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业与就业的问题,关乎梦想,关乎幸福,关乎人生价值的实现。
严琦 重庆陶然居饮食文化(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一届全国青联委员
高德康 波司登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李杰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院长
创业和就业,对于年轻人来说一直是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当商业励志真人秀节目《赢在中国》在全社会掀起一股创业热情,这激情也同样席卷了大学校园。但另一方面,“大学生创业要慎重”、“创业需要积累和沉淀”等慎重论也持续不断。
创业与就业的问题,关乎梦想,关乎幸福,关乎人生价值的实现。年轻人如何创好业,择好业,也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本期论坛汇聚了三位嘉宾的观点,他们或作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此问题参政议政,或是从企业家的角度谈用人经验,或是身为教育者在帮助学生创业、就业的工作中身体力行,希望他们的忠告能给予正在就业和创业路上徘徊的年轻人一些实际的帮助。
严琦:大学生实习应该在大二
一方面大学生“怀才不遇”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一些企业“求贤若渴”却找不到合适的大学生。尤其是很多民营企业发展很快,需要引进也需要储备一些人才,招来的大学生有的看起不错,但先让干点具体工作锻炼大学生又放不下架子,要做管理做经营没有经验又拿不下来。
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题,应该从源头上考虑并解决一些问题。而校企合作是学校培养企业需要的技能型实用人才的最佳途径,可以有效避免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脱节的矛盾,避免产生学校培养的人才到企业不适用,而企业又招不到需要的实用人才的尴尬局面。比如通过全面开展联合办学专业共建的方法。高校依托当地或者全国知名企业,按照“依靠行业、贴近产业、适应市场”的专业建设思路,主动与行业企业联姻,在实训基地共建、培养方案共商、课程体系共构、专业师资共享、学生实习共管等方式,开展全面合作,根据专业特点,构建多种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让大学生早一点接触社会,不妨将实习阶段提前到大二。目前大学生实习多是在即将毕业的大四进行。进入社会实习后,发现所学知识与社会的脱节或是欠缺,但这时马上就要毕业了,大学生想有针对性地学习却没有了校园学习的机会。如果在大一学习基础课程之后,大二就可到联合办学的企业实习,实习过程中大学生就能了解到这家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自己需要学好哪些专业知识。在回学校学习时就更能有针对性。同时,这样的实习还可在大三大四的假期进行,这样通过不断在岗位上锻炼和回学校学习,不仅能完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能与企业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毕业之后顺利就业就成为可能。
大学生实习的环节尤其要重视。目前一些学生的实习多流于形式,一些大学生甚至找个单位盖个章就算实习了事。想做到实践不走过场,最好是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实习单位就是学生有就业意向的企业,学生在实习前就设立目标、做好计划,并与实习单位有良好的沟通,这样的实践目的性强,成功率高。
高德康:企业是没有围墙的大学
大学生就业难这个问题,原因很复杂。首先,我觉得这个问题与我国经济结构有关。如果中国的经济结构不改变,这个问题就很难解决。因为现在我国许多行业还处在全球制造业生产链的中低端,大量需要的是普通生产型工人,如果我们的经济结构不断升级,更多需要创意、设计等高端人才,那么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就能够得到缓解。
其次,这里也有个大学生本身的知识结构和企业的现实需要不匹配的问题,许多大学生从学校毕业,并不能马上适应企业需要,企业往往还需要对大学生进行二次培养,所以,我们的大学在培养大学生的时候,应更多以市场和企业的需要为导向,对教学的内容和知识进行适当调整,更加强调实用性。
第三,大学生本身也有就业观念需要改变的问题。许多大学生希望当国家公务员,希望到东南沿海效益好的企业去,这都可以理解,但是如果都希望到那里去,不希望到基层,到农村,到边疆去,这也客观上增加了就业难度。我希望告诉青年朋友,企业是没有围墙的大学,在企业,在一线,通过不断锻炼,你们反而可以成长的更快一些,能够对中国国情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会使你们的未来有更大的发展。
