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飞速增长,随之也让农村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环境问题不断恶化。目前,农村生活垃圾的数量和种类与日俱增,然而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却未有应有的重视。本文着重分析了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的现状及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污染防治技术及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生活垃圾 污染现
1我国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地区生活垃圾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大部分农村地区垃圾处置设施建设几乎处于空白,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机制极不健全,“脏、乱、差”的垃圾污染现象普遍存在。目前,农村生活垃圾的来源主要有:1、家庭日常生活产生的垃圾。2、各种农作物产生的垃圾等。农村一年的生活垃圾量接近3亿吨,全国仅有不到30%的行政村设有垃圾收集点,每年上亿吨的农村生活垃圾得不到任何处理而被随意弃置。大量生活垃圾无序丢弃或露天堆放,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不仅占用土地、破坏景观,而且还传播疾病,严重污染了水环境、土壤和空气以及人居环境。
2农村生活垃圾污染处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污染处理现状
近几年来,国家逐渐对农村环保科技进行投入,但我国农村而积大、人口多,相对的环保科技投入就显得过于分散。目前农村环境保护多是直接套用城市环境保护的技术体系和管理办法,不符合农村实际,投资大,能耗高,运行管理复杂,工艺流程长,未形成适合我国农村特点的适宜处理技术体系或模式。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与处置而临规模小,处理成本高,人员管理缺乏,收集、运输体系尚待建立,小规模的焚烧处理和填埋处置一时难以达到现行标准的状况。
2.2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过程存在的问题
2.2.1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缺乏资金投入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水平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仍较低,大部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没有专门的治理资金,上级财政部门也没有给予专门的财政扶持。农村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存在很大的资金缺口,对于落后的农村地区短时间内将无法按城市垃圾处理模式进行统一收集处理。二是缺乏资金扶持政策,镇、村级经济承受能力弱。
2.2.2农村生活垃圾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一般农村的转运站都设在镇区中心或居民区旁边,没有对转运站的布点选址作综合规划分析,从而造成部分收集点运输距离远、运输费用高;转运站周围缺乏防护措施或离居民区距离太近,从而造成转运站作业所产生的臭气、噪声、废水及灰尘等问题,对周边居民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大部分农村的生活垃圾收集运输一般采用拖拉机或农用车的敞开式运输力一式,运输过程容易造成垃圾的散落、废水滴漏和产生臭气等二次污染问题。
2.2.3科学研究广度、深度不够,成果转化有待加强
关于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防治的科学研究既要从收集处理的关键环节进行技术、力一法、工艺和设备等力一而的研究,也要针对不同地区的特点从环境监督管理力一而加强研究。尚未实现研究成果转化,还需要与国内外相关部门进行深入的技术合作和交流,联合开展有关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防治的技术研究,通过把握国际动态,推动中国农村的生活垃圾污染防治技术工作。
3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防治解决建议
3.1加强源头分类、灵活采用收运方式
对于距离垃圾收集点较近的住户鼓励他们自觉地将自家产生的垃圾进行简易分类并投放到指定收集点。对于距离较远的住户,应先将自家产生的垃圾进行简易分类,同时在每家或几家住户门前设立小型垃圾箱,由拖拉机、三轮车等源头收集车辆统一收集并运送于每村的垃圾收集点。将垃圾收集点设在敏感口标缓冲区外,从而将环境污染降到最低。垃圾收集备选点应定在交通条件较好,利于垃圾收集车进入的道路上。对于有垃圾压缩车的地区可采用与其配套的可移动式大型垃圾箱作为垃圾收集点容器,条件较差的地区可采用防渗式露天垃圾池,应结合地域气候差异设计不同的垃圾收集点,如常年大风地区应对垃圾收集点进行防风处理防止垃圾污染周边环境,多雨地区应加固防渗措施防止污染地下水及土壤。
3.2扩大环保资金投入,逐步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基础设施建设
3.2.1设立生活垃圾治理的专项资金,建设垃圾收运系统
由农村基层行政部门领导居民共同设立专项资金,居民按照“谁污染谁收费”原则来承担生活垃圾处理责任。建设垃圾收运系统,推行垃圾分类收集。根据农村生活垃圾产生与分布特点,对农村地区生活垃圾收集点、转运站和配套设施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建设和完善垃圾收运系统,使农村产生的垃圾都能得到收集转运处理。农村推行有限度的垃圾分类收集具有较好的客观条件,把能够回收的废品收集起来,把相当部分的有机垃圾就地处理,只是把不能回收、不宜堆肥处理垃圾(这部分量不会太大)收集起来,集中运到规范的填埋场或焚烧厂进行处理。
