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上出门应该检查什么呢?有调查称都市客的排序依次是:手机、钱包、钥匙;总之是以手机为首,和其他物件的自由组合的形式。
于是,安心出门了吧。
等进了电梯,在那狭小幽闭的空间内,再加上途经几个楼层挤进的人,站定在你设定的警界线内。警报拉响,你开始周身不自在,眼神不知聚焦在哪儿好,虽是邻居,但重点是这种陌生感还是令你焦躁。望着跳动的楼层数字,仿若是过了一个世纪之久。恰巧手机铃声响起,感动得把救星拿出来,这时就算是冤家的讯息,也能在当下觉得它面目柔和了点,因为它通过手机的App救赎了你的不自在,让你有了正大光明的理由化解这种疏离。
移动数据网络给了你绝对的自由,逃避着一切你不想交流的事物,手机就是那个绝美的中介,让你通过它来隐藏一些情绪,或者展现一些平时无法即刻突显的个性。
高峰时期,进入车厢的人们,却又同刚刚的匆忙形成鲜明对比,个个处于静止状态。动作也出奇的统一,低头,看手机。放眼望去大多都是在做着一种大拇指向上或向下滑动的动作。在这种习惯性动作下,手机一定是处于不停歇的亮屏状态,玩游戏的,刷微信的,不停“倾”WhatsApp的;还有抽这空补齐昨晚热播剧集的。专心程度,好像将周围人潮涌动视若无物。每当这种情况下,就觉得有种无形无色的“场”将他们一个个隔离成单独小包厢,没有嘈杂,没有交流,只有自我。他们在和手机里的世界交流着,情节不得而知。
过去若撞见这状况,必然被爱美丽小妞抓住把柄,肆无忌惮地说着智能手机带来的情感疏离,每每与她吃饭,她总是觉得菜刚上桌就立马拍照,随即就再不发声只顾埋头乱按手机的人,是百分百的不可理喻。当面见人吃饭,竟然还不如照片传上Facebook后,下面添的那些赞?她不屑的表情,大抵让人觉得她根本是与智能手机绝缘的。可是转变就在那么一瞬,当我的微信跳出她的好友申请时,她就变成自己曾经嗤之以鼻的那群人了。再见面,爱美丽小妞很自然地拿出自己被闪闪发光的亮钻手机壳包裹着的iphone,说:“来,一起拍张照做头像吧。”
手机刷下微博,再看下微信上朋友有没有更新照片,想留言的就手指灵活动几下,抑或是按个赞了事。不知不觉你会发现自己在经历任何事情、完成任何举动,甚至在心里产生任何情绪的时候,都会第一时间想到“网络社交”。你会迫不及待地拿出手机或打开电脑,将它们与身边或认识或不认识的人分享,这可以说是现代人的一种自我发泄。一些人是宠物控,微博主页基本由晒吃喝玩乐图+转寻找失散宠物+小清新伤感图组成。有时候,微信上会无端冒出一朵浮云,注释,便由各种揣测的评论来完成,真真是不知所云。大部分时候,一张画、一段字、一张照片、一些拼图、碎碎念,文艺女青年心里的世界大概就是这样的。
社交网络的时兴,再次印证那个六度分割理论,你和任何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大家的交流多半已经脱离了“手机”的本质——打电话或者发短信。因为社交网络或者软件已经无敌得包含了所有交流所需的媒介,而智能手机负责承载这些强势的软件。
如何能将自己的意识形态神不知鬼不觉融入到人们的各个阶层去?电信业永远是很擅长灵活变通的。他们已然将智能手机这个载体与社交网络和使用它所需的3G网络紧密勾搭在一起,态度不容置疑。各类硬性广告满天飞,他们标榜能一手帮你搞定一条龙服务。事实却是,只是将手机的价格平摊到每月套餐服务上,看上去就像免费包含了套餐和上网的费用。初时绝对会质疑天上是否掉馅饼了。在这个血液中包含矛盾的城市,人们一边追求快速,讨厌局限;另一边,为了手机、为了自己在人际交往中不落伍的表现,又甘愿因此一次次背上契约。
手机和社交网络已然成为连体婴,拿到新款的人,无非在提醒着另一堆稍显木讷的人,该换手机了!看着周围人的手机都像是汽车那样,搓搓长,加加宽,以新面目出现时,Warn标志又弹跳在眼前:还不买新款!屏幕小得都快看不见字了!
