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努力营造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主动质疑,引导学生互动合作、自主探究并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主角。
关键词:参与 质疑 探索 展示自我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6-167-01
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我们必须改变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为方向,把学习上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下文是本人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与广大同仁探讨。
一、营造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就必须营造一个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良好氛围。首先,我们要改变过去那种权威式的教学关系,构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于参与,其次,要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历史课堂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融会、视听并用,营造一个充满乐趣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乐于参与。比如:学习《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时,我一边播放着歌曲《爱我中华》,一边利用展示仪展示了一套《民族大团结》的邮票,并要求学生边看边指出那张是“维吾尔族”、“满族”、“藏族、”“白族”、“彝族”。优美的歌声,精美的邮票,再加上趣味性的问题,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热情。
二、引导质疑、鼓励学生主动提问
我们过去沿用的基本上是“教师设问、学生应答”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由教师单边控制,学生的
任务只是回答教师的提问,这必然会使学生形成了只有依赖于教师才能进行学习的心理倾向,不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主动求知意识的形成。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一切发明创造都源于问题的发现,成于问题的解决,就学习过程来说,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产生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我们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问难,并要为学生创造问的契机,创设生疑的情境,使学生想问、善问。在教学中,我首先在引导学生预习课文这一环节上下功夫,使学生通过预习发现问题,带着问题进教室。在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过程中,我又通过创设情景、讲故事、设置疑问、故露破绽等方法激发学生更多的
疑问。
三、合作互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
创设师生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关系,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布鲁诺说:“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教师不应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创造性的开展各种合作探究活动。如:互相质疑、合作解疑、讨论辩论、汇报交流,等等,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探究新知识,变教师教学生学为师生互教互学。例如,在学习《诸子百家》时,我将全班学生分成儒家组、墨家组、道家组、法家组进行学习讨论,然后各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介绍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政治主张。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欣赏的派别分为儒、道、法三家,用各派的观点讨论“如何遏制校园违纪现象?”并各派一位代表上台发表各自的观点。最后再请一位同学对三个小组的观点进行点评。代表们各抒己见,儒家组主张思想教育;法家组主张从严惩罚;道家组主张让违纪者自我觉悟。各组同学纷纷对别组代表进行“发难”,代表们也不甘示弱,以史实为据进行答辩,场面热烈,情绪高涨,思维活跃。这种方式,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既锻炼了表达能力,也提高了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在与他人的合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快
乐和集体荣誉感,从而激发了学习动机,促进了学习主动性的发展。
四、搭设舞台,激发学生展示自我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不应只是老师施展才华的舞台。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过这样精辟的阐述:“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要满足学生的发现、研究、探索的天性,就不能只顾自己讲得舒服,讲得痛快,应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讲故事、编演历史剧、成果展示、我来当老师等,为学生搭设展示自我的舞台。在组织活动课《丝绸之路》时,我先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收集资料,设计好方案。课堂上各小组选代表上讲台介绍寻访结果,或作情景表演。上台的同学有的扮商人,卖起了石榴、胡豆;有的扮诗人,吟起了“春风不度玉门关”;有的扮起波斯人,绘声绘色的向朋友介绍丝绸之路上的见闻;还有一位同学将收集到的图片制作成幻灯片,一边展示,一边当起了导游。整节课气氛活跃,高潮迭起。一些比较浅显的内容,我便经常让出讲台,让学生到讲台当当小老师。例如“大禹治水”、“玄奘西游”等知识点,我都让学生来讲解。这一举措,使每个同学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他们主动地去动脑、动手、动口,全方位地参与,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教育的目标旨在学生的发展,实现学生发展的方法应当是让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使学生逐渐掌握开启知识之门的金钥匙,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参与 质疑 探索 展示自我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6-167-01
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我们必须改变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为方向,把学习上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下文是本人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与广大同仁探讨。
一、营造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就必须营造一个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良好氛围。首先,我们要改变过去那种权威式的教学关系,构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于参与,其次,要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历史课堂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融会、视听并用,营造一个充满乐趣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乐于参与。比如:学习《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时,我一边播放着歌曲《爱我中华》,一边利用展示仪展示了一套《民族大团结》的邮票,并要求学生边看边指出那张是“维吾尔族”、“满族”、“藏族、”“白族”、“彝族”。优美的歌声,精美的邮票,再加上趣味性的问题,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热情。
二、引导质疑、鼓励学生主动提问
我们过去沿用的基本上是“教师设问、学生应答”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由教师单边控制,学生的
任务只是回答教师的提问,这必然会使学生形成了只有依赖于教师才能进行学习的心理倾向,不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主动求知意识的形成。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一切发明创造都源于问题的发现,成于问题的解决,就学习过程来说,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产生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我们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问难,并要为学生创造问的契机,创设生疑的情境,使学生想问、善问。在教学中,我首先在引导学生预习课文这一环节上下功夫,使学生通过预习发现问题,带着问题进教室。在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过程中,我又通过创设情景、讲故事、设置疑问、故露破绽等方法激发学生更多的
疑问。
三、合作互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
创设师生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关系,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布鲁诺说:“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教师不应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创造性的开展各种合作探究活动。如:互相质疑、合作解疑、讨论辩论、汇报交流,等等,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探究新知识,变教师教学生学为师生互教互学。例如,在学习《诸子百家》时,我将全班学生分成儒家组、墨家组、道家组、法家组进行学习讨论,然后各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介绍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政治主张。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欣赏的派别分为儒、道、法三家,用各派的观点讨论“如何遏制校园违纪现象?”并各派一位代表上台发表各自的观点。最后再请一位同学对三个小组的观点进行点评。代表们各抒己见,儒家组主张思想教育;法家组主张从严惩罚;道家组主张让违纪者自我觉悟。各组同学纷纷对别组代表进行“发难”,代表们也不甘示弱,以史实为据进行答辩,场面热烈,情绪高涨,思维活跃。这种方式,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既锻炼了表达能力,也提高了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在与他人的合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快
乐和集体荣誉感,从而激发了学习动机,促进了学习主动性的发展。
四、搭设舞台,激发学生展示自我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不应只是老师施展才华的舞台。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过这样精辟的阐述:“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要满足学生的发现、研究、探索的天性,就不能只顾自己讲得舒服,讲得痛快,应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讲故事、编演历史剧、成果展示、我来当老师等,为学生搭设展示自我的舞台。在组织活动课《丝绸之路》时,我先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收集资料,设计好方案。课堂上各小组选代表上讲台介绍寻访结果,或作情景表演。上台的同学有的扮商人,卖起了石榴、胡豆;有的扮诗人,吟起了“春风不度玉门关”;有的扮起波斯人,绘声绘色的向朋友介绍丝绸之路上的见闻;还有一位同学将收集到的图片制作成幻灯片,一边展示,一边当起了导游。整节课气氛活跃,高潮迭起。一些比较浅显的内容,我便经常让出讲台,让学生到讲台当当小老师。例如“大禹治水”、“玄奘西游”等知识点,我都让学生来讲解。这一举措,使每个同学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他们主动地去动脑、动手、动口,全方位地参与,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教育的目标旨在学生的发展,实现学生发展的方法应当是让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使学生逐渐掌握开启知识之门的金钥匙,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