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跳墙

来源 :祝您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198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佛跳墙”这道菜。相传源于清道光年间,距今有200多年历史。此菜以18种主料、12种辅料互为融合。原料中有鸡鸭、羊肘、猪肚、蹄尖、蹄筋、火腿、鸡鸭肫,还有鱼唇、鱼翅、海参、鲍鱼、干贝、鱼高肚,也有鸽蛋、香菇、笋尖、竹蛏。30多种原料与辅料分别加工调制后,分层装进坛中。“佛跳墙”之煨器,多年来一直选用绍兴酒坛。坛中有绍兴名酒与料调和。煨“佛跳墙”讲究储香保味,料装坛后先用荷叶密封坛口,然后加盖。煨“佛跳墙”之火乃质纯无烟的炭火,旺火烧沸后用微火煨五六个小时而成。煨成开坛,略略掀开荷叶,便有酒香扑鼻。此菜汤浓色褐,却厚而不腻。食时酒香与各种香气混合,香飘四溢,烂而不腐,回味无穷。
  据记载,此菜创于光绪丙子年。当时福州官钱局一位官员,设家宴请布政使周莲。这位官员的内眷是位烹任好手,她以鸡鸭、猪肉同入绍兴酒坛内煨制,上桌后香气萦绕。周莲当时以能诗善饮而著名。品尝后赞不绝口。命家厨郑春发仿制。郑春发13岁学艺,曾到京、杭、苏、粤等地从厨深造。也是一把烹任好手。郑春发求教于官员内眷,回来改造原料,多用海鲜少用肉。起名此菜为“坛烧八宝”。光绪丁丑年,郑春发集股开设“三友斋菜馆”,后又独资,更名为“聚春园”。“聚春园”以承办当时福州四司道的官场饮宴为主。这四司道是:布政司、按察司、粮道、盐道。“坛烧八宝”这道菜是“聚春园”的第一菜。郑春发在“聚春园”不断改进此菜的原料配料,最后,针对有食家提出此菜过于厚重荤腻,郑春发以此菜配以酱核桃仁、糖醋萝卜丝、麦花鲍鱼脯、酒醉香螺片、贝汁鱼汤、香糟醉肥鸡、火腿拌菜心、冬菇炒豆苗八碟小菜,外加两碟小点和甜食冰糖燕菜、应时鲜果搭配,使席间有荤有素,有酸有甜,错落有致。
  据“聚春园”人称,这道“佛跳墙”前后共改换过三个菜名。刚开始叫“坛烧八宝”。后来叫“福寿全”,再后来才叫“佛跳墙”。从“坛烧八宝”到“福寿全”,是郑春发为应付官场之需要。“福寿全”这样的名称比较适合于官场。至于从“福寿全”改名为“佛跳墙”,也有两种说法。一说,此菜在“聚春园”成为佳品后,经常有文人墨客闻名而来。这些文人品评后,赞叹不已。免不了要以诗助兴。一天有一帮秀才宴饮之余,轮流赋诗。其中一位赋诗日:“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意思是此菜香味太诱人,连佛都会启动凡心。另一说,则此菜启坛后浓香四溢,刚巧隔墙有寺。香气使隔墙和尚垂涎欲滴,于是不顾一切清规戒律,越墙而入,请求入席。此两种说法,前一种可能真实一些。其实福州口音,“福寿全”与“佛跳墙”发音非常相近。“佛跳墙”系冬令佳品。据说有明目养颜、活血舒气、滋阴补阳之效。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