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as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静脉血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变化,探讨PAF与新生儿HIE疾病程度的关系及HIE发病机制中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疗法测定新生儿HIE患儿生后1~12小时、12~36小时、36~60小时及恢复期PAF,并与正常对照组做同期比较。结果:新生儿患儿急性静脉血PAF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且血PAF水平越高其病情程序越重。结论:新生儿HIE血PAF清凉HIE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证明PAF参与了HIE的病理生理过程,为临床使用PAF拮抗剂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新生儿HIE的治疗提供新方法。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病;血小板活化因子;新生儿
  【中图分类号】R72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2-0052-02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是一种内源性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磷脂介质,在体内参与了多种疾病的发病过程。本研究采用酶免疫法(ELISA)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和正常足月新生儿静脉血PAF水平的动态变化进行检测,探讨PAF在新生儿HI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新生儿HIE的诊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治疗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组:60例HIE患儿均为2003年2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儿科住院的患儿,其中轻度28例,中度17例,重度15例,均符合2005年长沙会议制订的HIE临床诊断依据和分度标准,并经头颅CT扫描证实。60例中男37例,女23例,均为足月儿。在出生后1~12小时、12~36小时、36~60小时及恢复期采脐血或静脉检测PAF水平,标本采集期间均未合并感染、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等合并症。对照组:选择同期在本院产科出生的足月儿正常新生儿49例,男23例,女26例,两组在出生体重、胎龄、年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对HIE患儿在急性期和恢复期(生后1~12小时、12~36小时、36~60小时及恢复期)采静脉血2.5ml,按试验操作程序立即处理,置-30℃保存待测,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PAF试剂盒购买美国API公司生产的试剂盒,购自杭州浙大生科物生技术有限公司,所有标本由同一检测人员严格按试剂盒要求进行操作,检测PAF水平。正常新生儿在出生时采脐血2.5ml按程序处理,并与-30℃保存待测。
  1.3统计学处理采用以±s表示,统计采用方差分析及t检验。
  
  2结果
  
  2.1HIE患儿急性期轻、中、重度组间PA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60例HIE患儿急性期轻、中、重度组间PA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AF随HIE程度的加重而升高,轻、中、重度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恢复期HIE各组PAF均显著降低。轻度HIE患儿PAF值在恢复期仍超出正常值。见附表。
  2.2实验组与对照组PAF、PLT水平比较见表1。
  
  3讨论
  
  PAF是各种炎症因子刺激下产生的一种炎性介质,体内许多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血小板、内皮细胞等均可在受体特异性抗原刺激下合成并释放PAF,可黏附于血管内皮表面而使炎性细胞聚集,影响组织血供,造成缺氧[1]。而围产期窒息所导致脑缺氧缺血又可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害,释放更多的PAF[2]。本研究结果证实,正常新生儿血中含有一定浓度的PAF,HIE患儿急性期血PA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AF值随病情加重而升高,表明一定浓度的PAF是维持神经细胞正常生长和生存的基础,PAF水平的升高是机体调节免疫炎症反应的结果,在新生儿HIE发病过程中期起重要作用,且血PAF水平的变化与HIE严重程度相关,此与文献报道一致[3]。如在HIE急性期使用PAF拮抗剂就能显著降低脑组织PAF含量,为治疗HIE可能提供一种新方法。本研究结果显示,HIE患儿急性期血小板下降,并随病情加重下降更明显。新生儿HIE导致血小板下降的原因可能为:缺氧缺血后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及炎症介质,引脑部微血管内皮细胞损害,使前列腺素(PGI2)生成减少,PAF因而激活生成增加,从而激活血小板,引起血小板活化和聚集、消耗,使循环血液中血小板数量更加减少[4]。而血小板的进一步聚集,易形成小学栓,影响脑的血液供应,使脑缺氧缺血损害进一步加重,由此形成恶性循环,这可能是血小板下降与HIE病情程度密切相关的重要原因[5],因此监测血小板数量对及时预防和治疗凝血功能异常有重要帮助。
  总之,新生儿HIE是PAF水平明显增加,血小板减少。HIE病情越重,PAF水平越高,血小板下降越明显,提示PAF水平和血小板数量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监测PAF、PLT对判断病情较有帮助。应用PAF拮抗剂降低HIE患儿血PAF含量,可能是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有效新方法。
  
