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培训调查
长丰县劳动力转移工作开始比较早,早在1982年,就有个别农民外出务工,1991年县政府就开始了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工作。输出的劳动力从事低层次、苦力型劳务输出,为基本解决温饱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劳务输出的渠道越来越窄,劳务就业的范围越来越小,最重要的原因是有一定技术的务工人员少,特别是经过培训后输出的更少,致使外出务工人员就业难,从事高危性劳动多,工资待遇低,甚至只是混口饭吃,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因此,从2004年开始,长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外出务工技能培训工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务输出工作的决定》、《长丰县农民工培训实施意见》、《农民工技能培训管理办法》等文件。充分发挥相关部门职能作用,利用庄墓职业中学、长丰技校、文杰电脑、精华学校等职业中学与培训机构开展专业技术教学课程,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同时劳动部门组织输出务工人员,实施岗前引导培训、定单培训;扶贫部门实施“雨露计划”培训。几年来,全县有组织的开展技能培训19000多人,其中2009年:扶贫部门组织的“雨露计划”任务1200人,培训1200人;2009年农委阳光工程培训新型农民4100人,其中专业技术1400人,2010年4560人,其中专业技术960人。劳动局2009年农民工培训4906人。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培训主要做法及成效
1、加强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服务工作,广开门路,夯实基础,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
09年以来,我县有关部门深入水湖、吴山、下塘、杜集、合肥等地举办企业用工现场招聘会近10场次。今年以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和招聘活动,有效解決了企业的用工问题,深受企业好评。
2、“回归工程”效果显著
09年以来,我们利用多种宣传载体以及开展“春风行动”、举办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回乡创业的政策和优势,并以合肥市创建国家创业型城市为契机,加快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创业政策,优化了创业服务,改善创业环境。加快了农民工创业园的建设步伐,三十头、庄墓镇、岗集3个农民工创业园建设项目并投入使用。水湖、杨庙2个农民工创业园建设项目正在建设之中,省财政累计补贴资金750万元。
3、搭建平台,完善载体,深入推进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认真开展就业援助
(1)建立和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为加快建立为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开发、贷款担保、税费减免、后续服务“五位一体”的创业促进平台。(2)开展创业人员评比表彰活动。每年县委、县政府都要开展“创业领头人”、“创业服务明星”、“创业服务先进单位”等评选表彰活动,表彰一批回乡创业先进典型,宏扬创业精神,激发全民创业热情,对一些好的典型,推荐到省、市进行表彰,以激励更多的人投身到创业热潮中去。(3)加大小额担保贷款信贷支持力度。(4)完善创业载体。加强“百帮创业园”和“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和管理力度,充分发挥各类创业载体在促进创业工作中的“孵化器”作用。
4、创新举措,注重监管,认真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
一方面,我县深入开展了“送培训进乡村、进企业”活动。为了满足企业用工需求,我们深入伊利乳业、鄂尔多斯等企业开展农民工岗前技能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受到企业和劳动者的普遍欢迎。另一方面,对一些技术难度大、培训时间长、培训费用高的培训项目,我们采用将几种培训项目叠加起来的方式,对符合条件的农村劳动力开展培训。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群众技能型转移就业观念有待提高。部分乡镇和村级对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有组织转移就业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对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宣传不够、措施不力,组织化程度不高,盲目、无序的外出务工人员仍占较大比重,还没有真正在行动上把劳务经济作为一项产业来抓。
(二)外出劳动力逐年增加,培训工作相对滞后。部分培训机构教学硬件设施配备不全,师资力量不足,更多地从自身利益考虑、存在短期行为,达不到应有的培训效果。培训后拿到资格认证书的少,有些技术性较强的工种因无证而无法上岗操作。出现了短期多,长期少;临时打工的多,稳定就业的少;出去的人多,挣回的钱少。
