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思维的起点,是学生主动探索的动力。而提出问题则是创新的源泉,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作为高中数学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着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下面我就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的意义与方法谈一点个人的想法。
一、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的意义
爱因斯坦高度评价了提出问题的意义: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我们都知道中国学生在数学运算和推理方面比国外学生有明显优势,但存在最大的缺撼就是不善于提出问题,缺乏创新精神。有了提出问题的精神、有了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就能善于提出问题。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就悄然得到发展,从而有所感悟,这正是二十一世纪具有竞争力人才的关键素质所在。
二、关于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的能力的方法
(一)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理论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又为现实生活服务,数学问题总是与现实生活分不开的,学生之间通过相互的提问既巩固了知识,又体现了主动学习举一反三的思想。同时这些提问又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初步了解了用数学方法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到了所学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感兴趣,学生才会投入到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去,才会乐在其中。在教学中,要结合教材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古今中外著名专家、学者,多思多问,自问自答,刻苦努力,创造发明的事例。比如:牛顿发现一个苹果向下落的时候就在思考问什么只会向下落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理……
(三)让学生敢提出问题。学生提出问题需要勇气,他们不向老师提问的原因可能是不愿提,甚至于不敢提。为什么不愿提问题呢?在传统教学的影响下,学生习惯于解决教师或教材提出的问题,而不习惯也没有机会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需要高度的集中思维,而很多学生在当前快节奏教育下,只是机械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根本就没有多少时间去思考教材以外的问题。另外学生确实懂得太少,无从问起。为什么不敢提问题呢?1.老师平时比较严厉甚至于苛刻,学生望已生畏,又怎敢轻易接触提问题;2.学生与老师接触大部分在课堂上,怕提出问题会打乱教师的教学程序,进而挨老师批评;3.怕提出的问题太简单或提得不对,同学们笑话。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建立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良好的质疑氛围,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和勇气,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大胆地怀疑,提出自己的问题。对于不善于提出问题的同学及那些基础差、胆小的同学,一旦提出问题,首先应称赞其勇气,然后再帮助其分析,这样有利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调动积极性;对于好问但总是抓不住要点的同学,不嘲笑、讽刺,而应耐心引导,这样才能消除这些学生的畏惧心理,使他们敢于提出问题。
(四)课前课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课本是教学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是许多问题的隐藏之处。让学生从课本中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不仅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和能力,还能养成爱提问题的良好习惯,成为激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课前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花一定的时间去预习下节课所讲的内容,指导学生初步了解书本上的基本内容,并提供预习提纲,诱导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主动思考,积极观察,善于发现知识的可疑点,并注上适当的记号,让学生带着问题和迫切需要解决疑问的认识心理去听课。
课堂上学生要认真听讲,仍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当堂向老师提出来。不要怕老师,不要怕“丢架子”,要有当堂清的意识;老师课上要留一些提问时间,要鼓励学生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多表扬那些提出问题的学生。这样有利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进师生之间的融洽,维持好的班风学风。
如果学生能持之以恒,就可以使学生养成逐字逐句质疑的习惯,那么学生看每一本书时就会对每一句话认真思考、认真分析,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严谨的作风与一丝不苟的态度。
(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与及时评价。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的评价,多表扬、多引导,使学生感觉到成就感,要正确对待学生提出问题的态度,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可能是无价值的,或是与本节课无关的甚至是“不合理”的,教师都要予以肯定,保护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本着先“培养学生敢提,敢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再培养学生会提问题”原则,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面对问题情景,就想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成为一种自觉的意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充分体现出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提高学生挖掘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对学生“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增强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兴趣,又有利于教师适当调整教学节奏、授课重点、难点,既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发挥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独创之见,又能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一、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的意义
爱因斯坦高度评价了提出问题的意义: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我们都知道中国学生在数学运算和推理方面比国外学生有明显优势,但存在最大的缺撼就是不善于提出问题,缺乏创新精神。有了提出问题的精神、有了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就能善于提出问题。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就悄然得到发展,从而有所感悟,这正是二十一世纪具有竞争力人才的关键素质所在。
二、关于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的能力的方法
(一)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理论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又为现实生活服务,数学问题总是与现实生活分不开的,学生之间通过相互的提问既巩固了知识,又体现了主动学习举一反三的思想。同时这些提问又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初步了解了用数学方法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到了所学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感兴趣,学生才会投入到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去,才会乐在其中。在教学中,要结合教材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古今中外著名专家、学者,多思多问,自问自答,刻苦努力,创造发明的事例。比如:牛顿发现一个苹果向下落的时候就在思考问什么只会向下落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理……
(三)让学生敢提出问题。学生提出问题需要勇气,他们不向老师提问的原因可能是不愿提,甚至于不敢提。为什么不愿提问题呢?在传统教学的影响下,学生习惯于解决教师或教材提出的问题,而不习惯也没有机会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需要高度的集中思维,而很多学生在当前快节奏教育下,只是机械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根本就没有多少时间去思考教材以外的问题。另外学生确实懂得太少,无从问起。为什么不敢提问题呢?1.老师平时比较严厉甚至于苛刻,学生望已生畏,又怎敢轻易接触提问题;2.学生与老师接触大部分在课堂上,怕提出问题会打乱教师的教学程序,进而挨老师批评;3.怕提出的问题太简单或提得不对,同学们笑话。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建立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良好的质疑氛围,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和勇气,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大胆地怀疑,提出自己的问题。对于不善于提出问题的同学及那些基础差、胆小的同学,一旦提出问题,首先应称赞其勇气,然后再帮助其分析,这样有利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调动积极性;对于好问但总是抓不住要点的同学,不嘲笑、讽刺,而应耐心引导,这样才能消除这些学生的畏惧心理,使他们敢于提出问题。
(四)课前课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课本是教学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是许多问题的隐藏之处。让学生从课本中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不仅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和能力,还能养成爱提问题的良好习惯,成为激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课前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花一定的时间去预习下节课所讲的内容,指导学生初步了解书本上的基本内容,并提供预习提纲,诱导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主动思考,积极观察,善于发现知识的可疑点,并注上适当的记号,让学生带着问题和迫切需要解决疑问的认识心理去听课。
课堂上学生要认真听讲,仍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当堂向老师提出来。不要怕老师,不要怕“丢架子”,要有当堂清的意识;老师课上要留一些提问时间,要鼓励学生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多表扬那些提出问题的学生。这样有利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进师生之间的融洽,维持好的班风学风。
如果学生能持之以恒,就可以使学生养成逐字逐句质疑的习惯,那么学生看每一本书时就会对每一句话认真思考、认真分析,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严谨的作风与一丝不苟的态度。
(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与及时评价。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的评价,多表扬、多引导,使学生感觉到成就感,要正确对待学生提出问题的态度,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可能是无价值的,或是与本节课无关的甚至是“不合理”的,教师都要予以肯定,保护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本着先“培养学生敢提,敢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再培养学生会提问题”原则,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面对问题情景,就想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成为一种自觉的意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充分体现出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提高学生挖掘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对学生“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增强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兴趣,又有利于教师适当调整教学节奏、授课重点、难点,既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发挥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独创之见,又能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