(耿佳文)
于是,安心出门了吧。
等进了电梯,在那狭小幽闭的空间内,再加上途经几个楼层挤进的人,站定在你设定的警界线内。警报拉响,你开始周身不自在,眼神不知聚焦在哪儿好,虽是邻居,但重点是这种陌生感还是令你焦躁。望着跳动的楼层数字,仿若是过了一个世纪之久。恰巧手机铃声响起,感动得把救星拿出来,这时就算是冤家的讯息,也能在当下觉得它面目柔和了点,因为它通过手机的App救赎了你的不自在,让你有了正大光明的理由化解这种疏离。
移动数据网络给了你绝对的自由,逃避着一切你不想交流的事物,手机就是那个绝美的中介,让你通过它来隐藏一些情绪,或者展现一些平时无法即刻突显的个性。
高峰时期,进入车厢的人们,却又同刚刚的匆忙形成鲜明对比,个个处于静止状态。动作也出奇的统一,低头,看手机。放眼望去大多都是在做着一种大拇指向上或向下滑动的动作。在这种习惯性动作下,手机一定是处于不停歇的亮屏状态,玩游戏的,刷微信的,不停“倾”WhatsApp的;还有抽这空补齐昨晚热播剧集的。专心程度,好像将周围人潮涌动视若无物。每当这种情况下,就觉得有种无形无色的“场”将他们一个个隔离成单独小包厢,没有嘈杂,没有交流,只有自我。他们在和手机里的世界交流着,情节不得而知。
过去若撞见这状况,必然被爱美丽小妞抓住把柄,肆无忌惮地说着智能手机带来的情感疏离,每每与她吃饭,她总是觉得菜刚上桌就立马拍照,随即就再不发声只顾埋头乱按手机的人,是百分百的不可理喻。当面见人吃饭,竟然还不如照片传上Facebook后,下面添的那些赞?她不屑的表情,大抵让人觉得她根本是与智能手机绝缘的。可是转变就在那么一瞬,当我的微信跳出她的好友申请时,她就变成自己曾经嗤之以鼻的那群人了。再见面,爱美丽小妞很自然地拿出自己被闪闪发光的亮钻手机壳包裹着的iphone,说:“来,一起拍张照做头像吧。”
手机刷下微博,再看下微信上朋友有没有更新照片,想留言的就手指灵活动几下,抑或是按个赞了事。不知不觉你会发现自己在经历任何事情、完成任何举动,甚至在心里产生任何情绪的时候,都会第一时间想到“网络社交”。你会迫不及待地拿出手机或打开电脑,将它们与身边或认识或不认识的人分享,这可以说是现代人的一种自我发泄。一些人是宠物控,微博主页基本由晒吃喝玩乐图+转寻找失散宠物+小清新伤感图组成。有时候,微信上会无端冒出一朵浮云,注释,便由各种揣测的评论来完成,真真是不知所云。大部分时候,一张画、一段字、一张照片、一些拼图、碎碎念,文艺女青年心里的世界大概就是这样的。
社交网络的时兴,再次印证那个六度分割理论,你和任何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大家的交流多半已经脱离了“手机”的本质——打电话或者发短信。因为社交网络或者软件已经无敌得包含了所有交流所需的媒介,而智能手机负责承载这些强势的软件。
如何能将自己的意识形态神不知鬼不觉融入到人们的各个阶层去?电信业永远是很擅长灵活变通的。他们已然将智能手机这个载体与社交网络和使用它所需的3G网络紧密勾搭在一起,态度不容置疑。各类硬性广告满天飞,他们标榜能一手帮你搞定一条龙服务。事实却是,只是将手机的价格平摊到每月套餐服务上,看上去就像免费包含了套餐和上网的费用。初时绝对会质疑天上是否掉馅饼了。在这个血液中包含矛盾的城市,人们一边追求快速,讨厌局限;另一边,为了手机、为了自己在人际交往中不落伍的表现,又甘愿因此一次次背上契约。
手机和社交网络已然成为连体婴,拿到新款的人,无非在提醒着另一堆稍显木讷的人,该换手机了!看着周围人的手机都像是汽车那样,搓搓长,加加宽,以新面目出现时,Warn标志又弹跳在眼前:还不买新款!屏幕小得都快看不见字了!
(耿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