  参考文献
  [1]王伟,李洪军,梁美荣.血小板活化因子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作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5,9(4):568-569.
  [2]陈晓,武志红,杨明,等.窒息新生儿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5,45(6):130-132.
  [3]邵雷,齐娅贤,董泽伍,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小板参数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临床儿科杂志,2000,18(4):232-233.
  [4]吴丽华,张晓鸣,刘韬.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与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关系[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19(2):107-108.
  [5]帅杰,高广正.PAF受体拮抗剂对缺血/再灌注脑损害的作用研究[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05,12(1):45-48.
  (收稿日期:2009.03.10)
其他文献
【摘要】Toll样受体是天然免疫系统识别病原微生物的主要受体,在天然免疫反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Toll-NF-κB信号转导通路能够引起一系列细胞因子合成增加,而这些细胞因子在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探讨VMC时Toll-NF-κB信号转导通路的作用,对于揭示VMC的发病机制和筛选有效治疗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Toll-N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 tumor infiltrating dendritic cells, TIDC)在胃癌组织中的分布及COX-2表达与预后相关因素的意义。方法:将S-100蛋白抗体作为TIDC的特异性标记物,对60例胃腺癌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对TIDC进行定量计数分析,同时COX-2表达进行检测。结果:60例肿瘤患者中树突状细胞平均值为(10.16±7.84)/mm2。树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体内C-反应蛋白(CRP)浓度的变化及其与血脂之间的关系,并观察阿托伐他汀对CRP和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53例,按照是否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连续4周,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和CRP分别采用酶法和免疫比浊法测定。正常对照组选取正常健康体检人群。结果: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CRP明显高于正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荆门市女职工的健康状况,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荆门市女职工进行体检,分析体检结果,比较女职工各种常见病患病情况。结果:实检2762人,正常人数:828,占29.9%。前三种疾病的排序及百分率为:宫颈糜烂,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另外还查出其他疾病如:宫颈囊肿、纳氏囊肿、乳腺纤维瘤、乳腺囊肿、宫颈息肉等疾病患病率也有一定比例。结论:荆门市女职工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妇科疾病发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复方丹参注射液合纳洛酮治疗急诊乙醇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39例我院接受的急诊乙醇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纳洛酮治疗和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治疗。观察对比这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联合用药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要高于单独使用纳洛酮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其副作用表现也较少,两组在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纳洛酮治疗组中兴奋期患者首次静脉或肌肉注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六君疏肝汤对反流性食管炎大鼠模型食管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全幽门结扎+贲门肌切开术”制作动物模型,36只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给予相应处理后,取食管组织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病变学变化,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测PCNA表达。结果:六君疏肝汤能显著改变反流性食管炎的病理变化,能显著抑制PCNA表达的升高,与模型组相比PCNA的表达显著降低。结论
期刊
【摘要】自然界仅有RNA病毒以RNA作为基因载体。依赖于RNA的RNA聚合酶(RdRp)在这种病毒的增殖复制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一方面以病毒RNA为模板复制子代病毒的基因,另一方面也将病毒增殖期间需要的蛋白质和酶类的基因转录成为mRNA,所以它担负了复制酶和转录酶双重功能。由于酶的结构复杂,稳定性差,在分子水平对它进行分析存在许多困难。人类和动物的许多严重疾病是由RNA病毒引起的,如人的SA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益肾护骨方(Yishen Hugu Decoction)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及骨代谢指标的变化。方法:将年龄48~56岁的118名自然绝经的妇女进行骨密度测定,骨质疏松妇女103例随机分为:益肾护骨方(YHD)组43例,仙灵骨葆(XLGB)组32例,钙剂组28例;绝经后正常妇女15例作为正常组。各组均于用药前后12,24周,采用酶联免疫吸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关节腔内注射生长抑素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在应用氨甲喋呤(MTX)、柳氮磺胺吡啶(SSZ)等药物的基础上,对1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在膝关节腔内注射生长抑素750ug,每周1次连续6次。结果:炎症缓解率68%。结论:关节腔内注射生长抑素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生长抑素;关节炎;类风湿;关节内注射  【中图分类号】R59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6年11月~2008年6月收治63例的支原体肺炎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3例小儿支原体肺炎,主要症状有咳嗽、喘息、发热、个别病例呼吸困难,肺部体征有不同程度的水泡音或喘鸣音,肺外表现也较多见,伴有呕吐的占17%,腹泻的占30%,伴有心肌酶谱增高的占80%。检测血清支原体(MP-IgM)均为阳性,采取阿奇霉素或红霉素治疗取得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