(三)技能培训与转移就业没有有效对接。虽然各级都在强力推行订单式培训,但部分培训学员所学的专业与实际就业的工种不对口,据调查,有的学员,学的是电焊专业,但培训学校联系安排到冰箱厂就业,而且工资待遇低,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直接影响了农工参加技能培训的积极性。
(四)培训资源分散,难以形成合力。据调查,现在组织农民进行培训的主要机构有农业局、劳动局、扶贫办等部门,虽然各自所承担的职能和特定的服务对象有所不同,但培训的形式、手段、目标是一致的,各自分散组织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重复和浪费,没有形成合力,不利于外出务工人员有序输出和有序的管理。
(五)服务网络建设,维护务工人员合法权益有待加强。培训机构对企业经营状况、工资福利、劳动保险,劳务人员与企业签订符合规定的劳动合同,深入用工单位了解情况,跟踪服务有待加强,确保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四、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培训建议与对策
(一)注重教育培训质量,提高务工者素质。各培训机构务必按照各专业的学制要求,保证在校学习时间,完成规定的课时任务和学习内容,无论理论学习或进厂实习,必须突出实际操作技能训练,确保每个学员能真正掌握专业技能,并报请通过技能鉴定,颁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巩固提高培训转移效果。
(二)培育完善劳务市场的推介服务体系建设。在劳务输出比较集中的地区,设立劳务市场服务机构,为务工人员与用工企业搭建洽谈协商平台。劳动保障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劳务用工洽谈会,交流信息,牵线搭桥,提供服务,为有组织的培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保障。
(三)整合培训资源,形成合力抓培训,促转移。县乡两级对农民工培训实行统一规划、统一下达培训计划、统一组织培训、统一考核发证。培训资金集中捆绑,统一使用、统一管理,避免多头组织,分散管理,造成人力、物力浪费,确保农民工技能培训有序的开展。
(四)坚持以订单培训为主,转移就业与自主创业相结合。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用工需要,进行签单培训,对培训机构要建立招收、培训、输出、维权服务的监督评介体系,达到培训有方向,就业有着落,维权有保障的目标。
(五)建立健全信息网络和跟踪服务体系。建立培训就业信息网络档案,特别是“雨露计划”要建好培训台帐和转移就业台帐,搭建互动信息平台,及时反馈信息,使县级能够随时掌握学员学习、就业和收入等方面的情况。
作者简介:
陶超,男,1969年9月出生,大学毕业,高级讲师。
(作者单位:中共长丰县委党校)
长丰县劳动力转移工作开始比较早,早在1982年,就有个别农民外出务工,1991年县政府就开始了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工作。输出的劳动力从事低层次、苦力型劳务输出,为基本解决温饱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劳务输出的渠道越来越窄,劳务就业的范围越来越小,最重要的原因是有一定技术的务工人员少,特别是经过培训后输出的更少,致使外出务工人员就业难,从事高危性劳动多,工资待遇低,甚至只是混口饭吃,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因此,从2004年开始,长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外出务工技能培训工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务输出工作的决定》、《长丰县农民工培训实施意见》、《农民工技能培训管理办法》等文件。充分发挥相关部门职能作用,利用庄墓职业中学、长丰技校、文杰电脑、精华学校等职业中学与培训机构开展专业技术教学课程,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同时劳动部门组织输出务工人员,实施岗前引导培训、定单培训;扶贫部门实施“雨露计划”培训。几年来,全县有组织的开展技能培训19000多人,其中2009年:扶贫部门组织的“雨露计划”任务1200人,培训1200人;2009年农委阳光工程培训新型农民4100人,其中专业技术1400人,2010年4560人,其中专业技术960人。劳动局2009年农民工培训4906人。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培训主要做法及成效
1、加强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服务工作,广开门路,夯实基础,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
09年以来,我县有关部门深入水湖、吴山、下塘、杜集、合肥等地举办企业用工现场招聘会近10场次。今年以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和招聘活动,有效解決了企业的用工问题,深受企业好评。
2、“回归工程”效果显著
09年以来,我们利用多种宣传载体以及开展“春风行动”、举办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回乡创业的政策和优势,并以合肥市创建国家创业型城市为契机,加快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创业政策,优化了创业服务,改善创业环境。加快了农民工创业园的建设步伐,三十头、庄墓镇、岗集3个农民工创业园建设项目并投入使用。水湖、杨庙2个农民工创业园建设项目正在建设之中,省财政累计补贴资金750万元。
