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退休老人越来越多,老年人退休后的生活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前不久,洛阳市老年大学新学期招生,许多老年人排队报名,还出现“一座儿难求”的情况。“一座儿难求”的背后是怎样的社会需求与现实供应之间的矛盾?破解之道又在哪里?
现象:老年大学受热捧
家住洛阳市西工区的党女士去年从某企业退休后,一直赋闲在家。最近,她的生活突然变得充实起来,因为她如愿报上了老年大学的声乐班和模特班。
“报老年大学,可真不容易。”党女士说,由于老年大学报名火爆,去年9月她没能如愿报上名。今年春节刚过,她就开始留心老年大学的报名时间。报名刚一开始,她早上8时就来到学校。当时报名的老人排起了长队,轮到她的时候,原本中意的电钢琴班已满员,她只好选报了声乐班和模特班。
洛阳市老年大学老校区(行署路校区)管理员徐鲁介绍说,新校区已于去年建成投用,之所以仍留有老校区,是无奈之举,“一是人多,二是为了方便附近的老人”。自1987年洛阳市成立老年大学以来,校址就在这里,新校区启用后,仍有很多老年人到这里来报名学习,“我从2010年到这里工作,报名的老人人数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
洛阳市老年大学新校区位于美术馆路,去年9月正式投用。分管市老年大学的市老干部教育活动中心副主任郭殿坤介绍,老年大学原来只有行署路校区,可容纳约800名学员;新校区启用后,两个校区学员有2800多人。
“第一天就有900多人报名。”郭殿坤说,去年新学期招生的第一天,许多老年人一大早就来排队。由于报名人太多,他们不得不延长报名时间。但因学校容量有限,还有很多老年人没报上名。
目前,洛阳市老年大学老校区共有3个教室,新校区有15个教室,仍供不应求。“没办法,教室只能轮流使用。”郭殿坤说,热门专业甚至需要在教室里加凳子以满足学员需求。
需求:老人需要寻找精神寄托
曾是幼儿园园长的李卫萍退休后,大把的空闲时间不知干什么,这让她感觉十分空虚,于是她到老年大学报了声乐班。“一来心情愉快,二来我也喜爱音乐,所以就来充充电。”李卫萍说,她到这里学习,最主要的还是希望能满足精神需求。
多数老年人选择在老年大学学习,是为了寻找精神寄托。洛阳市老年大学学员科科长张继锐介绍,为了能够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学校分别开设了声乐、电脑、器乐、书法、绘画、舞蹈、模特等颇受欢迎的专业,同时有些专业还分初级、中级、高级三类班。
原因:多重因素致“一座儿难求”
在老年人精神需求不断增加的同时,许多原因使老年大学“一座儿难求”。
学员主体扩大。洛阳市老年大学隶属市委老干部局,原来主要面向离休人员,如今只要年满45周岁的人员,都可以来报名学习。
学校收费低廉。作为公益性机构,洛阳市老年大学所有专业的收费,除了电子琴、电脑、电钢琴这3个专业每人每学期的学费为150元,其他各专业每人每学期学费均为100元。
老人不愿毕业。老年大学里的不少学员,都是学完初级学中级,然后再学高级,而且很多学员都是报了两三个专业。如此一来,“老的不出去,新的进不来”。
择校现象严重。“市老年大学老师水平高,学校条件好,所以我才来这里报名。”模特班74岁的刘秀鸾这样说。不少学员表示,他们之所以选择洛阳市老年大学,主要原因还是信赖这里的教学水平、师资力量以及硬件设施。平时,这些老年人在社区也经常参加文化活动,因为“那是自娱自乐,要真正学东西,还得到老年大学来”。
张继锐说,随着老年人文化知识层次的不断提高,他们对文化教育、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多,同时有学习需求的老年人还将不断增加,老年大学的压力势必进一步加剧。
瓶颈:老年培训市场待开发
洛阳市老龄办主任张萌介绍,以常住人口计算,目前洛阳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数已达91.6万,占全市常住人口总数的13.9%,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一边是日渐庞大的老年人群体,一边是老年大学“一座儿难求”的现状,这两者之间的矛盾说明,老年教育培训有很大的市场空间。笔者走访发现,洛阳市几乎没有民办老年教育培训机构,如此大的市场,为何没人来分“一杯羹”?