李杰:创业、就业的平台都要有
现在对大学生创业人们有不同的认识,从政府的层面来讲,鼓励大学生创业。我们看到的很多国外优秀的企业家,确实都是半途辍学去创业的。但是在创业的人之中,真正成功的人还是屈指可数的。事实上我觉得,孩子里面肯定还是有特殊的人才,你要有这个渠道、这个平台,供他去发展。人的秉性、学习状况、家庭背景都是不一样的。像我们学院里面,这么多学生,肯定有几个孩子适合创业,如果他有热情,具备了基本的素质和能力,那何不支持他创业,给他一个基本的平台呢?所以我们现在创业和就业的平台都要有。就业平台从学校内部来讲,就是从大一到大四连续不断的为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帮助他认识到自己在学校里学的知识到社会上怎么去用,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我们的主张是,大学生应该先就业,后择业。我们每年自己要搞两到三次校园招聘会,请来相关的企业比如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跟各地的人才市场也都建立了比较紧密的联系。
另外我们讲实习、实训、就业“直通车”,比如我们和亿阳信通,一个上市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从大三开始选拔,根据公司的用人计划,他们需要多少人,组建一个专门的“亿阳班”,这个班的学生从大三开始都在那里实习,毕业设计也在那里做,企业有工程师指导,我们也派老师跟进。实习完之后,企业和学生进行双向选择。我说这是一个多赢的局面。对企业来说,之前他们遇到的问题是:好不容易招来的研究生,干了两年,跳槽了,这样他们的招聘成本很大。我们通过建立这个项目,为企业节约了招聘成本、培训成本,通过一年的磨合问题,学生和企业建立了感情,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忠诚度的问题。
对于创业,我们也给学生提供了平台。我们设立了创业基金,也有创业专家评审委员会。我们不是说要鼓励学生去创业,但是当学生有这样的想法和热情,我们要支持他。如果学生提出来要创业,我们要他拿出商业计划书,并且要进行答辩,如果答辩通过了,我就给你支持。创业过程不是那么容易,中间肯定有起起伏伏,有时候遇到低谷,可能很难坚持下去,在困难的时候听听他的倾诉,给他一些精神上的鼓励和帮助,这对他们来说也是很重要的。
严琦 重庆陶然居饮食文化(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一届全国青联委员
高德康 波司登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李杰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院长
创业和就业,对于年轻人来说一直是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当商业励志真人秀节目《赢在中国》在全社会掀起一股创业热情,这激情也同样席卷了大学校园。但另一方面,“大学生创业要慎重”、“创业需要积累和沉淀”等慎重论也持续不断。
创业与就业的问题,关乎梦想,关乎幸福,关乎人生价值的实现。年轻人如何创好业,择好业,也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本期论坛汇聚了三位嘉宾的观点,他们或作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此问题参政议政,或是从企业家的角度谈用人经验,或是身为教育者在帮助学生创业、就业的工作中身体力行,希望他们的忠告能给予正在就业和创业路上徘徊的年轻人一些实际的帮助。
严琦:大学生实习应该在大二
一方面大学生“怀才不遇”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一些企业“求贤若渴”却找不到合适的大学生。尤其是很多民营企业发展很快,需要引进也需要储备一些人才,招来的大学生有的看起不错,但先让干点具体工作锻炼大学生又放不下架子,要做管理做经营没有经验又拿不下来。
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题,应该从源头上考虑并解决一些问题。而校企合作是学校培养企业需要的技能型实用人才的最佳途径,可以有效避免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脱节的矛盾,避免产生学校培养的人才到企业不适用,而企业又招不到需要的实用人才的尴尬局面。比如通过全面开展联合办学专业共建的方法。高校依托当地或者全国知名企业,按照“依靠行业、贴近产业、适应市场”的专业建设思路,主动与行业企业联姻,在实训基地共建、培养方案共商、课程体系共构、专业师资共享、学生实习共管等方式,开展全面合作,根据专业特点,构建多种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让大学生早一点接触社会,不妨将实习阶段提前到大二。