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2012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不仅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还具备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这就要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的专职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同时更要有农业生产一线的实践经验。从3个层次10个方面深入探讨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实践型专职教师的对策思路,为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专职教师;实践型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3-0346-01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的继续存在,青壮年等高质量的农村劳动力外流趋势明显,我国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老龄化”现象日益突出。耕作机械化、经营集约化、农民职业化将是农业生产的大趋势。根据美国学者艾瑞克·沃尔夫对职业农民的定义,“职业农民”是指将农业作为职业进行经营,能够利用市场机制和规范获取报酬的从业人员。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为职业,具有较高的科技文化素质、专业生产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意识,家庭收入主要来自农业且达到一定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1]。当前新型职业农民主要包括农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返乡青年等。区别于传统农民,新型职业农民具备以下特点:新型职业农民是市场主体;新型职业农民具有高度稳定性;新型职业农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管理并能够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在“互联网 ”时代,新型职业农民可以多途径获取知识。然而农业生产在不同地域往往差异较大,同时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新型职业农民也许能够比较容易地获取农业生产上的相关理论知识,但本地域内值得借鉴的一线生产实践经验并不常见。农民学员迫切需要教育培训的内容与其生产实际紧密结合,能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助推其发家致富[2]。这就要求打造一支既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同时又要兼备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的高质量、创新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践型专职教师队伍,以适应当前农业生产和发展新形势的需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实践型专职教师必须勤于学习思考、率先示范实践、创新工作方法,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以“讲实理、育实才、求实用、促实效”为培育目标,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新型职业农民的需求以及专职教师的个人特点,实践型专职教师应从3个层面10个方面上加以完善。
1 加强理论学习,理论指导实践
实践型专职教师,首先要求专职教师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以理论指导实践。提升专职教师的理论素养,应从3个方面加以综合。
1.1 向谁学
一是书籍。“书籍是人类最好的老师”。二是农业专家。专家们都学问渊博、见多识广。三是种养大户。种养大户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
1.2 学什么
一是学习农业生产上通用性强、覆盖面广、需求量大的大田、蔬菜、林果、畜牧、水产等产业的新品种、新机械、新技术以及新模式等。二是学习涉农法律法规以及国家、省、市、县、镇(乡)的相关惠农政策等。三是学习农业管理、农产品市场营销等。
1.3 怎么学
一是个人自学。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书本知识以及向农业专家、种养大户取经。二是体系内培训。参加各种形式的专职教师培训。三是系统内交流。参与专职教师交流会、座谈会。四是观摩示范园区。参观有代表性的农业示范园区。
2 敢于率先实践,以实践提升理论
实践型专职教师,其次要求专职教师敢于率先实践,以实践检验理论,以实践提升理论。提高专职教师的实践能力,应从3个方面加以实施。
2.1 完善制度,健全机制
完善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广校)与农职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制度,建立层次分明、覆盖全面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构建专职教师与农业企业、示范基地、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相结合的机制,形成“政府主导、上下联运、相关部门协作配合、社会主体广泛参与”的格局[3],同时给予适当的政策、资源、资金和项目支持,通过“情景模拟、案例教学、基地实习、生产指导”等手段,让专职教师有实践的机会。
2.2 换位思考,有的放矢
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首先要了解其个体需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专职教师在实践中,应懂得换位思考,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专职教师首先应从新型职业农民的角度思考,新型职业农民在主观因素上是否能够接受和在客观条件上是否能够运用所推广的农业技术和知识;其次从消费者的角度思考,消费者是否愿意购买新型职业农民运用所推广的农业技术和知识生产出的农产品。
2.3 生产试验,实践检验
推广新品种、普及新技术容不得纸上谈兵。专职教师必须坚持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进行生产试验实践.做好生产前的准备、生产中的管理以及生产后的营销等,通过实践加强对科技知识的理解,检验其对农业生产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可行性的科学分析,以降低将来在一线生产实践中的风险,确保推广实践取得实效。
3 深入一线指导,实践促求实效
实践型专职教师最终要求专职教师深入生产一线进行实践,以实际行动促求实际效果。加强专职教师的生产实践,应从4个方面加以落实。
3.1 明确目标,分级培训
培训实践是专职教师本职工作内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一般要经历中长期的职业培训和实践锻炼,其影响产业发展最主要的因素是生产技术、高劳动力成本和政府项目支持,影响其农业纯收入的最主要因素是新的种养技术的采纳、新品种的推广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等[4]。培训实践过程中,不能搞“一刀切”,应根据新型职业农民的年龄层次、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等个体差异,将其分为初、中、高3个等级,同时不同的等级采用不同的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和培训方式。初级培训和中级培训的培训内容以种养技术为主,同时加以职业生涯规划、惠农政策、法律法规和经营管理为补充,注重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可操作性以及系统性,每次培训时间以控制在30学时以内为宜,在不干扰正常农业生产活动的前提下,培训采用集中授课和现场面授相结合方式;高级培训不一定要设定培训内容,每次培训时间一般不要超过50学时,可采用研讨会、专题讲座等方式。另外,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因此,必须保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模式的动态性,扩大模式的适应性,发挥模式的示范性,创造出更好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5]。 3.2 重点培养,示范感召