“或许是很难赚到钱的缘故。”洛阳市老年大学几名工作人员表示,他们没有听说洛阳市有民办老年大学,原因可能与收费有关。多年来,老年大学走的是公益化办学的路子,学费较低;教师都是外聘的,工资不高。也就是说,是国家拿钱在保证老年大学的运行,而民间投资者的资金投入或许并不能从中获取更多利益。
数位教育培训机构负责人表示:不会尝试老年教育培训的投资。一位英语培训机构负责人丁女士表示,场地租赁、器材设施、教师聘用等费用的产生,势必会让投资者提高学员的学费,而高额的收费或许并不能让老年人接受。在丁女士看来,为了学生升学,家长一般不会对每小时100元的高额收费犹豫,而老年人的学习则以消遣和怡情为主,高额支出可能会使其认为“没有必要”。“如果让一位70岁的老年人每小时交100元学跳舞,他肯定会选择去跳广场舞。”丁女士说。
对策:大力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洛阳理工学院社会科学系讲师、博士张瑞玲认为,老年大学出现“一座儿难求”的现象,是社区文化建设不足引起的。
“如果社区文化建设能够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我相信他们不会到老年大学里‘抢座位’。”张瑞玲说,老年人退休后,由社会回归家庭,这种角色的转变很容易让他们被焦虑、心理失衡等情绪笼罩。而社区作为其主要活动场所,如果能提供各种服务,或许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如今,我国社区文化建设缓慢,投资渠道单一、缺乏规范的管理机构等因素制约了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
张瑞玲认为,政府除加大投入外,还应积极探索社区文化事业的多种经营方式和投资渠道,要引导各种经济主体运用多种经营方式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寻求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共同发展的路子。
(责编:辛娅)
现象:老年大学受热捧
家住洛阳市西工区的党女士去年从某企业退休后,一直赋闲在家。最近,她的生活突然变得充实起来,因为她如愿报上了老年大学的声乐班和模特班。
“报老年大学,可真不容易。”党女士说,由于老年大学报名火爆,去年9月她没能如愿报上名。今年春节刚过,她就开始留心老年大学的报名时间。报名刚一开始,她早上8时就来到学校。当时报名的老人排起了长队,轮到她的时候,原本中意的电钢琴班已满员,她只好选报了声乐班和模特班。
洛阳市老年大学老校区(行署路校区)管理员徐鲁介绍说,新校区已于去年建成投用,之所以仍留有老校区,是无奈之举,“一是人多,二是为了方便附近的老人”。自1987年洛阳市成立老年大学以来,校址就在这里,新校区启用后,仍有很多老年人到这里来报名学习,“我从2010年到这里工作,报名的老人人数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
洛阳市老年大学新校区位于美术馆路,去年9月正式投用。分管市老年大学的市老干部教育活动中心副主任郭殿坤介绍,老年大学原来只有行署路校区,可容纳约800名学员;新校区启用后,两个校区学员有2800多人。
“第一天就有900多人报名。”郭殿坤说,去年新学期招生的第一天,许多老年人一大早就来排队。由于报名人太多,他们不得不延长报名时间。但因学校容量有限,还有很多老年人没报上名。
目前,洛阳市老年大学老校区共有3个教室,新校区有15个教室,仍供不应求。“没办法,教室只能轮流使用。”郭殿坤说,热门专业甚至需要在教室里加凳子以满足学员需求。
需求:老人需要寻找精神寄托
曾是幼儿园园长的李卫萍退休后,大把的空闲时间不知干什么,这让她感觉十分空虚,于是她到老年大学报了声乐班。“一来心情愉快,二来我也喜爱音乐,所以就来充充电。”李卫萍说,她到这里学习,最主要的还是希望能满足精神需求。
多数老年人选择在老年大学学习,是为了寻找精神寄托。洛阳市老年大学学员科科长张继锐介绍,为了能够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学校分别开设了声乐、电脑、器乐、书法、绘画、舞蹈、模特等颇受欢迎的专业,同时有些专业还分初级、中级、高级三类班。