目前大学生实习多是在即将毕业的大四进行。进入社会实习后,发现所学知识与社会的脱节或是欠缺,但这时马上就要毕业了,大学生想有针对性地学习却没有了校园学习的机会。如果在大一学习基础课程之后,大二就可到联合办学的企业实习,实习过程中大学生就能了解到这家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自己需要学好哪些专业知识。在回学校学习时就更能有针对性。同时,这样的实习还可在大三大四的假期进行,这样通过不断在岗位上锻炼和回学校学习,不仅能完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能与企业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毕业之后顺利就业就成为可能。
大学生实习的环节尤其要重视。目前一些学生的实习多流于形式,一些大学生甚至找个单位盖个章就算实习了事。想做到实践不走过场,最好是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实习单位就是学生有就业意向的企业,学生在实习前就设立目标、做好计划,并与实习单位有良好的沟通,这样的实践目的性强,成功率高。
高德康:企业是没有围墙的大学
大学生就业难这个问题,原因很复杂。首先,我觉得这个问题与我国经济结构有关。如果中国的经济结构不改变,这个问题就很难解决。因为现在我国许多行业还处在全球制造业生产链的中低端,大量需要的是普通生产型工人,如果我们的经济结构不断升级,更多需要创意、设计等高端人才,那么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就能够得到缓解。
其次,这里也有个大学生本身的知识结构和企业的现实需要不匹配的问题,许多大学生从学校毕业,并不能马上适应企业需要,企业往往还需要对大学生进行二次培养,所以,我们的大学在培养大学生的时候,应更多以市场和企业的需要为导向,对教学的内容和知识进行适当调整,更加强调实用性。
第三,大学生本身也有就业观念需要改变的问题。许多大学生希望当国家公务员,希望到东南沿海效益好的企业去,这都可以理解,但是如果都希望到那里去,不希望到基层,到农村,到边疆去,这也客观上增加了就业难度。我希望告诉青年朋友,企业是没有围墙的大学,在企业,在一线,通过不断锻炼,你们反而可以成长的更快一些,能够对中国国情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会使你们的未来有更大的发展。
李杰:创业、就业的平台都要有
现在对大学生创业人们有不同的认识,从政府的层面来讲,鼓励大学生创业。我们看到的很多国外优秀的企业家,确实都是半途辍学去创业的。但是在创业的人之中,真正成功的人还是屈指可数的。事实上我觉得,孩子里面肯定还是有特殊的人才,你要有这个渠道、这个平台,供他去发展。人的秉性、学习状况、家庭背景都是不一样的。像我们学院里面,这么多学生,肯定有几个孩子适合创业,如果他有热情,具备了基本的素质和能力,那何不支持他创业,给他一个基本的平台呢?所以我们现在创业和就业的平台都要有。就业平台从学校内部来讲,就是从大一到大四连续不断的为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帮助他认识到自己在学校里学的知识到社会上怎么去用,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我们的主张是,大学生应该先就业,后择业。我们每年自己要搞两到三次校园招聘会,请来相关的企业比如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跟各地的人才市场也都建立了比较紧密的联系。
另外我们讲实习、实训、就业“直通车”,比如我们和亿阳信通,一个上市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从大三开始选拔,根据公司的用人计划,他们需要多少人,组建一个专门的“亿阳班”,这个班的学生从大三开始都在那里实习,毕业设计也在那里做,企业有工程师指导,我们也派老师跟进。实习完之后,企业和学生进行双向选择。我说这是一个多赢的局面。对企业来说,之前他们遇到的问题是:好不容易招来的研究生,干了两年,跳槽了,这样他们的招聘成本很大。我们通过建立这个项目,为企业节约了招聘成本、培训成本,通过一年的磨合问题,学生和企业建立了感情,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忠诚度的问题。
对于创业,我们也给学生提供了平台。我们设立了创业基金,也有创业专家评审委员会。我们不是说要鼓励学生去创业,但是当学生有这样的想法和热情,我们要支持他。如果学生提出来要创业,我们要他拿出商业计划书,并且要进行答辩,如果答辩通过了,我就给你支持。创业过程不是那么容易,中间肯定有起起伏伏,有时候遇到低谷,可能很难坚持下去,在困难的时候听听他的倾诉,给他一些精神上的鼓励和帮助,这对他们来说也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