专职教师应通过自身的实践,结合涉农项目,以相关项目为抓手,建立适度规模的示范基地和实践基地,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培育为切入点,精心遴选示范户,重点培养先进示范户,增强其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建立健全物质、技能、文化、尊重、目标等激励机制[6],结合多种形式充分发挥示范户的启示和引领作用,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通过示范户带动辐射户的途径,推广普及农业技术和知识。
3.3 面授辅导,跟踪服务
农业技术和知识只有千方百计地让新型职业农民在一线生产实践中运用,让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让广大新型职业农民受惠,让全社会受益,才能最终实现其价值。专职教师要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发扬奉献精神,遵循“实用、实效、就地、就近”为主的原则,以田间活动为中心,通过自身的实践,进村入户、深入到田间地头、下沉到养殖场地与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心对心地交流、面对面地传授、手把手地辅导,通过直观、生动、形象的培训方式,让新型职业农民自己去做、去想、去问,同时还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想新型职业农民所想,急新型职业农民所急”,根据农业生产动态适时因材因需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跟踪服务。
3.4 整合资源,助农增效
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力量分散而没有合力,就没有竞争力。“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专业教师应通过自身的实践,积极引导新型职业农民建立各种形式的合作组织,主导搭建新型职业农民交流沟通的信息平台,想方设法促进地方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多措并举整合资源、降低成本、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并打造出有区域特色的品牌,同时还要积极组织新型职业农民参与农展会、博览会、交易会等活动,增强其与外界市场的接触,拓宽其掌握市场信息的渠道,最终助其赢得市场。
4 结语
“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百事举矣,则富强不足谋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基础[7]。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需要实践型专职教师。专职教师应怀揣服务农民之心,不断锤炼自身,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提升理论,以实践促求实效,培育适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职业农民,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综合素质,为农业健康、规范、高效和快速发展,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为农业早日实现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5 参考文献
[1] 朱明,刘天金,周云龙,等.现代农业生产经营[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
[2] 钱明.农民教育培训七要素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337-339.
[3] 何苗.产业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28):9971-9972.
[4] 朱奇彪,米松华,杨良心,等.新型职业农民及其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科技通报,2013(11):218-223.
[5] 石火培.新型农民培训模式的实证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09.
[6] 郝晓燕,王爱民.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的农民培训激励机制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29):11921-11923.
[7] 黄莉莉,朱奇彪,米松华.浙江省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路径与战略对策[J].浙江农业科学,2013(6):757-760.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专职教师;实践型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3-0346-01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的继续存在,青壮年等高质量的农村劳动力外流趋势明显,我国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老龄化”现象日益突出。耕作机械化、经营集约化、农民职业化将是农业生产的大趋势。根据美国学者艾瑞克·沃尔夫对职业农民的定义,“职业农民”是指将农业作为职业进行经营,能够利用市场机制和规范获取报酬的从业人员。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为职业,具有较高的科技文化素质、专业生产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意识,家庭收入主要来自农业且达到一定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1]。当前新型职业农民主要包括农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返乡青年等。区别于传统农民,新型职业农民具备以下特点:新型职业农民是市场主体;新型职业农民具有高度稳定性;新型职业农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管理并能够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在“互联网 ”时代,新型职业农民可以多途径获取知识。然而农业生产在不同地域往往差异较大,同时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新型职业农民也许能够比较容易地获取农业生产上的相关理论知识,但本地域内值得借鉴的一线生产实践经验并不常见。农民学员迫切需要教育培训的内容与其生产实际紧密结合,能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助推其发家致富[2]。这就要求打造一支既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同时又要兼备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的高质量、创新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践型专职教师队伍,以适应当前农业生产和发展新形势的需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实践型专职教师必须勤于学习思考、率先示范实践、创新工作方法,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以“讲实理、育实才、求实用、促实效”为培育目标,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新型职业农民的需求以及专职教师的个人特点,实践型专职教师应从3个层面10个方面上加以完善。
1 加强理论学习,理论指导实践
实践型专职教师,首先要求专职教师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以理论指导实践。提升专职教师的理论素养,应从3个方面加以综合。
1.1 向谁学
一是书籍。“书籍是人类最好的老师”。二是农业专家。专家们都学问渊博、见多识广。三是种养大户。种养大户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
1.2 学什么
一是学习农业生产上通用性强、覆盖面广、需求量大的大田、蔬菜、林果、畜牧、水产等产业的新品种、新机械、新技术以及新模式等。二是学习涉农法律法规以及国家、省、市、县、镇(乡)的相关惠农政策等。三是学习农业管理、农产品市场营销等。
1.3 怎么学
一是个人自学。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书本知识以及向农业专家、种养大户取经。二是体系内培训。参加各种形式的专职教师培训。三是系统内交流。参与专职教师交流会、座谈会。四是观摩示范园区。参观有代表性的农业示范园区。