原因:多重因素致“一座儿难求”
在老年人精神需求不断增加的同时,许多原因使老年大学“一座儿难求”。
学员主体扩大。洛阳市老年大学隶属市委老干部局,原来主要面向离休人员,如今只要年满45周岁的人员,都可以来报名学习。
学校收费低廉。作为公益性机构,洛阳市老年大学所有专业的收费,除了电子琴、电脑、电钢琴这3个专业每人每学期的学费为150元,其他各专业每人每学期学费均为100元。
老人不愿毕业。老年大学里的不少学员,都是学完初级学中级,然后再学高级,而且很多学员都是报了两三个专业。如此一来,“老的不出去,新的进不来”。
择校现象严重。“市老年大学老师水平高,学校条件好,所以我才来这里报名。”模特班74岁的刘秀鸾这样说。不少学员表示,他们之所以选择洛阳市老年大学,主要原因还是信赖这里的教学水平、师资力量以及硬件设施。平时,这些老年人在社区也经常参加文化活动,因为“那是自娱自乐,要真正学东西,还得到老年大学来”。
张继锐说,随着老年人文化知识层次的不断提高,他们对文化教育、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多,同时有学习需求的老年人还将不断增加,老年大学的压力势必进一步加剧。
瓶颈:老年培训市场待开发
洛阳市老龄办主任张萌介绍,以常住人口计算,目前洛阳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数已达91.6万,占全市常住人口总数的13.9%,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一边是日渐庞大的老年人群体,一边是老年大学“一座儿难求”的现状,这两者之间的矛盾说明,老年教育培训有很大的市场空间。笔者走访发现,洛阳市几乎没有民办老年教育培训机构,如此大的市场,为何没人来分“一杯羹”?
“或许是很难赚到钱的缘故。”洛阳市老年大学几名工作人员表示,他们没有听说洛阳市有民办老年大学,原因可能与收费有关。多年来,老年大学走的是公益化办学的路子,学费较低;教师都是外聘的,工资不高。也就是说,是国家拿钱在保证老年大学的运行,而民间投资者的资金投入或许并不能从中获取更多利益。
数位教育培训机构负责人表示:不会尝试老年教育培训的投资。一位英语培训机构负责人丁女士表示,场地租赁、器材设施、教师聘用等费用的产生,势必会让投资者提高学员的学费,而高额的收费或许并不能让老年人接受。在丁女士看来,为了学生升学,家长一般不会对每小时100元的高额收费犹豫,而老年人的学习则以消遣和怡情为主,高额支出可能会使其认为“没有必要”。“如果让一位70岁的老年人每小时交100元学跳舞,他肯定会选择去跳广场舞。”丁女士说。
对策:大力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洛阳理工学院社会科学系讲师、博士张瑞玲认为,老年大学出现“一座儿难求”的现象,是社区文化建设不足引起的。
“如果社区文化建设能够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我相信他们不会到老年大学里‘抢座位’。”张瑞玲说,老年人退休后,由社会回归家庭,这种角色的转变很容易让他们被焦虑、心理失衡等情绪笼罩。而社区作为其主要活动场所,如果能提供各种服务,或许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如今,我国社区文化建设缓慢,投资渠道单一、缺乏规范的管理机构等因素制约了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
张瑞玲认为,政府除加大投入外,还应积极探索社区文化事业的多种经营方式和投资渠道,要引导各种经济主体运用多种经营方式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寻求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共同发展的路子。
(责编:辛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