3.2.2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探索适合不同区域特征的城乡统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道路,提高农村环保技术装备水平。在城乡结合部和近郊区经济基础较好的农村地区,可考虑和城市一起统一规划、统一处理的原则,纳入县(市)处置系统进行统一处置。推进城乡垃圾一体化收集处置体系建设,加快镇(乡)垃圾中转设施,城镇或区域生活垃圾无害化集中处理设施建设,积极开展现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无害化改造或封场,确保集中收集的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无害化处置。偏远农村建议分类收集、就地处理,有机垃圾和无机垃圾分类收集,同时加强农村有机垃圾资源化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农村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3.3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要按照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资源化的综合防治原则,根据洁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理念和指导思想,确定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治理应从源头控制,实施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末端资源化的原则。从源头上减少生活垃圾的产生,可以降低和减轻污染物末端治理的压力,提高环境污染防治和管理水平。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防治应立足于农村实际,允分考虑不同地区的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自然条件及环境承载力等差异,遵循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原则,统筹城乡生活垃圾污染防治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污染处理及资源化基础设施城乡共建共享、村村共建共享,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防治工作。
3.4源头分类集中式处理模式
经济一般、距离县市距离在20km以上的农村,可考虑集中力量建立覆盖该区域周围村庄的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理设施,实现垃圾的分类收集、集中处理。要求村民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首先要进行分类,将垃圾内的有机物、废金属、废电池、废橡胶、废塑料-以及泥沙等进行分离,可回收部分由废品回收人员收购,餐厨等有机垃圾集中式堆肥、不可回收垃圾进入村镇垃圾处理场集中填埋处理。村镇垃圾处理场可利用区域废弃土地建设简易填埋场,但场地应具有承载能力,符合防渗要求,远离水源。
4结束语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对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重大的意义。为了解决农村生活垃圾问题,应该从加强源头分类、加大农村环保资金投入、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和成果转化,并因地制宜地采取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尚晓博,张朝升,荣宏伟,等.中国
[关键词]生活垃圾 污染现
1我国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地区生活垃圾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大部分农村地区垃圾处置设施建设几乎处于空白,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机制极不健全,“脏、乱、差”的垃圾污染现象普遍存在。目前,农村生活垃圾的来源主要有:1、家庭日常生活产生的垃圾。2、各种农作物产生的垃圾等。农村一年的生活垃圾量接近3亿吨,全国仅有不到30%的行政村设有垃圾收集点,每年上亿吨的农村生活垃圾得不到任何处理而被随意弃置。大量生活垃圾无序丢弃或露天堆放,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不仅占用土地、破坏景观,而且还传播疾病,严重污染了水环境、土壤和空气以及人居环境。
2农村生活垃圾污染处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污染处理现状
近几年来,国家逐渐对农村环保科技进行投入,但我国农村而积大、人口多,相对的环保科技投入就显得过于分散。目前农村环境保护多是直接套用城市环境保护的技术体系和管理办法,不符合农村实际,投资大,能耗高,运行管理复杂,工艺流程长,未形成适合我国农村特点的适宜处理技术体系或模式。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与处置而临规模小,处理成本高,人员管理缺乏,收集、运输体系尚待建立,小规模的焚烧处理和填埋处置一时难以达到现行标准的状况。
2.2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过程存在的问题
2.2.1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缺乏资金投入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水平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仍较低,大部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没有专门的治理资金,上级财政部门也没有给予专门的财政扶持。农村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存在很大的资金缺口,对于落后的农村地区短时间内将无法按城市垃圾处理模式进行统一收集处理。二是缺乏资金扶持政策,镇、村级经济承受能力弱。
2.2.2农村生活垃圾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一般农村的转运站都设在镇区中心或居民区旁边,没有对转运站的布点选址作综合规划分析,从而造成部分收集点运输距离远、运输费用高;转运站周围缺乏防护措施或离居民区距离太近,从而造成转运站作业所产生的臭气、噪声、废水及灰尘等问题,对周边居民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大部分农村的生活垃圾收集运输一般采用拖拉机或农用车的敞开式运输力一式,运输过程容易造成垃圾的散落、废水滴漏和产生臭气等二次污染问题。