2 敢于率先实践,以实践提升理论
实践型专职教师,其次要求专职教师敢于率先实践,以实践检验理论,以实践提升理论。提高专职教师的实践能力,应从3个方面加以实施。
2.1 完善制度,健全机制
完善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广校)与农职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制度,建立层次分明、覆盖全面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构建专职教师与农业企业、示范基地、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相结合的机制,形成“政府主导、上下联运、相关部门协作配合、社会主体广泛参与”的格局[3],同时给予适当的政策、资源、资金和项目支持,通过“情景模拟、案例教学、基地实习、生产指导”等手段,让专职教师有实践的机会。
2.2 换位思考,有的放矢
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首先要了解其个体需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专职教师在实践中,应懂得换位思考,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专职教师首先应从新型职业农民的角度思考,新型职业农民在主观因素上是否能够接受和在客观条件上是否能够运用所推广的农业技术和知识;其次从消费者的角度思考,消费者是否愿意购买新型职业农民运用所推广的农业技术和知识生产出的农产品。
2.3 生产试验,实践检验
推广新品种、普及新技术容不得纸上谈兵。专职教师必须坚持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进行生产试验实践.做好生产前的准备、生产中的管理以及生产后的营销等,通过实践加强对科技知识的理解,检验其对农业生产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可行性的科学分析,以降低将来在一线生产实践中的风险,确保推广实践取得实效。
3 深入一线指导,实践促求实效
实践型专职教师最终要求专职教师深入生产一线进行实践,以实际行动促求实际效果。加强专职教师的生产实践,应从4个方面加以落实。
3.1 明确目标,分级培训
培训实践是专职教师本职工作内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一般要经历中长期的职业培训和实践锻炼,其影响产业发展最主要的因素是生产技术、高劳动力成本和政府项目支持,影响其农业纯收入的最主要因素是新的种养技术的采纳、新品种的推广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等[4]。培训实践过程中,不能搞“一刀切”,应根据新型职业农民的年龄层次、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等个体差异,将其分为初、中、高3个等级,同时不同的等级采用不同的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和培训方式。初级培训和中级培训的培训内容以种养技术为主,同时加以职业生涯规划、惠农政策、法律法规和经营管理为补充,注重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可操作性以及系统性,每次培训时间以控制在30学时以内为宜,在不干扰正常农业生产活动的前提下,培训采用集中授课和现场面授相结合方式;高级培训不一定要设定培训内容,每次培训时间一般不要超过50学时,可采用研讨会、专题讲座等方式。另外,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因此,必须保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模式的动态性,扩大模式的适应性,发挥模式的示范性,创造出更好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5]。 3.2 重点培养,示范感召
专职教师应通过自身的实践,结合涉农项目,以相关项目为抓手,建立适度规模的示范基地和实践基地,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培育为切入点,精心遴选示范户,重点培养先进示范户,增强其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建立健全物质、技能、文化、尊重、目标等激励机制[6],结合多种形式充分发挥示范户的启示和引领作用,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通过示范户带动辐射户的途径,推广普及农业技术和知识。
3.3 面授辅导,跟踪服务
农业技术和知识只有千方百计地让新型职业农民在一线生产实践中运用,让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让广大新型职业农民受惠,让全社会受益,才能最终实现其价值。专职教师要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发扬奉献精神,遵循“实用、实效、就地、就近”为主的原则,以田间活动为中心,通过自身的实践,进村入户、深入到田间地头、下沉到养殖场地与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心对心地交流、面对面地传授、手把手地辅导,通过直观、生动、形象的培训方式,让新型职业农民自己去做、去想、去问,同时还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想新型职业农民所想,急新型职业农民所急”,根据农业生产动态适时因材因需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跟踪服务。
3.4 整合资源,助农增效
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力量分散而没有合力,就没有竞争力。“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专业教师应通过自身的实践,积极引导新型职业农民建立各种形式的合作组织,主导搭建新型职业农民交流沟通的信息平台,想方设法促进地方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多措并举整合资源、降低成本、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并打造出有区域特色的品牌,同时还要积极组织新型职业农民参与农展会、博览会、交易会等活动,增强其与外界市场的接触,拓宽其掌握市场信息的渠道,最终助其赢得市场。
4 结语
“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百事举矣,则富强不足谋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基础[7]。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需要实践型专职教师。专职教师应怀揣服务农民之心,不断锤炼自身,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提升理论,以实践促求实效,培育适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职业农民,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综合素质,为农业健康、规范、高效和快速发展,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为农业早日实现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5 参考文献
[1] 朱明,刘天金,周云龙,等.现代农业生产经营[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
[2] 钱明.农民教育培训七要素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337-339.
[3] 何苗.产业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28):9971-9972.
[4] 朱奇彪,米松华,杨良心,等.新型职业农民及其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科技通报,2013(11):218-223.
[5] 石火培.新型农民培训模式的实证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09.
[6] 郝晓燕,王爱民.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的农民培训激励机制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29):11921-11923.
[7] 黄莉莉,朱奇彪,米松华.浙江省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路径与战略对策[J].浙江农业科学,2013(6):757-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