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应对军事智能化变革,把握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和发展机遇,军队院校普遍重视学科专业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建设。笔者所在的大学实施了“X+人工智能”计划,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传统专业智能化升级改造,以培养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复合型高素质军事人才。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分析了“X+人工智能”的定位和军事人才培养动因,提出“X+人工智能”军事人才培养应注重的若干能力要素,探讨了军队院校在开展“X+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实践中可能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基金项目】
:
海军工程大学教学改革立项建设项目,海军工程大学“X+人工智能”计划试点专业建设项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应对军事智能化变革,把握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和发展机遇,军队院校普遍重视学科专业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建设。笔者所在的大学实施了“X+人工智能”计划,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传统专业智能化升级改造,以培养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复合型高素质军事人才。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分析了“X+人工智能”的定位和军事人才培养动因,提出“X+人工智能”军事人才培养应注重的若干能力要素,探讨了军队院校在开展“X+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实践中可能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其他文献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如今,“乡村振兴”和“三农”再次成为热点议题,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在媒体不断发展的今天,对农电视节目的生存现状再一次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本文从对农电视节目现状入手,分析了影响我国农业电视节目发展的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使农业电视节目真正为“三农”服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
从生态符号学研究自然文学,可以发现其自然描写的意义不只是资料功能性的展示,还是借助语词的概念化来构成即刻性的语境.文本内的可视性描写使得其视觉叙事产生了强烈的即刻
西学东渐导致我国古老文明迅速解体,激发现代学人借才异域来重构文学新秩序。本土化的西方文论逐渐成为现代中国文论体系建构的重要资源,异域之眼成为他们改写文论编撰思维和追求学科独立的主要动力。现代学人效仿西方文学观念,援引西方严密的逻辑和推理,深层洞察中西文论的长短优劣,积极拥抱世界潮流,找就体系建构的参照坐标。他们借助海量般输入的术语进一步丰富体系话语,拓展文论的阐述视野;采纳现代论文体,援引西方现代学科研究方法来夯实现代中国文论的体系大厦,凸显现代文论的现代品格。异域之眼促使中国文论在现代性体验的征途中积累
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新学期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重大挑战。如何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开展好线上教育教学工作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关心的重要问题。本文针对疫情防控背景下线上教学的特点,研究了基于多平台的线上教学模式,讨论了多平台线上教学模式的优缺点和特性;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研究讨论了疫情防控背景下多平台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和办法;最后,结合疫情防控期间本科生“系统工程原理”线上课程教学,介绍并讨论了疫情防控背景下基于多平台模式线上教学的实践情况。期望本研究能够为特殊背景下线上教学以及高校
宋襄公是中国历史上春秋中期的宋国国君,堂吉诃德是17世纪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小说《堂吉诃德》中的一个人物形象.他们两人生存的社会环境、思想信念、思维逻辑、行事方式,以
针对当前军事理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重理论讲解、轻实践应用”“重知识记忆、轻概念掌握”问题,本文提出在军事理论课程教学中引入基于军事游戏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初步探索了
《徐兆玮杂著七种》一书中关于鲁迅早期作品《哀尘》《斯巴达之魂》《月界旅行》的记载,是目前所见近现代著述中对鲁迅早期作品的仅有记载,具有史料价值。徐兆玮在阅读过程中萌生编写翻译小说提要的想法,并在实施过程中几经变化。他在阅读《哀尘》《斯巴达之魂》后撰写内容提要并题写诗句,以表达阅读感受,从中也可见对鲁迅翻译意图的态度。他对《月界旅行》的不同中译本所做的比较,显示出自觉的版本意识。概而言之,徐兆玮对近代翻译小说的阅读与接受,具有标本意义,值得进一步探究。
“时间—空间—人/思想”结构及这三要素的逻辑关联是侨易学核心方法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中国比较文学研究领域进一步推进理论创建、方法创新的可能路径。穿越文学中特有的、典型的“时间—空间—人”结构反映了文本层面的时空逻辑之创造,对于文学侨易学在文学批评层面运用并融合新的“时间—空间—人/思想”结构有着“元型”功用,对于阐发文学世界的其他侨易现象和构建侨易空间具有理论启发意义。
基于“BOPPPS+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对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有着重要意义。研究对BOPPPS和雨课堂教学模式分别进行了分析,阐明其各自的内涵和优势,在此基础上有机地将“BOPPPS+雨课堂”运用到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探索高校思政课“BOPPPS+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路径,并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提出改进的思考。
针对智能化战争对创新人才的能力需求,梳理了现有培养模式在课程教学、资源平台、创新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问题原因;从需求生成、环节构建、平台打造和保障机制四个维度分别提出了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并结合装备智能化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探索了一系列可行方法和实际做法,为新工科背景下开展军事装备智能化人才培养提供了具体思路,也为推进新工科背景下军事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一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