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例伴有i(20q-)重复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来源 :中华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xianniun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伴有i(20q-)重复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临床和实验室特征.方法骨髓细胞经直接法和24 h培养后按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用RHG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并以20q端粒探针和20q12单一序列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结果2例的临床和血液学改变符合MDS诊断;染色体核型分析揭示2例患者均有i(20q-)重复:例1为46,XX,der(20)?i(20q-)[6]/46,idem,der(6)i(6p)[1]/47,idem,+der(20)?i(20q-)[3]/47,idem,der(6)i(6p),+der(20)?i(20q-)[20],例2为45,XY,-7,der(20)?i(20q-)[17]/46,idem,+der(20)?i(20q-)[3].其中1例患者经双色FISH检测证实两个衍生的20号染色体为伴有中间缺失的20号长臂等臂染色体.结论i(20q-)重复是MDS的一种少见的再现性的核型异常,预后不佳。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价成人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体系的安全性.方法对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培养上清分别进行无菌试验、支原体检测、热原质检测和异常毒性试验.结果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培养上清经培养无细菌和真菌生长,PCR检测未扩增出支原体的特异性片断,培养上清的热原质含量符合规定的限度,进行异常毒性试验的动物在观察期内未出现局部和全身异常反应.结论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培养体系中不含有对人体移植具有潜在危害的因素
人类胚胎干细胞系的建立极大地推动了对人类干细胞的研究,加速了利用干细胞治疗人类疾病的步伐.但是,在将干细胞正式应用于临床治疗之前,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完成.由于要涉及到人体应用,因此对干细胞移植可能引发的人体安全性问题进行全面的评价和研究是干细胞临床应用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干细胞临床移植可能面临的安全性问题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目的 建立致瘤性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 6)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方法,为快速、准确地定量检测HHV 6奠定基础.方法根据HHV 6型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荧光标记探针.先用特异性引物筛选HHV 6,其PCR片段克隆入载体,再对重组质粒进行筛选、测序及鉴定.确证后的HHV 6 DNA片段制成标准品并作为阳性模板,开发HHV 6 FQ-PCR检测系统.用该系统测定研究样品.结
目的 通过对直肠癌术前放射治疗的对比研究,观察放疗效果与直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关系.方法将80例pTNMⅡ期和Ⅲ期直肠癌患者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直接手术治疗,放疗组术前行40 Gy放射治疗,放疗结束后1~2周手术.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Ki-67表达,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放疗组术前有14例肿瘤显著缩小,18例部分缩小,8例轻微缩小;显效率35.0%,总有效率80.0%.放疗前癌组
目的 寻找白癜风患者血清中抗体识别的人黑素浓集素受体-1(MCHR1)B细胞表位肽段.方法从重组质粒pcDNA3/MCHR1中PCR扩增包含预测抗原表位MCHR1肽段的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GEX-4T/MCHR1,经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及DNA测序鉴定,转化大肠杆菌DH5α,利用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纯化试剂盒纯化表达的融合蛋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鉴定所表达的蛋白是否具有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