介传播的终端。最早的信息传播以口耳传播为主要方式,后来有了文字。慢慢开始有了书籍、报纸等文字为主的媒介终端。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开始有了各种电子媒介,电影、广播、电视等等。在20世纪中后期,网络慢慢发展起来,并逐渐成为传媒主流的趋势。
直至如今,这些不同的终端对内容采集、展现的要求都不同。
报纸要求有时效性,要短、要快,尽可能最新;杂志要求深入、有独到观点、有总结性;电视要求有画面感、讲究当事人的亲自讲述和新闻始发现场的呈现;广播除了要求第一时间、新闻当事人的讲述之外,某些重大事件比如地震发生时还能充当紧急调度的媒介。而到网络时代,终端对内容的要求是:要和新闻同步,文字、图片、影像的全面同步。
终端决定内容,终端颠覆内容。古往今来,这成为一个颠扑不灭的真理。
3G手机来了,更多的用户不再青睐手机报而直接跳入网站看视频报道;微博来了,要求140字浓缩观点或新闻事实,脖友们就要学习如何把话讲得言简意赅;iPad来了,谁也不爱再看密密麻麻字儿挨着字儿,于是内容提供商就要想着法子讲述图片故事……
当我们还在感慨的阶段,聪明的人已经低头在研究如何“看碟下菜”了。《南方都市报》把该社的目标定位为:现代性通讯社、全媒体数字信息运营商、媒体和信息的混合运营商,该报社的记者早就是人手一部iPhone。
今天,媒体人的顿悟和跟进,正是让内容的绵绵精髓,不断植入新终端的躯体。当前的新终端虽然正在改变内容的编排方式,但还不够彻底颠覆。如果哪一天,用户看到的每篇报道都能融合音频、视频、文字、图片、背景音乐、Wiki等诸多展现形式,同时能支持阅读中多用户的交流,也许那时候,我们真的就要享受一个新世界了。
YOYO的iPad,已经从App Store尝遍了各种知名和不知名杂志、报刊客户端。由于是资深媒体从业人员,YOYO对国内媒体的客户端尤为关注。从早期入驻的《中国国家地理》、《南方周末》、《中国新闻周刊》、《凤凰周刊》、《IT时代周刊》,到最近的《人民日报》、《第一财经周刊》等等,YOYO全都一一纳入自己iPad的亮屏中。
YOYO最青睐的新媒体客户端有《中国国家地理》的《行天下》、《凤凰周刊》、《南方周末》,以及一份还不够知名但足够新锐的iPad专属杂志《牛壹周》。YOYO喜爱的这几家报刊客户端有个共同点,即完全打破了原有纸报纸刊的排版模式,有着专门的编辑团队,并定期为iPad上传精心编辑过的定制内容。
这些聪明的媒体客户终端运营商,正在根据iPad的特点,不断创造新的表达模式。
比如《中国国家地理》的《行天下》,从编排设计、选题设计、读者定位等,都根据新媒体的平台,特制了一种图片故事的表达方式。把最具体、最实用的信息给读者,凸显高清晰的图片,字数尽量压缩到最少。《行天下》目前位列App Store下载率前列,它也是中国市场上第一家进行付费订阅的电子杂志。据介绍,《行天下》客户端在上线3个月后,用户已突破30万。
《南方周末》和《南方都市报》的做法,是在客户端首屏推荐观点、评论类的文章。它们瞄准的是iPad的精英用户,只筛选自身媒体中最有价值的观点,然后把它推送给客户。
而那份“无中生有”出现的iPad定制杂志《牛壹周》,由牛博网的一帮牛人打造。这份杂志每期有个鲜明的主题,围绕该主题摘编了各大专栏写手及名人的相关文章,然后组合推送。
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媒体这碗饭变得不是那么好吃。保守点的坚持现有媒体形态,会被称为不够“低碳”;积极点的稍微站错了码头,则可能会被嗤之为“浮云”。
每个时代的读者,到底会为怎样的内容买单呢?
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是在人类历史中,伴随着文化的传播而在不同时期出现的文化载体,也可称之为媒介传播的终端。最早的信息传播以口耳传播为主要方式,后来有了文字。慢慢开始有了书籍、报纸等文字为主的媒介终端。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开始有了各种电子媒介,电影、广播、电视等等。在20世纪中后期,网络慢慢发展起来,并逐渐成为传媒主流的趋势。
直至如今,这些不同的终端对内容采集、展现的要求都不同。
报纸要求有时效性,要短、要快,尽可能最新;杂志要求深入、有独到观点、有总结性;电视要求有画面感、讲究当事人的亲自讲述和新闻始发现场的呈现;广播除了要求第一时间、新闻当事人的讲述之外,某些重大事件比如地震发生时还能充当紧急调度的媒介。而到网络时代,终端对内容的要求是:要和新闻同步,文字、图片、影像的全面同步。
终端决定内容,终端颠覆内容。古往今来,这成为一个颠扑不灭的真理。
3G手机来了,更多的用户不再青睐手机报而直接跳入网站看视频报道;微博来了,要求140字浓缩观点或新闻事实,脖友们就要学习如何把话讲得言简意赅;iPad来了,谁也不爱再看密密麻麻字儿挨着字儿,于是内容提供商就要想着法子讲述图片故事……
当我们还在感慨的阶段,聪明的人已经低头在研究如何“看碟下菜”了。《南方都市报》把该社的目标定位为:现代性通讯社、全媒体数字信息运营商、媒体和信息的混合运营商,该报社的记者早就是人手一部iPhone。
今天,媒体人的顿悟和跟进,正是让内容的绵绵精髓,不断植入新终端的躯体。当前的新终端虽然正在改变内容的编排方式,但还不够彻底颠覆。如果哪一天,用户看到的每篇报道都能融合音频、视频、文字、图片、背景音乐、Wiki等诸多展现形式,同时能支持阅读中多用户的交流,也许那时候,我们真的就要享受一个新世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