2.2.3科学研究广度、深度不够,成果转化有待加强
关于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防治的科学研究既要从收集处理的关键环节进行技术、力一法、工艺和设备等力一而的研究,也要针对不同地区的特点从环境监督管理力一而加强研究。尚未实现研究成果转化,还需要与国内外相关部门进行深入的技术合作和交流,联合开展有关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防治的技术研究,通过把握国际动态,推动中国农村的生活垃圾污染防治技术工作。
3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防治解决建议
3.1加强源头分类、灵活采用收运方式
对于距离垃圾收集点较近的住户鼓励他们自觉地将自家产生的垃圾进行简易分类并投放到指定收集点。对于距离较远的住户,应先将自家产生的垃圾进行简易分类,同时在每家或几家住户门前设立小型垃圾箱,由拖拉机、三轮车等源头收集车辆统一收集并运送于每村的垃圾收集点。将垃圾收集点设在敏感口标缓冲区外,从而将环境污染降到最低。垃圾收集备选点应定在交通条件较好,利于垃圾收集车进入的道路上。对于有垃圾压缩车的地区可采用与其配套的可移动式大型垃圾箱作为垃圾收集点容器,条件较差的地区可采用防渗式露天垃圾池,应结合地域气候差异设计不同的垃圾收集点,如常年大风地区应对垃圾收集点进行防风处理防止垃圾污染周边环境,多雨地区应加固防渗措施防止污染地下水及土壤。
3.2扩大环保资金投入,逐步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基础设施建设
3.2.1设立生活垃圾治理的专项资金,建设垃圾收运系统
由农村基层行政部门领导居民共同设立专项资金,居民按照“谁污染谁收费”原则来承担生活垃圾处理责任。建设垃圾收运系统,推行垃圾分类收集。根据农村生活垃圾产生与分布特点,对农村地区生活垃圾收集点、转运站和配套设施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建设和完善垃圾收运系统,使农村产生的垃圾都能得到收集转运处理。农村推行有限度的垃圾分类收集具有较好的客观条件,把能够回收的废品收集起来,把相当部分的有机垃圾就地处理,只是把不能回收、不宜堆肥处理垃圾(这部分量不会太大)收集起来,集中运到规范的填埋场或焚烧厂进行处理。
3.2.2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探索适合不同区域特征的城乡统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道路,提高农村环保技术装备水平。在城乡结合部和近郊区经济基础较好的农村地区,可考虑和城市一起统一规划、统一处理的原则,纳入县(市)处置系统进行统一处置。推进城乡垃圾一体化收集处置体系建设,加快镇(乡)垃圾中转设施,城镇或区域生活垃圾无害化集中处理设施建设,积极开展现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无害化改造或封场,确保集中收集的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无害化处置。偏远农村建议分类收集、就地处理,有机垃圾和无机垃圾分类收集,同时加强农村有机垃圾资源化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农村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3.3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要按照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资源化的综合防治原则,根据洁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理念和指导思想,确定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治理应从源头控制,实施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末端资源化的原则。从源头上减少生活垃圾的产生,可以降低和减轻污染物末端治理的压力,提高环境污染防治和管理水平。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防治应立足于农村实际,允分考虑不同地区的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自然条件及环境承载力等差异,遵循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原则,统筹城乡生活垃圾污染防治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污染处理及资源化基础设施城乡共建共享、村村共建共享,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防治工作。
3.4源头分类集中式处理模式
经济一般、距离县市距离在20km以上的农村,可考虑集中力量建立覆盖该区域周围村庄的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理设施,实现垃圾的分类收集、集中处理。要求村民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首先要进行分类,将垃圾内的有机物、废金属、废电池、废橡胶、废塑料-以及泥沙等进行分离,可回收部分由废品回收人员收购,餐厨等有机垃圾集中式堆肥、不可回收垃圾进入村镇垃圾处理场集中填埋处理。村镇垃圾处理场可利用区域废弃土地建设简易填埋场,但场地应具有承载能力,符合防渗要求,远离水源。
4结束语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对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重大的意义。为了解决农村生活垃圾问题,应该从加强源头分类、加大农村环保资金投入、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和成果转化,并因地制宜地采取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尚晓博,张朝升,荣宏伟,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