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摘 要] 数学源自生活,又为解决生活问题服务。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教师带着学生开展了“一张方格纸里的数学游戏”的微研究,发现了方格纸与比赛场次、加法口算、图形面积变化和数对等知识间的联系,经历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关键词] 数学思考;方格纸;数学游戏 对于一张小小的方格纸,低年级的学生可以用它来练习数数,高年级的学生可以用它来计算面积。有一次,笔者在教学苏
其他文献
通过对合肥市15个地温监测孔的长期观测,分析了该市浅层地温场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合肥市浅层地温场整体呈西低东高分布特征,区内恒温带平均温度在17.4℃左右,恒温带深度在12~32m左右,地温梯度在2.3~4.1℃之间。浅层地温场主要受地质构造控制,同时受地层岩性及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影响。200m以浅岩性以泥岩、砂岩为主,胶结程度差,结构松散,且地下水贫乏,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适宜采用地埋管型地源热泵。
生态产品价值组成复杂,不同类价值之间存在彼此影响,价值的最终实现需要直接或间接地通过生产要素环节来实现或显化。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本质是创新生产要素价值的机制,使其遵循自然规律,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承载力,实现生产要素革新与升级。研究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机制就是要围绕生态产品公共价值与非公共价值两方面的价值均衡作为实现目标来探讨。针对有关问题,提出保障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的若干建议。
为揭示球状轮藻叶绿体全基因组的特征以及探究其在轮藻科内的系统发育关系,本研究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叶绿体全基因组进行组装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球状轮藻叶绿体基因组全长180652 bp,GC含量26.6%,具有典型的四分体环状结构,与普生轮藻十分类似;球状轮藻叶绿体基因组共注释出137个基因,其中包括94个蛋白质编码基因、37个tRNA基因和6个rRNA基因,比无色丽藻多2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和3个tRNA基因,与高等植物相比具有rpl12、trnL(gag)、rpl19、ycf20四个特殊基因;球状轮藻叶绿
广东省内流域各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重重。建立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省内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是解决广东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具体政策问题的迫切现实需求。本研究全面分析了广东省流域基本情况、流域生态保护补偿类型、特点,梳理出当前广东省内流域生态保护补偿的主要问题;结合国内外流域生态保护补偿的法律法规、实践和制度现状,提出符合广东实际的省内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政策优化建议。
为了促进区域耕地资源合理、安全利用,综合耕地土壤及农作物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耕地土壤质量评价,根据结果进行分区管控。本文选取海南省儋州市作为研究区域,采用空间插值和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分析土壤和水稻中Cd、Hg、As、Pb四种重金属的基本特征;采用土壤—水稻系统综合质量影响指数(IICQ)对耕地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与分区划定。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的主要污染物是As和Cd,而水稻的主要污染物是Cd和Pb;采用IICQ评价法得到研究区仅有11.27%的耕地处于清洁状态;基于IICQ结果可将研究区划分为安全、基本安全、
在以高质量发展、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的亩均效益评价机制和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及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企业微观层面进行开发区不同产业企业用地效益评价,为政府管理低效用地提供依据。采用目标值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借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确定权重,应用综合评价法确定企业评价值,使用自然间断点法将用地程度分为低效、一般、适度和高效四个区间。结果显示:评价得分均值最高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电力装备评价得分均值最低和低效利用占比最多,工程技术低效用地占比最少,新材料一般利用占比最多,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适度利用占比
硒元素在土壤中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一直是土壤地球化学研究的热点,同时也是富硒农产品发展的根基问题。本文通过对贵州省黔东南州43185件表层土壤样品的分析数据进行综合统计、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全区内耕地土壤中硒元素平均值为0.49μg/g,其中黑色页岩的耕地土壤中硒平均值1.55μg/g>砂岩(含硅质岩)1.22μg/g>含碳质灰岩0.66μg/g>千枚岩0.60μg/g>泥(页)岩0.58μg/
20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去工业化浪潮的兴起,中国许多传统工业区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退,城市内部区域由于功能的变化存在锈带土地转型的问题。但是城市用地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的基础,其功能和类型随着城市发展的状况不断进行调整。本文选取上海市杨浦区滨江地区锈带土地再开发的典型案例,通过实地走访,对锈带地区土地再开发的现状、成效、基本经验进行全面的分析,指出目前城市内生锈带土地再开发普遍存在传统产业与高技术产业缺乏融合、产业功能尚未显现、配套服务功能弱、土地征用和封存成本“高”、政策执行经费不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
1989年大同-阳高6.1级地震是山西地区自现代仪器记录以来最显著的地震事件,之后该地又发生多次中强地震,这些地震的发生受到诸多地震学者的关注。不同研究机构和多位学者应用不同方法和资料,求得这些中强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同一个地震的多个解间存在一定的差别。文章采用最小空间旋转角表达2个震源机制解的差别,然后从已知多个震源机制中确定中心解,使其与所有收集的震源机制解差别的平方和最小。研究结果可为后续地壳
以地球科学学科交叉为特色的“地球系统科学大会”学术盛会始于2010年,由同济大学汪品先院士倡议发起,旨在促进横跨圈层、穿越时空的研讨,推动地球科学研究的海陆结合、古今结合、生命科学与地球科学结合、科学与技术结合、科学与文化结合.“第六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于2021年7月7日至10日在位于上海市松江区的上海富悦大酒店隆重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