3、搭建平台,完善载体,深入推进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认真开展就业援助
(1)建立和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为加快建立为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开发、贷款担保、税费减免、后续服务“五位一体”的创业促进平台。(2)开展创业人员评比表彰活动。每年县委、县政府都要开展“创业领头人”、“创业服务明星”、“创业服务先进单位”等评选表彰活动,表彰一批回乡创业先进典型,宏扬创业精神,激发全民创业热情,对一些好的典型,推荐到省、市进行表彰,以激励更多的人投身到创业热潮中去。(3)加大小额担保贷款信贷支持力度。(4)完善创业载体。加强“百帮创业园”和“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和管理力度,充分发挥各类创业载体在促进创业工作中的“孵化器”作用。
4、创新举措,注重监管,认真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
一方面,我县深入开展了“送培训进乡村、进企业”活动。为了满足企业用工需求,我们深入伊利乳业、鄂尔多斯等企业开展农民工岗前技能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受到企业和劳动者的普遍欢迎。另一方面,对一些技术难度大、培训时间长、培训费用高的培训项目,我们采用将几种培训项目叠加起来的方式,对符合条件的农村劳动力开展培训。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群众技能型转移就业观念有待提高。部分乡镇和村级对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有组织转移就业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对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宣传不够、措施不力,组织化程度不高,盲目、无序的外出务工人员仍占较大比重,还没有真正在行动上把劳务经济作为一项产业来抓。
(二)外出劳动力逐年增加,培训工作相对滞后。部分培训机构教学硬件设施配备不全,师资力量不足,更多地从自身利益考虑、存在短期行为,达不到应有的培训效果。培训后拿到资格认证书的少,有些技术性较强的工种因无证而无法上岗操作。出现了短期多,长期少;临时打工的多,稳定就业的少;出去的人多,挣回的钱少。
(三)技能培训与转移就业没有有效对接。虽然各级都在强力推行订单式培训,但部分培训学员所学的专业与实际就业的工种不对口,据调查,有的学员,学的是电焊专业,但培训学校联系安排到冰箱厂就业,而且工资待遇低,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直接影响了农工参加技能培训的积极性。
(四)培训资源分散,难以形成合力。据调查,现在组织农民进行培训的主要机构有农业局、劳动局、扶贫办等部门,虽然各自所承担的职能和特定的服务对象有所不同,但培训的形式、手段、目标是一致的,各自分散组织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重复和浪费,没有形成合力,不利于外出务工人员有序输出和有序的管理。
(五)服务网络建设,维护务工人员合法权益有待加强。培训机构对企业经营状况、工资福利、劳动保险,劳务人员与企业签订符合规定的劳动合同,深入用工单位了解情况,跟踪服务有待加强,确保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四、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培训建议与对策
(一)注重教育培训质量,提高务工者素质。各培训机构务必按照各专业的学制要求,保证在校学习时间,完成规定的课时任务和学习内容,无论理论学习或进厂实习,必须突出实际操作技能训练,确保每个学员能真正掌握专业技能,并报请通过技能鉴定,颁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巩固提高培训转移效果。
(二)培育完善劳务市场的推介服务体系建设。在劳务输出比较集中的地区,设立劳务市场服务机构,为务工人员与用工企业搭建洽谈协商平台。劳动保障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劳务用工洽谈会,交流信息,牵线搭桥,提供服务,为有组织的培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保障。
(三)整合培训资源,形成合力抓培训,促转移。县乡两级对农民工培训实行统一规划、统一下达培训计划、统一组织培训、统一考核发证。培训资金集中捆绑,统一使用、统一管理,避免多头组织,分散管理,造成人力、物力浪费,确保农民工技能培训有序的开展。
(四)坚持以订单培训为主,转移就业与自主创业相结合。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用工需要,进行签单培训,对培训机构要建立招收、培训、输出、维权服务的监督评介体系,达到培训有方向,就业有着落,维权有保障的目标。
(五)建立健全信息网络和跟踪服务体系。建立培训就业信息网络档案,特别是“雨露计划”要建好培训台帐和转移就业台帐,搭建互动信息平台,及时反馈信息,使县级能够随时掌握学员学习、就业和收入等方面的情况。
作者简介:
陶超,男,1969年9月出生,大学毕业,高级讲师。
(作者单位:中共长丰县委党校)