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的原意是四周无壁的大屋,然后才引申为宽广、扩大。没有墙的遮挡,视野才会宽广,这是通识,但现在的出版体制就是墙壁太多,视野太窄。 “广”和“角”联在一起,就意味着视野的开阔,思想的解放,唯有如此,“广角”才会有当初的辉煌和今日的影响。
远在边缘的广西,经济总量排全国第17位,人均GDP全国第26位,“广角”能在全国几十家传媒杂志中排名第二(2009年度),并不是一句努力、一个勤奋所能概括的。“广角”的成功,得天时地利人和,并非偶然。
当然,我和“广角”缘分的起始也还没有认识到其“广义”,那时候只感到“广角”很新潮,因为在十几年前,连时尚杂志全彩的也很少,而“广角”已经是其中之一。计算一下,从2002年发第一篇稿子到现在,已经先后在“广角”发了数十篇稿子,先后开了“狗尾巴草”、“随便说说”两个个人专栏,但我在“广角”的第一篇稿子却是托了关系,开了后门进去的。那是2001年出访英国,浙江省在伦敦的查林阁图书馆举办了第一个中文书展,盛况空前,回来后有感而发,写成了《从英伦三岛看走向世界》,自己觉得写得有些时尚,又有一些彩色的图片,所以想到了“广角”。后来给“广角”写稿,在“广角”发稿,得到“广角”的编辑、“广角”的领导给予的关照和厚爱,感激的话不一而尽,但我更感激的的是“广角”的宽容和包涵。“广角”不但是一个能够说话的地方,而且是一个能够说很多话的地方,这是我与“广角”缘分的核心,这也是我对“广角”心存感激的内涵,我想这也是很多人喜欢“广角”,也是她在人大复印资料上被大量引用的主要原因。也因为如此,“广角”才成为“广角”,只有这样,“广角”才会一个15年,两个15年,三个15年地在中国出版业这块土地上春华秋实,薪火相传。
广和深也是相辅相成的,广不是浮光掠影、东拉西扯,泛泛而谈。“广角”不但视野广阔,而且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书香气十足,在北京的三联书店,广角的销售业绩良好。有视野、有厚度、有文化便成了“广角”的口碑。在所有业内刊物中,广角的文章是最长的,但长也不是言而无物,因此,大家还认为,“广角”的文章很学术。目前中国出版业的最大问题就是急功近利,不求甚解,希望“广角”能够继续保持这份书香,这份深厚,包括现在这种很学术、很文化的装帧设计。甚至可以变得更文化、更学术一些。
中国出版的市场很大,出书品种、总印数都远远超过英美,就像中国的GDP已经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但中国出版又是一个很小的业态,因为它到现在为止才有579家正式登记注册的出版社,如果仅从出版社数量上看,也许只能和许多非洲国家排在一起,就像中国的人均GDP,就只能和许多非洲国家平起平坐。由于业态的狭小,新闻出版的从业人员和相关服务机构很少,也因为出版一直处于垄断和专营状态,对市场和职业的研究就非常薄弱,需要承载业务交流和理论研究所需的刊物也一直不够发达。业内的刊物发行量一直很小,与第一出版大国很不相称,业内杂志的经营非常困难。很多业内刊物的朋友和我谈起发行量,总是说,要是中国有五万家出版社,我们的刊物怎么也能发到一万份。韩国的《出版人》杂志是一家出版社办纯商业出版刊物,半月刊,发行量达五千份,可能比我国任何一家书业杂志发行量都大。但韩国的人口仅五千万。韩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放开了对出版业的限制,实现了注册出版社的“自由化”,出版社总数从1987年的3,004家发展到2003年的20,782家。按照世界上人口规模和出版社数量的通常比例,参照英美出版业的情况,中国出版社的数量应该是5万家左右。到那个时候,对业内专业出版物的需求也会成几何级增长,希望“广角”的后15年能够伴随着中国出版体制改革的深入而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春天。
远在边缘的广西,经济总量排全国第17位,人均GDP全国第26位,“广角”能在全国几十家传媒杂志中排名第二(2009年度),并不是一句努力、一个勤奋所能概括的。“广角”的成功,得天时地利人和,并非偶然。
当然,我和“广角”缘分的起始也还没有认识到其“广义”,那时候只感到“广角”很新潮,因为在十几年前,连时尚杂志全彩的也很少,而“广角”已经是其中之一。计算一下,从2002年发第一篇稿子到现在,已经先后在“广角”发了数十篇稿子,先后开了“狗尾巴草”、“随便说说”两个个人专栏,但我在“广角”的第一篇稿子却是托了关系,开了后门进去的。那是2001年出访英国,浙江省在伦敦的查林阁图书馆举办了第一个中文书展,盛况空前,回来后有感而发,写成了《从英伦三岛看走向世界》,自己觉得写得有些时尚,又有一些彩色的图片,所以想到了“广角”。后来给“广角”写稿,在“广角”发稿,得到“广角”的编辑、“广角”的领导给予的关照和厚爱,感激的话不一而尽,但我更感激的的是“广角”的宽容和包涵。“广角”不但是一个能够说话的地方,而且是一个能够说很多话的地方,这是我与“广角”缘分的核心,这也是我对“广角”心存感激的内涵,我想这也是很多人喜欢“广角”,也是她在人大复印资料上被大量引用的主要原因。也因为如此,“广角”才成为“广角”,只有这样,“广角”才会一个15年,两个15年,三个15年地在中国出版业这块土地上春华秋实,薪火相传。
广和深也是相辅相成的,广不是浮光掠影、东拉西扯,泛泛而谈。“广角”不但视野广阔,而且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书香气十足,在北京的三联书店,广角的销售业绩良好。有视野、有厚度、有文化便成了“广角”的口碑。在所有业内刊物中,广角的文章是最长的,但长也不是言而无物,因此,大家还认为,“广角”的文章很学术。目前中国出版业的最大问题就是急功近利,不求甚解,希望“广角”能够继续保持这份书香,这份深厚,包括现在这种很学术、很文化的装帧设计。甚至可以变得更文化、更学术一些。
中国出版的市场很大,出书品种、总印数都远远超过英美,就像中国的GDP已经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但中国出版又是一个很小的业态,因为它到现在为止才有579家正式登记注册的出版社,如果仅从出版社数量上看,也许只能和许多非洲国家排在一起,就像中国的人均GDP,就只能和许多非洲国家平起平坐。由于业态的狭小,新闻出版的从业人员和相关服务机构很少,也因为出版一直处于垄断和专营状态,对市场和职业的研究就非常薄弱,需要承载业务交流和理论研究所需的刊物也一直不够发达。业内的刊物发行量一直很小,与第一出版大国很不相称,业内杂志的经营非常困难。很多业内刊物的朋友和我谈起发行量,总是说,要是中国有五万家出版社,我们的刊物怎么也能发到一万份。韩国的《出版人》杂志是一家出版社办纯商业出版刊物,半月刊,发行量达五千份,可能比我国任何一家书业杂志发行量都大。但韩国的人口仅五千万。韩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放开了对出版业的限制,实现了注册出版社的“自由化”,出版社总数从1987年的3,004家发展到2003年的20,782家。按照世界上人口规模和出版社数量的通常比例,参照英美出版业的情况,中国出版社的数量应该是5万家左右。到那个时候,对业内专业出版物的需求也会成几何级增长,希望“广角”的后15年能够伴随着中国出版体制改革的深入而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